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王」頗有深意的封號,劉備用心了

2020-12-23 葉師兄談歷史

關於劉備為何自封為「漢中王」,難道只是因為他是漢室的宗親。原因並沒有這麼簡單,古時的稱王往往是為了以後稱帝做打算,稱王時的封號也將作為國號來使用。劉備總不能叫蜀王,建立蜀國,這難免有點兒地方小國的意思。作為漢室宗親,打著興復漢室的名義起的家,最後自封小國有點兒不合禮儀。

對於劉備稱王的封號也是有講究的,先來看下「漢中王」這個稱號有多少人用過,重要的是有前人劉邦使用過。劉邦是漢室的開國皇帝,在與項羽爭霸鹹陽的時候,曾有過約定,誰先入鹹陽將嘠關中王。最後以項羽落敗劉邦順利入駐鹹陽,雖然之後項羽的鴻門宴沒能刺殺成功劉邦,最後達成協議項羽為西楚霸王,劉邦為巴蜀一帶漢中王。

因為有著漢高祖劉邦的先例,作為漢室宗親的劉邦肯定是要以宗室禮儀為主,更何況能有這麼多人追隨與他也是打著興復漢室的名義。劉備選取這樣的封號真的是費盡了心力啊,當時所處的環境,北有曹魏,東臨東吳,如若不自封將會被這兩處強敵給吞併。封王之後便有了與這兩家強敵爭奪天下的名義。

自封「漢中王」給曹操帶來威懾,也令曹操坐立不安。曹操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名義穩居中原,雖然曹操持有天子的名義,劉備的自封叫「漢中王」稱自己是漢室的正統無疑是在向曹操宣戰,我劉備才是漢室的正統,你曹操假借天子的名義稱王屬於叛逆之賊,同樣我有責任討伐於你。這樣一來劉備討伐曹操成了名正言順的事情,而曹操淪為了竊取漢室基業的漢賊。這樣的地位性質的改變怎麼能不令曹操急眼,視劉備為眼中釘恨不得立馬將他拔除。

自封「漢中王」孝比劉邦,以匡扶漢室。自封為「漢中王」便有了名義上的正統,可以正面與曹操抗衡,出師討伐曹操也是師出有名。同時臨近的東吳也會顧忌名義而不敢妄自吞併劉備所屬領地,會帶來諸侯叛亂的罪名,畢竟東吳世受漢室的俸祿,漢室於東吳有恩惠。此舉也是順應了趨勢的發展,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雖然漢室基業已經名存實亡,名義上還要顧忌。不管是曹操還是劉備以及東吳各個諸侯,若想推翻漢室而自立為王稱帝,勢必要找到名正言順的理由,否則會為天下人恥笑為奪取漢室基業的賊。

自封「漢中王」於劉備而言,受益匪淺。對外宣稱「漢中王」可保自己的正統,有利於收復人心,劉備向來以仁義名天下,此舉更是讓百姓依附於他。相比於蜀王、益州王、成都王這些帶有地方色彩的稱號,「漢中王」給他免去了攛掇漢室基業的罪名,順理成章的稱帝也沒有多少人反對,如果用地方的稱號,將會帶來劉備背棄漢室,自立為王的罵名。諸侯之間的爭霸,雖為了自己的私利在爭鬥,明面上還是要做些文章以免生出不必要的事端。

從劉備的自封為王命名為「漢中王」這一簡單的舉措,需要考慮的因素眾多,稍有考慮不到的將是背負漢室逆賊的罪名。儘管如此,曹操還以天子名義討伐劉備為漢室的逆賊。

三國時期可謂是歷史上較為精彩的諸侯爭鬥,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現如今的生活總能找到與之相似的情節。有這樣一句話,老不讀三國,少不讀水滸,可見三國能夠給人多少啟迪,用於歧途的話將不可設想後果。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劉備為何自封漢中王,而不自稱為漢王?
    劉邦的漢王是始祖,劉備作為子孫確實不應該叫漢王,所以從這個角度分析,他也不會領漢王的封號,所以自封漢中王,已經先避諱了。劉邦主要是依靠漢中趁亂奪得了關中,而關中富十倍天下。而劉備得到漢中之後,已經很難拿下關中了。沒有關中,劉備的實力遠遠不能和曹操抗衡。
  • 劉備為何進位漢中王而不是漢王?有三大原因
    但是漢中對劉備來說實在是太過重要,有曹操大軍虎視一旁,劉備寢食難安,於是在217年劉備主動進攻下辯,下辯之戰拉開了漢中之戰的序幕,經過兩年的艱苦作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5月劉備終於把對他至關重要的漢中從曹操手中搶了過來,自此東川和西川又重新合二為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7月,在拿下漢中2個月後,劉備在法正諸葛亮等人的勸說和擁立下自立為漢中王。
  • 劉備當上漢中王后,諸葛亮為什麼沒有成為漢中王的國相?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按照漢朝制度,諸侯王可以任命國相,比如曹操當了魏王后就任命鍾繇為魏王國的國相。論能力、威望和資歷,漢中王的國相最合適的人選是諸葛武侯。
  • 劉備取得漢中,受文武官員拜賀為漢中王!
    利用曹操多疑性格,孔明排兵布陣,迫使曹軍棄陽平關而逃漢水之戰,曹操點名劉備說話。劉躍馬出陣,曹罵他忘恩負義,反叛朝廷。劉備則罵他上弒母后,自立為王。越罵越烈,於是各自督軍廝殺。孔明與劉備主簙楊修自恃有才,妄解曹操夜間口令,被惑亂軍心之罪處死曹操正為進退猶豫不定,侍從送上雞湯,碗中有雞肋。
  • 劉備在得到漢中之後,自立為漢中王,到底是利大還是弊大?
    這時,蜀漢佔據著益州、荊州南部四郡與上庸等三郡,可謂實力大增,劉備的名望與實力也都達到了高峰,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備集團的諸位大臣聯名上奏,讓劉備自立漢中王。就當時的形式來看,劉備做漢中王比曹操做漢中王要合理得多,至少在當時異姓不得封王的條令下,曹操晉位魏王的壓力比劉備要大,即便曹操當時坐擁九州之地,兵馬數十萬,佔據著中原地區諸如洛陽、長安等大城市。
  • 真讀三國,不看演義:劉備為何敢自稱「漢中王」?
    同年7月,在奪取漢中僅僅2個月以後,劉備就自稱漢中王,那麼劉備為何自稱「漢中王」呢?曹操那時已經將漢中人口盡數遷移,劉備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奪取漢中以後,劉備集團實力短期不增反降,以至於當關羽發動樊襄之戰時,劉備無力率軍北上響應關羽。劉備之奪漢中,可謂「雖奪其地,不得其時」。
  • 劉備取得漢中後,犯了一個特大錯誤,為日後蜀漢滅亡埋下禍根
    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劉備與曹操在漢中交戰,在此之前,兩人也曾多次交手,每次劉備都亡命而逃,這一次劉備終於擊敗了曹操,這也是他唯一擊敗曹操的一次,曹操被打敗之後,劉備便取得了漢中之地,奪得益州門戶後,劉備就犯下一個錯誤,簡直錯得不可原諒。
  • 劉備該不該自稱漢中王,如何看待名實與得失
    公元219年,劉備在漢中爭奪戰中擊敗了曹操,完全佔領了漢中地區,緊接著,劉備又派兵攻打漢中東部的上庸地區,並且很快攻佔了上庸三郡,此時劉備的事業已達到了頂峰,包括諸葛亮在內的蜀國高層普遍對形勢估計過於樂觀,於是在大家的擁戴下,在這一年的七月,劉備在漢中稱王。
  • 劉備為何要自立漢中王,為何勸進表中諸葛亮排第五,誰排第一
    公元219年,劉備在持續兩年之久的漢中之戰中擊敗了曹操,這是劉備第一次在大型戰役中的正面戰場上擊敗了曹操,幾個月後,劉備在群臣的勸說下,自立為漢中王,那麼劉備為什麼要自立漢中王呢?第一個原因:與曹操地位對等。
  • 劉備自立漢中王,向漢獻帝上表的名單中,諸葛亮為何僅位列第五?
    他又率軍出徵漢中,先是殺了守將夏侯淵,接著又逼退了曹操大軍,漢中也成了劉備的囊中之物。曹軍頹勢,上庸也隨之投降,成了劉備的地盤。此時的劉備,達到了事業的巔峰,自然而然地就想在地位上也更上一層樓。曹操早在三年前的216年已經獲封魏王。現在劉備還擊敗了曹操,自然不能比曹操差了。於是乎,劉備就想效仿當年漢高祖劉邦,稱「漢中王」。
  • 青梅煮酒論英雄嚇出劉備一身冷汗,20年後漢中重逢,又當如何?
    漢中之戰,是劉備人生的巔峰之戰,是曹操一生中的最後一戰。記得兩人在許都杯酒論英雄時,曹操對劉備說:「論天下英雄,唯有吾與使君耳!」劉備當時嚇得不輕,借著打雷故意將手中的筷子扔了出去,來表明自己對曹操的畏懼之心。青梅酒宴,曹操殺劉備就如踩死一隻螞蟻那樣簡單。
  • 劉備稱帝了嗎?劉備全盛時期的地盤有多大?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從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建都長安。至公元263年蜀後主劉禪向鄧艾投降,在這465年的歷史中,得到史學家承認的劉姓皇帝一共有26人。其中被稱為「祖」的皇帝只有三個,分別是:漢太祖劉邦、漢世祖劉秀、漢烈祖劉備。所以劉備不僅是稱帝了,而且是季漢政權的開國皇帝。他的諡號是漢昭烈帝,在位兩年有餘。
  • 馬超勇冠三軍,劉備卻將他當「圖騰」使用,背後有著怎樣的隱情?
    而為了表彰馬超的突出貢獻,劉備升遷馬超為平西將軍,這也使馬超成為劉備集團中(職位僅次於劉備)的第二人。馬超剛歸降就立下大功,看起來,劉備與馬超之間的蜜月期才剛剛開始。但是,可能連馬超自己也沒有想到,這竟是他歸降劉備後的最大成就,而他與劉備之間的蜜月期也很快結束了。二、上表漢獻帝:以「掃滅兇逆」為由擁立劉備為漢中王 封備漢中王,拜大司馬,董齊六軍,糾合同盟,掃滅兇逆。
  • 蜀漢名將魏延,如何跟隨劉備南徵北戰,最終建立蜀漢政權
    等到漢中被劉備攻打下了之後,他又被任命為鎮遠將軍,成為了能夠獨擋一方的大將,在漢中替劉備鎮守時間長達十年之久。在劉備成為皇帝之後,他再次得到加官進爵。之後不久便隨著諸葛亮共同北上,官拜涼州刺史,曾經還在陽溪一帶大敗魏國。面對魏國軍隊的侵略,魏延想要獨自率領部隊從子午道出發,想要仿效韓信的故事,在潼關與諸葛亮會師,但卻遭到了性格謹慎的諸葛亮的反對,因而作罷。
  • 劉備一年沒拿下漢中,為何此人一出馬解決了?
    文/用堅強的微笑來創造劉備一年沒拿下漢中,為何此人一出馬解決了?在三國的時候,漢中的這場戰役中,艱難的維持了整整一年之久,劉備卻始終不能把這裡給拿下,只因為這裡有一個名叫夏侯淵的守將,他靠自己頑強的抵抗,硬是讓劉備的大軍沒有一點兒脾氣,就在這個久攻不下的時候,劉備手底下的大將出場了,這位大將就像導火索,成功引燃了自己軍隊的士氣,他們就像是打了激素一樣勢不可擋,就連夏侯淵的守將都被人家給斬於馬下,夏侯淵最後大敗
  • 劉備養子劉封的身世之謎,以及劉封在劉備集團的重要地位
    這一支劉氏的具體源流應當為漢景帝劉啟第六子,長沙定王劉發。熟悉歷史的朋友也許現在能聯想起什麼,沒錯,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後人,而劉勝也是漢景帝之子。也就是說,長沙的劉氏與劉備同出漢景帝一脈。也許今天的我們看待這種「五百年前是一家」的攀親戚行為頗不以為然,但古人有古人的觀念,至少談到同出一脈,感情上會親近不少,收養這個長沙劉氏的外甥,心理上也更容易接受。
  • 漢中之戰,劉備與曹操打得難捨難分的時候,東吳的孫權在做什麼?
    漢中之戰,劉備與曹操打得難捨難分的時候,東吳的孫權在做什麼?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漢中之戰時,孫權正在家裡反省、磨刀。正在轉向的孫權217年,漢中之戰爆發。這幾年,曹操平定了關中、涼州、漢中;劉備更是無中生有,獲得了半個荊州及西川。孫權呢?除了偏遠的交州外,幾乎毫無所得。2、在孫劉合作中,孫權吃虧太大。孫劉聯盟建立以來,孫權對劉備算是夠意思的。
  • 不是臥龍也非鳳雛——劉備最信任倚重的謀士到底是誰?
    3年後,因張魯作亂,劉璋的壓力很大,於是張松建議迎接劉備,讓他幫忙討伐。這時,有成功出使經驗的法正於是再次擔任使者,和好友孟達各自率領兩千人迎請。一見面,法正就直接向劉備獻策,勸他把劉璋的益州搶過來。劉備聽了,是激動不已,他正因為地盤狹小無法施展而發愁,法正的話無疑給自己打開了一扇通往益州的大門,成功似乎就在眼前。214年,也就是入蜀的三年後,劉備果然成功佔據了益州,論功行賞的時候,法正、諸葛亮、張飛、關羽這四個人的賞賜最高,具體有多高呢?黃金五百斤、白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
  • 白帝城託孤:劉備對諸葛亮說「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是赤裸裸的試探
    有人說,劉備頗有古賢之風和堯舜之德,有意禪位於諸葛亮成為蜀漢之主。其實,這完全就是在試探,如果諸葛亮回答「多謝陛下知遇之恩,亮定然將蜀漢治理得井井有條,定然恢復漢室的一統」。那麼,他定然活不到234年,因為他很可能會血濺當場,早於劉備而亡。
  • 魏延資歷不如張飛趙雲,劉備為何讓他鎮守漢中?或藏蜀漢一個秘密
    當孫權醒悟過來時,發現劉備已經拿下了益州,一下子覺得劉備以前仁義老大叔的形象很虛偽。現在他只想要回南郡,因為南郡是江東用真金白銀加數萬生命打下來的。不過曹操始終是大敵,在劉備兵圍成都時,為了拖延曹操進攻漢中的步伐,也是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孫權做了兩步有外交官風範的舉措,第一步,孫權率呂蒙、甘寧徵討皖城,虜獲廬江太守朱光,獲取人口數萬,把版圖延伸到淮河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