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講過:"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意思是說:有仁愛之心的人,就不會有憂愁,他會寬容對待給他帶來憂愁的人和事;
有大智大慧的人,遇見有迷惑的事物,不解的地方,他會利用他的聰明才智去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勇敢的人,面對強敵,是不會有所畏懼的,他會義無反顧的去迎接挑戰。
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壓力變大,許多的人都基於各類問題過得憂愁、迷茫、膽怯,比如怕失去工作、怕失去愛情、怕失去友誼、怕所有的一切,擔憂所有發生或者未發生的事。這所有的問題都是因為我們內心不夠強大。
《論語》告訴我們勇者不懼,但是怎麼做到呢?《中庸》又告訴我們「知恥為勇」也就是說敢於面對自己,敢於修正自己,這就是最勇敢的人,當敢於面對自己時就會發現自己不夠寬容從而修行自己變得仁義,或者發現自己智慧不夠,就開始學習從而變得聰穎智慧。
我們每個人看到的世界實際上都是內心的投影
所以當我們向自己內心內求時也就是修行的開始,我們會變得勇敢、仁愛、智慧,世界也就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