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升人才軟實力上下硬功夫

2020-12-16 人民網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當前,區域之間的競爭已經從早期的拼產業、拼招商,逐漸向現在的拼人才、拼引智轉化。許多地方出臺力度罕見的人才吸引政策,掀起了一場人才引進競賽。要努力在新一輪激烈的人才大戰中搶佔一席之地,除了拼待遇、拼區位、拼硬體,更需要在情感溝通、破解難題、營造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等方面著力,在提升招才引智的「軟實力」上下硬功夫。

哲人有言:人類在出生時,就是帶著感情而來的。情感因素在人與人的交往中至關重要。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中,我們要有以情待人、用情留人的誠心。古往今來,以情動人的故事比比皆是。齊桓公不記追殺之仇,拜管仲為相,最終爭得霸業。秦昭王五跪得範雎,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皆為引才納賢的楷模。在現實中,只有從思想上真正樹立起「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把人才當作最寶貴的資源」這個理念,「走心」用情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

除了有誠心,還要有靜待花開的耐心。人才投入是回報最大的投入,同時也是最需要時間和耐心的投入,人才創新創業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拔苗助長。屠呦呦斬獲諾貝爾獎,一鳴驚人的背後是無數次的失敗與重來,是一生的專注研究與執著追求。培育人才猶如養花,只有耐心等到花開,才能聞到芳香。而在花開之前,還需要「養花人」有做好服務的恆心。如果殷勤招來人才,卻因一時看不到成效就棄之如敝履,則不僅傷了人才的心,還直接損害一個地方的形象。

人才在創新創業中,總會面對這樣那樣的困難,只有知人才發展之需,解人才發展之困才能聚人才發展之力。要「雪中送碳」,緊盯人才遇到的諸如編制落實、住房安居、配偶安置、金融信貸等困難,大力推動、集中公關,通過政策、資金扶持解燃眉之急。要「精準聚焦」,對不同類型的人才和他們所面臨的困難,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去解決,不僅要解決他們工作中遇到的困難,還要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要「責任到人」,狠抓落實,實行項目化推進、清單化管理,對帳銷號、責任到人才能切實做好服務,為人才幹事創業提供良好舞臺。

「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環境不好,則人才散、事業衰。」提升招才引智的「軟實力」還須營造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讓人才有更多獲得感和歸屬感。要打好環境牌。試想,誰不希望工作生活在一個綠茵環繞、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的自然環境中呢?舒適的,宜居宜業的環境更能使人才產生「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情感認同。

牢固樹立「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理念,真正在提升招才引智的「軟實力」上下足硬功夫,讓人才創業有機會、幹事有平臺、發展有空間,才能更好搭建起創新創業的大舞臺。

相關焦點

  • 黨建軟實力助力科研攻堅硬功夫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江漢石油工程頁巖氣開採技術服務公司始終堅持黨對中心工作的領導作用,以黨建軟實力助力科研攻堅硬功夫。  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以來,頁巖氣開採技術服務公司黨委成員帶頭示範,黨建工作持續圍繞科研攻堅,在各專業領域把黨的旗幟樹起來,把黨員幹部動員起來,把青年科研人才聚集起來,不斷增強非常規油氣開採領域各專業、各學科間的交流互通。11月初,公司黨委組織公司黨委組織部和科技信息中心聯合開展「百家講壇共話『十四五』」活動,成為黨員幹部學習交流的好平臺。
  • 黨建軟實力促科創硬功夫——「黨建+科技創新」工程成果綻放
    開展「聯研院百家講壇」黨員講師提升員工業務能力,黨員帶頭垂範衝在戰疫一線,黨員先鋒隊衝鋒在前攻克關鍵技術,各黨組織結對共建取長補短搞科研……今年以來,國網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聯研院)奏響了「黨建+科技創新」工程四部曲,以黨建軟實力促科創硬功夫,張北柔性直流電網示範工程「心臟」部件和關鍵技術
  • 小米的軟實力與硬功夫
    小米收復失地需要一些軟實力 小米的新引擎需要更有故事性,近期輿論關注的多是高管變動、組織架構調整帶來的一系列爭議性話題。除去業務增長之外,小米本身的現金儲備和未來資金走向也並不明朗。 小米集團最新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小米集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人民幣303億元。
  • 人才援疆提升「金山銀水」軟實力
    兩地不僅氣候相同,還因為對口援疆工作,兩地間人才交流培訓的熱度也一直在升溫。  堅持項目援疆與人才援疆相結合、規劃內援疆與規劃外援疆相結合、全面推進與突出重點相結合、對內宣傳和對外宣傳相結合、推動工作與交流交往相結合,是吉林省今年援疆工作的重頭戲。環環相扣、交叉進行的工作特點,使得吉林省人才援疆在提升「金山銀水」阿勒泰地區的軟實力上發揮出重要作用。
  • 增強軟實力是當前的硬任務
    毫無疑問,宣傳思想工作是創造軟實力的工作。把增強我國軟實力作為當前宣傳思想工作的硬任務,對于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增強宣傳思想工作吸引力和感召力,促進我國綜合實力全面提升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增強新形勢下我國軟實力迫切需要加強和改進宣傳思想工作宣傳思想工作事關增強我國軟實力。
  • 教育:國家軟實力提升的助推器
    在此背景下,我國教育該為青少年樹立怎樣的價值觀,怎樣培養能講好「中國故事」的各類人才,怎樣做好語言文化交流,怎樣播撒中國文化的種子?就此,筆者採訪了三位該領域的專家、學者。  提升國家軟實力重要意義何在  軟實力是一種通過吸引而非強制來實現目標的能力。誰擁有了強大的文化軟實力,誰就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
  • 內蒙古積極搭建平臺開闢練兵場 提升「軟實力」 練就「硬功夫」
    啟動「五年三批一萬人」工程,在5年時間內,將三級公安機關基層工作經歷不滿2年的1.1萬餘名民警分3批次下沉至基層支援派出所工作,通過真幹、實幹,拓展視野、增長知識、提升能力。 在全警實戰大練兵工作中,內蒙古自治區公安機關堅持實戰導向、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的理念,突出實戰實用實效,積極搭建平臺開闢練兵場,著力提升民警輔警履職為民軟實力,練就克敵制勝硬功夫。
  • 今日議題:總書記為什麼多次談及文化「軟實力」
    提高文化「軟實力」需要狠下「硬功夫」萃嵐  景珂: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其實,文化的「軟實力」是發展的「硬功夫」,「軟實力」硬起來,中國的發展環境就會更好,發展就會更健康,更有後勁,也更可持續。「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思文化」。文化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導航燈、社會和 諧的黏合劑,總是與經濟、政治交融在一起,並對經濟社會發展起著巨大的能動作用。
  • 以軟實力促硬功夫 「黨建+科技創新」成果顯著
    原標題:以軟實力促硬功夫 「黨建+科技創新」成果顯著 開展「聯研院百家講壇」黨員講師提升員工業務能力,黨員帶頭垂範衝在戰疫一線,黨員先鋒隊衝鋒在前攻克關鍵技術,各黨組織結對共建取長補短搞科研……連日來,國網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聯研院)奏響了「黨建+科技創新」工程四部曲,以黨建軟實力促科創硬功夫
  • 人才彰顯軟實力(觀點)
    人才彰顯軟實力。國際公務員活躍於世界舞臺上,在很多情況下其影響力甚至超過各國的普通外交官,因此,一國擁有的國際公務員數量及質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該國國際影響力和國際貢獻程度的體現,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內容。
  • 新時代如何提升文化軟實力
    2019年春節期間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成功就可以視為文化軟實力提升的一個典型。《流浪地球》以恢弘的科幻想像和濃厚的家國情懷,給億萬觀眾帶來了驚喜,令人真切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但是,從文化大國到文化強國,我們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數據顯示,在當今世界文化市場上,美國和歐盟佔據了約80%的份額。
  • 小米:要收復失地,要拿出軟實力與硬功夫
    小米收復失地需要一些軟實力小米的新引擎需要更有故事性,近期輿論關注的多是高管變動、組織架構調整帶來的一系列爭議性話題。除去業務增長之外,小米本身的現金儲備和未來資金走向也並不明朗。小米集團最新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小米集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人民幣303億元。
  • 提升中國軟實力面臨三大挑戰
    如果說硬實力是國家、民族、企業崛起的支配和必要條件,軟實力則應是保障國家、民族、企業持續發展的土壤和充分條件。軟硬實力的完美結合就是強實力。  英國《經濟學人》在2015年公布了世界軟實力前30名國家,第一到第十名國家排名次序是:英國、德國、美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士、日本、瑞典、荷蘭。中國有幸入圍,排在第30名。
  • 發展硬實力增強軟實力提升競爭力
    最近,市委書記韓正同志在浦東調研時要求浦東的領導幹部「要加快調整政府管理與服務方式,力爭在法治環境、多元文化、重大公共政策的社會參與和民主決策、公權力制約和政府透明、社會誠信、人才成長環境、資本流動、全新的公共服務等方面,大膽闖、大膽試、大膽突破,爭取在更高的層面激發城市活力,提升競爭力和軟實力」。
  • 市人大代表皮臺田:「硬實力」+「軟實力」同步提升實現「市強」目標
    市人大代表、鄒平市委書記皮臺田:圍繞「一體兩翼」發展格局  打造兩個環境提升「軟實力」「硬實力」+「軟實力」同步提升實現「市強」目標通過深入學習佘春明書記「六問」和政府工作報告,我認為,「富強濱州」,是市委市政府後「小康社會」的又一戰略定位,就是通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濱州發展實現新飛躍、新提升,實現民富市強的目標。
  • 綿陽人才「軟實力」助推經濟增長「新動力」
    綿陽人才「軟實力」助推經濟增長「新動力」 > 【字體:大 中 小】   高端人才是快速提升城市綜合實力的助推器
  • 中國軟實力提升:問題與出路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大課題,近年來,圍繞這一課題,我國的軟實力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與蒸蒸日上的硬實力相比,我國的軟實力仍顯得很不相稱。這迫切要求我們深入分析當前影響我國軟實力提升的關鍵因素,提出應對之策,在軟實力建設方面奮起直追。
  • 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環節
    提升文化軟實力有助於增強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的賀信中曾明確指出,「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中談到中華傳統文化,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價值體系的認同與尊崇。
  • 黨建軟實力成就「抗疫」硬功夫——國網聯研院黨建成果綻放抗疫一線
    與使用量同步提升的還有客戶單位的技術諮詢與遠程指導需求。得益於聯研院開展的黨支部結對共建活動,負責系統開發與客戶諮詢服務的計算及應用研究所「人工智慧科技創新」黨員先鋒隊隊員吳鵬和他同事們,並未因陡增的任務亂了工作陣腳。  今年以來,聯研院黨委提出 「黨支部結對共建,優勢互補」倡議。全院6個職能部門支部、12個業務部門支部、4個外單位業務支部結成11對共建支部。
  • 於炳貴:如何提升我們國家的文化軟實力
    網民提問:  十七大報告中第一次提出了「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能否給我們解釋一下到底什麼叫做「文化軟實力」,如何提升我們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呢?  省委黨校於炳貴教授解答:  黨的十七大報告報告用了相當的篇幅論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