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新消息
據臺灣當局選務主管機關的票數統計,2018年臺灣「九合一」選舉,在22個縣市長中,中國國民黨大勝獲15席,民進黨大敗僅獲6席,另有1席為無黨籍(臺北市長柯文哲以微弱優勢連任成功)。
二、何為「九合一」選舉?
「九合一」選舉,是臺灣地區地方公職人員的選舉產生模式,即九大類地方公職人員在一天之內選舉產生。每4年一次,與「總統」選舉年份間隔2年。2014年第一次實施,今年是為第二次。
九大類公職人員為:
直轄市市長
直轄市議員
縣(市)長
縣(市)議員
鄉(鎮、縣轄市)長
鄉(鎮、縣轄市)民代表
村(裡)長
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少數民族)區區長
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少數民族)區區民代表
其中,1和3項的直轄市市長、縣(市)長,為選舉重點,合成22縣市長,俗稱「百裡侯」。
8和9項是在2014年加入的。原本是「七合一」,2014年5月13日服貿運動後,臺灣通過「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修正案,在「地方公職人員」範圍增列「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民代表」及「區長」,「七合一」變為「九合一」。
「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有:新北市烏來區、桃園市復興區、臺中市和平區、高雄市那瑪夏區、高雄市桃源區、高雄市茂林區。
2018年「九合一」選舉,定於11月24日晚出結果。
此次「九合一」選舉共有:
合資格投票人數:1910萬2502人;
地方公職人員數:11047人;
候選人數:近21000位人;
重要崗位:6位直轄市(六都)市長、16位縣(市)首長;
「六都」候選人數:25人;
縣(市)長候選人數:68人。
為何無省長省議員、區長區議員?
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為地方自治法人,設置民意代表機關。而省、直轄市下轄區、市下轄區,皆為派出機構,首長由上級機關直接委派,不是地方自治法人,不設置民意代表機關。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是為例外。
不過,要想全面知道,還需要了解臺灣地區現行行政區劃是怎樣的。
三、臺灣地區行政區劃
了解「九合一」選舉,必須要了解臺灣地區行政區劃現狀。
中國臺灣地區目前由臺灣當局(自稱「中華民國」)管治,駐地臺北市,最高行政機構稱之為「行政院」。
1. 一級行政單位: 6直轄市、2省,or區域聯合服務中心
6直轄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行政機構稱之為市政府,市下設區。
2省:「臺灣省」(管轄臺灣本島區域,駐南投縣南投市)、「福建省」(管轄金馬區域,駐金門縣金城鎮),行政機構稱之為省政府,省下設市、縣。
不過「省」已經成為虛設。
2000年「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後,實施省虛級化,即「凍省」或稱「精省」。省政府由地方自治團體改為臺灣當局的派出機關,無實際行政權力。後為協調臺灣當局與市、縣之間的事務,「行政院」設置「區域聯合服務中心」,相當於省級、非正規的「中央政府」派出機關。
中心由「行政院」各部會所派駐該區域的機關所組成,中心首長為主任,由「行政院」副院長、經建會主任委員或政務委員兼任,但不負責實際政務,實際政務由中心的執行長負責,執行長由「行政院」顧問或「臺灣省政府」委員兼任。
依照《臺灣地區國土綜合開發計劃》,區域聯合服務中心有5個:「臺灣省」北部、中部、南部、東部4個,「福建省」金馬服務中心1個。
北部服務中心:暫未成立。
中部服務中心(駐臺中市南屯區):管轄1直轄市4縣,臺中市、苗慄縣、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
南部服務中心(駐高雄市前金區):管轄2直轄市1市3縣,高雄市、臺南市、嘉義市、嘉義縣、屏東縣、澎湖縣
東部服務中心(駐花蓮縣花蓮市):管轄1市1縣,臺東市、花蓮縣。
金馬服務中心:計劃由金門、連江兩縣組成,暫未成立。
原有海南特別行政區(管轄東沙島與南沙太平島所屬島嶼,未設實際行政機構,委託高雄市管理)、蒙古地方、西藏地方等虛設一級行政單位,均已經撤銷。
2. 二級行政單位:13縣、3(省轄)市、158(直轄市下轄)區
13縣:其中「臺灣省「管轄11縣,為宜蘭縣、新竹縣、苗慄縣、彰化縣、南投縣、嘉義縣、雲林縣、屏東縣、臺東縣、花蓮縣、澎湖縣;「福建省」管轄2縣,為金門縣、連江縣,行政機構稱之為縣政府,縣下設縣轄市、鎮、鄉。
3市:基隆市、新竹市、嘉義市,均有「臺灣省」管轄,原稱「省轄市」,2000年省成為虛設後,改稱為市,行政機構稱之為市政府,市下設區。
實際上,2000年「省」成為虛設後,縣(市)也成為了「行政院」直轄範圍。
158區:臺北市12區,新北市29區,桃園市13區,臺中市29區,臺南市37區,高雄市38區,行政機構稱之為區公所,區下設裡。
特殊的是,高雄市首先是分為4個地區,舊高雄地區(11區),鳳山地區(7區),岡山地區(11區),旗山地區(9區),其中旗山地區由包括茂林區、桃源區、那瑪夏區三個原住民區。
3. 三級行政單位:12(省轄市下轄)區、17縣轄市、41鎮、153鄉
12區:基隆市7區,新竹市3區,嘉義市2區,區下設裡。
17縣轄市:市下設裡。
41鎮:鎮下設裡。
153鄉:鄉下設村。
三級行政單位合稱為區市鎮鄉。
本級區、市、鎮、鄉的行政機構,稱之為「x公所」。
鄉鎮人口超過十五萬經核准得成立縣轄市。
4. 四級行政區域:裡、村
裡相當於大陸地區的街道,村相當於行政村。
5. 五級行政區域:鄰相當於大陸地區的社區、自然村。
實際上來說,臺灣地區的行政區劃可以描述為以下結構:
1.行政院
—(中部、南部、東部區域聯合服務中心)(作為行政院的派出機構,但並不涵蓋所有地區)
2.——直轄市,縣(市)
3.———直轄市下轄區,鄉(鎮、縣轄市)、市轄區
4.————直轄市下轄區下轄裡,鄉下轄村、鎮(縣轄市)下轄裡,市轄區下轄裡
5.—————裡村下轄鄰
臺灣民意代表選舉制度
臺灣地區的「立法議員」選舉,2004年後採用「單一選區兩票制」,又稱混合制,「立法會」議席分為區域議席和不分區議席(政黨議席)兩種,也即選民需要投兩票,一票投給所在選區的候選人,一票投給不分選區的候選人。
此種選舉制度結合了比例代表制和多數代表制(小選區制),由德國於1949年開始實施。
「單一選區兩票制」根據如何計算不同政黨在立法會中的議席總數,又分為聯立制和並立制兩種。
並立制,是將每個單一選區的選舉結果和第二張票投政黨的結果分開計算。
聯立制,是以第二張投給政黨的票,決定每個政黨最終的總席次。
假設
立法會議席總數為M,其中區域議席數為M1,不分區議席數為M2。
某黨在立法會中的議席總數為N,區域議席數為N1,不分區議席數為N2%。
並立制下,N=N1+M2*N2%
聯立制下,N=M*N2%。
相比聯立制,並立制更看重N1,而由於大黨擁有更豐厚的政治資金和政治資源,比小黨更能扶植更多的政治明星,也即提高N1值,小黨限於資金和資源限制,大多採取保險策略,集中扶植少數政治明星,因此並立制對大黨有利,容易產生兩黨制。
臺灣地區實行並立制。
臺灣選舉政治三大定律
1.兩黨定律
臺灣地區實行並立制,因此,臺灣地區多年是兩黨制社會,一直未出現有競爭力的第三黨。
不過,臺北市長2014年由無黨籍人士柯文哲當選,如今柯文哲又連任成功,引發許多人聯想「第三條道路」。
2.爛蘋果定律
臺灣的選舉是臺灣民眾在兩個比較爛的蘋果(國民黨、民進黨)裡選一個比較不爛的!
3.鐘擺定律
2014年,民進黨在「九合一」中慘敗,如今2018年國民黨大勝,兩黨勝敗輪番上演。
並且,「九合一」勝,緊接著的「總統」 大選就勝, 「九合一」敗,緊接著的「總統」 大選就敗。2016年民進黨蔡英文成功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預計2020年,國民黨候選人會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
但無論如何,不管是哪個政黨,「總統」都能幹兩屆!
值得慶祝的是,蔡英文已於24日晚間辭任民進黨黨主席。
看見浙江,認識中國,發現世界,了解自己!
歡迎點擊下方二維碼或搜索「看見浙江」關注本公眾號!
您的點讚、收藏、轉發,就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