三胞胎被3個不同家庭收養,20年後呈現驚人變化:決定孩子命運的,竟然不是基因?

2021-01-13 VIPKID親子閱讀

來源 | 成長樹(ID:chengzhangshu9)

V媽說:


經常有人說,決定孩子命運的是基因,可是,這部紀錄片的結果,也許會顛覆我們的認知……


孩子的命運,到底是先天養成還是後天決定?或者有其他的影響因素?起決定作用的到底是什麼?


這篇一定會給你啟發。



周末沒事兒,我重新刷了一遍紀錄片《孿生陌生人》,還是特別感慨。
這個紀錄片說的是英國有位媽媽生了三胞胎男孩,但無力撫養。3個孩子出生後不久,就被送到了領養機構。而這家機構,為了進行一個養育實驗,分別把這三個男孩,給了藍領、中產、富裕三個家庭領養。三個孩子,在不同的家庭裡成長,每隔一段時間,他們都會接受「成長回訪」,進行智商、個性、手眼協調測試等。
十幾年後,三個孩子迥異的性格慢慢顯露;幾十年後,三個孩子的人生和命運,也拉開了分水嶺。雖然這個只有領養機構知道「秘密實驗」十分不人道,可三個男孩性格命運的不同,也為我們判斷一個孩子的命運,到底是先天養成還是後天決定,側面提供了參考。


決定孩子命運的

並不是基因

在這個秘密實驗中,三個「受試」男孩的很多數據,都被經過了精密計算。比如:三個男孩家裡,都是父母雙全,家裡分別有一個大他們2歲的姐姐。也就是說,三個男孩,基因相同,領養家庭成員結構類似。三個男孩中,鮑比被富裕家庭領養,他的父親是醫生,母親是律師,父母都受過良好而正統的教育,他們也生活在英國最負盛名的地區之一。艾迪被一個中產家庭領養,他的父親是一名教師,一家人生活在一個中產階級社區。大衛被一個藍領家庭領養,他的父母都是移民,經營著一家小商店,英語是他們的第二語言,家庭受教育程度最低。19歲那年,鮑比因考入艾迪所在的大學,找到了自己的孿生兄弟,他們的事情得以見報,另一個兄弟大衛也被找到了。三胞胎在19年後以離奇的方式團聚,真是讓人激動又興奮。最令人驚訝的是,雖然沒有任何共同生活經歷,三兄弟卻表現了出奇一致的興趣和生活習慣。比如,他們坐姿神態相同,抽同樣牌子的香菸,都曾練過摔跤,甚至喜歡同一類型的女孩。這似乎印證了:基因對於一個孩子的影響,要遠大於後天環境。可隨著時間流逝,拋開這些淺顯的表面,人們又發現,三兄弟在深層次上,其實非常的不同:艾迪很可愛,可也特別情緒化,他後來患了躁鬱症,開槍自殺了……而個性居中的大衛,生活的也不錯,最關鍵的是,無論何時,他都保有樂觀的氣質。先天性的基因因素,只是孩子人格和命運的起點,而真正決定人生的,是家庭環境以及教養方式。


家庭條件對孩子的

人生並沒有決定性作用

可影響孩子最深的,並不是家庭條件,而是父母的養育方式。在記錄片中,家庭最富裕的鮑比,父親是醫生,母親做律師,父母都非常忙。雖然沒那麼多時間陪伴孩子,他們卻很重視孩子教育,並用正向、溫暖的方式,教育指導孩子成長。在父母溫暖的關愛下,加上家庭無形的經濟及社會資源,鮑比無論是個性發展,還是日後生活,都很好。而家庭條件最差的大衛,雖然父母受教育程度最低。可成年後的他,憑著良好的個性品質,也一直生活的不錯。這還要歸功於大衛的父親,他的父親慷慨又溫暖,非常有魅力。被人們稱為「巴布拉」,那表示愛、擁抱和親吻。 「巴布拉」十分喜歡孩子,無論大衛做什麼,他都會感到非常驕傲,他身上洋溢著一股無形的溫暖,孩子們都十分願意親近他。在這樣的家庭裡成長起來的大衛,雖然家庭條件並不是很好,資源也沒那麼多,但他天性樂觀開朗,周身散發著和父親一樣的親和魅力,人生似乎也沒什麼能難倒他。艾迪雖然被中產家庭抱養,家庭條件居中,他的父親也是老師,可他接受的教育,卻很傳統。艾迪的父親很嚴格,他總是制定軍事化的規矩,嚴格要求孩子遵守。在嚴苛殘酷的家庭教育下,本性活潑的艾迪變得特別情緒化。父親的高壓教育,又讓艾迪養成了低自尊的個性。遇到事情找到不到歸因,他就會自責。艾迪後來得了躁鬱症,最後開槍自殺,人生在中年戛然而止。


三個孩子,同樣的基因,愛好也相同,可不同的養育環境,讓他們有了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命運。一個孩子,將來是否出色,生活的是否幸福快樂,跟家庭條件沒有必然聯繫。


父母的教育方式

當時他們三個的故事,被很多媒體報導,人們對三胞胎很好奇,自然也願意光顧,餐廳生意一度爆滿。可是在不同環境下成長的三兄弟,性格迥異,又缺少成長中的磨合,一起合作開餐廳,產生了很多理念分歧。一次激烈爭吵之後,鮑比退出了生意,決定重新尋找方向。而艾迪卻自責很久,認為是他和大衛擠走了鮑比,情緒漸漸走向崩潰。從這件事,其實側面反映了,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深遠影響。一個孩子,如果能在家庭中得到足夠的溫暖和快樂,他就會學會樂觀的面對生活,哪怕遇到困境,也會理性看待。而如果他成長過程中背負了太多嚴厲的指責,缺少家庭的溫暖,他會很容易把自己逼到一個小角落。面對困境,也不容易走出來。想起之前看過鄭淵潔寫一本書,裡面有個故事是一個小女孩被同學栽贓,冤枉她偷東西。小女孩很委屈,大聲說自己沒有偷東西,並且對逼她認錯的老師和同學說:「我要告訴我媽媽」。當時老師很吃驚,本來老師的想法是,如果女孩不承認偷東西,就用告訴她父母的方式來威脅她「招供」的。後來女孩父母聽到消息,急忙忙來到學校,兩個人都無條件的選擇相信自己的女兒,因為他們了解女兒的品行,願意做女兒的後盾。無用多說,成長在這樣家庭環境下的孩子,即使遇到再多的風雨,也知道家就是自己的港灣,有底氣面對一切困難。我們要承認,孩子之間的差距,跟基因、跟金錢、跟所接觸的教育資源和環境有關。孩子是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個性品質,這些都是在家庭裡養成的,而正是這些,決定了孩子能力大小和命運好壞。每個孩子的未來,都有跡可循的。父母的關注點和目標在哪裡,孩子的未來,就在哪裡。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讓我們成為了最好的父母,而我們的孩子,也終將成為最讓我們自豪的那個孩子。

*轉載來自:成長樹(chengzhangshu9),最受爸媽歡迎的育兒類公眾號,這裡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寶爸寶媽,你所關心的育兒問題,這裡都有答案。文中圖片來自原公眾號,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三胞胎被富人、中產、窮人家庭分別收養,20年後呈現驚人變化:改變孩子命運的,從來不是金錢
    三胞胎被三個家庭收養,三個不同的環境下,孩子的命運軌跡不同。 十幾年後,三個孩子迥異的性格慢慢顯露;幾十年後,三個孩子的人生和命運,也拉開了分水嶺。雖然這個只有領養機構知道「秘密實驗」十分不人道,可三個男孩性格命運的不同,也為我們判斷一個孩子的命運,到底是先天養成還是後天決定,側面提供了參考。
  • 3胞胎被不同家庭收養,20年後差距明顯:改變命運的,從來不是錢
    ,20年後差距明顯在英國,有人為了證明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他們把一個媽媽生下的3胞胎兄弟送到3個不同階段的家庭,這三個家庭分別代表了富人,中產和窮人。,3個孩子開始出現差異,他們的性格開始有了明顯的不同。
  • 三胞胎被3個不同的家庭收養,長大後戲劇性相遇,同人不同命
    這些孩子就被送往3個不同的家庭收養。 他們分別是有錢人的家庭,普通家庭和低收入的家庭。做實驗的人想知道,改變孩子命運的到底是什麼。 大寶生活在富裕環境中,父母是高收入、高智力的醫生和律師,喜歡孩子。二寶的父母是老師,充滿權威但是嚴肅,喜歡管教子女。三寶的全家文化水平都不高,經濟條件也不好,開了一間小的雜貨鋪。
  • 三胞胎分別被窮人,中產,富人收養,20年後人生截然不同
    文:育兒十月說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開始,他們的命運就已經與父母家庭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相比於家庭環境以及家庭經濟等各種因素,父母所提供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曾經在英國,有一位貧窮的媽媽生下了三胞胎的兒子。這本是一件歡喜的事情,但是因為家境拮据,三個兒子自小就被送到了當地的一家福利院。
  • 三胞胎被分別富人、中產、窮人家庭收養,20年後的變化令人心酸
    這個紀錄片說的是英國有位媽媽生了三胞胎男孩,但無力撫養。3個孩子出生後不久,就被送到了領養機構。 而這家機構,為了進行一個養育實驗,分別把這三個男孩,給了藍領、中產、富裕三個家庭領養。三個孩子,在不同的家庭裡成長,每隔一段時間,他們都會接受「成長回訪」,進行智商、個性、手眼協調測試等。 十幾年後,三個孩子迥異的性格慢慢顯露;幾十年後,三個孩子的人生和命運,也拉開了分水嶺。
  • 育兒篇:三胞胎在3個不同狀況家庭養育,20年後差別迥異
    這個紀錄片說的是英國有位媽媽生了三胞胎男孩,但無力撫養。3個孩子出生後不久,就被送到了領養機構。而這家機構,為了進行一個養育實驗,分別把這三個男孩,給了藍領、中產、富裕的三個家庭領養。十幾年後,三個孩子迥異的性格慢慢顯露;幾十年後,三個孩子的人生和命運,也拉開了分水嶺。
  • 三胞胎被三個階層家庭收養,決定孩子命運的除了環境還有教育方式
    在英國有這樣三個同卵三胞胎男孩,因父母無力撫養,出生後不久便被送到了領養機構。在他們長到差不多半歲左右,三人分別被富人家庭、中產家庭、以及藍領家庭收養。被富裕家庭收養的孩子叫鮑比,他的父親是個醫生,母親是個律師。
  • 分別被富、中、窮家庭收養的三胞胎,20年後有啥不同?差距真心酸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英國的研究人員,為了研究到底是先天因素決定一個人的人格,還是後天教育影響一個人,開啟了一場活人試驗,並拍成了紀錄片——《孿生陌生人》。故事裡,三胞胎一出生就被分開,分別被富人、中產、窮人家庭收養,誰也沒想到20年之後,三兄弟的差距居然如此之大。鮑比被富人夫婦領養,養父是醫生,養母是律師,兩人的社會地位都極高,而且收入也十分可觀。
  • 三胞胎被富人,中產,窮人分別收養:成就孩子命運,絕對不是錢
    1決定孩子命運的 是基因嗎?這家機構為了進行養育實驗,秘密的把這3個孩子,分別讓藍領、中產、富裕三個家庭領養。,同樣的基因、一樣的愛好,但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下,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甚至是命運。我們也只能等若干年後的答案。也可能就像大衛所說,「埃利特做了他認為最好的父親,他們只是不同的人。」
  • 三胞胎被不同原生家庭收養:改變孩子命運的,從來就不是錢
    到底什麼叫原生家庭呢? 至少在這個故事裡,原生家庭,意味著對一個孩子的初始性格設定。比如說,二寶的收養父親,處心積慮地把孩子的性格,設置成了「負罪型人格」。負罪型人格,凡事喜歡說我不行,我不配,都是我不好……這種針對自我的否定與攻擊,來源於多年訓練的條件反射。
  • 三胞胎被不同家庭收養,改變命運的從來就不是錢
    到底什麼叫原生家庭呢? 至少在這個故事裡,原生家庭,意味著對一個孩子的初始性格設定。比如說,二寶的收養父親,處心積慮地把孩子的性格,設置成了「負罪型人格」。負罪型人格,凡事喜歡說我不行,我不配,都是我不好……這種針對自我的否定與攻擊,來源於多年訓練的條件反射。
  • 三胞胎成實驗品,自小被分開收養,十九年後相認,結局令人唏噓!
    除了長相與艾迪一樣,更離奇的是,竟然連出生年月日都一模一樣。鮑比有種強烈預感,他覺得艾迪就是自己謀面的親兄弟,於是在艾迪朋友的帶領下,來到了千裡之外的艾迪家,並見到了艾迪。 但這僅僅是故事的開始,隨著報紙的報導,社會上人們的關注,發現這並不是一對雙胞胎,而是三胞胎。
  • 被遺棄的雙胞胎,分別被美國和中國家庭收養,20年後差距明顯
    分別被美國和中國家庭收養的雙胞胎:這對雙胞胎姐妹出生在中國的一個小城市,但嬰兒時就被父母遺棄了,而後由福利院收養。20年後一次偶然的機會,兩人的養父母取得聯繫,並為她們安排了見面的機會由此可見,家庭環境和父母的養育方式,更決定了孩子以後會成為怎樣的一個人。想讓孩子變得優秀,父母要在教育和引導的過程中不斷思考、進步才是。怎樣的家庭更能發揮孩子的潛力?
  • 三胞胎實驗悲劇,一出生就被分開撫養,得知真相後大兒患病自殺
    一位十九歲的女孩不小心懷孕並生下了三胞胎男孩,但由於實在是沒有能力撫養,只好放在了撫養中心等待好心人收養。沒過多久,這三個孩子就被不同的三戶人家收養,當時誰也沒有想到,在十九年後的某一天,三胞胎又會再次重逢。令這三個孩子沒想到的是,他們在嬰兒時期其實是被刻意領養的,為的就是完成一項實驗,並且在監視中生活了近20年。下面為了不混亂我們就用一二三來介紹他們。
  • 美國「教育」實驗:三胞胎被不同階級家庭收養,環境對人影響巨大
    幾年前有一部特別火的影視作品《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孿生陌生人),這是一部美國電影,講述的主要是三個孿生兄弟被三個貧富程度不同的家庭所收養後
  • 改變你認知的心理學實驗:基因決定了命運?
    我們都聽過一句話:性格決定命運。如果說基因能決定性格,我們就可以推理出基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會決定命運的。他們找到了56對同卵雙胞胎參加試驗,同卵,就意味著他們的基因是完全一樣的,但是因為各種原因,這56對雙胞胎從小就被不同的家庭收養,有的甚至從一出生就沒見過面,因為這次實驗才相聚。
  • 北大狀元抑鬱,2020高考終於來臨,到底是什麼決定了孩子的命運?
    決定命運的並不是高考那麼,如果高考並不能決定孩子的命運,到底是什麼決定了孩子的命運呢? 我特意採訪了身邊幾個過得還不錯的小朋友,想看看他們對此的答案是什麼。她告訴我,高中的時候,因為生病休學3年,念高三的時候已經21歲了,一想到一畢業就20過半了,她不願意再把接下來的時間花在高考上了。 儘管父母非常詫異,但在了解到女兒的真實想法後,最終選擇了理解和支持。
  • 三胞胎兄弟被分開撫養,生活習慣雖驚人一致,但性格差別卻很大
    有一部叫《孿生陌生人》的紀錄片,講述了一對三胞胎男孩被送往三個不同的家庭扶養進行對比觀察的實驗。令人震驚的是,三兄弟的興趣和生活習慣仍驚人的一致。比如,他們的衣著喜好相似,坐姿也一模一樣,都喜歡摔跤,甚至連喜歡的對象類型都一樣。這麼看來,這個實驗似乎成功印證了:基因對人的影響,要大於後天環境。
  • 5歲唐氏綜合症女孩被美國夫婦收養 變化驚人
    但是他們非常有愛心,2011年和2012年分別收養了兩個小男孩Congo和Noah,在收養Rosie之前已經是幸福的六口之家。 在2015年,她和先生決定再收養一個孩子。當她第一次看到Rosie的照片,她說:當時我很猶豫,老實說我覺得我先生會不喜歡,畢竟有唐氏綜合症的孩子養起來會有很多問題……
  • 孩子的性格遺傳了誰?是早已寫在基因裡,還是尚有機會被環境改寫
    在紀錄片《北鼻異想世界》中有一個實驗:對幾個6個月大的寶寶,作出幾組同樣的刺激,寶寶們表現出了完全不同的應激反應。 有的孩子表現很快樂,有的孩子很冷靜,還有的孩子露出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