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大學之道:大學的宗旨。"大學"一詞在古代有兩種含義:一是"博 學"的意思;二是相對於小學而言的"大人之學"。古人八歲入小學,學習 "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等文化基礎知識和禮節;十五歲入大學,學習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
明明德:前一個"明"作動詞,有使動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發揚、弘揚的意思。後一個"明"作形容詞,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道德是發展先進文化,構成人類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道德是以善惡為標準,道德總是揚善抑惡的。道德是什麼,很多人會馬上聯想到善惡、美醜、好壞等詞彙,那麼道德到底緣為何物,道德從哪裡來,它的本質是什麼呢?
道德首先是精神產物,無論好壞、美醜、善惡,都是人的想法或者觀念的東西,道德作為意識,是人類所特有的,所以深入來說,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從歷史起源來講,道德也是人類開始進入文明後的產物,因為道德的出現從本質上說就是為了區別人與動物,正是因為人類意識到自己與動物是有區別的,而這種區別是以意識的產生為標誌的,所以道德才會孕育而生。人類最初的道德並不是現在意義上的用善惡評價的道德,也不是簡單的一種規範,而是一種源於對未知的恐懼而產生的符合某種行為的必須,如圖騰崇拜、禁忌、巫術等等,在本質上,這些行為確實起到了規範當時人類行為的道德作用,但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道德。因為真正的道德,是藉助於人的良心和信念去規範行為的,而不是因為恐懼和神秘。
看最近的新聞,八旬老人暴打公交司機,老人是社會的弱勢群體之一,我們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但是像此事件中老人的行為,實在令人瞠目結舌。人道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可這樣的真的是「寶」嗎?這樣思想道德低下的真實表現,讓我們對老者們敬而遠之。老人心態扭曲導致一場場悲劇時有發生,滿滿的「求生欲」,讓年輕人變得誠惶誠恐,我想大概就是因為像上述事件中這樣老人的存在吧。雖然有一些以偏概全,有一些偏激,但是確實我們真實的心裡想法。
最後,引用《道德經》中的話赤子之德,得天而獨厚。眾人之德,失天而群薄。德厚者,其精至真,其氣至純。德薄者,其精荒蕪,其氣雜擾。有赤子之德,厚德無形,物不離也,天助人以成,天下莫不自相歸附。反之,則人助天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