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英語的「車諾比」 傑作成了半部好劇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說英語的「車諾比」 傑作成了半部好劇

2019-05-31 01:13:19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左盛丹

2019年05月31日 01:13 來源:北京青年報

參與互動 

  說英語的「車諾比」 傑作變成了半部好劇

◎楊時暘

  從傳統標準去看,《車諾比》是標準的災難片類型,但實際上,它更趨向於一部恐怖片。它的恐怖不來自於未知事物隨時可能發生的懸而未決的恫嚇,反而是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那場巨災的結局,而當我們得以重新近距離觀看那個過程時,所產生的一種上帝視角——我們知道,那些在故事中出場的人最終都會死去,在短短的時間內,以一種難以想像的慘狀於輻射的折磨中走向盡頭。全知全能的角度,讓我們成為懸空的神明,低頭凝視那些不自知的傲慢人類,看著他們自以為是的表演和賣弄,卻最終無法逃脫死神的收割。它的敘述平靜壓抑,比其他任何一種靠驚乍取勝的恐怖片更加冰冷入骨。

  2019已經近半,無論美劇英劇都疲軟許久,今年新劇之中其實極少有哪一部讓人印象深刻,更遑論什麼神作。在這樣的背景下,HBO出品的這部《車諾比》被人追捧絕不令人意外。車諾比的故事已經被書寫過無數次,201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列克謝耶維奇曾在《車諾比的悲鳴》中記述過人們的絕望,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很多國家的導演也曾拍攝過這個題材的故事片和紀錄片,還有數不清的各種專題片形式的科學探索以及獵奇的重訪,在那些多年後重訪的鏡頭裡,人們願意通過那些殘破的娃娃玩偶,鏽跡斑駁的房屋去自己完成當年災難之中的拼圖。但是這部《車諾比》有著另外的野心,它在表層敘事中描述一場災難的起始、發展和最終走向不可控的過程,也描述了其中人們的犧牲與努力,但更多的筆墨其實是在深層結構中探究當年的制度是如何催生著這場災難走向徹底的崩塌。換句話說,《車諾比》寫了兩場災難,一場來自於那個爆炸的核電站,另一場來自於政治與人心。

  HBO這一版本的《車諾比》採用了最老實本分的講述方式,從時間線上回溯到源頭,從爆炸發生的一瞬開始講起。它以一種逼近紀錄片的細節描述方式完成了一部故事片,標準的現實主義寫法,在絕對真實的大歷史框架下用虛構的細節將故事變得生動。細節,成就了這部迷你劇,從爆炸後的第一場戲開始,就已經可以看出導演獨特的用心,鏡頭對準空氣中那些漂浮的微小顆粒,在夜晚的燈光中慢慢飄蕩,住在核電站不遠處的居民紛紛走出家門,互相議論,有人推著嬰兒車,他們望著遠處,甚至開始讚嘆夜色中火光的美景,而那些肉眼不可見的顆粒侵入他們的身體,落向他們的頭髮,被嬰兒吸入鼻腔,從這開始,故事中最隱秘的那部分內核開始明朗起來——人們已經被開始行刑,但他們一直不為所動。我們看著那些人逐漸跌入萬劫不復,但無能為力。

  《車諾比》中選取的角色有意識地囊括、代言著社會所有階層,普通民眾、消防員、醫生、工人、科學家、政客……所有這些人都因為這場巨災被捲入其中,有些人良知未泯,有些人只想矇混過關,有些出於本能的善良犧牲了自己,有些因為自己的傲慢斷送了他人的性命,而在面對災難的過程中展露了人性閃耀的光輝,當然也展露出人心中最幽暗的深谷,讓這場災難真正走向失控的是來自於底層的無知,知識分子的怯懦,當權者的傲慢共同混合出的化學反應,制度性的壓迫造成了人的異化,原本應該說出真相的人們不得已或者有意識地進行隱瞞,原本最應該保證信息通暢的時刻卻竭盡全力封鎖消息,人命如螻蟻,而可以碾死這些螻蟻的巨人們並不以為意。

  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一切?是什麼讓這些人心冷酷扭曲至此?烏託邦的建造者想竭盡全力維繫烏託邦完美無瑕的謊言,從這個角度出發,任何事故和災難的出現都會讓完美的幕布露出破綻,所以,他們要拼命維繫幕布不被撕破。在這樣的背景和灌輸之下,註定總有人以借消除恐慌為名隱瞞事實,他們覺得這樣可以息事寧人,但最終卻只能迎來成倍的報應。在這個故事中,輻射被運用成了一種隱喻,那些肉眼不可見,也無法感知到的射線成為了最公正的裁決者,對所有人平等地降臨,不只是平民承受代價,那些自以為自己安全的高官們也同樣被輻射所傷,沒有人能夠僥倖。只是沒有人知道,那些撒謊的人們是否曾為自己的行為感到過一絲的悔意。

  無論細節還是整體,《車諾比》確實都算上乘,導演有著逼近歷史現場的雄心,但這部劇也有著嚴重的技術性瑕疵,那就是語言,這個發生在蘇聯的故事,所有角色都操持著一口流利的英語,消防員用英語和妻子告別,物理學家用英語和同行爭論,官員用英語開會,戈巴契夫頭頂的那塊胎記都被仔細地還原,但他一張口也仍然說著英語。對於一部現實主義的作品而言,這樣的設置在有些時候是致命的,它讓人們在觀看時陷入恍惚,嚴重出戲。當然,選取會說當地語言的演員會給拍攝造成巨大的難度,更何況還要照顧主流的英語受眾,但無論出於怎樣的實際或者商業考量,《車諾比》都應該把語言當做一個重大的問題審慎對待,同樣出自HBO的劇集《我的天才女友》就使用了義大利語,而Netflix的傑作《毒梟》也因為西班牙語成就了自己。英語對白讓關於車諾比的這個真實故事多多少少打了折扣?它原本應該是一部傑作,但如今只剩下半出好戲。

相關焦點

  • 受《車諾比》啟發,巴黎聖母院火災將拍劇
    據媒體報導,巴黎聖母院火災事件將被拍攝成一部迷你劇,相關工作正在籌備中。劇集將改編自《紐約時報》的報導,通過講述火災的原因、消防員和警察如何努力讓聖母院免於完全毀滅等,展現「一個國家的心臟,和它自身的脆弱」。
  • 《車諾比》口碑爆裂
    由Craig Mazin執筆﹑Johan Renck執導的HBO/Sky合拍5集迷你劇《車諾比 Chernobyl》口碑爆裂!豆瓣評分高達9.6。國外的評分網站對此也是一致好評:IMDb評分9.6,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6%。
  • 過去一年,時光網評分最高英美劇在這 《車諾比》僅亞軍 《權遊...
    有被罵「爛尾」的《權利的遊戲》最終季,有IMDb史上評分最高劇集《車諾比》,有看過都說好的《我的天才女友》,還有「上腦」成人動畫短篇集《愛,死亡和機器人》。  那麼,由時光網網友評出的20部評分最高的英美劇是什麼?在這裡為你們揭曉。  另外,一年一度的電視艾美獎提名也即將揭曉。
  • 大自然接管車諾比:野馬跑過 常見蜥蜴_鳳凰網重返車諾比...
    「每次人們問我是哪裡人,我總讓他們猜,最多人猜我是美國人,」英語流利的他,說自己看了大量美劇和好萊塢電影——這也許是他總把太多「F詞」掛在嘴邊的原因。「輻射?他媽的我一點也不在乎。車諾比現在已經清理得相當乾淨了。」他毫不在意地聳聳肩。他說自己幹這份工作已經兩個月了,每周去三次車諾比。約翰正打算結婚,但「結婚是女人最重要的事。對男人來說,最重要的事是生兒子」。
  • 《車諾比》:面對災難,請保持冷靜
    美劇《車諾比》(Chernobyl )才播出兩集,就基本預定了年度最佳迷你劇集的位置。一貫以黃暴出名的HBO這次沒有限制級鏡頭,本劇卻仍然讓人震驚,在豆瓣和IMDB都獲得了排名前列的年度高分。這是一部值得抽一個周末,細細品味的好劇。特別是劇情內容離現實還很近,能引發我們對生存環境的深思。
  • 號稱半部日本史的國民神劇「大河劇」也太好看了吧!
    大家都是從哪部劇開始入坑日劇的呢?《悠長假期》、《神探伽利略》、《朝5晚9》等 不過今天報姐要說的是堪稱半部日本史的
  • 《車諾比》登頂榜首,災難改編如何向紀錄片「偷師」?
    現在,這個榜單出現了一位新的王者,另一部真實事件改編劇集登上了排行榜首位。北京時間6月5日,剛剛完結的《車諾比》空降IMDb電視劇榜首位,評分高達9.5分。 圖片來源:IMDb官網比恐怖片更恐怖的悲劇《車諾比》,顧名思義,講的是那場影響範圍廣至半個地球的核事故。1986年,位於烏克蘭普裡皮亞季市的車諾比核電站發生核反應堆破裂事故,核電站的四號反應堆發生了爆炸。
  • 假如車諾比事故沒有發生|大象公會
    一部俄國人拍攝的關於車諾比事件的硬核科幻劇。文|劉思遙蘇聯為什麼會解體?答案有無數個,其中之一最近隨著HBO劇《車諾比》的熱播而為全球觀眾所熟知——1986年4月那場恐怖的核事故,成為了一場將國家送入墳墓的政治危機。
  • 車諾比的戰爭
    30分鐘後,消防員們火速趕到現場,他們暴露於無法想像的高輻射中,也成了車諾比核事故的第一批受害者。為了在反應爐底部放置冷卻裝置來減少地底的溫度,車諾比急需一條地下通道。他們需要礦工。5月13日開始,先後有一萬名礦工來到車諾比挖掘地下通道。他們有簡單的防護裝置,可地底接近50°的高溫讓所有這些防護成了累贅,沒有人帶著它們工作。缺氧,高溫折磨著他們,他們不得不快速工作,因為這裡實在太痛苦了。每3小時礦工們輪班一次。一個多月內,從發電廠的3區到爆炸的4區,150公尺長的地道終於被挖通。
  • 我在車諾比待了一天,手中的輻射警報器一直嗶嗶作響
    今年5月,HBO和Sky聯合製作播出的迷你劇《車諾比》在全球掀起了對於車諾比核災難的討論熱潮,也帶動了車諾比禁區的旅遊業。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能夠親身體驗塵封三十餘年的人類禁區,我也是其中的一員。
  • 俄羅斯:美版《車諾比》什麼玩意?我們自己拍!
    文/U156HBO這段時間出了兩部大劇,其中一部是令眾粉絲期待已久的《權力的遊戲》第8季,演員們喝著穿越而來的星巴克在眾粉絲對編劇咬牙切齒的吐槽中挨個下場領了盒飯。並且有俄羅斯專家和媒體指出了美版《車諾比》在劇情上嚴重失實,以及細節上存在的瑕疵。為此,俄羅斯NTV電視臺5日宣布將拍攝俄羅斯自己版本的車諾比劇集「以正視聽」。 據悉新劇講述蘇聯特工如何接受任務前往車諾比阻止美國中情局(CIA)特工破壞核電站的陰謀。
  • 《半是蜜糖半是傷》有第二部嗎 半是蜜糖半是傷2是原班人馬嗎
    《半是蜜糖半是傷》剛開播沒幾天,熱度就非常高,該電視劇導演今日發博文似乎透露有第二部的希望,這讓劇粉激動了,那麼,《半是蜜糖半是傷》第二部是原班人馬嗎?  《半是蜜糖半是傷》有第二部嗎  《半是蜜糖半是傷》雖然剛開播不久,但熱度非常高,在網上的討論還是比較多的,據悉愛奇藝站內熱榜破8000是非常好的數據。
  • 9.6分新美劇《車諾比》:真正危險的,是人的謊言
    「同樣是人類歷史上的巨大災難,我們都知道鐵達尼號是如何沉沒的,卻似乎很少人知道車諾比是怎麼發生的。我想要通過這部劇來填補這個空白。」談到拍攝這部劇的原因時,導演CraigMazin如此說道:「在車諾比,真正危險的並不是核輻射,而是人的謊言。」
  • 豆瓣9.6分《車諾比》,除了諷刺批判,更多是對人性的肯定
    這一點,看過2019年神劇《車諾比》的朋友,肯定感同身受。這劇是HBO和SKY合拍的,以寫實的風格重現了前蘇聯的車諾比核洩漏事故;全劇僅5集,但對事故的起因、發展、結局介紹得非常細緻。劇裡展現的人類面對核災難時的誠實、勇敢、擔當以及愛情,卻又鼓舞人心——這讓我想起基努·裡維斯主演的《地球停轉之日》,一部在人類要毀滅時想說「我們人類還能再搶救一下」的電影。
  • 《車諾比》:這部迷你美劇是如何成為收視率高的電視劇之一的
    電視連續劇一開始,車諾比事故處理委員會委員瓦萊裡加索夫(傑瑞德哈裡斯)以閃回的方式自殺,為整部電視劇奠定了沉重的哀悼基調:這不是救世主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而是英雄集體決策的懺悔在地獄裡為了希望而犧牲了自己。
  • 車諾比有關責任人的結局,承認錯誤是一件多難的事?
    非常歡迎各位轉發至朋友圈,謝謝】HBO這兩天最火的劇絕對是《車諾比》。作為年度爆款連續短劇,HBO野心勃勃,僅用5集的體量來重現這段歷史。第4集剛剛播完,還未迎來大結局,已經有不少朋友留言,希望我挖挖現實中責任人的下場。這貌似有點提前劇透的感覺,不過為了儘量接近事實,我找到了當年責任人判刑的媒體報導,甚至挖到了男主角在維也納國際原子能機構上,對車諾比核事故所做的報告。
  • 《半是蜜糖》剛完結,白鹿又有3部劇將襲,一部還是「先婚後愛」
    《半是蜜糖半是傷》這部劇各位是不是都追了呢?羅雲熙與白鹿這兩人在這部劇中的表現真的是太甜蜜了,最近這部劇也迎來了大結局,估計有很多人都還捨不得吧。不過各位不用擔心,因為白鹿竟然還有很多待播劇,接下來就給你們講講《半是蜜糖》剛完結,白鹿又有3部劇將襲,一部還是「先婚後愛」!
  • 調查:「堪稱傑作的日本刑偵劇」排行榜Top10
    原標題:調查:「堪稱傑作的日本刑偵劇」排行榜Top10 日本媒體近日就「堪稱傑作的日本刑偵劇」展開調查,共收到五百份投票(20~39歲男女各250名),結果富士電視臺播出的由織田裕二、深津繪裡等主演的《跳躍大搜查線》排名榜首。 《跳躍大搜查線》是富士電視臺於1997年製作播映的電視劇。
  • 核事故33年後,車諾比成旅遊景點,還推出限量版核災區伏特加
    核事故三十三年後,車諾比成旅遊景點。科學家推出「全球最重要的一款烈酒」,車諾比伏特加,首批500瓶 。車諾比推出第一種當地特產,以當地黑麥製作的伏特加。(圖/樸茨茅斯大學)車諾比核電廠是原蘇聯時期在烏克蘭境內修建的第一座核電廠,1986年的車諾比核事故,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核外洩事件,三十三年以來,核電廠周邊都劃為禁區,當地更是無法居住,成為核災後的廢墟。人員限制進入。然而,自從時代華納集團旗下的HBO製作播出「核爆家園」紀錄片以後,讓這裡成了著名的網紅旅遊參觀目的地。
  • 閒著也是閒著,過年不妨補一補這7部高能英美劇|獨舌年稿
    英美劇優秀作品極多,七部劇很難呈現出一年的全貌。事實上,從中國視角出發,對異文化的觀察本身就會經過一層過濾罩。本文綜合劇作品質、中國話題度、國劇可參考性三個維度,管中窺豹,選出以下七部佳作。《車諾比》「謊言的代價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