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胞胎被不同原生家庭收養:改變孩子命運的,從來就不是錢

2021-01-13 霧滿攔江


到底什麼叫原生家庭呢?

 

至少在這個故事裡,原生家庭,意味著對一個孩子的初始性格設定。


比如說,二寶的收養父親,處心積慮地把孩子的性格,設置成了「負罪型人格」。


負罪型人格,凡事喜歡說我不行,我不配,都是我不好……這種針對自我的否定與攻擊,來源於多年訓練的條件反射。


這種條件反射,是數萬次心理暴力而形成。比如二寶在他的家庭裡,父親每天斥罵他10次,打一頓,那麼二寶在20歲前,就經過了60000次的強制。如果二寶曾有過反抗,父親為了鎮壓他,會把訓練次數提升到100000次。哪怕是尊佛,被人這麼惡意的訓練10萬次,佛性也早已磨滅,只剩下生物本能了。


所以負罪型人格的腦子裡,形成了這樣固化的死循環:


第一步:事件。

 

第二步:歸責。

 

第三步:攻擊。


所以網上有句話,有愛的孩子,用愛治療一生。缺愛的孩子,用一生治療愛。然而你瞧瞧他腦子裡的這個條件反射環,他的一生是遠遠不夠治療愛的,因為他腦子裡就沒有治療程序。


這類孩子遇事,先要找「這事怪誰」,多數時候是這事要怪自己「不夠好」,「不夠完美」,然後對自己展開攻擊。比如三胞胎家的二寶,他就是在一切事情上,把責任歸於自己。


後來這類人感覺這樣不妥,就把責任歸於「原生家庭」,然後對家庭進行狂猛攻擊,攻擊完了,再找機會來第二輪攻擊,第三輪攻擊……如此反覆以至無窮,所以他們根本就不可能治癒自己,因為這無休止的攻擊並非治療。


要怎麼辦,才能解開這個認知上的死結呢?


——訓練自己,給自己的大腦,重新建立一個新的循環。



(07)

 

給大腦建立新的循環,無非不過是大寶和三寶的思維流程:

 

第一步:事情。

 

第二步:是否有解決方案?如果有,到第三步。如果沒有,到第四步。

 

第三步:立即行動,解決問題。

 

第四步:下一樁事體,回到第一步。

 

所以你看大寶,在兄弟三人開餐廳時,一旦他發現這樣沒什麼意義,就經過這個簡單流程,迅速地放棄了。

 

而三寶,也是經過這個流程,開啟沒心沒肺模式。

 

所以大寶理性,三寶樂觀,他們都有幸福的一生。

 

如果你,經常為一些小事反覆糾結,常在內心對自我或家庭展開攻擊,就有必要拿張紙,把這個流程抄在上面。以後再遇到事兒,就拿手綹著,按這個流程來。開始時很費勁,因為你大腦不是這麼運行的,但如此堅持一段時間,大腦裡自然形成一個新的腦迴路,再遇到事情或問題,自然進入這個流程,你就可以走出二寶的宿命,而享受到大寶或三寶的快樂人生。



讓我們心中的靈性爆發出來,


這會賦予我們更為強大的力量,


讓我們遇到真正的高尚人品,


讓我們的生活,


獲得安全、快樂與幸福。


相關焦點

  • 三胞胎被不同家庭收養,改變命運的從來就不是錢
    到底什麼叫原生家庭呢? 至少在這個故事裡,原生家庭,意味著對一個孩子的初始性格設定。比如說,二寶的收養父親,處心積慮地把孩子的性格,設置成了「負罪型人格」。負罪型人格,凡事喜歡說我不行,我不配,都是我不好……這種針對自我的否定與攻擊,來源於多年訓練的條件反射。
  • 3胞胎被不同家庭收養,20年後差距明顯:改變命運的,從來不是錢
    在世界各地,都出現過多胞胎的孩子被不同的人收養,但孩子的長相甚至愛好都相差無幾的情況,這讓人們十分震驚。但由於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同,在不同環境下長大的多胞胎即使長相相似,也可以出現巨大的差異。但是生活在中產家庭裡的孩子,卻因為養父母特別嚴厲苛刻,而導致他生活過得不如意,甚至還患上了躁鬱症。這不禁令人扼腕嘆息。三胞胎被不同的家庭收養,20年後的變化驚人,這也證明了家庭教育會影響著孩子的未來。
  • 三胞胎被富人、中產、窮人家庭分別收養,20年後呈現驚人變化:改變孩子命運的,從來不是金錢
    三胞胎被三個家庭收養,三個不同的環境下,孩子的命運軌跡不同。 十幾年後,三個孩子迥異的性格慢慢顯露;幾十年後,三個孩子的人生和命運,也拉開了分水嶺。雖然這個只有領養機構知道「秘密實驗」十分不人道,可三個男孩性格命運的不同,也為我們判斷一個孩子的命運,到底是先天養成還是後天決定,側面提供了參考。
  • 三胞胎被富人,中產,窮人分別收養:成就孩子命運,絕對不是錢
    1決定孩子命運的 是基因嗎?一位英國媽媽生了三胞胎男孩,但因無力撫養,只能送到領養機構。:● 鮑比 —— 富裕家庭收養,父親是醫生,母親是律師,父母都受過良好正統的教育。,同樣的基因、一樣的愛好,但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下,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甚至是命運。
  • 三胞胎被3個不同的家庭收養,長大後戲劇性相遇,同人不同命
    導語:家庭在孩子的生命成長中到底發揮多重要的作用?國外就有三胞胎用自己的人生給了答案。3個不同的家庭收養。 他們分別是有錢人的家庭,普通家庭和低收入的家庭。做實驗的人想知道,改變孩子命運的到底是什麼。 大寶生活在富裕環境中,父母是高收入、高智力的醫生和律師,喜歡孩子。二寶的父母是老師,充滿權威但是嚴肅,喜歡管教子女。三寶的全家文化水平都不高,經濟條件也不好,開了一間小的雜貨鋪。
  • 三胞胎被三個階層家庭收養,決定孩子命運的除了環境還有教育方式
    在英國有這樣三個同卵三胞胎男孩,因父母無力撫養,出生後不久便被送到了領養機構。在他們長到差不多半歲左右,三人分別被富人家庭、中產家庭、以及藍領家庭收養。被富裕家庭收養的孩子叫鮑比,他的父親是個醫生,母親是個律師。
  • 三胞胎被3個不同家庭收養,20年後呈現驚人變化:決定孩子命運的,竟然不是基因?
    這個紀錄片說的是英國有位媽媽生了三胞胎男孩,但無力撫養。3個孩子出生後不久,就被送到了領養機構。而這家機構,為了進行一個養育實驗,分別把這三個男孩,給了藍領、中產、富裕三個家庭領養。三個孩子,在不同的家庭裡成長,每隔一段時間,他們都會接受「成長回訪」,進行智商、個性、手眼協調測試等。
  • 三胞胎分別被窮人,中產,富人收養,20年後人生截然不同
    文:育兒十月說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開始,他們的命運就已經與父母家庭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相比於家庭環境以及家庭經濟等各種因素,父母所提供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曾經在英國,有一位貧窮的媽媽生下了三胞胎的兒子。這本是一件歡喜的事情,但是因為家境拮据,三個兒子自小就被送到了當地的一家福利院。
  • 分別被富、中、窮家庭收養的三胞胎,20年後有啥不同?差距真心酸
    總有人說,有錢的人就能教出的孩子是最好的。因為富裕的家庭,可以給孩子非常優渥的教育資源,孩子不需要為錢發愁。而窮人的孩子,接受的教育資源比不上富裕之家,通常會出現窮人窮三代的情況,他們需要付出比富人多十倍的努力,才能獲得和富人一樣的資源。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 摧毀孩子的從來不是沒錢,而是這2種原生家庭,家長還沒有反思嗎
    家長都知道,家庭對孩子影響是非常大的,很多父母為了孩子,選擇一輩子不離婚,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原生家庭。最近一個電視劇很火,《隱秘的角落》吸粉無數,裡面有一個情節是講的原生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朱朝陽一家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雖然是生活在原生家庭中,但是孩子過的並不幸福,而且這個家庭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 摧毀孩子的從來不是貧窮,而是這2種原生家庭!家長要了解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最近火爆網絡和朋友圈的國產懸疑犯罪電視劇《隱秘的角落》吸粉無數,很多人對裡面的人物和細節都做了剖析,其中關於三個小孩子的問題更多的還是關於原生家庭的聯繫,特別是牽扯最多的朱朝陽一家,
  • 摧毀孩子的從來不是貧窮,而是這2種原生家庭!家長要了解
    最近火爆網絡和朋友圈的國產懸疑犯罪電視劇《隱秘的角落》吸粉無數,很多人對裡面的人物和細節都做了剖析,其中關於三個小孩子的問題更多的還是關於原生家庭的聯繫,特別是牽扯最多的朱朝陽一家,更是讓大家看到了一個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 美國「教育」實驗:三胞胎被不同階級家庭收養,環境對人影響巨大
    幾年前有一部特別火的影視作品《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孿生陌生人),這是一部美國電影,講述的主要是三個孿生兄弟被三個貧富程度不同的家庭所收養後
  • 對不起,從來就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
    所以她堅持認為,自己的孩子一定不能再有這樣的「原生家庭」了,她說自己一定要把孩子培養成「人格」健全的人。比如前不久大火的《都挺好》,主角蘇明玉的童年那可不是「都挺好」而是「真挺慘」,但就這樣糟糕的原生家庭,蘇明玉在受了許多心理創傷的情景下,卻成了三個孩子裡發展得最好的那一個。
  • 家長鬚知:摧毀孩子的從來不是貧窮,而是來自原生家庭的壓迫
    父母為我們提供一個成長環境,孩子在家庭的滋潤下長大。原生家庭就好比是成長中必須的土壤,環境決定了孩子長大後的樣子。原生家庭是最近這幾年來,比較火熱的網絡詞彙,小時候的成長環境如何,將會影響到他們的性格,甚至會影響到他們一生。
  • 三胞胎被分別富人、中產、窮人家庭收養,20年後的變化令人心酸
    三個孩子,在不同的家庭裡成長,每隔一段時間,他們都會接受「成長回訪」,進行智商、個性、手眼協調測試等。 十幾年後,三個孩子迥異的性格慢慢顯露;幾十年後,三個孩子的人生和命運,也拉開了分水嶺。雖然這個只有領養機構知道「秘密實驗」十分不人道,可三個男孩性格命運的不同,也為我們判斷一個孩子的命運,到底是先天養成還是後天決定,側面提供了參考。決定孩子命運的,並不是基因在這個秘密實驗中,三個「受試」男孩的很多數據,都被經過了精密計算。
  • 三胞胎成實驗品,自小被分開收養,十九年後相認,結局令人唏噓!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在史丹福大學的地下模擬監獄內,進行了一項「環境可以改變個體性格」的實驗,本來這項計劃總共14天,但事實上卻只進行了7天就被迫結束,而且也給他充當囚犯的志願者,造成了永久性的心理創傷。
  • 女大學生生下三胞胎 男朋友竟不是孩子生父(圖)
    今天,一條消息在網上被傳開,大致內容是:「23歲的杭州女大學生生下三胞胎,找不到孩子的親生父親誰?」引發網絡關注和轉發。  錢報記者調查發現,傳言屬實,女孩是杭州的,小麗(化名),今年23歲,還在外地上大學,三胞胎7個月了,兩個男孩,一個女孩。
  • 勵志:原生家庭不好的女孩,想要改變命運,需做到三個「堅持」
    這樣的原生家庭,就像一個無底洞,怎麼填也填不滿。明明自己才是家庭貢獻者,房子是自己買了,卻連住的權利也被剝奪,被父親和弟弟逼著搬出去。原生家庭能塑造一個人,也能毀了一個人。童年不幸福的人,用一生去治癒,童年幸福的人,被治癒一生。
  • 能改變命運的從來不是高考
    大學生活不是你讀了以後,就可以不用像現在這樣辛苦了。等待著你們的也是每個月一次的月考、期中考,還有每堂課都不能遲到、早退、曠課的生活。高考也從來不是能夠改變命運的機會,只是你們能夠邁入一個門檻的機會。 大學是社會的一個縮影過度,只有經歷了大學,你才會更好的對自己的人生路有個方向。它並不能改變和決定你們今後的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