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無名修鍋匠,卻寫出經典「兒童詩」,常年入選小學課本

2020-12-19 解憂詩詞

唐朝無疑是詩歌最輝煌的年代,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幾乎人人都會作詩。

有些詩人如李白杜甫,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也有詩人「一詩成名」,例如張若虛、張繼、崔護;也有一些詩人也許名字我們都沒聽過,但是卻同樣留下千古名作。

例如寫出「為他人作嫁衣裳」的秦韜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作者許渾、寫下「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曹松。

比起詩人的名字,顯然這些經典佳句更為後人所熟知。

今天要給大家講的這首「兒童」詩同樣如此,作者的名字也許你沒聽過,但是這首詩你一定背過,堪稱千古絕唱。

這首詩名為《小兒垂釣》。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這首詩的作者名為胡令能,說來也許很多人都不信,寫下這等千古名作的胡令能原本只是個普普通通的修鍋匠。

說實話,唐朝真正以「詩」為主業的詩人真沒多少,有些詩人是一邊做官一邊寫詩,例如白居易、元稹;也有一些詩人是一邊求官一邊寫詩,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李白了;還有詩人是一邊流浪一邊寫詩,例如杜甫、孟郊這些苦哈哈的詩人。

但是無論是做官還是求官亦或是羈旅天涯,這些詩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讀書人」。

而胡令能不一樣,史書中關於他的記載真的太少了,《全唐詩》中也僅收錄了他的四首詩,若非因為這首《小兒垂釣》,恐怕很多人根本就不會注意到他。

傳聞他年輕的時候,以修補鍋碗瓢盆為業,人稱「胡釘鉸」

後人不知是因為不信一個修鍋匠能寫出這麼精彩的詩,還是因為什麼別的原因,為他安上了個「隱士」的頭銜。

甚至還有傳聞,他曾做過一個夢,夢中有位仙人手持利刃,剖開他的腹部,將一卷書置入其中。

因為得了仙人的指點,醒來後的胡令能出口成詩。

「隱士」一說無從考證,而「仙人」一說更是荒誕,但不管如何,胡令能的這首《小兒垂釣》確實經典。

根據詩歌內容可以推測一下,當時胡令能原本是要去拜訪一位住在鄉野的好友,不小心在山中迷路了。

忽然看到一個小孩在垂釣,便想向其問路,詩歌便圍繞著「垂釣」「問路」展開描寫。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開頭兩句正照應了標題的「小兒垂釣」。

一個頭髮蓬亂的小孩子坐在水邊,專心致志地學垂釣,他側著身子坐在青苔上,周邊的青草將他小小的身子完全遮掩住了。

短短14字,一個天真可愛、自然隨性的小娃形象便躍然紙上。

這裡的「莓苔」二字頗耐人尋味,不僅僅是點明了小孩垂釣環境之幽靜,更是為後文的「遙招手」埋下了伏筆。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這兩句寫的是「問路」。

可以想像一下當時的情景:詩人遠遠地瞧見了小娃,便大聲想起問路。

而小娃的反應呢?大概是又驚又惱,趕忙向路人揮手,也許還豎起食指做了一個「噓」的手勢。

而他的這些反應都是因為怕驚擾了水中的魚兒,小娃的聰明機警由此可見。

詩歌到此結束,至於後來詩人是否又繼續問路,小孩是否為他指路,不得而知,給人留下了無窮的想像空間。

全詩無一華麗辭藻,宛如大白話,卻描繪了一幅頗有情趣的「小兒垂釣圖」,將小孩的專注、機敏、天真刻畫得栩栩如生。

唐朝描寫兒童的詩歌本就不多,而胡令能的這篇無論是謀篇布局,還是形象刻畫上,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能夠千古流傳不是沒有道理的。

胡令能本是一個無名的修鍋匠,卻寫出經典「兒童詩」,常年入選小學課本,正應了那句話「高手在民間」。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詩,每年都入選小學課本,成為唐詩裡的千古名篇
    王維的詩裡自然有一種纖細的美,即使是描寫一些看似普通的事物,他也是能夠寫出新意,從而感動我們,這也正是詩人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而且他的很多作品,並沒有什麼高超的表現手法,用詞也是極為簡練,可即使是這樣,也依舊是充滿了詩意,讀來也是朗朗上口,這也正是詩人最偉大的一個地方。
  • 王維最簡練的一首詩,雖然寫得很普通,但卻是年年入選小學課本!
    其實王維的詩作裡,也有一些很簡練的作品,這些作品雖然看似寫得很普通,但是年年入選小學課本,成為了大家最耳熟能詳的作品,譬如他的這首《畫》,便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這首詩通篇寫得活靈活現,更是把一幅畫中的景色,以一種充滿詩意的方式描繪的極為生動。
  • 王維這首詩常年收錄小學課本,但作者卻是存在爭議,認為另有其人
    王維是盛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他寫過了很多非常優美的山水田園詩,而且他的很多詩作,不僅收錄在了一些比較經典的詩集裡,同時也頻頻地入選課本,例如他最為經典的一首《畫》,則是時常會出現在課本裡,但是這首詩,卻是一直陷入了版權之爭,有人認為這首詩的作者是另有其人,並不是王維,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 唐代一個修鍋匠竟然寫了一首唐詩,還成為了廣為熟知的啟蒙讀物
    唐代,詩的發展達到了頂峰,詩代表了當時文學的最高藝術水平。在唐代時期,湧現了2536位有名有姓的詩人,其中,有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等赫赫有名的詩人,也有陳元光、劉禕之、韋承慶等低調到了極點的詩人。初聽此人名字,你可能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他雖然算不上著名詩人,畢竟相比於李白、杜甫等詩人,胡令能只能算得上是個無名之輩,一生也僅有四首詩入選了《全唐詩》。其中,只有一首入選了教科書,相信不少朋友唐詩啟蒙時期學的他的那首代表作——《小兒垂釣》。
  • 不少經典古詩被刪,但周杰倫《蝸牛》卻穩穩地入選課本,憑什麼?
    多年後,大多數人不再會背元素周期表,也早忘了微積分是怎麼回事,唯一忘不掉的是當年「被逼」著背下的一首首經典古詩詞。從幼兒園開始背第一首古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開始,到中學背了許久才會的《滕王閣序》、《嶽陽樓記》,有些文字就像刻在腦子裡了一樣,我們總是會在不經意間說出來。正是因為古詩詞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回憶,所以我們對課本中經典古詩被刪總是不太能接受。
  • 解讀王維《畫》:被選入小學課本的一首詩,作者卻一直存在爭議
    人教版和滬教版小學語文都在一年級課本中收錄了這首詩。甚至這首詩可以作為一個謎語,而詩的名字《畫》則是謎底。這首詩從字面上看,描寫的是自然景物。使人在讀詩的同時,不僅感受到的是一幅畫面,還有將人帶入畫面裡去感受風光的韻味,節奏清晰,韻味十足,讀起來琅琅上口,也極易背誦,能被選作小學一年級課文作為啟蒙性的詩歌,是有其精髓和道理的。但這樣著名的一首詩,作者卻一直沒有定論。一說是唐代王維的詩。
  • 《詠鵝》為什麼能入選最新小學語文課本的第一首古詩?奧妙在這裡
    駱賓王是唐朝婺州義烏人,也就是今天浙江義烏人。他小時候生活在古義烏北城城郊的一個小村。這個小村子有一方池塘,叫駱家塘。池塘裡面一年四季清水盈盈,水上鵝群映柳,十分秀麗。駱賓王七歲那年,有一日駱家來了幾位客人,早聞駱賓王神童之名,想見證見證他的聰明才智,就帶他到那池塘邊逗他玩。客人指著池塘裡一群鵝,叫駱賓王作一首詩。
  • 賀知章最快樂的一首詩,年年入選小學課本,老師強調必背古詩
    賀知章一生寫過的詩沒有多少首,但其中有兩首堪稱千古名篇,年年入選小學課本,就是我們熟知的《回鄉偶書二首》和《詠柳》,其中《詠柳》還有一個名字叫《柳枝詞》,這裡不多說,我們今天要來介紹的就是《詠柳》這首詩,也是賀知章寫得最快樂的一首。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 著名詩人劉章辭世,其美文《搭石》,入選部編小學語文四年級課本
    作家、詩人、戲劇家王亞平在《論劉章體》一文中感言,劉章的詩「清純,一枝獨擎」,讀之「如飲春醪,如沐春光,如聽春囀,如賞春蕾,但覺清風拂面,清韻繞梁,清氣襲人」。他不但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對自己家鄉的詩歌氛圍影響力也很大。他的家鄉叫上莊。因為他在詩歌方面的影響,當地被叫做「詩上莊」。如今詩上莊成了聞名遐邇的詩歌小鎮。
  • 小學課本上的一首情詩,有家長覺得不該入選,不少老師要求背全文
    小學課本上的古詩,歷來都受到不少家長的關注。哪些詩該入選課本,想來教育專家們也是很為難的。入選的古詩,至少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才能讓大家都滿意。首先,作品難度不能太高,比如《詩經》中的詩作雖然夠經典,但生僻字、通假字太多,顯然就不適合孩子們讀了。其次,必須是多數名家都認為夠經典的作品。光是《全唐詩》就有四萬多首,再加上其它各朝各代的作品,經典確實是太多了,所以入選課本的作品必須是經典中的經典。
  • 杜甫評價諸葛亮的一首詩,最後14字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
    杜甫評價諸葛亮的一首詩,最後14字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杜甫被稱為「詩聖」,盛唐時期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膾炙人口,而且其中一些經典的詩作更是成為了唐詩裡的千古名篇。作為一位文學家,能夠獲得如此崇高的地位,除了他的文學成就之外,還有就是他的高尚品格,也正是這兩個因素,從而使得他成為了唐朝最為令人尊敬的詩人。作為唐朝詩歌的扛鼎之人,詩聖杜甫之名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一生悲苦,少年時期想博取功名,卻屢試不第。
  • 這位不起眼詩人寫下1首詩,帶火兩個著名景區,還入選了小學課本
    這位不起眼詩人寫下1首詩,帶火兩個著名景區,還入選了小學課本。唐詩的吸引力可謂是非常的大。中國人可能記不住繁體字該怎麼寫,也有可能不記得了中國到底有哪些傳統的節日,但始終心裡會記起那句床前明月光。整首詩不到三十個字,但是讓兩個旅遊景區頓時讓大伙兒眼前一亮,是日本小學生朗朗上口的詩詞。這就是唐朝詩人張繼的代表作《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這個人為人低調,只了解到他來自湖北省,傳到世人手上的詩詞不多。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普普通通的文人墨客,因安史之亂到江南水鄉,把船隻停靠在了蘇州城外的楓橋。
  • 這詩在唐代就被寫成歌詞,如今入選小學課本,作者卻不知是男是女
    而本期筆者要分享的這首唐詩,雖然是古詩,但是也是受到樂府民歌的影響,配上音樂就能演唱,這首詩就是《金縷衣》,據說這首詩是元和時鎮海節度使李錡或是他的侍妾杜秋娘所作,但是卻沒有直接證據,而李錡也時常在宴會上讓杜秋娘演唱這首唐詩。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首唐代的歌詞,領略屬於大唐的流行歌曲。
  • 蘇軾最有哲理的一首詩,入選小學課本,百讀不厭
    對於詩詞君而言,印象最深的哲理詩,是小學課本上蘇軾的《題西林壁》。在語文課本上,《題西林壁》背後有四個大字:背誦全文。從此這首詩就印在我的腦海中。鮮為人知的是,《題西林壁》是蘇軾遊廬山時所作。兩首詩寫出了初遊廬山的驚喜,蘇軾早年就知道了廬山風景的俊秀,而今真箇到廬山,恍在夢中。
  • 鄭板橋這首詩表現手法高超,寫出了不一樣的竹子,同時通篇還充滿了...
    清朝的詩人很多都與眾不同,他們與唐朝的詩人不同,自然也宋朝的也不一樣,特別是鄭板橋作為「揚州八怪」知名度最高的一位,而且他的詩也是寫得別具一格,另外他在書畫方面,也是有著極高的造詣,特別是他的竹子和蘭花更是一絕,不僅在當時被無數收藏家爭相收藏,即使是到了今天,也依舊還是收藏家的寵兒。
  • 他是典型的詩紅人不紅,一首經典的五律,寫出了江南最美的春天
    唐朝有很多詩人,他們儘管名氣並不是很大,可作品卻又是膾炙人口,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用現在的話來說,那就是典型的詩紅人不紅。那其中最典型的一位詩人,那就是盛唐詩人王灣,雖然他的作品並不是很多,可是一首經典的五言律詩《次北固山下》,卻是深入人心,相信很多人都讀過。
  • 杜甫為諸葛亮寫的一首詩後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
    眾所周知,唐朝是我國歷史上又一空前強大統一的王朝,自唐高祖李淵創世開國以來,歷經二十一代君王(享國289年),成為中國歷史上統一時間最長,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在唐朝鼎盛時期不僅物質富庶繁華,而且文化也是極其繁榮,著名的詩歌更是發展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成為中華詩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黃金時代。
  • 清朝非著名詩人的一首詩,僅僅28字,卻成佳作,入選課本
    入選課本的古詩詞,很多都是名家佳作。比如說,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比如說,唐朝李紳的《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以及今天要說的,清代高鼎的《村居》。 村居 清代: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 乾隆寫的詩到底有多差?4萬首僅1首被選入小學課本,你肯定背過
    4萬首僅1首被選入小學課本,你肯定背過 近幾年來,清宮劇是一部火過一部,啥《甄嬛傳》、《如懿傳》、《延禧攻略》,都是家喻戶曉的代表作,在看過這些清宮劇後大家很容易就會發現,「康雍乾」3位皇帝是最受編劇導演歡迎的,關於他們的作品也是最多的,特別是「乾隆帝」,算是裡面最「火」的皇帝,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他的「一生最愛」。
  • 二流詩人寫的一流詩,入選小學課本,不少家長卻認為不適合孩子讀
    近年,關於小學課本上的古詩是不是應該刪除,成為家長和教育專家們頻繁討論的話題。認為該刪的是覺得孩子課業負擔過重,古詩對於生活的現實意義並不大;認為不該刪的則是覺得古詩詞是文化瑰寶,在下一代失去傳承是種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