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江竹園社區居民改陋習 點香不燒金 省下錢獻愛心
而在晉江市梅嶺街道竹園社區,2017年5月就發出「點香不燒金」的倡議,一年下來,已有不少居民不「燒金」,並將省下來的錢獻愛心。 「換位思考一下,你家收拾得很乾淨,卻經常有紙灰飛進來,你的心情如何?」小區居民張先生告訴記者,每逢初一、十五,特別是春節期間,小區內樓道煙霧嗆得不行,「金灰」也是滿天飛,有人沒有顧及鄰居感受,直接在陽臺上燒金紙,又沒有蓋好金桶蓋,因此影響到其他住戶。為此,他還在樓道貼了多張告示,善意提醒鄰居能夠自律。
-
社區文化活動豐富居民生活 "串珠達人""剪紙能手"亮絕活
八大湖街道舉辦傳統手工展示體驗活動 為充分挖掘七夕節日文化內涵,引導廣大居民感受中華文化魅力 ,八大湖街道天台路社區近日舉辦了一場傳統手工展示體驗活動,現場教授剪紙與串珠技藝 ,吸引了二十餘位手工愛好者前來參加,其中還有四位小朋友。
-
文化共傳承,多彩傳統技藝走進東方社區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楊凡銳近日,沙河街道東方社區黨委在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了8場主題為「非遺進社區 文化共傳承」傳統技藝學堂的活動。活動中,講師講解非遺文化知識,同時手把手教居民非遺物品古法造紙、風箏、金絲彩沙畫、中國結、麵塑、浮雕畫,剪紙、皮影戲的製作技巧,結束後並開展一場「我是非遺傳承人」傳統文化進社區活動的成果展。通過8次活動,在手工技藝的陶冶中,使社區居民們了解了「非遺」文化的博大精深,讓越來越多的傳統技藝和文化在社區中發揚光大。
-
傳承非遺文化——剪紙
為傳承民族文化,培養青少年的興趣愛好,豐富他們的暑期生活,8月16日上午,安寧堡街道桃林社區組織轄區青少年在社區活動室開展了「傳承中華文化 弘揚剪紙藝術」活動。安寧堡街道桃林社區特地邀請了剪紙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李國香來擔任授課老師,活動開始,李國香老師首先給大家講解了剪紙工序:摺紙、剪紙、翻紙,並邊講邊做示範。
-
傳統文化傳承 上海探索新路
在上海,目前已經形成了傳統文化教育路徑,優勢與特色十分明顯。主要表現在「進校園」與「進社區」聯動的傳承教育模式、展示教育與實踐課程教育的雙重作用發揮,以及發揮地域特色和打造地域品牌等。 文化傳承百花齊放 上海大學國際交流學院副教授常峻主持了一項傳統文化教育路徑研究,相關報告近日出爐。目前,進校園的傳統文化教育與傳承種類繁多,呈現百花齊放態勢。
-
《武林馨說》沁苑社區:崇水向善 滋養居民的「文化綠洲」
水是文明之泉,也是文化之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水」有著特殊而重要的象徵意義。今天的「武林馨說」,帶您來到一個與水結緣的社區——沁苑社區。在這個杭州市四星級社區文化家園裡,居民們護水向美,崇水向善,無私分享,其樂融融。
-
小剪紙「剪」出社區大溫情
一幅幅載有「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剪紙作品在大家的妙剪之下誕生。為傳承民族文化,了解民間藝術之美,同時提升婦女技能,培養轄區居民興趣愛好,豐富轄區居民業餘文化生活,近日,西安市閻良區鳳凰路街道藍天路社區婦女兒童之家開展了「巧手慧心 剪出精彩」手工剪紙活動。「剪紙藝術是最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之一。
-
晉江竹園社區居民改陋習:點香不燒金 省錢獻愛心
居民將不燒金紙節約下來的錢捐獻,用於公益事業。而在晉江市梅嶺街道竹園社區,去年5月就發出「點香不燒金」的倡議,一年下來,已有不少居民不「燒金」,並將省下來的錢獻愛心。起因 樓道燒金紙 鄰裡關係僵竹園小區有近800戶居民,因為閩南地區的風俗習慣,不少居民每個月都會多次燒金紙「拜拜」,但亂飛的紙灰也一度讓鄰裡關係很緊張。
-
閩南文化日 晉江五店市閩南古戲、老手工藝、影視大咖看不停
古厝布袋戲,仿佛古人真實生活場景再現 看閩南古戲、學閩南人家的手藝活、和影視大咖零距離,11月29日,2014年晉江市文化產業周期間,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的閩南文化日,用鮮活的民俗與生動的文化,帶來一場溫馨的人文感動
-
北京海澱開展非遺文化進社區 傳承傳統文化
為使人們體驗京津冀不同地區非遺大師和傳承人的手工絕活,領略風格迥異的中國傳統文化,進一步強化對非遺項目的保護意識。海澱區各街鎮社區開展非遺文化進社區活動。 內容多樣傳承傳統文化 「弘揚傳統文化 兔兒爺手工製作」活動,將一個個兔兒爺「請」到了社區,請進了居民的生活。
-
通州:魅力剪紙進社區 喜迎多彩元旦
剪紙,又叫刻紙,是一種鏤空藝術,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在情感上給人以納福迎祥的寄託。近日,為豐富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營造文明和諧、喜慶祥和的濃鬱氛圍,新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推動日「魅力剪紙迎多彩元旦」活動走進天橋灣社區。
-
非遺進社區——青島市南區八大峽街道開展「傳承傳統文化 感受皮影...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0日訊為豐富社區居民生活,傳承中國傳統文化,11月10日上午,「非遺永流傳」社區教育傳統民俗公益講堂皮影雕刻程陽老師走進青島市南區八大峽街道挪莊社區,帶領社區居民一起動手製作皮影,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
文化剪紙進社區 共譜文明樹新風
為了豐富轄區居民的文化生活,增進鄰裡關係,提高文明城區的知曉率,參與率。2020年12月15日下午,上清寺街道上大田灣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文化剪紙進社區共譜文明樹新風」主題活動。活動中,社區工作人員向居民志願者講解剪紙文化並展示了一些剪紙作品。隨後將剪紙的材料分發給大家,向大家介紹剪紙的方法和技巧。本次剪紙有「文明生活」、「誠信待人」、「光碟行動」、「友愛夥伴」等內容,參與活動的居民紛紛表示,參加活動受益匪淺,小剪紙剪出大文明,希望文明實踐中心能夠多開展這樣有意義的活動。
-
晉江市梅嶺街道竹園社區點香不燒金 省錢獻愛心
而在晉江市梅嶺街道竹園社區,去年5月就發出「點香不燒金」的倡議,一年下來,已有不少居民不「燒金」,並將省下來的錢獻愛心。居民將不燒金紙節約下來的錢捐獻,用於公益事業。起因 樓道燒金紙 鄰裡關係僵竹園小區有近800戶居民,因為閩南地區的風俗習慣,不少居民每個月都會多次燒金紙「拜拜」,但亂飛的紙灰也一度讓鄰裡關係很緊張。「換位思考一下,你家收拾得很乾淨,卻經常有紙灰飛進來,你的心情如何?」
-
西安閻良區:小剪紙「剪」出社區大溫情
一幅幅載有「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剪紙作品在大家的妙剪之下誕生。為傳承民族文化,了解民間藝術之美,同時提升婦女技能,培養轄區居民興趣愛好,豐富轄區居民業餘文化生活,近日,閻良區鳳凰路街道藍天路社區婦女兒童之家開展了「巧手慧心 剪出精彩」手工剪紙活動。「剪紙藝術是最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之一。
-
指尖上的傳承 這個舟山阿婆70多年剪紙不輟
火紅的福字、春字、造型多樣的公雞……這幾日,舟山普陀區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代表性傳承人王秀娟正忙著剪紙創作,以這種獨特的方式喜迎新春佳節。王秀娟,沈家門街道西大社區一位耄耋老人,70多年剪紙不輟,並把剪紙技藝傳授給了社區居民、孩子,讓這一中國古老的剪紙技藝綿綿傳承。金雞剪紙濃濃祝福為迎接農曆雞年到來,83歲高齡的王秀娟創作了一組《『雞』迎雞年》剪紙作品。記者慕名登門採訪。
-
傳承優秀文化 弘揚傳統美德
記者 李磊 彭純 通訊員 賴欣 皮慧 毛豔霞 楊芳雲 王雅麗 龔莎莉 方錫昂 連日來,嶽陽樓區上下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與居民群眾共度端午佳節,傳承端午文化,弘揚求索精神。活動結束後,社區志願者還帶上包好的粽子對轄區孤寡老人進行走訪慰問,送上端午節祝福。傳統文化在愛心關懷中傳遞,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增進鄰裡互動及情感交流,營造了和諧美好的節日氛圍。 6月16日上午,鶚西路社區組織16名社區居民開展包粽子比賽活動。一大早,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區青年志願者們就開始忙著清洗、浸泡粽葉、糯米等食材。
-
剪紙動畫與新媒體時代的文化傳承
與時俱進是傳統藝術的繼承與發展的前提,將數字動畫與傳統藝術相結合,既有利於中國動畫產業的創新與發展,還能使傳統藝術在當今社會得到更好的傳承。 關鍵詞:剪紙動畫;民族原創;傳統藝術;文化傳承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剪紙藝術作為我國特有的民間藝術形式,是一門精美的鏤空技藝,有著精細的製作工藝和生動的藝術造型。
-
平潭:剪紙迎新春 讓未成年人領略傳統文化魅力
一張紙,一把剪刀,一份傳承。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是歷史悠久、廣為流傳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早期,每逢過節或新婚喜慶,人們便將美麗鮮豔的剪紙貼在家中窗戶、牆壁、門和燈籠上,節日的氣氛也因此被烘託得更加熱烈。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這樣的手工活兒正逐漸地被機器化所代替。
-
安大學子「雲端」走進剪紙之鄉阜陽,助力非遺文化傳承發展
作者:張友麗 攝影:李文怡、張友麗來源:安徽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為讓傳統文化生生不息,讓文化傳承深入人心,讓文化自信迸發力量,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堅定&34;的號召,引導新時代大學生自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8月2日上午9:00——11:30,安徽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一支暑實文化宣講小隊在騰訊會議開展了第一期剪紙文化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