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詩在唐代就被寫成歌詞,如今入選小學課本,作者卻不知是男是女

2020-12-20 美詩美文

說起詩詞,大家都會潛意識覺得這是很高雅的藝術,是現代那些流行歌曲難以望其項背的,但是實際上詩詞在古代就相當於現代的歌曲。就像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其實就是收集編撰當時的一些民歌而作,再到後期的漢樂府民歌,其實大多也是在祭祀或者是有大型活動時表演所用,之後在慢慢發展才有了唐詩,有了宋詞,有了元曲。而宋詞和元曲其實都有詞牌名和曲牌名,它們其實相當於給音樂旋律填寫的歌詞。

而本期筆者要分享的這首唐詩,雖然是古詩,但是也是受到樂府民歌的影響,配上音樂就能演唱,這首詩就是《金縷衣》,據說這首詩是元和時鎮海節度使李錡或是他的侍妾杜秋娘所作,但是卻沒有直接證據,而李錡也時常在宴會上讓杜秋娘演唱這首唐詩。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首唐代的歌詞,領略屬於大唐的流行歌曲。

《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這首詩其實所要表達的意思很簡單,就是珍惜時間,不要辜負美好的時光。起首兩句用的都是相同的句式,其實這樣的表達方式也是樂府民歌中比較常見,而在唐代的新體詩中很少能夠看到這樣的結構。「金縷衣」本來是金線綴著的衣服,是很珍貴之物,但是在這裡詩人卻規勸世人,不要去珍惜這樣的東西,為什麼?

因為有其他的東西比「金縷衣」還珍貴,這也自然而然引出了第二句「勸君惜取少年時」。雖然詩中並沒有為什麼要惜取少年時,但是這個問題顯然無需作答,因為人終此一生,唯一不能抗拒的就是時間,在時間面前不論貧富貴賤,與其在這有限的人生裡追求「金縷衣」,不如好好珍惜當下的時光,好好享受生活。而在「勸君莫惜」和「勸君惜取」的對比中,詩人想要表達的觀點也直白而徐緩地鋪開在讀者面前。

三、四兩句表達形式上和前兩句相似,都是利用反覆和詠嘆的形式。不過在具體描寫上,後兩句顯得更為委婉一點,如果說前兩句是直抒胸臆,那麼後兩句就是用比喻來講道理。在花兒開放的時候該攀折就攀折,不要等著花兒凋零的時候只能攀折一支枯枝。在這裡表達的還是珍惜時光的意思,但是現在很多人也把這句詩用在戀愛上,在應該向喜歡的人表白的時候就大膽表白,不要等著對方牽了別人的手再追悔莫及。不得不說,很多我們飽經生活洗禮領悟出來的道理其實古人早已說盡。

這首詩作者是男是女世人都不知,卻因為朗朗上口,給人一種渾然天成之感,至今仍被傳唱。也恰恰是因為它簡單易上口又蘊含至理的特點,現在這首詩已然入選小學課本,成為小朋友們誦讀的經典。對於這首充滿民歌風味的唐詩,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王維這首詩常年收錄小學課本,但作者卻是存在爭議,認為另有其人
    王維是盛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他寫過了很多非常優美的山水田園詩,而且他的很多詩作,不僅收錄在了一些比較經典的詩集裡,同時也頻頻地入選課本,例如他最為經典的一首《畫》,則是時常會出現在課本裡,但是這首詩,卻是一直陷入了版權之爭,有人認為這首詩的作者是另有其人,並不是王維,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 唐代宰相的一首謎語詩,寫風入選小學課本,短短20字成千古名篇
    我的印象中,唐代專門寫風的詩歌是很少的,大多數還是利用風的功能性和襯託性,突出自己所要描寫事物的一些特性,如「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是用風突出堅韌;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用風突出靜謐;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用風來凸顯悲涼。
  • 不少經典古詩被刪,但周杰倫《蝸牛》卻穩穩地入選課本,憑什麼?
    正是因為古詩詞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回憶,所以我們對課本中經典古詩被刪總是不太能接受。然而這些年,一邊是諸葛亮《出師表》等經典名作被刪,但是另一邊卻是歌手周杰倫的《蝸牛》以詩歌的形式穩穩地入選課本,這曾讓很多人不能理解,很多人心裡在問:憑什麼?周杰倫的《蝸牛》入選課本這個事,其實早在幾年前就有人提出來。
  • 唐朝無名修鍋匠,卻寫出經典「兒童詩」,常年入選小學課本
    有些詩人如李白杜甫,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也有詩人「一詩成名」,例如張若虛、張繼、崔護;也有一些詩人也許名字我們都沒聽過,但是卻同樣留下千古名作。今天要給大家講的這首「兒童」詩同樣如此,作者的名字也許你沒聽過,但是這首詩你一定背過,堪稱千古絕唱。這首詩名為《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 王維最簡練的一首詩,雖然寫得很普通,但卻是年年入選小學課本!
    同時他的詩作也是極為抒情,而且還充滿了深刻的禪理,這也正是王維詩作最獨特,也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所以讀他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感受到唐詩最為靈動的一面。其實王維的詩作裡,也有一些很簡練的作品,這些作品雖然看似寫得很普通,但是年年入選小學課本,成為了大家最耳熟能詳的作品,譬如他的這首《畫》,便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 解讀王維《畫》:被選入小學課本的一首詩,作者卻一直存在爭議
    人教版和滬教版小學語文都在一年級課本中收錄了這首詩。甚至這首詩可以作為一個謎語,而詩的名字《畫》則是謎底。這首詩從字面上看,描寫的是自然景物。使人在讀詩的同時,不僅感受到的是一幅畫面,還有將人帶入畫面裡去感受風光的韻味,節奏清晰,韻味十足,讀起來琅琅上口,也極易背誦,能被選作小學一年級課文作為啟蒙性的詩歌,是有其精髓和道理的。但這樣著名的一首詩,作者卻一直沒有定論。一說是唐代王維的詩。
  • 賀知章最快樂的一首詩,年年入選小學課本,老師強調必背古詩
    賀知章一生寫過的詩沒有多少首,但其中有兩首堪稱千古名篇,年年入選小學課本,就是我們熟知的《回鄉偶書二首》和《詠柳》,其中《詠柳》還有一個名字叫《柳枝詞》,這裡不多說,我們今天要來介紹的就是《詠柳》這首詩,也是賀知章寫得最快樂的一首。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詩,每年都入選小學課本,成為唐詩裡的千古名篇
    王維的很多詩也都是膾炙人口,一些比較經典的作品,更是還時常會入選我們小學的課本,譬如他的這首《畫》,便是一首極為難得的佳作,整首詩寫得很是簡練,也很是直白,只不過是描寫了一幅畫,卻是同樣的充滿了詩情畫意,同樣沒有高超表現手法,但是那一份深厚的情感,以及對於事物的細膩的觀察,則是令人讚嘆不已。
  • 蘇軾最有哲理的一首詩,入選小學課本,百讀不厭
    對於詩詞君而言,印象最深的哲理詩,是小學課本上蘇軾的《題西林壁》。在語文課本上,《題西林壁》背後有四個大字:背誦全文。從此這首詩就印在我的腦海中。鮮為人知的是,《題西林壁》是蘇軾遊廬山時所作。如今不是夢,真箇是廬山。兩首詩寫出了初遊廬山的驚喜,蘇軾早年就知道了廬山風景的俊秀,而今真箇到廬山,恍在夢中。
  • 日本為何喜歡《楓橋夜泊》這首詩?寫入小學課本,幾乎人人會背
    日本為何喜歡《楓橋夜泊》這首詩?寫入小學教科書,幾乎人人會背很多年以前,唐朝詩人張繼途徑寒山寺,有感而發,留下了一篇千古名作《楓橋夜泊》,詩韻鐘聲千載流傳。據《寒山寺志》載,《楓橋夜泊》詩的第一塊詩碑,為宋代王矽所書。此碑因屢經戰亂、寒山寺多次被焚而不存。至明代重修寒山寺時,畫家文徵明為寒山寺重寫了《楓橋夜泊》詩,刻於石上,這是第二塊《楓橋夜泊》詩碑。清末光緒三十二年,已86歲高齡的俞樾以飽滿的情懷,一氣呵成寫就第三塊《楓橋夜泊》碑。第四塊碑是與唐代的張繼同姓同名的河北滄州人張繼於1947年12月14日書寫的。張繼寫好此碑,想不到第二天便碎然逝世。
  • 滬小學語文課本或"瘦身" 周杰倫歌曲入選教材
    近日,周杰倫歌曲入選語文出版社的小學語文教材,再次引發人們對小學語文教材的關注。昨日,記者從上海有關部門獲悉,上海小學並不使用語文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教材,而上海也正在醞釀新一輪的語文教育改革;今年9月上海的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可能「瘦身」,此舉可使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負擔減輕。
  • 《畫》這首詩的作者,到底是不是王維?王維的詩集中有這首詩嗎?
    那麼,這是一首什麼樣的詩呢? 如果記憶還算深刻的話,應該不會忘記小學課本上曾經有一首叫做《畫》的詩。有很大一部分人並不認為它是王維所作的詩。 二、《畫》的作者 如果大家記憶力再好一點的話,可能會想起來關於小學課本上《畫》這首詩的更多細節之處。尤其是對於九十年代上小學的人來說,如果還有印像的話,就會發現當時的小學課本上關於《畫》這一首詩,它並沒有貼出具體的作者。
  • 著名詩人劉章辭世,其美文《搭石》,入選部編小學語文四年級課本
    組詩《北山戀》獲全國首屆新詩獎,歌詞《知音歌》獲中宣部第七屆「五個一」工程獎。劉章是鄉土詩人。他生活底蘊深厚,擅長寫詩歌,無矯揉造作與趕時髦之嫌,有感而發,聲情動人,其作品樸實、向上、博大,讀起來抑揚頓挫,起伏跌宕,朗朗上口,回味無窮,形成了他自己的世術風格。 他遣詞用句嚴謹,擬人喻事貼切,粗獷與細膩得當,可謂自成一家。
  • 小學課本上的一首情詩,有家長覺得不該入選,不少老師要求背全文
    小學課本上的古詩,歷來都受到不少家長的關注。哪些詩該入選課本,想來教育專家們也是很為難的。入選的古詩,至少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才能讓大家都滿意。光是《全唐詩》就有四萬多首,再加上其它各朝各代的作品,經典確實是太多了,所以入選課本的作品必須是經典中的經典。再次,精神內涵要適合孩子們,這就是為何李清照水平最高的明明是愛情詞,但入選小學課本的卻是「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了解了這些,我們再來看看本期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悽美情詩《迢迢牽牛星》。
  • 杜牧最唯美的一首詩,年年入選小學課本,可其中一句常常被寫錯!
    但這正是這首詩的特別之處,於無聲處聽驚雷。一個相當有才華的人卻始終得不到重用,更糟糕的是還時不時地遭到別人的排擠,內心的惆悵與憤慨只能在流浪江南的路上,告訴那一處處風景,因為只有它們能夠靜靜地傾聽。總體來說,這首詩描繪的是秋天的景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
  • 王維很經典的一首詩,短短20字意味盎然,小學課本的第一首!
    大家還記得,自己在上小學語文課的時候,或者翻語文課本的時候,讀到的第一首詩是哪一首嗎?懵懵懂懂的少年時代,走進陌生的校園,見陌生的小朋友,學習世界上早已存在的陌生的知識和規則。第一次接觸到詩歌這種東西,應該是會在心中留下很深很深的印象的吧。
  • 二流詩人寫的一流詩,入選小學課本,不少家長卻認為不適合孩子讀
    近年,關於小學課本上的古詩是不是應該刪除,成為家長和教育專家們頻繁討論的話題。認為該刪的是覺得孩子課業負擔過重,古詩對於生活的現實意義並不大;認為不該刪的則是覺得古詩詞是文化瑰寶,在下一代失去傳承是種悲劇。
  • 他是清代詩人,流傳下來的詩只有一首,卻被編入小學語文課本
    流傳下來的詩詞不多,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這首《村居》,被編入小學語文課本。草長鶯飛二月天,早春二月,乍暖還寒時候,田野中的綠草,剛剛鑽出嫩嫩的細芽。從遠處看是一片淡綠的顏色,可是當你走到近前看時,這抹淡綠的顏色,卻被黃土的顏色所遮擋,好像沒有一樣。正所謂「草色遙看近卻無」。
  • 清代高鼎有幾首詩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為何說古詩《畫》並不完整?
    高鼎是清代後期詩人,其存世詩作並不多,但因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材選用了他的一首詩《村居》而廣為人知,《村居》是七言絕句,頗有唐人之風,其詩如下: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 日本人最喜歡的一首唐詩,被列入小學課本,網友:壯哉我大唐!
    當然,魯迅先生這句話未免過於牽強,但唐代詩歌的發展的確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無論是作者之眾多、題材之廣泛,還是就其藝術之高超、影響之深遠來說,都是空前的。 唐詩的空前繁榮,自然源於唐朝的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在當時的世界上唐朝是最先進、文明的國家,尤其是文化的繁榮鼎盛,更是對周邊國家產生了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