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險業協會:保障更廣、科技應用等成商業健康險發展趨勢

2020-12-19 金臺資訊

人民網北京12月15日電 (張文婷)商業健康保險是落實健康中國、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踐行「保險姓保」的重要載體。近日,北京保險行業協會聯合北京工商大學發布的《北京健康保險市場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5-2019年北京市健康保險穩健發展,健康保險密度連續5年保持全國第一,2019年健康保險密度為1861.65元/人,健康保險深度為1.13%。保障更廣、科技應用等成商業健康險發展趨勢。

伴隨消費者保險意識的提升和行業服務能力的增強,商業健康險在北京的經營主體不斷增加。《報告》指出,在北京經營健康險業務的公司由2015年的87家增長至2019年的112家,健康險產品5000餘個,涵蓋醫療、疾病、失能收入損失、護理以及醫療意外保險等五大類,逐步滿足了消費者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需求。

商業健康保險的服務對象也有了一定變化,實現了從「標準體」向「非標準體」的延伸,覆蓋人群更加廣泛。《報告》提到,保險公司不斷提高首次投保年齡上限,2019年市場上最高投保年齡上限甚至達到了80周歲,續保最高可放寬至100歲;患有三高、糖尿病、心腦血管和風溼等慢性病的客戶也有可以投保的產品,同時針對嬰幼兒、女性及孕產婦、留學生、低收入低保障人群以及70歲以上老年人的保障產品逐年增多,滿足了因年齡和既往病史限制的消費者的健康保險需求,大大降低了投保門檻,讓更多消費者享受到健康保障。

保險保障範圍亦有所擴展。2015-2019年之間,針對細分人群、帶病人群、特殊病種、特殊用藥的需求,北京健康保險市場各公司積極開發個性化產品,不斷擴展保險產品可報銷的醫藥範圍和醫療服務費用,將醫療新技術、新藥品等逐步納入保障範圍,保險責任逐步擴大。

科技手段的廣泛應用成為了北京健康保險市場的另一重要趨勢。《報告》表明,北京保險業各公司充分利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拓展線上服務功能,推進在線投保及出單、在線一鍵式理賠、小額案件快賠等,不斷升級服務,讓「智能」最大程度替代「人工」,實現了保險服務與客戶零距離接觸,最快審核時效從按天計已提升至按秒計,小額賠案到帳時效已從次日、隔日縮短至實時;有的保險公司改變傳統理賠流程,與醫療機構合作實現直賠的一站式結算服務,理賠服務實現前置,將理賠從出院後提前到住院期間,簡化理賠流程,進一步提升理賠服務時效,科技賦能提升了消費者便捷保險服務體驗。

此外,時下最火熱的健康管理服務也在北京形成了一定規模。《報告》指出,越來越多的健康保險公司除了為消費者提供在線問診、免費體檢、緊急救援等線上 線下相結合的多樣化健康險增值服務外,還與醫療機構合作,實現雙向轉診、遠程醫療、專家會診;同時,還與第三方健康管理機構合作,為消費者提供涵蓋疾病預防、疾病篩查、慢病管理等多元化的健康管理服務,逐步實現「被動管理」向「主動健康」的轉變,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保險 醫養」健康管理模式。

北京保險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報告》的發布為北京保險業提升健康險經營水平、更好地服務消費者提供實證參考。下一步,將推動北京保險業積極貫徹「健康北京2030」,踴躍參與北京市各項民生保障項目,積極促進北京健康管理生態圈的構建,不斷完善「保險—健康—醫療—藥品」服務閉環,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多層次和個性化的健康保障需求。

相關焦點

  • 北京健康險發展路徑圖:門檻降低擴展保障範圍 技術賦能提升消費體驗
    來源:北京商報飛馳的商業健康險是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踐行「保險姓保」的重要載體。12月15日,北京保險行業協會聯合北京工商大學發布《北京健康保險市場分析報告(2015-2019)》(以下簡稱《報告》),表示北京市健康保險密度連續5年保持全國第一,同時介紹了這5年來投保門檻不斷降低、保障範圍拓寬、技術應用拓展服務提升消費體驗、健康管理服務多元化等趨勢。
  • 保險業協會王玉祥:保險科技助力提升普惠金融商業可持續性
    王玉祥認為,新型數位化保險生態在促進中國普惠金融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豐富了數字普惠金融的實踐。普惠金融在保險業的創新和發展,同樣需要保險科技的紮實推進。從而助力普惠金融的發展。他還建議,保險科技應加強全行業合作,實現高質量發展。保險生態數位化加速疫情以來,保險業數位化水平提速,保險與科技進一步融合,行業發展表現出三大趨勢。
  • 保險業大數據應用知易行難
    據記者了解,雙方將重點在健康險與車險反欺詐領域展開合作。  「從網際網路近幾年的發展來看,信息技術的進步在現代金融創新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雖然近年來保險業在大數據戰略和網絡經營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但在數據集中、信息共享方面還未完全打通,這也給保險業發展帶來了一些問題,如騙保、欺詐等行為時有發生。」
  • 銀保監會定調2020年銀行保險業發展方向 防風險、促改革仍是關鍵詞
    央廣網北京1月12日消息(記者張茜)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防範風險、普惠金融、對外開放、養老保險改革……近日,銀保監會召開的2020年全國銀行業保險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提到了這些關鍵詞。會議認為,當前銀行業保險業運行總體平穩,主要指標處於合理區間。
  • 保險業發展寫入十四五規劃 崑崙健康保險全生態戰略開新局
    在「十三五」時期,我國保險業回歸本源穩健發展,深化改革重點突破,大幅提升了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在改善民生保障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因此,為使保險業發揮更大作用,在「十四五」規劃中對保險業著墨頗重。作為國內首批專業健康保險公司之一的崑崙健康保險堅持實施的全生態戰略在「十四五」政策利好下也將打開新局面。
  • ...協會發布《2020年「後疫情」時期商業健康保險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及時反映行業發展訴求,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近日發布《2020年「後疫情」時期商業健康保險發展情況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通過數據分析和書面調研報告的形式,對商業健康險經營情況、發展形勢預判、面臨的問題及挑戰進行系統分析,並在政策、監管、行業三個層面提出發展建議。
  •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副會長王玉祥:保險業應持續助推全社會普惠金融發展
    普惠金融在保險業的創新和發展,同樣需要保險科技的紮實推進,從而助力普惠金融的發展。王玉祥還建議,保險科技應加強全行業合作,實現高質量發展。三大趨勢疫情以來,保險業數位化水平提速,保險與科技進一步融合。對此,王玉祥總結稱,行業發展表現出以下三大趨勢:首先是數字驅動趨勢加速。
  • 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商業機構在適應健康保險「供需關係分層、市場主體多元、產品種類豐富、技術創新普及、行業競爭隱性」等趨勢的過程中,應找準自身定位,重點在提升風險管理基礎能力上下功夫,通過積極介入醫療健康服務領域,建立健全健康產業鏈,實現規模與效益兼顧的平衡發展。
  • 北京健康保險密度連續5年全國第一 投保門檻放寬至三高、糖尿病人群
    實時理賠 健康管理成為必備增值服務科技手段的廣泛應用是北京健康保險市場的另一重要趨勢。報告同時對保險市場的趨勢進行了觀察,研究顯示,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健康管理服務已成趨勢。北京保險行業協會表示,報告的發布為北京保險業提升健康險經營水平、更好地服務消費者提供實證參考。下一步,將推動北京保險業積極貫徹「健康北京2030」,踴躍參與北京市各項民生保障項目,積極促進北京健康管理生態圈的構建,不斷完善「保險—健康—醫療—藥品」服務閉環,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多層次和個性化的健康保障需求。
  • 波士頓諮詢何大勇:保險業四大趨勢已現,數字科技將帶來顛覆性改變
    編者按   保險業大變局之年,一切都顯得難以預料,但在快速的變化之中,發展的邏輯依然在閃現,未來,險企能否把握住這一邏輯,順勢而為,攸關生死。因為永遠不要與趨勢為敵。
  • 太保安聯重新定義了健康險
    10月13日,筆者有幸受邀參加了太保安聯健康險公司在北京舉辦的公司推介會。太保安聯健康險作為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和德國安聯保險集團聯手發起設立的專業健康險公司,自誕生之日起便攜帶著股東強大的基因優勢。除此之外,近年來,隨著民眾保險意識的增強,加上國家陸續出臺政策對醫療進行不斷地改革,對健康險進行調控與支持,健康險業務實現了較快增長。預計2020年,商業健康險原保費收入將高達1.2萬億,成為繼產險和壽險之後保險業第三大支柱板塊。健康險作為客戶價值創造的重要支撐,是中國保險業下一個重要發力點。
  • 商業健康險運營,核心要素為何是客戶體驗?|新冠肺炎|商業健康險|...
    創造一個更具關聯性的業務,它需要組織採取一體化的行動,將組織視為一個多個連接的系統,是一個整體而不是部分。公司要在未來以客戶為中心的商業環境中繁榮發展,就必須充分利用現有科技技術,為明天更好的客戶體驗做好充分準備。
  • 2019年度保險業運行
    二是自然增長因素,國際保險智庫——日內瓦協會曾經對人均GDP和保險深度(即保費收入除以GDP)兩個變量之間的關係進行研究,得出了著名的「S曲線」,表明在中高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邁進期,一國壽險深度有加速增長的趨勢。我國當前正處於這一時期。 第二,健康險釋放發展潛力。
  • 精算師協會就保險業2020年版重疾表徵求意見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戰略部署,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商業健康保險高質量發展,2019年年初以來,中國精算師協會在中國銀保監會指導下開展了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以下簡稱「重疾表」)修訂工作,現已形成《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
  • 安永把脈保險業風險管理 馬太效應下壽險公司該如何應對
    安永認為,儘管2018年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保持著穩定增加趨勢,但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區域發展不平衡。在保險密度上北京壽險市場遠高於其他省份,北京市在保險深度上位列第一;而中西部地區相比東部地區的發展差距較大,部分地區壽險與財險發展不平衡;對比成熟保險市場,我國人均保險產品保有量和經濟總量不相稱,保險滲透率不足。
  • 2020年「中國保險業發展」圓桌論壇暨《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2020...
    2020年12月18日上午,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和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CCISSR)主辦、上海商湧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2020年「中國保險業發展」圓桌論壇暨《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2020》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101會議室舉行。
  • 北京地區商業健康險服務評價整體向好
    商業健康保險是我國社會醫療保險必要而有益的補充,是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直接關係著千家萬戶的幸福和安康。為加快提高商業健康險的經營和服務水平,維護消費者權益,北京保險行業於2016年制定了《北京地區商業健康保險服務評價指標披露制度》。
  • 12月10日保險日報:保險業將迎來高質量發展期
    「十四五」保險業創新發展線路圖的部分內容。相關人士指出,「十四五」時期,保險業在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大有可為。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會長邢煒表示:「『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穩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為商業養老保險參與養老保障體系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 首創團體智能核保 平安養老險榮獲「2020保險業線上技術應用案例...
    大會現場公布的「2020保險業信息化優秀案例」評選結果中,平安養老險的「團體保險線上核保模型」以其行業首創的核保技術模式及所獲得的突破性實踐成果,榮獲「2020 保險業線上化技術應用案例一等獎」。 但團體保險與個人保險存在差異,每個銷售場景都需要根據企業保障需求和財務安排進行方案設計,並重新定價,在此過程中,需要更多差異化風險數據和不同風險評估模型進行支持,以便提供更專業的保障規劃,這對保險公司團險核保人員的經驗、風險判斷水平、保障方案設計能力等均有著較高的要求。
  • 中保協副會長王玉祥:深入研究科技保險 推動保險業向高質量發展
    對湖北省、武漢市政府各級領導長期以來給予中國保險業協會及保險行業的信任、對本次會議的全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科技保險是利用保險功能和資金優勢,為科技企業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活動提供風險保障、資金融通等服務,分散科技創新風險的重要科技金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