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 鈺森媽媽
了解寶寶的攢肚與便秘
最近,到店裡諮詢與調理便秘的寶寶特別多,經常會聊到攢肚的話題,今天我們就共同探討一下「區分寶寶的攢肚與便秘」
什麼叫攢肚
出現攢肚兒的寶寶多為母乳餵養兒。這是因為寶寶在滿月後消化能力逐漸提高後對母乳能充分地進行消化、吸收,致使每天產生的食物殘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腸形成排便,最終導致的一種常見現象。
正常的母乳餵養嬰兒大便中水份佔乾濕比重的80%。其中有形成分內的三分之二是食物殘渣,三分之一是腸道正常細菌,還有微量的礦物鹽類、膽色素及衍化物、脫落的腸上皮細胞等。這些細菌是對人體有益的大腸桿菌、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糞鏈球菌等,它們能充分的分解食物殘渣產生維生素等營養物質供人體吸收利用,與人共生共存。
而母乳餵養兒的大便中的有益菌群中主要就是這些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由於食物被充分分解食物殘渣產生很少而不能及時形成對直腸的排便刺激而造成「攢肚」的。知道了這個道理,媽媽就可放心了,這是一種生理現象。
如何辨別攢肚與便秘
攢肚的寶寶雖然幾天才排便一次,但排出的大便是正常的黃色軟便,這就是攢肚與便秘的區別的關鍵之所在。二者的其他區別可表現在排便時無痛苦表現,排出的大便量不多、無硬結等。
便秘是指寶寶的大便次數和性狀發生了改變。便秘不僅僅是指大便次數減少,更重要的是指大便硬結、乾燥、排出困難,有時糞便堅硬劃傷了腸黏膜,還會在糞便外粘上血絲或粘液,大而硬的糞塊還會造成肛裂、肛門疼痛,使孩子腹脹、食慾減退,左下腹或可觸及糞塊,這一點和攢肚是截然不同的。
寶寶攢肚怎麼辦
寶寶出現攢肚現象,如果是母乳餵養的正常大便,媽媽不用過於著急。但有研究提示,此時的母乳量對寶寶來說剛夠或略有不足,因此也應調整到理想的大便次數,就是每天1—2次。以更好的保證嬰兒期的快速新陳代謝需求和抓住時機培養小寶寶良好排便習慣,做到有效預防日後的便秘發生。這時爸媽可以採取以下的措施:
1、每天堅持做腹部按摩。
(1)用手掌輕輕摩擦嬰兒的腹部,以肚臍為中心,由左向右旋轉按摩10次休息5分鐘,再按摩10次,反覆進行3回。
(2)嬰兒仰臥,抓住嬰兒雙腿做屈伸運動,即伸一下屈一下,共10次,然後單腿屈伸10次。這樣會幫助寶寶腸蠕動,有利於大便排出;
2、增加奶量。
如果孩子大便減少,體重增加不理想,是因為母乳不足引起的,那麼可以及時給孩子增加一些配方奶;如果寶寶已經6個多月了,還可以添加一點大米湯,就能較好的改善大便的狀況;
3、定時把大便。
因「攢肚」現象一般在2個月左右開始出現,所以在此時訓練孩子定時大便(如每天早、晚把大便)讓孩子很早就形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4、刺激龜尾穴,促進排便。
每天兩次在寶寶吃奶後1小時左右,順時針按揉寶寶的龜尾穴,可以通調腸道,刺激腸蠕動,一般很快即有便意或排便。
5、適當多喝水。
對於胖寶寶的「攢肚子」出現,可以每天在兩次奶之間餵一些白開水或菜水、果水,待到滿4個月以後添加輔食就可以徹底解決這種大便狀況了。
文章來自寶寶知道,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