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叫原生家庭呢?
至少在這個故事裡,原生家庭,意味著對一個孩子的初始性格設定。
比如說,二寶的收養父親,處心積慮地把孩子的性格,設置成了「負罪型人格」。
負罪型人格,凡事喜歡說我不行,我不配,都是我不好……這種針對自我的否定與攻擊,來源於多年訓練的條件反射。
這種條件反射,是數萬次心理暴力而形成。比如二寶在他的家庭裡,父親每天斥罵他10次,打一頓,那麼二寶在20歲前,就經過了60000次的強制。如果二寶曾有過反抗,父親為了鎮壓他,會把訓練次數提升到100000次。哪怕是尊佛,被人這麼惡意的訓練10萬次,佛性也早已磨滅,只剩下生物本能了。
所以負罪型人格的腦子裡,形成了這樣固化的死循環:
第一步:事件。
第二步:歸責。
第三步:攻擊。
所以網上有句話,有愛的孩子,用愛治療一生。缺愛的孩子,用一生治療愛。然而你瞧瞧他腦子裡的這個條件反射環,他的一生是遠遠不夠治療愛的,因為他腦子裡就沒有治療程序。
這類孩子遇事,先要找「這事怪誰」,多數時候是這事要怪自己「不夠好」,「不夠完美」,然後對自己展開攻擊。比如三胞胎家的二寶,他就是在一切事情上,把責任歸於自己。
後來這類人感覺這樣不妥,就把責任歸於「原生家庭」,然後對家庭進行狂猛攻擊,攻擊完了,再找機會來第二輪攻擊,第三輪攻擊……如此反覆以至無窮,所以他們根本就不可能治癒自己,因為這無休止的攻擊並非治療。
要怎麼辦,才能解開這個認知上的死結呢?
——訓練自己,給自己的大腦,重新建立一個新的循環。
給大腦建立新的循環,無非不過是大寶和三寶的思維流程:
第一步:事情。
第二步:是否有解決方案?如果有,到第三步。如果沒有,到第四步。
第三步:立即行動,解決問題。
第四步:下一樁事體,回到第一步。
所以你看大寶,在兄弟三人開餐廳時,一旦他發現這樣沒什麼意義,就經過這個簡單流程,迅速地放棄了。
而三寶,也是經過這個流程,開啟沒心沒肺模式。
所以大寶理性,三寶樂觀,他們都有幸福的一生。
如果你,經常為一些小事反覆糾結,常在內心對自我或家庭展開攻擊,就有必要拿張紙,把這個流程抄在上面。以後再遇到事兒,就拿手捋著,按這個流程來。
開始時很費勁,因為你大腦不是這麼運行的,但如此堅持一段時間,大腦裡自然形成一個新的腦迴路,再遇到事情或問題,自然進入這個流程,你就可以走出二寶的宿命,而享受到大寶或三寶的快樂人生。
讓我們心中的靈性爆發出來,這會賦予我們更為強大的力量,讓我們遇到真正的高尚人品,讓我們的生活,獲得安全、快樂與幸福。
作者:老霧,霧滿攔江老師,當代著名暢銷書作家,天使投資人,騰雲智庫成員。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霧滿攔江(ID:lwwuwuwu)。
其實,只要留心去感受,就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人在悄悄地愛著你
香氣618活動,我們貼心的選品小哥哥為你準備了許多夏日美物,好用不貴,品類多多,為你點亮一個愉快的周末
↓戳圖進入美物表單,記得先領券哦↓
↓↓↓點擊閱讀原文也可領券下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