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東方英語》2017年3月號
微店地址https://weidian.com/?userid=214889394
來英國之前,我在國內教了五年英語。授課對象年齡跨度從十二三歲到五六十歲,有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職場人士。為提升不同年齡段同學的興趣,翻閱了無數備課材料,這還不算出於自己的興趣愛好而接觸的各種英文素材。然而初到英國,就挨了幾記悶棍。
「餃子」用英語怎麼說?
跟上面提到的一樣,我覺得jiaozi或者shuijiao(當然拼寫方式上有待商榷,畢竟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大多無法駕馭拼音)是一種非常好的翻譯方式。如果說用Chinese cabbage去對應白菜尚可理解的話,用dumplings去對應餃子則完全是誤導英語學習者。這個想法在我經歷了下面這件事後更加堅定。
有一次,我去華人超市買了些速凍水餃,以防自己犯懶不想做飯。那天晚上煮餃子之前,問我的英國室友,要不要吃dumplings——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剛學英語沒多久就學了這個單詞吧。他們的反應是:你才來沒幾天就會做我們的dumplings了?等我從冰櫃裡拿出餃子的時候,他們都表示這跟英國的dumplings差別很大,完全不是一個東西。
最明顯的差別在外型上。英國(注意,這裡說的是英國,不少國家都有名為dumplings的食物)的dumplings從造型上來看,更像是四喜丸子或者麻團。中國的餃子不用我描述了,大家腦海裡自會有形象。而且北方人所說的餃子指稱性非常強,就是水餃,蒸餃雖然佔了個餃字,卻也不能被叫做餃子,我想主要原因還在於它的外形與餃子相差不小,至少從尺寸上來看是這樣。
烹飪方式的差別也不容小覷。最具代表性的餃子必然是清水燒開後煮熟,用笊籬盛盤,而英國的dumplings則是與其他食材或是放進湯裡一起煨燉,有點兒像東北的亂燉。
不能忽略的還有餡料和食用方式的差異。因為口味的問題,英國的dumplings中間常常會加上奶酪,食用的時候還會輔以肉汁和白糖。中國南方人和北方人雖然在粽子是鹹是甜、是肉是米的問題上素有爭吵,但想來斷然不會有很多人用奶酪和肉質佐餃子。當然,據我的南方朋友們說,他們很少吃餃子,就算吃,跟北方也不會有很大差異:拍好的蒜瓣加入醬油、陳醋、香油等調料調和的碗碟中,蘸餃子食用。
我的同學中有位英國大叔,曾經在湖北孝感工作過一年半。我們聊天的時候提到了食物,他說自己非常懷念中國的shuijiao,而不是中國的dumplings。我國專家都在談論英文「入侵」中文的問題,其實反侵略很容易實現。把中國特有的食物和事物都用音譯的方式介紹到英語裡去就好了,不是嗎?
**用英語怎麼說這個單子可以列的還有很多,篇幅所限,無法一一羅列了。希望所有英語學習者都能多跟英語的母語使用者多交流,有機會的話到英美加澳新等國家生活、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加深對英語文化的理解。當然,如果暫時沒有機會,那就多看《新東方英語》,看其他同學和老師的分享吧。
谷歌dumpling的圖片截圖,看家包子吃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