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到2020年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歲,比2005年增加4歲。常言道"人活七十古來稀",如今7、80已是稀鬆平常。
醫學技術的提升,讓壽命延長的同時,也讓人們對健康的追求更進一步。健身運動成為許多中老年人的日常,飲食習慣上更是被認為與健康長壽密不可分。
近日,德國Max Planck Institute衰老生物學研究所的一項研究,就從飲食習慣和健康長壽的關係出發,探討了食物攝入量和壽命之間的規律。
1.控制飲食,有助長壽!
據《Nature·Aging》報導,Max Planck Institute 研究所的華人科學家Jiongming Lu研究發現,"減少食物的攝入量,則可以提高壽命"。
實驗數據顯示,包括人類在內的多種動物體內存在著一種名為Sestrin的蛋白質,而食物攝入量在較低水平時,這種蛋白質能夠通過感知體內的胺基酸水平,對衰老通路做出調控,進而延緩生長速度。
研究人員發現,和對照組相比,通過控制飲食提升Sestrin的表達水平的果蠅,壽命中位數延長了11~40%。此前,《第三軍醫大學學報》也有研究指出,保持較低的膳食攝入時,體內另一抗衰老因子Sirtuin蛋白可以得到響應,進而對骨骼肌細胞狀態產生正面影響。
研究人員表示,實驗已經表明Sestrin蛋白是和Sirtuin相似的抗衰因子,倘若下一階段能夠有更多臨床研究支持,或許將會成為學界的一大研究方向。
通過這兩項研究不難看出,飲食和人體健康密切相關,"吃得少一點,活得久一點"的想法是有科學依據的。
飲食還從那些方面影響我們的壽命?
《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曾發表了一份關於垃圾食品和"衰老生物指標"端粒的相關研究。
實驗結果顯示,平時食用垃圾食品的較多的實驗者肥胖、血脂高的機率更高,與其他三組成員比較發現,攝入大量垃圾食品的成員在端粒縮短的概率上分別增加了29%、40%和82%。相較於不經常食用垃圾食品的人群來說,端粒更是縮短一倍以上。
而在2013年,M國老化研究院教授Sinclair研究發現,"間歇性"飲食能通過實現身體的熱量限制,讓"生命時鐘"端粒的穩定,此外西蘭花、毛豆等食物中也含有微量維生素衍生物"Genad+"有相似作用,該項研究發表於《Cell Metabolism》上。該物質在2017年由基因港生物完成量產,一度在加州富豪圈引起風潮。近期資本市場、消費市場雙向熱捧的成品艾沐茵,主要成分即為"Genad+",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這一市場消費人群已超10萬。
而在《柳葉刀》上一項研究數據表明,到2040年,全世界195個國家和地區中,105個國家和地區的健康風險,來自不適當飲食所產生的多項身體指標失常,如血脂、血糖等。其中,菸草、酒類、甜食堪稱日常飲食中的"三大殺手"。
長壽地區的人這樣吃
放眼世界整體壽命較高的國家,除了醫療衛生水平優秀外,飲食習慣也往往有所特色,如西班牙、日本、義大利等。
西班牙、義大利同屬地中海沿海,當地人推崇地中海飲食,這種飲食以橄欖油、紅酒和深海魚為基礎。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將"地中海飲食"列為希臘、義大利、西班牙等共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而在《M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全球飲食排名榜單"上,地中海飲食和DASH飲食兩種飲食法已經連續多年並列"Top 2"。Sinclair教授也曾在著作《我們不必變老》一書中表示,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地中海飲食者",除了每天早起會食用1g維生素衍生物外,白天只吃蔬菜和水果。
地中海飲食具體怎麼吃?《科技日報》列出了這些點:
· 每天保持8-9種以上蔬菜、水果、豆類攝入;
·全穀物主食;
· 每天補充核桃等堅果;
· 用橄欖油代替其他油類;
· 限制高脂肪乳製品的攝入;
· 晚餐前適量的紅酒。
不過,地中海飲食並不意味一定要按照食譜進食,不同的健康狀況有著不同的飲食需求,給予自己身體需要和飲食習慣形成的飲食結構,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