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源原創。
歡迎您來到我的專欄《家長如何說話,孩子才肯學習》,幫助家長解決左右為難的問題。父母與孩子和平共處是關鍵,10種轉化話術的思維模式,增加親子關係,提升孩子學習主動性。
上節課我們分享了:孩子不信任父母,與常說不信任孩子的10句話有關,該多說信任的18句話。
這節我們分享:引導孩子的思維,讓孩子學會思考,不要只為了統一的答案,或是命令式的服從。
孩子寫作業,為何你越催快點,他反而寫的更慢呢?
會引導的父母,孩子會思考還會主動學習。我們一起學習第5課,引導話術的思維模式。
正文:
「你趕快寫啊,快點快點,每天都磨磨蹭蹭的。」
催促孩子快點,孩子只會為快而不精細,作業寫完了,問題錯誤一大堆。
「你現在就把這個抄寫10遍,背誦10遍,完不成,不許吃飯。」
命令+威脅式的要求孩子寫完作業,孩子會厭學,每天不要求不完成。
問題:
家長的本意,對孩子都是好的,可是為什麼說出的話,孩子聽完後總是和你反著來呢?
這是父母對孩子寫作業時,常說的話。孩子每天為完成作業而完成,毫無樂趣,就像個機器似的,你說怎樣就怎樣,你不說也不動。
解決:
幫孩子搞清楚:為什麼寫作業要快呢?為什麼我要抄寫背誦這麼多,還不許我吃飯呢?比天天無效率,又無效果的催促陪讀更重要。
不引導孩子思考這些問題,對學習來說孩子永遠沒有主動性,沒有學習的樂趣。
01
寫作業時不應該說的話:
1)習慣命令的口氣
「這個寫10遍,立刻,馬上,現在」。「現在趕緊寫,寫完吃飯,還要早點睡覺」。孩子聽了後,只會不情願的寫作業,我們每天被這一開始的節奏,影響了寫作業的情緒和心態。
破壞了學習的氛圍和學習的樂趣。
2)習慣焦慮的口氣
「你怎麼回事了,半天就寫了這兩行,這麼長時間,你在幹什麼」。「寫個作業怎麼就這麼難呢?」父母的越是在一旁焦慮著急,孩子心思的關注點注意力,不會在學習作業上,自然轉移到父母身上,總是擔心和害怕父母,會忽然對自己發飆。
一寫作業就擔驚害怕,從一開始,孩子就逃避,這是人的本能,面對困難自然的逃避。
出現這樣寫作業心理,想要改變孩子的狀態,需要家長非常的耐心,改變學習氛圍也很重要。
3)糾正改錯的口氣
「這個,這個怎麼又寫錯了,都說了多少遍了。」「怎麼回事,剛寫完,就忘記,你想什麼呢?」寫作業中途不停的在糾正和改錯,越糾正越出錯,越出錯越生氣。
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專注力,就是在這個的過程中,一點一點被消磨掉,家長總是認為,是孩子本身專注力很差,不集中的問題。沒有想想,是不是我們經常在做,打斷孩子注意力的行為。
02
家長不懂引導思考,對孩子的傷害?
家長無意識,孩子無反思;家長命令,孩子反感。
1)原因:
寫作業發生的問題多種多樣,指責任批評的話也是多種多樣,為什麼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孩子問題上,越是關注缺點問題,孩子心理越自卑。
2)改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