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飯歷來是除夕夜的重頭戲,全家人其樂融融的坐在一起,邊看春晚邊吃年夜飯。而年夜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魚。「無魚不成席」,因為魚和餘諧音,有富裕、盈餘的含義,又是吉祥的象徵。過年吃魚寓意年年有餘,為來年討一個好兆頭。 如果將刀魚、鮁魚、鱸魚、紅鞋、牛舌、牙片、石斑、海鯽魚、黃花魚等各種新鮮魚做成年夜飯,味鮮肉肥,原汁原味的鮮兒,是不是想想就流口水?那麼小編就帶大家看看這些鮮活的海魚都叫啥名字,怎麼個吃法。
野生大鮁魚
鮁魚書名藍點馬鮫,又名馬鮫、鮁魚。體長而側扁,呈紡錘形,倪氏選取最大個體,體長1米、重4.5千克以上。我國產於東海、黃海和渤海。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9克多、脂肪2.5克,肉堅實味鮮美,營養豐富。除鮮食外,也可加工製成鹹幹品。
紅鞋魚
紅鞋魚:書名短鰭紅娘魚,又名紅頭魚。肉質較嫩,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7.2克、脂肪1.7克。海邊人也有將魚肉煮熟曬成魚米做面滷。味道別具一格。可做紅燜、清燉。
海鯽魚
海鯽魚主要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中國見於黃海北部和渤海。新鮮的海鯽魚不難識辨,眼亮,鱗亮,鰓亮,謂之三亮,離水不久的鮮魚,身體挺直,不打彎。主要做於醋烹、香煎。
黃姑魚
黃姑魚又名黃姑子。黃姑魚外形與小黃魚相似,一般體長20~30釐米、體重300~700克。我國黃、渤海、東海及南海均有分布。主要做法:紅燜、小鍋魚。
野生小花魚
黃花魚又名花魚, 主要分布在我國渤海、黃海和東海。 其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是優質食用魚,也是嬰幼兒及病後體虛者的滋補和食療佳品。一般用來做清蒸和紅燜。
長脖魚
長脖魚,又名高眼、偏口。長脖魚體長側扁,一般體長15--30釐米左右、體重100---500克左右、眼大而突出,屬於冷水性魚類,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主要用做香煎和油炸。
針魚
針魚書名小鱗鱵,又名鶴嘴魚。體扁圓細長,略呈圓柱形,一般體長8—20釐米、體重50—100克。分布於印度洋東北部和太平洋西部。威海海域也有出產。一般用來做幹炸。
海鯰魚
海鯰魚,也稱胖頭魚。魚頭大、口裂大、齒細密。眼小,眼間隔寬平。體形亞圓柱形,前部粗大,尾部略扁平,魚肉質中維生素A含量較高,可促進皮膚正常的新陳代謝,保持皮膚彈性水嫩,具有美容養顏的神奇功效。主要用於紅燒,肉質細膩。
毛扣魚
毛扣魚俗名麻口前、毛口國。屬脊索動物門、中國南海、東海、黃海和渤海均產之。常年可捕獲,以春秋兩季為旺汛,產量集中。一般醃製魚乾,肉質細嫩,肉味甜美,營養價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3克、脂肪11克,並含有大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主要用作幹炸、蒸魚乾。
茲魚
茲魚又名:剝皮狼、馬面魚、魚體呈長橢圓形,與馬面相象,一般體長10~20釐米。主要產於東海及黃、渤海,魚體較小,此魚肉質白嫩鮮美,好似蟹肉,漁家多用來做紅燜,口味清鮮、肉質鮮嫩、湯汁醇厚。
野生牙片魚
牙片魚
,又名:牙鮃,俗稱大牙片。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以我國黃渤海產量居多,為近岸非洄遊性魚類。主要做紅燜。
野生大鱸魚
鱸魚又名花鱸,板鱸。鱸魚為名貴魚類,該魚棲息於近海,也進入河口附近。我國沿海均有分布,以黃海、渤海分布較廣。鱸魚肉質細嫩,呈蒜瓣狀,味道鮮美。一般做紅燜鱸魚、蔥油鱸魚。
野生牛舌魚
舌頭魚又叫龍力、鰨米魚,其實這都是它的地方名,它真正的名字叫半滑舌鰨。舌頭魚為海生魚類的一種,其體側扁,呈片狀長橢圓形,恰似舌頭,此魚雙眼很小,都在一側,每年四五月份,魚質最肥,肉質細膩無亂刺,品味極佳。主要做清蒸和紅燜。
野生大刀魚
又名帶魚,產量極少,體顯著側扁,延長成帶狀,尾細長如鞭,一般體長80~120釐米、體重450~850克。山東沿海地區,野生品種極少,如需品嘗正宗野生大刀魚,一般需提前預定。帶魚肉肥嫩而味美,深受人們喜愛。
虎斑魚
老虎斑是石斑中的一種,身體黃色至淺褐色,多肉爽脆。老虎斑蛋白質的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魚皮厚,魚皮角質的營養成分對增強上皮組織的完整生長和促進膠原細胞的合成有重要作用,被稱為美容護膚之魚,主要適合做清蒸。
(圖文根據網絡素材整理)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點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