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因為修活人墓又回趟老家,確切的說墓已修好,只是最後一天有上梁儀式,需要所有人在場。修墓這事老人家在十年前就在準備,那時還未搬家,已經採購了修墓所用石材,堆在屋後山坡。可惜如今村裡已不剩一個石匠,只能請遠方親戚介紹他們村裡的石匠,洽談修墓這件事,當天下午石匠騎車過來商量好價格,定了開工日子,2萬4全包,無需自己出石材,看來計劃又沒趕上變化。
修活人墓我個人很抗拒,覺得老人身體還好,不該修墓,總覺得忌諱。從花錢性價比而言,總感覺花2.4萬修一座墓不值。老人卻說價格公道,告訴我詢問過縣城公墓價格,覺得儘管便宜幾千,但多年後卻要後人續費,覺得給我們添麻煩。還說墓早晚會修,年級也大了,怕以後這些風水地都被佔完。我感覺就是一套謬論,如果大家都這樣想,農村豈不全是活人墓?另外,選的地塊十分不好,儘管修在自家土地的山坡下,卻佔盡了三分之一的公路,即便下方幾百米處新修一條水泥路,這條路很少人走,但終究是佔用公共資源,今後每個從這裡路過的人心裡都會有意見。而且為了維持公路正常寬度,佔用路邊一戶人家的土地,鬧的對方就很有意見,可我們人多勢眾,反而覺得對方在無理取鬧,指責對方農村到處是荒地,即便多一兩平米也掙不到幾個錢。呵呵,真是混帳邏輯。
我感覺在全程就像木偶一般,上完梁後放鞭炮,然後兒女們給老人穿紅衣,不清楚什麼風俗習慣。有些東西你不能反對,老年人有一套自己的理論,我們不可能再傳授"新知識"。所有"儀式"在下午2點全部完成,閒來無事就沿著公路轉裝,突然覺得活人墓滿山都是,而且修的豪華的不少。這讓我想起90年代末,那時農村興修樓房,不管家裡有多少錢,哪怕是全部借錢也會修二層小樓。可惜才過20年,如今留在農村已沒一個年輕人,大家都扎堆在城裡買房,很多樓房由於沒人住,已經破敗不堪,唯一沒有衰敗的反而是這些"豪華"活人墓,述說著農村的另類繁榮。國家已提倡火化多年,政策也執行很多年,修活人墓畢竟跟土地政策相違背,其實老人心裡也清楚,今後不會隨棺材下葬,即便如此也願意將骨灰盒放在墓中,一個小小的棺材盒佔這麼大的地方,難道不覺得諷刺?如今農村儘管在凋敝,可國家也在加緊扶貧,振興農村,隨著今後觀念的推進,這些佔用大量土地資源的活人墓,也會不會跟20年前扎堆修的樓房一樣,成為一地雞毛?大家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