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敝的鄉村,靠著一座座活人墓維持「繁華」,終究會變為一地雞毛

2020-12-14 回鍋肉的味道

上周因為修活人墓又回趟老家,確切的說墓已修好,只是最後一天有上梁儀式,需要所有人在場。修墓這事老人家在十年前就在準備,那時還未搬家,已經採購了修墓所用石材,堆在屋後山坡。可惜如今村裡已不剩一個石匠,只能請遠方親戚介紹他們村裡的石匠,洽談修墓這件事,當天下午石匠騎車過來商量好價格,定了開工日子,2萬4全包,無需自己出石材,看來計劃又沒趕上變化。

路邊的活人墓,正在完成最後一道工序

修活人墓我個人很抗拒,覺得老人身體還好,不該修墓,總覺得忌諱。從花錢性價比而言,總感覺花2.4萬修一座墓不值。老人卻說價格公道,告訴我詢問過縣城公墓價格,覺得儘管便宜幾千,但多年後卻要後人續費,覺得給我們添麻煩。還說墓早晚會修,年級也大了,怕以後這些風水地都被佔完。我感覺就是一套謬論,如果大家都這樣想,農村豈不全是活人墓?另外,選的地塊十分不好,儘管修在自家土地的山坡下,卻佔盡了三分之一的公路,即便下方幾百米處新修一條水泥路,這條路很少人走,但終究是佔用公共資源,今後每個從這裡路過的人心裡都會有意見。而且為了維持公路正常寬度,佔用路邊一戶人家的土地,鬧的對方就很有意見,可我們人多勢眾,反而覺得對方在無理取鬧,指責對方農村到處是荒地,即便多一兩平米也掙不到幾個錢。呵呵,真是混帳邏輯。

感覺很豪華的活人墓

我感覺在全程就像木偶一般,上完梁後放鞭炮,然後兒女們給老人穿紅衣,不清楚什麼風俗習慣。有些東西你不能反對,老年人有一套自己的理論,我們不可能再傳授"新知識"。所有"儀式"在下午2點全部完成,閒來無事就沿著公路轉裝,突然覺得活人墓滿山都是,而且修的豪華的不少。這讓我想起90年代末,那時農村興修樓房,不管家裡有多少錢,哪怕是全部借錢也會修二層小樓。可惜才過20年,如今留在農村已沒一個年輕人,大家都扎堆在城裡買房,很多樓房由於沒人住,已經破敗不堪,唯一沒有衰敗的反而是這些"豪華"活人墓,述說著農村的另類繁榮。國家已提倡火化多年,政策也執行很多年,修活人墓畢竟跟土地政策相違背,其實老人心裡也清楚,今後不會隨棺材下葬,即便如此也願意將骨灰盒放在墓中,一個小小的棺材盒佔這麼大的地方,難道不覺得諷刺?如今農村儘管在凋敝,可國家也在加緊扶貧,振興農村,隨著今後觀念的推進,這些佔用大量土地資源的活人墓,也會不會跟20年前扎堆修的樓房一樣,成為一地雞毛?大家拭目以待吧!

成群的活人墓,是農村最豪華的建築

相關焦點

  • 自以為嫁給愛情,卻不想婚後一地雞毛,人終究要為年少無知買單
    一、前言俗話說:遠嫁的女兒是父母丟失的孩子,但遠嫁的女兒又何嘗不是孤身一人呢,本以為是為了奔赴一場愛情,卻不想迎接自己的是生活中的各種瑣事和一地雞毛。這個世界上還有無數人的生活是一地雞毛,只是有人選擇歇斯底裡發洩自己,有人選擇沉默不語壓抑自己,有人選擇放手解脫放過自己,還有人選擇擁抱明天去做更好的自己。而遠嫁的朋友小靜,在面對自己一地雞毛的生活時,選擇了一邊沉默不語壓抑自己,一邊帶好孩子,擁抱明天去做更好的自己。我相信她,肯定可以做到的。
  • 為什麼鄉村會凋敝,說到點上了!
    觀念要革新大家都知道,鄉村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而大多從鄉村出來的年輕人根本不願意再回到鄉村。即便掙錢了,找到了好工作了,也很難再回到那個鄉村了。對於留守在鄉村的老人而言,晚景最為悽涼的卻往往是孩子考上大學,畢業後又進城就業的情況。
  • 從「雞毛換糖」到人均年收入4萬元 鄉村振興的「義烏經驗」有哪些?
    中新網北京12月11日電 (高琰瑭)義烏,自古以來算不上什麼富庶之地。和東北富饒的黑土地不同,這裡多山而土地貧瘠,難以耕種。但正是這樣的水土,培養出了一批批吃苦耐勞、什麼都願意幹的義烏人。  這裡流傳著「雞毛換糖」的故事。走街串巷的貨郎,翻過一座座山一道道水,用糖果、針線、紐扣等小商品,換取居民家中的廢雞毛,製作雞毛撣子獲取微利,或用作農田所需的肥料。
  • 有的鄉村為什麼凋敝?一位鄉長接地氣的深思與追問(值得細讀)
    為什麼「成功」進城後的子女反而不能更好地孝敬父母?為什麼明知子女進城後不能反哺養育之恩,父母們還會義無反顧地讓子女離開?隨著對農村社會的日益深刻的理解,我的思想清晰起來:是深入靈魂的「去農文化」讓農民逃離農村。「去農文化」是長期積累的產物。
  • 瘋狂的收納袋,繁華過後一地雞毛。賺錢的是南方客商,不服不行
    但是,你會發現很多商品都悄然降價了。而且有一些儼然就是清倉甩賣的「白菜價」。今天的故事 :瘋狂的收納袋,繁華過後一地雞毛。時間:2020年秋、冬;地點:山東某地;人物:廠家、商家、消費者。2020年夏天,疫情剛剛有所緩解,各行各業沉浸在復工復產後的忙碌中。
  • 男子致富後反哺家鄉:出錢出力「重建」凋敝小山村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孫靜波     如今的梁家莊村,一道道山溝被填平,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劉峰 攝   中新網長治9月26日電 題:男子致富後反哺家鄉:出錢出力「重建」凋敝小山村  作者 李庭耀  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嵐水鄉梁家莊村是一個普通的小山村。5年前,這裡只有一條小山路與外界相通,一座座老舊的土坯房依山而建,72戶村民中有49戶都是貧困戶,人們主要靠在山地上種玉米為生。
  • 徐州獅子山發現楚王墓,墓主是哪代楚王?其王后之墓揭示出真相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徐州地區周圍的大山上陸續發現有八處、十五座漢代楚王墓;它們的主人身份一直是考古界關注的焦點;學者們都在研究每一座墓的主人是哪代楚王;其中獅子山楚王墓最為特別,在它的旁邊有一座楚王后的墓葬,正是這座王后墓揭示出獅子山楚王墓的真實身份;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 你對生活扔雞毛撣子,生活就許你一地雞毛 「你是什麼貨色,老
    你對生活扔雞毛撣子,生活就許你一地雞毛​「你是什麼貨色,老娘就是什麼臉色。」我想跟你說的是:「你對生活扔雞毛撣子,生活就許你一地雞毛。」先不要問幸福是什麼,也不要問幸福在哪裡,更不要問為什麼自己不幸福。就先問自己是怎樣對待生活的?對,不說工作,不說生意,不說怎麼賺錢,就說關於生活。
  • 467年,浙江「神秘」家族世代守護一座明代墓!
    看到這裡,很多人也許會生出這樣的慨嘆:這就是最後一代守墓人了,這是一個時代的自然選擇。但飯桌前一坐下來,胡益源的心好像打開了:如果這麼說,我有點委屈。這是胡益源心裡的話——雖然一個時代過去了,但文化還是要傳承下去。
  • 他用一支畫筆,拯救了一座面臨拆除的村莊
    今天源味君給大家介紹的這位老人,用他別出心裁的方式拯救了一座村莊,把原本凋敝走向衰亡的的鄉村,變成聲名遠播、客流不斷的熱門旅遊景點。 「彩虹眷村」有如一座夢幻的神奇魔幻世界,吸引著許多人前往拍照欣賞,每到周末更是人山人海,大家對這座彩虹般的眷村都嘖嘖稱奇!一時成了富有話題的熱門觀光景點。
  • 安徽發現一座千年皇帝墓,埋葬著一男兩女,出土一隻「癩蛤蟆」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安徽出土一座皇帝墓,裡邊卻發現一隻「癩蛤蟆」,這是怎麼回事?在安徽省的一個小村子裡有一個巨大的土墩,據村裡的老人說它已經存在千百年了,相傳這是一座「天子墓」,裡邊埋藏了一位皇帝,而這裡的村民都自願成為了守陵人。2015年的時候,因為要配合城市建設,文物局特派考古學家前來對這座「天子墓」進行搶救性發掘,由此才揭開了這座千年古墓的真面目。
  • 南京出土一座東晉墓,銀鼎裡發現詭異的東西,墓主死亡真相被揭開
    在考古界有一個規矩,工作人員不會主動發掘古墓,一方面是對墓主表示尊重,另一面是如果保護不當,墓中的文物會被毀掉。1998年,考古專家們對南京的一座陵墓進行保護性發掘,在清理的過程中,出土了一個銀鼎,而看到銀鼎裡面的東西後,專家們竟意外地揭秘了墓主死亡的真相,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當農村趨於凋敝農民卻未「終結」
    這次失敗的戀愛成為來平精神分裂症的誘因,自此「他的腦子一下子難活(難受的意思)了,到了辦公室呀一滿(完全)睡不成,又怕,難活得甚也解不開(不明白的意思),乍他不想活了。西安上去,就用那個電片片(電擊療法?)呀」(以一為來平母親講述)。經過住院、電療、吃藥等治療過程的來平沒有能夠康復和回到工作崗位,而是回到家裡,至今每天在村裡遊蕩;因失眠有時半夜三更還到村民家中要和人拉話。
  • 廣東一農場變「陰城」 150座豪墓緊逼產業園(組圖)
    這本來是眾山環繞、鳥語花香的清靜水源地,但近幾年,一些身穿法衣、手持羅盤的人卻紛至沓來。他們是來自河源、廣州、深圳,甚至香港等地的風水師。考察過後,座座豪華私墓相繼建起。隔水遠望,宛若聯排別墅。走近,可見墓前考究的奠聯,不乏「青山秀麗安先祖,綠水環抱護後人」之類的佳句,彰顯墓主對擇地的滿意以及對福蔭的期待。
  • 湖南一「鐵飯碗」景區,靠國家「補助」維持,卻又被「摘牌」
    在近幾年旅遊資源大火的同時,很多人都喜歡上了出遊,外出旅遊不僅可以預約身心,還可以增長見識,因此就有很多人都喜歡上了出行,很多人出遊的第一站,總是會打卡一些網紅城市,其中一定有湖南這座大省。
  • 南京現4座東晉磚墓 墓主"頭戴金鳥 手握石豬"(圖)
    南京市考古研究所 供圖  上月南京雨花臺區鐵心橋發現4座並排而立的東晉磚墓,出土了銅印、畫像磚、金飾等近百件文物。其中,不乏造型靈秀的「動物」,如握在手中的滑石豬、用於裝點服飾的金魚、金鳥,每一種動物形象都有特定的含義。晉人把這些生靈安放在長眠之地,以構建一個並不寂寞的往生世界。
  • 平論 中國農村的凋敝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良心的凋敝!
    最後在吃了好幾天土豬土雞之後,再輕飄飄地扔下幾百塊錢,然後對方還得不停地搓手感恩說:「大兄弟,真用不了這麼多錢。」 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得到某種變態的心理滿足,臨走前故作虛偽地擺擺手說:「這些都是小意思,小玩意,不新鮮。」然後再在一村人的目送下拉開小轎車車門,揚長而去。 然而在周小平看來,這些都不是鄉愁。
  • 永不遲到的祭奠——追尋1343座無名紅軍墓背後的故事
    新華社福州4月4日電題:永不遲到的祭奠——追尋1343座無名紅軍墓背後的故事新華社記者樊永強福建,武夷山市張山頭。方圓1000多畝的茂密竹林,散落著1000餘座無名紅軍墳塋。三塊青磚,一個編號,一根紅飄帶,標記著一座紅軍墓。
  • 傳說中的孔子存世真跡,藏在一座墓前面
    現在有個比較流行的詞叫做「比心」,但很多人可能忘記了還有個成語叫做「比幹剖心」,這個成語比喻忠臣被害,《史記.殷本紀》記載:「紂愈淫亂不止。微子數諫不聽,乃與大師、少師謀,遂去。比幹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乃強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剖比幹,觀其心。」故事雖短,卻流傳千古,不管哪一版本的《封神演義》,「比幹剖心」都是其中的重頭戲,比幹到底是誰?他的故事發生在哪裡?
  • 佟麗婭:不停地翻越一座座大山,挑戰自己,人生很貴,從不浪費。
    佟麗婭不停地翻越一座座大山,更是內心的大山,一直努力學習,挑戰自己,完善自己,因為人生很貴,她從不浪費。兒子娃娃性格的女人。害怕會出事,因為雪地裡埋藏著汽車殘骸,在雪地裡開車是很危險的;驚訝,這世界上有如此美麗的冰山雪景;好奇,好奇著自己一直想像的山的另一邊是什麼,好奇著山背後的世界。當到達山的另一邊,烏魯木齊時,驚訝,好奇,喜歡,讓她暗自許下一定要一直不停的翻越一座座大山,去看外面的世界。做一個堅硬不失柔軟的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