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很久以前開始,江南就是我國非常有名的水鄉,也是我國魚米之鄉,在很多個歷史朝代,江南的米糧的主產區之一,因為物產富饒,江南人也非常擅長烹飪食物,尤其擅長水產品,就如同「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這句詩詞中說的那樣,江南盛產蓮花,基本上池塘裡都種滿了不同品種的蓮,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種植物,它也是睡蓮科屬的一種特別的「蓮」,學名叫做蓴菜。
愛吃的朋友對蓴菜一定不陌生,古人曾經寫詩詞認為江南的代表性食物應該是「蓴鱸風味」,其實也就是蓴菜和鱸魚。蓴菜生於清澈的池塘湖沼之中,外形和蓮葉極為相似,但葉片更小,它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具有非常多的分枝,分枝上長出的細小嫩葉就是最主要的食用部分,這些嫩葉的樣子和茶葉還很相似,非常有趣,它的食用歷史悠久、價值很高,因此也被譽為是「太湖八仙」之一。
不過要說起蓴菜最大的特點,那肯定是它是鋅含量最高的菜,在蔬菜界一直都有「鋅王」的美譽,作為人體必備的微量元素,鋅被人們稱作是「智力之源」,它可以為我們提供能量,促進人體細胞發育,所以每周吃兩三次蓴菜有利於智力的開發,古人雖然不像我們現代能夠在科技幫助下輕鬆得出這樣的結論,但也通過各種手段明白蓴菜的食用價值,在一些古籍中都有「諸菜之中,蓴為第一」的講法。
每年穀雨過後就是採摘蓴菜最好的時候,最近4月底剛上市,生長期挺長的,基本上一直到十月下旬都可以進行採摘,但採摘下來的蓴菜並不耐儲存,以前交通不發達的時候,蓴菜也很難進行長途運輸,直到近現代玻璃製品變得便宜廉價後,人們才找到了用玻璃瓶來裝蓴菜的辦法,將蓴菜運輸到海內外進行售賣,像是韓國、日本等東亞的好幾個國家都很喜歡食用蓴菜。
不過和大部分蔬菜不同的是,作為一種珍貴蔬菜的蓴菜本身是沒有味道的,它的口感比較滑膩,表面上也包裹著一層滑溜溜的膠質,吃的基本上就是一個時令鮮美,因此基本上有關蓴菜的料理都是和肉類混煮,例如燉骨頭或者燉雞,不僅能夠吸收肉類的鮮味,還能夠讓肉吃起來更嫩,基本上蓴菜湯也算是江南一帶的特色名菜了,如今一斤8元熱銷。
而8元的價格只是蓴菜大量上市季節的價格,因為蓴菜一年四季都生長,除開4月-10月,其他季節的蓴菜價格就會變得很貴,一斤賣到10幾元,甚至上到20元。
雖然蓴菜在市場上很受歡迎,知名度很高,價格也不低,但農民卻不愛去摘,因為蓴菜外皮裹的那一層滑溜溜的膠質物在水裡非常折騰人,它的分枝還很多,在水裡彎曲著生長,為了保證之後還能繼續採摘,大家只能帶著鬥笠彎腰在水裡一個一個摘,或者趴在小船上採摘,採摘起來很辛苦,這一趴就至少是幾個小時,一天採摘下來滿打滿算也就100斤左右,池水本來就涼,還是這種不舒服的姿勢,對腰的負擔卻特別大,因此大家都不願意,美味的東西其實都挺難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