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朋友一起吃飯時,她的女兒玩手機上的英語單詞朗讀遊戲,發音非常準,這讓桌上的人很是驚訝。問孩子多大了,朋友說她4歲,上了快一年的英語了。她說她大的小孩9歲了,沒時間來聚餐,因為給他報了三門課外培訓。分別是英語、圍棋、還有奧數。而且奧數學了一年多了。這麼小就學了一年多的奧數了?朋友說,沒辦法,競爭太大啊,不能讓孩子落後於人啊。
其實小學生要不要上奧數,多大年齡學奧數,這個問題一起以來備受爭議。而且也是很多家長非常關心的。之前有位粉絲問過我這個問題,她問小孩讀二年級上學期,要不要讓孩子學奧數。我當時的建議真想讓孩子學,也不必那麼早。以下只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不喜勿噴。
其實我沒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在我印象裡上小學的時候,直到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參加過一次縣級的數學競賽,但當時沒有任何這方面的概念。
不過我還是想聊幾句有關奧數的話題,但是我不會直接回答小學生要不要上奧數。我只是談談我個人的一些想法供大家參考,讓大家更好地去決定你家孩子要不要去上奧數。
大家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送小孩上奧數的目的是什麼?
有些家長是抱著讓小孩將來成為數學家這個目的去上奧數。如果你是以這種目的去讓小孩上奧數,那麼你就完全錯了。要想成為一個數學家的話,最主要是取決於小孩子的天賦。一個小孩子有成為數學家的天賦,那麼這個小孩上不上奧數,跟他將來成為數學家完全沒有什麼影響,而如果沒有天賦的話,你再怎麼給他上數學培訓班,也沒有任何意義。
之前電視上有個訪談節目,有位嘉賓說成為數學家是不需要天賦,99%的努力加1%的天賦,但我不能相信他,因為他是太有天賦了。要在數學領域有建樹,這1%的天賦比99%的努力重要得多。正如網友們說的那99%的努力決定了下限,而另外那1%才是決定能達到什麼上限。
可能有的家長說,我沒想那麼多,讓小孩進奧數班,就是為了提高他的數學成績;在學習過程中比其他同齡人有優勢,學習過程中更輕鬆。
雖然說現在取消奧數競賽有些年頭了,但在小升初、以及分班等重大考試中,附加題的難度沒有學過奧數是很難完全做出來的。
話雖如此,但是家長還是有必要問小孩這麼幾個問題。
小孩本身在課堂上的數學學習是不是很輕鬆?如果小孩正常課堂上的數學學習已經感覺有點吃力,就完全沒有必要再上奧數班了。畢竟首要任務是把基礎東西學好,更何況在考試中易、中、難分值的比例,一般也是75:15:10。也就是說普通題與中等難度的題,佔了絕大部分比例。
奧數題普遍偏難,如果基礎不夠,絕大部分題做不了,反而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這樣適得其反。
第二個問題:小孩在上數學課的時候開不開心?每學習一些新的數學的知識會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有很興奮的感覺嗎?如果小孩平時上數學課,感覺很枯燥乏味,即使他能跟得上學習進度,但是覺得沒有什麼樂趣可言。
就好比別從硬往你碗裡夾你不喜歡吃的菜一樣,雖然這些菜可能很貴,但你不喜歡吃,甚至不吃,這是多麼令人痛苦的一件事。把小孩的業餘時間讓他去感覺不快樂,搞得很痛苦,同時還要花費不非的費用,真的沒有這個必要。
以上兩條就是我希望家長把小孩送到奧數班之前,自己先要考慮的的兩個前提。或許有心急的網友會說,這麼說來是不應該讓孩子參加奧數了?
當孩子有餘力,有興趣的話可以當成一種業餘愛好。 培養他們的敢於向難題挑戰的心理,拓展解題思路,思維會更加發散,不再那麼局限,同時也提高解題效率。
我希望各位家長能夠心態平和些,把奧數看得淡一些。但是當我們在網上、朋友圈看別人家的小孩個個都是學霸,心中難免有些不安。但是各位家長你自己也要想清楚,小學階段不過是人生當中非常短暫的一個階段。
就像馬拉松長跑,有些剛出發不久超出不少競爭對手,有些人落後一點,但這都不是最重要的,要看最後誰先達到終點。
想通這點之後,要不要讓小孩去學奧數,幾年級去上奧數大家心裡也有個數了。如果孩子有這個興趣愛好和精力,家庭方面有這個財力支撐,那麼你完全可以去讓小孩去上。
現在小學題也偏靈活,有些附加題能看到奧數題的影子。當然大多數的題型給都是課堂上所學過的知識點能解決的。還是那句話:想要學奧數,先把課堂上的掌握了,再去提升。
小學奧數的內容有些會涉及初中甚至高中的內容,比如相似、不同進位之間的轉換、分數裂項、等差數列求和、排列組合等等。因此沒有紮實的基礎學起來會非常的吃力。還有一點,數論是小學奧數必學的一個重要內容,
數學好的人數論知識必然學得不錯。
總體來說,學了奧數的同學思路會相對開擴,推理能力會更強一些,數感好一些,遇到難題不會那麼束手無策,即便是做不對,起碼他會用多種不同的思路試圖去解題,不會輕易放棄。
但學了奧數未必在平常考試得分,就能比沒學的同學高,各位家長也要有這種心理準備。
大家對於小學生要不要學奧數是怎麼看的呢?如果讓孩子上奧數,你會讓孩子從幾年級開始呢?歡迎大家在評論中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