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九合一」:勝者若無視「無色覺醒」 離下一次失敗又不遠了

2020-12-14 騰訊網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洪鑫誠】

臺灣「九合一選舉」如期上演,開票過程異常精彩,不少結果出人意料。

首先,選前外界的確預估國民黨選情佔優,但通常認為能奪回「半壁江山」已能令人滿意。然而連國民黨人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曾把自己打趴下的民進黨,這次居然這麼不經打。

藍色浪潮席捲全臺

美國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沒有掀起的藍色浪潮,竟然在臺灣的「中期選舉」上演。韓國瑜拿下高雄,盧秀燕奪回臺中,藍營候選人接二連三宣布當選,而丁守中和柯文哲不相上下。一夜之間,全臺政治版圖翻天覆地。對比2014年「九合一選舉」,藍、綠、白的縣市長席次對比從6:13:3變成15:6:1,國民黨以橫掃千軍之勢捲土重來。

其中,在最關鍵的「六都」戰線,國民黨也把藍綠勢力對比從四年前的1:4,逆轉到現在的3:2,不僅以絕對優勢守住新北,還一舉從綠營手中拿回選前最為勝負難料的高雄、臺中。

都說風水輪流轉,這次轉得觀眾頭都暈了。想起去年一位臺灣朋友便曾對我感慨,沒想到民進黨崩壞得如此之快。而今,臺灣人用選票讓心聲成為了現實。

如果藍營還有什麼「美中不足」的話,當屬丁守中在臺北的惜敗。這場馬拉松式的開票,歷經十個小時,終於在凌晨2點半決出勝負,柯文哲以不到千分之三的微弱優勢險勝,臺北市也意外成為本次選戰最大的「心跳擔當」。

不過,遠超預計時長的選舉過程本就有違規之嫌,由於此次「大選綁公投」,且有創紀錄的10個「公投案」,加之臺北市民對「公投案」投票踴躍,開票速度大受影響。結果,臺北一度「邊開邊投」長達3個小時,此舉也遭到丁守中陣營強烈質疑。

顯然,如果選民在原定投票截止時間之後繼續投票,一邊開票結果已經在各大媒體渠道熱播,投票意向很難不受影響。畢竟,姚文智幾乎是開盤就退出了角逐,原本想投他的親綠選民可能轉投柯文哲而非藍營的丁守中。

丁守中提起「選舉無效」訴訟,圖自東森新聞雲

對此,丁守中陣營已公開質疑「中選會」放水,表示臺北市為全臺唯一以綠白合作操作棄保,投開票過程疑點重重,並隨即和律師團決定馬上步行趕赴臺北地院,提起「選舉無效」訴訟,以及請求查封票箱,凌晨3時15分和支持者等人浩浩蕩蕩抵達遞狀。不過,選舉結果料難因此有實質改變。

藍綠黨內權力格局大洗牌

無論如何,民進黨的閃崩和國民黨的大勝已經塵埃落定,而「九合一選舉」歷來是執政黨的期中考試和下屆大選的前哨站,這場大戰最現實而重要的政治意義,即是臺灣藍綠兩黨黨內派系,乃至全臺政治格局的重新洗牌。

綠營方面,蔡英文已經宣布辭去民進黨黨主席職務,為選舉的大敗負責。另外,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和「總統府秘書長」陳菊也都請辭,但均被蔡英文當局慰留。

蔡英文辭去民進黨黨主席職務,圖自中時電子報

經此一戰,蔡英文受到重創,不僅連任希望渺茫,黨內地位亦受挑戰,民進黨各派系的權力平衡亦就此打破。

首先,民進黨內長期最強的派系「新潮流」雖然樹大招風,因而此次損失重大,但仍保住桃園、臺南兩都,以及屏東等綠色版圖。反觀由林佳龍、遊錫堃領銜,過去幾年不斷崛起,乃至在黨內縣市長候選人提名當中已對新系造成挑戰的「正國會」,卻因黨內中生代明日之星林佳龍失守臺中而元氣大傷,很難再有足夠的制衡能力。

其次,先前依靠選舉人氣被綠營推為共主的蔡英文,在黨內本就缺乏派系支持,從當選到執政都不得不依賴新系人馬,同時拉攏「正國會」、謝系等力量,並積極發展所謂「英派」人馬。而今蔡英文因敗選辭去黨主席,「英派」面臨分崩離析的風險,其本人也更要看新系臉色。

反觀曾被蔡英文點名北上,形成「蔡賴體制」以共擔風險的新系大將賴清德,選後第一時間表態請辭並獲慰留的他,受到的衝擊比蔡小得多,完全有實力再圖進取。更不用說,新系的希望之星鄭文燦此番在桃園大勝,是綠營難得的欣慰。

那麼之後,陳菊會支持落魄的蔡英文,還是轉向以新系自己的力量為最主要考量,將決定民進黨之後的走向,而民進黨新任黨主席花落誰家,將是觀察此事的風向標。

當然,國民黨方面也將經歷劇變,韓國瑜、盧秀燕、侯友宜成為「六都市長」之後,其在黨內一舉晉升「大佬」,而目前坐鎮「中央」的吳敦義等老面孔,雖然並未身先士卒,但檯面上仍是他們帶領國民黨走出危難,因而同樣威望大增。畢竟,吳敦義作為黨主席,而國民黨的勝利超乎預期。

由於「九合一」距離下屆「大選」時間有限,而國民黨推出候選人通常也需經歷數月的流程。目前,黨內三個新「諸侯」都方將入主市政,幾無可能馬上搶攻2020。數來數去,國民黨目前最有可能在兩年之後出戰大選的,或許還是只有老一代的吳敦義和中生代的朱立倫等人。

因而拿下15縣市之後,未來國民黨的「中央」和地方關係如何互動,能否將「九合一」的藍色浪潮延續到2020,合力推出最有希望的候選人,依舊值得觀察。

「無色覺醒」成新常態

兩黨之外,臺灣的整體政治格局悄然生變。韓國瑜的成功是一個極佳例子,事實上,高雄一戰用「韓國瑜的勝利」而非「國民黨的勝利」來形容更為準確。

這一點,國民黨人也心知肚明,韓國瑜正是因為「不像國民黨」,也不打意識形態牌,而以務實、經濟訴求直擊高雄求變的民心,因而才能在傳統的綠地掀起藍色旋風。

一來一回之間,藍營如果尚未被勝利衝昏頭腦的話,或許最該總結的是,從上屆的慘痛到如今的狂歡,國民黨作為一個政黨本身又有多少可喜的變化呢?

在經歷了藍綠反覆執政,接連崩壞之後,臺灣民眾總算把喊了多年的「超越藍綠」的口號逐漸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選票。據臺灣《聯合報》選後總結,臺大政治系教授張佑宗、內華達大學助理教授王宏恩等人都指出,這次「九合一選舉」呈現「藍綠支持萎縮,中間選民成長」的明顯特徵。

現在,「拼經濟」已經比「拼政治」迫切得多,「西瓜」憑藉基本盤躺著當選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在這一點上,用腳投票,西進大陸的臺灣民眾人數日增,也是相似的道理。

截圖自「聯合新聞網」

同時進行的「公投案」也表明,政黨迎合、利用各路民意的操作,至少不會像過去那樣順風順水。「東奧正名」以及同性婚姻等社會關注的熱點議題,確實拉升了選民的投票熱情,拉抬投票率,但也讓政黨對民意的無知或說「裝作」無知暴露無遺。

「東奧正名」連本地運動員和美國都不支持,淪為笑柄。而關於同性婚姻合法化的5個「公投」,結果挺同方全部大敗。

部分原本反同的政治人物(藍營為主)一方面受到同性婚姻合法化運動的影響,另一方面又不願丟失保守群體的支持,因而轉向相對摺中的「立專法」立場,從「公投」結果看,這些「首鼠兩端」的政客,未必會因為自己的立場得利。

而原本在此問題的立法上走得更快的民進黨,已經明顯感覺到保守派的反撲,選前緊急定調不處理。但今後,曾立下挺同flag的民進黨可能更加難辦。挺同群體顯然不滿執政黨承諾跳票,而反對團體選前就不滿蔡當局與民進黨候選人的消極態度,甚至在原本親綠的中南部,都有不少宗教團體以倒戈轉向韓國瑜等藍營候選人向民進黨施壓。

可見,除了經濟之外,在同性婚姻等社會問題上,「無色」傾向也已經非常明顯。民眾不管你的顏色,只看針對具體問題時,政黨政客是否會站在自己一邊。不過,他們選擇也有限,中間政治力量不成氣候,基本上只能在兩色間倒來倒去。

但正是這種無奈的選擇,可能使得未來再次發生大翻盤的概率增加。藍也好,綠也罷,如果無視這股「無色覺醒」,仍然囿於派系計算與黨派之爭,置民意於不顧,再深的顏色都不免遭到翻轉。即使是此次大勝的國民黨,如果錯將對手的崩壞和民眾求變的渴求當做自身的英明而不思革新進取,那麼下一次失敗又不遠矣。

如今,2018方才偃旗息鼓,2020的硝煙已依稀可見。在這馬不停蹄的大小選舉之間,臺灣何時走出藍綠「比爛」的周而復始,吾輩只能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九合一"選舉啟示(六): 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的啟示
    選票是對當政者執政狀況的最敏感檢驗,毫無疑問,蔡英文的政策路線已經被選舉證明是根本挫敗,出現四大政策敗源:一是「輕經濟民生,重政治謀權」,施政和改革的目的皆圖謀一黨獨大,長久執政;二是「自恃政權霸道,無視民意主流」,以全面執政的傲慢之姿,為所欲為,嚴重觸發民眾對獨斷專行的反感,忘乎島內選舉政治下民意鐘擺效應的疾速回擺;三是「輕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勢,執拗意識形態之爭」,這次選舉更深層次的也是對是否希望和支持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潛在投票
  • 「九合一」看高雄(五):臺灣民心思變
    臺灣年底九合一選戰到計時一周,所有候選人全都卯足全力,韓國瑜不管是「逆襲」還是「夜襲」,各種情勢都證實「韓流」確實給民進黨的陳其邁帶來沉痛的一擊,驚覺大勢不妙的前高雄市長陳菊都緊急南下回防高雄,三番兩次替陳其邁站臺。
  • 臺灣輿論熱議「九合一」選舉結果
    臺灣輿論熱議「九合一」選舉結果 2018-11-26 21:17:「九合一」選舉24日晚落下帷幕,執政的民進黨當局遭遇大潰敗。
  • 2018「九合一選舉」倒計時,2020臺灣政局走向何處?
    將於2018年11月24日舉行的「九合一」選舉是臺灣島內第三次政黨輪替(此處指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後的首次地方選舉。2014年「九合一」選舉以及2016年地區領導人選舉慘敗後,國民黨雖然高喊反省,呼籲團結,其實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內鬥從未停止。就在今年的「九合一」選舉中,依然還有部分縣市出現分裂,這無疑讓「只能贏不能輸」的國民黨選情顯得更為艱困和撲朔迷離。
  • 臺灣「九合一」選舉焦點在哪裡?
    原標題:臺灣「九合一」選舉焦點在哪裡?  後天就是「九合一」選舉投票日,候選人最後幾天的戰況進展如何,相關選民要領幾張票、選哪些職位都成焦點。為此,本報特意為您盤點了這次選舉中的細節。   本次「九合一」選舉是臺灣地區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選舉,涉及近兩萬人的「求職」,被島內民眾戲稱為「年底最大求職潮」。
  • 專欄 沒有硝煙的戰爭──臺灣九合一選舉側記
    由於臺灣政局的特殊性,這一選舉結果很可能會影響到2016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為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此次選舉的真實情況,我們邀請了一位此次選舉的親歷者,為大家講述此次「九合一」選舉中發生的諸多故事。如此多的職位可能會讓大陸的朋友眼花繚亂,對於大陸的朋友來說,其實只要很簡單的做個模擬:想像您現在位處在上海、北京,而你必須要在一天內選出直轄市的人大代表、市長、區長、居委會領導等,這些官員在一次選舉中更新迭代,除了中央的領導與官員之外的,身邊的地方性幹部全部都要進行選舉。如此所涉及的層面之廣或許可以讓大陸朋友有個概念。
  • 臺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為何慘敗?
    11月29日,臺灣九合一選舉開票日。胡志強宣布敗選,他說,這是他個人的失敗,是他個人不夠努力。連任14年市長的胡志強失敗,也意味著藍綠傳統的「濁水溪」南北分界線被民進黨攻破。 新北市、桃源的國民黨籍參選人可謂國民黨一類軍中的一類軍,朱立倫和吳志揚都被認為是有望問鼎「大位」的政治明星,結果卻是一個小幅險勝,一個失守敗選。嘉義,南臺灣唯一的藍色也被綠色收下。
  • 九合一選舉折射出的觀察點
    距離2018年臺灣「九合一」選舉投票日還有不到一個月時間,各家民意機構、政治人物以及諸多政治評論員都對最重要的縣市長選舉結果進行了評估預測。
  • 解讀: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束,國民黨為何慘敗?
    共有19761人報名角逐,創臺灣歷屆選舉之最。而在這次選舉中,國民黨慘敗。那麼,究竟什麼是「九合一」?國民黨為何會慘敗?■ 11月29日,臺灣九合一選舉開票11月29日,臺灣九合一選舉開票日。今天台灣選出6名「直轄市」市長,16名縣市長,375名「直轄市」議員,532名縣市議員,198名鄉鎮市長等。
  • 圖解2014年臺灣「九合一·地方選舉」
    圖解2014年臺灣「九合一·地方選舉」 (1/1) "← →"翻頁
  • 鄭麗文嗆爆蔡英文:臺灣離食安全面潰堤不遠了
    「藍委」鄭麗文質疑,現在臺灣是不是離食安全面潰堤不遠了?並嗆問「駐日代表」謝長廷,日本人的面子竟比食品安全更重要?她更三問蔡當局指出,臺灣是不是應該禁萊豬?是不是選舉後刻意突襲開放?日本核廢水是否影響臺灣漁業?
  • 臺灣「九合一」選舉焦點在哪裡?最激烈縣市
    後天就是「九合一」選舉投票日,候選人最後幾天的戰況進展如何,相關選民要領幾張票、選哪些職位都成焦點。為此,本報特意為您盤點了這次選舉中的細節。  本次「九合一」選舉是臺灣地區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選舉,涉及近兩萬人的「求職」,被島內民眾戲稱為「年底最大求職潮」。
  • 新聞背景:臺灣歷來規模最大的「九合一」選舉
    中新網11月29日電 臺灣歷來規模最大的「九合一」選舉29日舉行,投票時間為上午8時至下午4時,隨後計票揭曉勝負結果。    此次「九合一」選舉,是臺灣地方性公職人員選舉首次全面舉行,範圍涵蓋6個「直轄市」和16個縣市,包括「直轄市」市長、縣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村裡長7項,和「直轄市」中少數民族聚居的新北市烏來區、桃園市復興區、臺中市和平區、高雄市那瑪夏區、桃源區、茂林區的首屆區民代表及區長2項。
  • 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預計今夜出爐
    原標題: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開始投票結果預計今夜出爐海外網11月24日電綜合臺灣媒體報導,俗稱「九合一」的臺灣地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今天(24日)進行投票,選民從早上8點開始投票,投票下午4時截止。選舉結果估計將於今晚11時左右最終確定,而所謂的10個「公投案」結果則預料會在25日凌晨2時揭曉。
  • 九合一選舉、餿油風暴領銜中央社2014臺灣十大新聞
    九合一選舉、餿油風暴領銜中央社2014臺灣十大新聞 2015-01-01 13:01:00,「九合一」選舉、餿水油風暴、高雄氣爆位列前三。  中央社評選的2014年臺灣十大新聞,取材截至2014年11月30日。  一、臺灣史上最大規模的「九合一」選舉11月29日投票,國民黨遭重大挫敗,在全部22席縣市長當中僅取得六席,其中六大主要城市僅守住新北市;民進黨取得13席縣市長;無黨籍柯文哲當選臺北市長。馬英九為此辭去中國國民黨主席職務,「行政院長」江宜樺請辭獲準。
  • 臺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失去臺北、臺中、桃園三都
    人民網臺北11月29日電 (記者孫立極、李煒娜)臺灣「九合一」選舉今天投票。「中央選舉委員會」雖然尚未公布最終結果,依據開票數字,國民黨籍候選人連勝文、胡志強、吳志揚等先後宣布敗選。 「九合一」選舉是臺灣最大規模的地方選舉,自今天8時起至下午4時投票結束。
  • 蔡英文辭去黨主席 臺灣「九合一」為何翻天?
    24日晚9時許,臺灣「九合一」選舉票還沒開完,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已在電視上宣布辭去民進黨主席。這場被視為2020年前哨戰的島內大型選舉,民進黨輸到脫褲子,本來一片綠油油的臺灣政治版圖,一夜之間幾乎全成藍色。
  • 臺灣九合一選舉的一些數據及其它
    這次選舉之所以叫九合一,是由原來的「七合一」選舉而來。「九」指的是除原來的直轄市長、縣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和村裡長外,又增加了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少數民族)區民代表」及「區長」兩項地方公職選舉,加上之前的七項共九項,稱之為「九合一」。「一」指的是所有地方公職在一天之內選出(此段文字來自百度)。
  • 最新消息,「九合一」國民黨大勝&3分鐘了解臺灣行政區劃
    二、何為「九合一」選舉?「九合一」選舉,是臺灣地區地方公職人員的選舉產生模式,即九大類地方公職人員在一天之內選舉產生。每4年一次,與「總統」選舉年份間隔2年。2014年第一次實施,今年是為第二次。原本是「七合一」,2014年5月13日服貿運動後,臺灣通過「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修正案,在「地方公職人員」範圍增列「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民代表」及「區長」,「七合一」變為「九合一」。「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有:新北市烏來區、桃園市復興區、臺中市和平區、高雄市那瑪夏區、高雄市桃源區、高雄市茂林區。2018年「九合一」選舉,定於11月24日晚出結果。
  • 臺灣「九合一」選戰:國民黨基隆、新竹仍分裂
    「九合一」選戰本周進入「登記周」,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左)出馬,全力化解臺灣中部可能出現的分裂危機。圖: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9月1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九合一」選戰,藍營仍有分裂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