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著蓑衣,穿著草鞋,拄著竹杖的蘇軾:雖狼狽,依舊寫下千古名句

2020-12-13 瑾言瑾語

宋代文學大家中,蘇軾是我的最愛,愛他的深情,「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愛他的豁達,「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愛他的孤寂,「缺月掛梧桐,漏斷人初靜」;也愛他的豪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東坡的雕塑

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蘇軾都是當之無愧的全才,能寫詩作畫,也能下地種田。能飲酒,能釀酒,也能做「東坡肉」。他的一生雖仕途不順,生活坎坷,但樂觀積極,性格直爽,寬厚仁慈的人格魅力,使無數人都被他的魅力所迷倒。

01 被貶黃州,每天花銷只有一串銅錢,自號「東坡先生」

公元1079年,蘇軾因反對新法,被朝中政敵故意從他的文字中斷章取義,所謂「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他也莫須有地被加上了「包藏禍心」「謗訕朝廷」等罪名,遭御史彈劾,在獄中受了兩個月的身心折磨,經過多方營救,被免死罪,貶為黃州(湖北黃岡)團練副使,實際上是被人監管在黃州。

剛開始,日子非常艱難,每天的花銷都是有規定的,只有一串銅錢,幸虧黃州的長官是他的朋友,特許他在黃州城外的荒地東坡上,開墾種田,自給自足,這也是自號「東坡」的由來。

他雖生性豁達,但從他初到黃州時,給友人的信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當時因這次打擊而驚恐不已的心。在辛勤勞作之中,他寄情大自然,遊玩山水,把政治上的不順化解於山水之中,因此也讓他的思想得到了升華。

02 被雨淋得狼狽,依然瀟灑作詩,留下千古名句

在黃州居住期間,他寫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最有名的要數這首《定風波》了。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三月七日,我和朋友們一起去沙湖看農田,沒想到中途遇到了大雨,雨具已被先行的僕人拿走了,同行之人都被雨淋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麼覺得,過了一會兒,雨住天晴,就做了這首詞。

不必去理會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放開喉嚨吟唱,從容而行。竹杖和草鞋輕便,勝過騎馬,怕什麼!一身蓑衣,也可度過一生。

料峭的春風將我的酒意吹醒,有些冷,山頭的斜陽卻正相迎。回首來時,遇到風雨的地方,我信步歸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天晴。

03 手拄竹杖,腳穿草鞋,卻仍自得其樂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從身邊風景寫起,調動我們的五感之一聽覺,「穿林打葉聲」,描寫了雨之大,雨之急。「莫聽」雖是對朋友的勸告,也是對自己的暗示,不要在乎外物的好壞與得失。「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對前一句的補充,既然無法改變風雨交加的外部環境,不妨樂在其中,一邊放聲吟嘯,一邊漫步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手拄竹杖,腳穿草鞋,蘇軾雖狼狽卻瀟灑雨中行的畫面躍然紙上,「輕勝馬」也傳達出了蘇軾當時悠然的心態,即使是便衣簡裝行走在泥濘的路上,我也能自得其樂,勝過騎馬。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誰怕?」二字略帶調皮,也是自問自答,「一蓑煙雨」,整個人都暴露在風雨之下,然而又有什麼關係,即便整個人生都經歷這種風吹雨打,我也不怕,這樣的從容,樂觀,不畏坎坷的情懷,也是蘇軾一生的寫照。雖然官場起起伏伏,不斷受到打擊,他始終讓自己不悲不怨,淡定自若,讀完之後,我們不免也心生一股豪情,「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別怕,陽光總在風雨後。

04 雨歇雲散,慕然回首,也無風雨也無晴

上闋寫的是雨中的情景,下闕則是雨後天晴的景象。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行了一段時間,酒也被這寒冷的春風吹醒,蓑衣抵不住春寒,涼意陣陣。「山頭斜照卻相迎」,正巧這斜陽夕照,帶來了些許暖意,寒冷中透著一絲溫暖,絕望中蘊含著希望。

最後「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句,可以說是點睛之筆了,既道出了大自然的複雜多變,時雨時晴,這是自然規律,如「月有陰晴圓缺」一樣,也道出了蘇軾的感悟,人生何嘗不是這樣起起落落,哪有什麼一帆風順呢?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應該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從容。應該有「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的淡然。

蘇軾被貶黃州,苦不苦?生活肯定是艱難的,然而,在這平淡的生活中,他卻能苦中作樂,這種豁達的胸懷不是誰都能做到的。雖寫的是日常生活,其實也是影射了他的政治生涯對他的磨難,以及他的人生態度。

晚年他被流放之後,他把最後這三句稍微修改,做了另一首詩《獨覺》,「悠然獨覺午窗明,欲覺猶聞醉鼾聲。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可見,一直到晚年,他始終秉持著這種豁達樂觀的精神境界,貫穿一生。

05 與佛印互相調侃,有料有趣的靈魂

蘇軾毋庸置疑是一位非常偉大的詩人,詞人,文學家等等,他的名頭可以寫好幾行,但我覺得他更是一個性情之人,有趣之人,關於他的那些小故事總是讓人忍俊不禁。

比如他和和尚佛印是好友,然而兩個人卻總是互相調侃,有一次,蘇軾和佛印乘船遊瘦西湖,佛印大師突然拿出一把提有蘇軾詩詞的扇子,扔到河裡,並大聲道:「水流東坡詩(屍)!」。蘇軾一愣,但很快指著河岸上正在啃骨頭的狗,笑著回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每每看到這些,就覺得,這個頑皮的人不是曲高和寡,陽春白雪的詞人,而是和我們一樣有著七情六慾,喜怒哀樂的平凡的人,平凡又有趣的人,怎麼能不愛呢?

相關焦點

  • 高手認為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有錯字,建議改個字,說得過去嗎
    本期小美要和大家說的,也是一個近來被認為有錯的千古名句,來自蘇軾的「一蓑煙雨任平生」。愛讀蘇軾詞的朋友應該對這個名句不陌生,它出自蘇軾的經典詞《定風波》。全詞如下:《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 蘇軾水平很高的詞,4句共有兩個千古名句,其中7字驚豔900多年
    於是終於明白,灑脫和豁達其實就是是蘇軾骨子裡的東西,這一點與他身處何境,是得意還是失落其實並沒多大關係,所以林語堂才會用「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來形容他。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正是蘇軾的一首豁達之作,詞名《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這是蘇軾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全詞4句共有兩個千古名句,其中「一蓑煙雨任平生」7字更是驚豔了900多年。
  • 蘇軾的《定風波》,提到「芒鞋」,他真穿著草鞋嗎
    蘇軾的《定風波》,歷來為人所鍾愛,人們不單喜愛他文筆的爽利,而且喜歡他對待生活的樂觀態度。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歷史上最有意境的一首詞,蘇軾憑此佳作蛻變成蘇東坡,句句千古
    公元1082年,蘇軾與朋友春日出遊,忽然風雨驟至,一行人等沒帶傘具,頓時被雨淋得狼狽不堪,蘇軾卻毫不在乎,穿著一身蓑衣,在風雨中漫步前行,吟唱出了永垂不朽的名篇《定風波》,這首詞是蘇軾到蘇東坡的一次全然蛻變,也是他在詩詞造詣當中的另一次高峰,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蘇軾這首名作《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 蘇軾《定風波》:「一蓑煙雨任平生」寫盡了人生命運沉浮
    元豐五年三月七日,蘇軾在黃州沙湖道遇上大雨,拿著雨具的僕人已經先行離開。同行的人倍感狼狽,蘇軾卻不這麼認為。過了一會兒天氣放晴,他一揮而就,寫下一首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 蘇軾這首詞全篇名句,流傳至今,每個人都銘記於心
    要說蘇軾,大家是相當熟悉了。熟悉了也沒有關係,再去熟悉一遍也不是不可以,所以熟悉一個人最原始的方法就是熟悉這個人的作品,如果沒有作品可以看看他做過的事,說過的話,要是都沒有,你也不會去認識這個人了。但在宋朝也有這麼一位人物在有一天同樣和朋友一起去遊玩,偶遇下雨,和他一起遊玩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唯獨這個人不覺得下雨有什麼不好的,覺得下雨不好也就罷了,可雨後作詞流傳至今的的倒是沒幾個,唯獨只有宋朝的蘇軾了。這首詞便是《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這首詞雖然篇幅短小,但折射出的許多人生哲理卻是這背後真正的妙處。
  • 宋代蘇軾在逆境中1首詞,不畏人生沉浮,笑傲風雨,令人感悟至深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 蘇軾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淺譯:三月七日,在沙湖路上遇到大雨,可是僕人們已經拿著雨具先走了,一起同行的朋友全身被雨澆透了,都覺得很狼狽,唯獨我不這麼覺得。過了一會雨過天晴,於是就寫了這首詩。不要聽那風吹雨打樹葉的聲音,不妨吟著詩句和著雨聲慢慢的前行。
  • 遭遇人生重大困難時,不妨把蘇軾的這首哲理詞拿出來讀一讀
    蘇軾就是這樣,經歷了人生重大困難——烏臺詩案後,從此走上了一條不一樣的人生道路,即持著一種「樂活」的人生態度去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之後,他寫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哲理詞——《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而我們要來討論的就是這首詞。說起「烏臺詩案」,相信很多人都不太了解,那麼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
  • 蘇軾最豪放曠達的一首詞,超凡脫俗,富有哲理,值得細品!
    這不蘇軾在一次春遊中就遇到了一個小插曲,據《東坡志林》記載,蘇軾在被貶謫到黃州的第三年,蘇軾和朋友一起前往沙湖相田,途中突然遇到風雨,朋友們大多感覺不舒服,不停的抱怨,但唯獨詩人毫不在乎,泰然處之,並在雨過之後寫下了這一首富有人生哲理的詞作。《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宋代:蘇軾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 蘇軾最著名的一首《定風波》,簡短的詞句之中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
    那一年,蘇軾與朋友外出遊玩,風雨忽至,兩人在風雨的吹打之下頗顯狼狽,友人因為狼狽的遭遇感到抑鬱,蘇軾卻絲毫不在乎這糟糕的天氣,反而緩步向前,怡然自得,並詩興大發,寫了首詞,詞牌是《定風波》,內容大多人也很熟悉,自然是那首《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了。
  • 品讀《定風波》,對風雨的不屑一顧,便是蘇軾的過人之處
    蘇東坡的坎坷一生這首《定風波》記事抒懷,是蘇軾被貶黃州之後,和朋友出遊,忽然風雨來襲,朋友都很狼狽,只有蘇軾泰然處之,然後還作詞以記之。「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 蘇軾《定風波》|任爾風吹雨打,我自閒庭信步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途中遇雨」,帶雨具的僕人先走了,同行的人奔忙避雨略顯狼狽,但是蘇軾卻沒有這種感覺。因而他就把這個先雨後晴過程中的所見所思作了這首《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在上闋中,作者首先安慰同行的人:「不要在乎那瀟瀟風雨聲,我們且歌且行吧。」颳風下雨乃自然之平常現象,既然遇上了,我們就坦然面對。「任他風吹雨打,我自閒庭勝步」。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宋詞,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竹杖和草鞋輕捷得勝過騎馬,有什麼可怕的?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春風微涼,將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吧,對我來說,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⑴定風波:詞牌名。
  • 蘇軾筆下九佳經典名句:句句超逸灑脫,富含哲理
    蘇軾,宋代著名文學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他在詩文詞賦書畫方面都俱為一代大家。尤其擅長寫詞,其詞風格多樣,或豪壯清雄,或清秀婉麗,對詞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東坡居士筆下的十佳經典名句,句句唯美超逸。
  • 當你想不通很多問題時,就將蘇軾的這首詞銘刻於心,時時玩味!
    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宋代大詞人蘇軾的《定風波》,一首當你想不通很多問題時,值得銘刻於心時時玩味的千古絕唱。定風波 蘇軾(宋)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唯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 詩詞朗讀: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點上方綠標收聽唐詩宋詞朗讀者蘇軾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蘇軾即興雨中寫下短短4句詞,道盡人生無常,還被選入中學課本
    也是因為一場雨,蘇軾即興寫下了這首《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豪放大氣,讀之使人耳目一新,詩中還道盡了人生無常。如果有種人生鉛華洗盡,返璞歸真,歷盡世間的奢華百態仍清澈如水,有人說是李叔同,我卻想到蘇東坡。
  • 蘇軾的這首《定風波》,其中幾句,道出詞人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今天筆者便與大家分享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蘇軾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