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華夏民族擁有無數文化瑰寶,且歷史由來已久,傳承下來的也多不勝數,積攢和沉澱到最後的,也都在熠熠閃光,它們就這麼留存到現在。我們是泱泱大國,擁有著數不盡的寶物,中國的寶物來自各個領域,它們都擁有著璀璨的光。我們的祖先們將這些寶物悉心保存到現在,交到我們手裡,那不僅是一個物品,更是一段記憶,那是屬於整個華夏民族的記憶。
而當我們接過這份記憶,就相當於它們的生命在我們手中得到了延續,這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漫漫人生路上,生命是寶貴的,可就算是生命也會消逝,而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在此繁衍生息,這樣也可以看作是生命的延續。很多人都說珍貴的東西無價,然而可以被定義為珍貴的東西有很多,無論是生命還是價值,它們都有自己的重要性。
珍貴無形,也可以有形。清末傅儀退位後,當他逃出宮時,那些屬於他的東西幾乎都沒能帶走,然而有一樣東西卻被他帶了出來,他把這個東西縫在了棉衣裡,26年貼身保存,而到了現在,它變成了我國故宮博物院的寶物——田黃三聯璽。
01
當新中國剛成立時,有很多事情都需要進行辦理,其中美軍也不斷發來挑釁,為了鞏固政權,只好派兵上戰。當時我國的百姓們給予了國家極大的支持,這絕對是一次能夠被載入史冊的「眾籌」,人民都儘自己所能幫助國家,而這些看似微小的幫助卻給了我國極大的助力。試問當百姓們成為了國家的後盾後,那國家的勝利也會快速到來,於是當時的傅儀也捐出了他的寶貝——田黃三聯璽。
據說這玉璽的來歷十分傳奇,當初乾隆夢見玉皇大帝給了他一塊刻字的黃石頭,乾隆認為這一定是某種暗示。或許是為了證實這個暗示,沒過幾天,乾隆就被進貢了一塊黃石,這塊石頭和夢裡別無二致,而乾隆認定了這是神明的啟示,就決定把它打造成玉璽。
02
於是乾隆找來了不少能工巧匠,只為了打造田黃三聯璽。而這些工匠經過無數複雜的工序後,打造出來了獨一無二的玉璽,它沒有二次粘連,而是鏈環相扣,十分精巧。玉璽打造完成後,乾隆也在找尋刻制在玉璽上內容的靈感。於是他看到了《周易·繫辭》那句樂天知命,他也希望自己「不憂」,便將此刻在玉璽上,成了左方章。後又看到《尚書·大禹漠》裡的一句話,知曉人心道心都惟危,希望能藉此勉勵自己,於是便也有了右方章。乾隆皇帝藉此來慰勉自己,希望自己時時刻刻可以居安思危,在處理事情上也要更加謹慎細微。
田黃三聯璽最終流落到了溥儀的手中,但在1926年的時候,軍閥割據混戰使得社會背景處於非常水深火熱的狀態。溥儀也因此踏上了逃荒的道路,他所能帶上的東西很少,除了一些珍貴字畫以外,就是一枚玉璽了,田黃三聯璽被他縫在棉衣當中,完好保存了下來,這一保留便是26年。
很多年過去了,傅儀捐出了這件寶物,這讓國人受到了極大震撼,因為這枚玉璽的特殊性,中國郵政更是為它發布了一版郵票,以此來體現它的珍貴。而現在的田黃三聯璽被好生安置在故宮博物院,成了鎮館之寶,每個人都可以細細觀察它,透過它來探索我國千百年來的文化魅力。
結語
雖然田黃三聯璽只是一個玉璽,但它身上反映了太多的歷史文化,從它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出清朝的習俗,皇帝的愛好等隱含信息。它經歷了千百年的沉澱,也在等待人們慢慢發掘更多的歷史文化底蘊。
參考資料:
《周易·繫辭》
《尚書·大禹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