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化」你理解水平之上的書,並把它轉化成你的知識?

2020-12-12 36氪

編者按:很多時候,我們看一本書的時候,明明每一個字都認識,但把它們組合在一起就不知道講的是什麼意思了。在瑞安·霍利迪(Ryan Holiday看來,這才是我們應該讀的書,這些書才能推動我們成長。那該怎麼讀這一類書呢?他在Medium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介紹了自己的讀書方法論。文章由36氪編譯。

關於讀書,我得到的最好的建議來自一位神秘的電影製作人,他同時也是一名經紀人。他賣出了1億多張專輯, 電影的票房收入超過10億美元。有一天他對我說:「瑞安,單單是讀很多書是不夠的。想要做偉大的事情,你必須要讀那些超過你理解水平的書。」

他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一個幾乎沒有人願意讀書的時代,拿起書讀是很不錯,但如果只是讀一些你不費力就能理解的書,還遠遠不夠。必須要閱讀那些超出你理解水平的書,這樣才能夠推動你不斷成長。

很多時候,我們看一本書的時候,明明每一個字都認識,但把它們組合在一起,就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了。這才是那些值得閱讀的書。打個比方來說,讀書和學習需要像你對待肌肉一樣來對待你的大腦——用最緊張和最有力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

在我看來,這意味著你要把自己推向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然後在這個領域艱難前行,直到你能夠避開那些讀起來絲毫不費勁兒的書。這意味著要讀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的書,而不是讀米爾頓·弗裡德曼(Milton Friedman)的書,或者是一些傳記和暢銷書。

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奇蹟:在我19歲時,我就是好萊塢的一名高管了,當時我21歲的時候,是一家上市公司的營銷總監,24歲時,我出版了5本暢銷書,然後自己把它們買給了世界上最大的出版商。雖然我已經不再上學了,但我有世界上最好的老師:難理解的書。

我的家裡滿是這樣的書。想要「消化」它們並不容易。但是,藉助下面的一些「秘訣」,我就能做到。而且這個過程在你還沒有翻開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在翻開第一頁之前

打破學校教給你的思維定勢

在學校裡讀書學習,是為了在考試中獲得一個好成績。但是這些考試通常並不是為了證明你是否「消化」了這些書,而是證明你的確花時間看了這些書。比如經常會問一些名詞解釋以及理論闡述等等。最直接就是從書中挑出來一些難懂的段落,然後問你這來自哪本書,然後問你第四章裡的主要人物是誰等等。在經歷了學校的學習後,我們通常也會帶著這些閱讀習慣去讀書。

但你要記住:你現在正在為你自己而讀書。

假設你在讀伯羅奔尼撒戰爭史(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科林斯(Corinth)和科西拉(Corcyra)之間的衝突並不值得我們記住,儘管這引發了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的戰爭。

(為了舉這個例子,我還重新去查了一下資料,因為我只記得他們的名字是C開頭的)

你應該注意到的是,當這兩個人在爭取雅典的盟友支持時,一個人是以傲慢的態度說「你欠了我們一個人情」,另一個人則是提到了援助他們會帶來什麼好處。猜猜最後誰贏了?地點、名字、日期等等,這些都不重要。教訓很重要。

來自塞涅卡(Seneca):

我們沒有時間去關注其他地方是否有風暴,我們每天都遇到自己的風暴,精神風暴,以及那些由惡習帶來的麻煩。

忘記除了這個信息之外的所有東西,想想該如何將它應用到你的生活中。

毀了書籍的結尾

當我開始讀一本書的時候,我總是直接去維基百科(或者亞馬遜,或者從朋友那裡)查相關資料,很顯然這會毀掉作者精心布置的書籍結尾。但誰在乎呢?作為讀者,你的目標是理解為什麼會發生一些事情,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

你應該毀了書籍的結尾,或者是直接找出書籍的基本論斷。因為這會讓你把注意力集中在兩個最重要的任務上:

1、這是什麼意思?2、你同意這個說法嗎?

你不應該在一本書的前50頁中浪費時間,去弄清楚作者想要在書中說些什麼。相反,你的精力需要花在弄清楚他的觀點是否正確上,以及你如何從他的觀點中受益上。另外,如果你已經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你就能在第一次通讀的時候,識別出事情發生前的所有預兆和線索。

閱讀評論

從已經讀過書的人那裡去了解一本書,看看他們認為書中什麼東西最重要。去亞馬遜和《紐約時報》,閱讀讀者們的評論,這會有助於你搞明白讀這本書是否有意義,以及這本書對於其他人來說是否有意義和意義何在。同時,你也可以從評論中搞明白這本書的主題是什麼,然後在讀的過程中去從中獲益更多。

小貼士:如果你認可他們的評論,以及認為他們的感悟對你有幫助。那就把它「偷」走吧。畢竟這是在生活中,而不是學校,誰也沒辦法去保護一個觀點的版權。

讀這本書本身

閱讀書籍簡介/目錄/標註等信息

當你讀一本200頁的書,有80頁都是譯者的介紹時,你就會明白這些信息有多麼重要了。

每次我跳過它們,我最後都得回去重新剛開始讀一遍。閱讀書籍的簡介,書前所有的內容,甚至是編輯的推薦語。這會為你提供大量的信息,來幫助你了解要讀的書。

請記住:你必須要獲得足夠多的信息以及優勢,才能讀懂高於你理解水平的書。不要跳過那些能夠為你提供閱讀背景的內容。

記得查資料

如果你正在讀一些超出你理解水平的書籍,你肯定會遇到一些你不熟悉的概念或名詞。不要不懂裝懂,去查一下它們到底是什麼意思。就比如說你讀戰爭史的時候,你需要對戰場的情況有所了解,維基百科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地方,能夠為你提供地圖,來幫助你理解地形。

我曾經在讀一些關於南北戰爭的書的時候被卡住了。當我看了肯·伯恩(Ken Burn)的紀錄片《內戰》之後,毫不費力就把它們「啃」下來了。不要糾結於裡面的城市名字或人物的名字,你要抓住最重要的經驗:結論。

標記段落

我喜歡用便利貼。我會把我感興趣的段落都標記出來,這會幫助我更好得讀書以及思考其中的問題。當沒有便利貼的時候,我會把書頁折起來。

而且,我隨身也會帶著一支筆,隨時寫下我對書中某些段落的想法和感受。

不要害怕這些東西會毀了你的書,一本書是很便宜的。另外,如果你真的讀懂了一些有價值的書,會讓你賺更多的錢。

讀完書之後

回顧

我讀的每本書都會遵循同樣的時間表。讀完1-2周後,我會用一堆4*6的索引卡片來重新讀一遍。這些索引卡片很關鍵,都是我手寫出來的,上面寫的是我認為的書中重要的內容。

這看起來可能會很奇怪,但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方法。從這可能看起來很奇怪,但從託拜厄斯·沃爾夫(Tobias Wolff)到蒙田(Montaigne),再到雷蒙德·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等,他們都在使用這種方法。每一個卡片都有一個主題,然後歸檔到我的索引卡片盒裡面。

4-5年後,我積累了成千上萬張卡片,主題各種各樣,從愛到交易,從笑話到對死亡的沉思。當我寫作或者是想要試圖解決一個商業問題的時候,我很容易就能從其中獲取知識。這是一個巨大的資源。

從參考書目中找下一本要讀的書

這是我想要去堅持的一個小規則。在我讀過的每一本書中,我都試著在腳註或參考書目中找到我下一本要讀的書。利用這個方法,你會很容易以一個主題為核心來建立知識庫。

應用和使用

你標記出來一個段落肯定是有原因的。如果你不打算記住它或者使用它,為什麼要把它標出來呢?

把這些內容用到你與人的談話中。在寫文章、寫郵件和生活中提到它們。

你還想怎樣去吸收它們?

如果你能夠從中找到一種成就感,你就會非常積極地去做這些事情。試圖在你正在寫的文章中插入一些從書中學到的東西,在困難的時候從書中找些安慰,或者利用你學到的東西去編輯維基百科的頁面。一定要做點什麼。

這裡有一段塞涅卡說過的話:

我的建議是:要把我們所聽到的哲學家的話,以及從他們書中讀到的東西,應用到追求幸福生活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找出那些具有教導意義的片段,學習那些能夠立即付諸實踐的精神和高尚的格言——而不是學習那些牽強附會的表達方式,以及一些誇張的比喻和修辭手法。

記住:我們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關鍵是要把我們讀過的東西拿出來,像塞涅卡所說的那樣,把這些東西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成果。

結語

當然,想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人們總是問我,我隨身帶的那些全是筆記以及折頁的書,是不是為了要考個什麼學位。不然為什麼會如此努力呢?因為我喜歡它,因為它是唯一能讓我與無知區分開來的東西。

但它也很貴,我已經買了成千上萬本書,並花了很多時間來「消化」它們。但是,讀個MBA又要花多少錢呢?或者是參加個TED?我認為,在過去5000年的歷史中,有很多書籍都隱藏著智慧,這些智慧要遠遠超過參加一兩次會議帶給你的知識。

所以去嘗試一下吧:選一本書,好好研究,認真閱讀,不要陷入到細節裡,然後去與它建立聯繫,去應用和使用從中學到的東西。這能讓你超越同齡人,人們也會以你為榜樣。而且你也會發現,「消化」你理解水平之上的書,並不是太難。

好好享受這個過程吧。

原文連結:https://medium.com/personal-growth/how-to-digest-books-above-your-level-and-increase-your-intelligence-a11bd134da13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相關焦點

  • 你讀了那麼多書,卻過眼即忘,教你如何把知識內容轉化成為自己的
    閱讀是在當代社會想要進步,必做的功課,如何把有限時間內讀過的書,變成自已的知識,就成為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每天都要閱讀100到200頁的書,每個月規定讀四本書,有時還會超額。如何高效閱讀變成自已的知識儲備還真需要下點功夫。
  • 如何真正將外部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
    正確的方法可以讓你事半功倍,但不少應付考試的秘笈卻不一定適合成年人的工作場景。/03/讀書當然是學習,但通過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更是學習,在解決完問題後能夠反思、抽象、提煉和總結也是學習。現在許多言必稱學習的人們,卻恰恰忘了去實踐、去幹活和完成任務,就造成這些人頭腦中跑著許多顯性的別人家的思想,但無法轉化成自己的見解和洞察。
  • 學生:啥叫知識的消化和吸收?老師:我給你打個比方
    老師在講授一個知識點後,通常會要求學生注意消化和吸收,很多學生不明白,消化吸收該怎麼理解。我們可以思考這個問題:「圖書館管理員為什麼能很迅速地找到讀者要借閱的圖書?」>管理員給所有的書都貼了標籤,建立了索引目錄。
  • 你的孩子有沒有患上「知識消化不良症」?
    沒錯,因為「水是液體」是正確答案,它只是事實性的知識。而家長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當孩子問問題時,這是他探索未知的興趣和熱情,是培養學習能力的最好時機。正確的答案貌似滿足了好奇心,實際上是把孩子探索未知的熱情轉化成記憶事實性知識的苦差。
  • (便籤讀書法)簡單三步,幫你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幫你將知識轉化成能力,這裡是鵬崽讀書。今天要為你分享的書是《這樣讀書就夠了》,這本書是由「拆書幫」的創始人趙州所寫。知識本身沒有價值,知道和理解某個知識同樣沒有價值,只有將知識轉化成自己的能力,利用知識解決問題,才能創造價值。今天主要為你分享本書的核心內容「便籤讀書法」。
  • 如何用學習金字塔原理來讀書,將你的知識留存率從10%提升到90%?
    學習類是指帶著很強目的性去看的書,比如商業管理、市場營銷、心理學、個人成長、職場溝通等等。讀這類書都是希望豐富自己的知識面、提升能力、完善性格、養成良好習慣的,所以需要有好的讀書方法。讀書的效果如何提升?
  • 如何吸收消化知識
    最近看《奇葩說》,裡面有一期的辯題是,假如星球上發明了一個晶片,包含了人類所有的知識,能夠一鍵更新,你要不要植入此類晶片?我很喜歡看裡面的奇葩辯論,讓你看問題的視野更廣闊。他們的人生閱歷,經驗分享,邏輯思維,我只有拍案叫好的份兒。我很羨慕他們能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的智慧和勇氣。陳銘教授的胡說八道,總是能夠讓你站在他的那一方。邱晨的嚴謹邏輯思維,總是讓你能夠拍案叫絕。但並不是所有的觀點都能夠消化吸收。沒有學過經濟學,薛教授的經濟學的觀點,讓人有時耳目一新。
  • 如何及時整理解消化課堂知識
    這些現象,都說明還有一部分學生忽略或不重視課後整理、理解消化這一環節。按照正常學習程序,下課後,應把當天所學內容及時複習整理、理解消化吸收。具體地說,應做好下面四件事:嘗試回憶、看教科書、整理筆記和看參考書。   1.嘗試回憶   就是獨立地把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回想一遍,逼著自己專心致志地去動腦筋。
  • 怎樣讀書,才能轉化為你的精神財富?
    本文來自萬讀大主編計劃 ☜點擊了解樹獺(Shu Ta)先生:一個認真寫字的神經病。
  • 「it's beyond me」別理解成「它在我之上」
    大家好,歡迎來的餅哥英語的頻道,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it's beyond me, 這個短語的含義不是指「它在我之上」,其正確的含義是:it's beyond me 我無法理解,超出我的理解範圍
  • 梁寶川:如何理解深奧複雜的知識?
    尤其是針對一些科目,這科目的知識點比較抽象,比較複雜,比較難以理解。但是考試有可能要考啊。所以問題就來了:如何理解深奧複雜的知識?因為它所包含的信息量是十分大的,大腦根本就無法立刻接受不下來。你再看看下方將材料製作成思維導圖。
  • 教你如何提高託福口語水平
    實際上問題不在於說得太少,因為只是在一個範圍內的加工,這個範圍就是一個人現在的英語水平。首先,英語不是一個可以被當做碎片式積累的知識系統,而是一個整體。了解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平時還會抱怨自己閱讀少,聽力不怎麼聽,口語不怎麼練,好像每一個部分都是理所當然被分類,應該被各個擊破。
  • 什麼是理解?如何提高理解能力?理解記憶法幫你提高思維能力
    也有人說,理解是個體逐步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繫、關係,直至認識事物內在的本質規律的一種思維活動。 了解了什麼是理解,那麼理解記憶法又是什麼呢?簡而言之就是要求在理解材料內容的基 礎上進行記憶,是一種對所學材料進行咀嚼吞咽、消化、吸收的記憶方法,與此相對的是機械記憶。
  • 如何通過刻意練習提升英語水平?一個雙語視頻告訴你!
    因為做很多事情之前你應該想一想這件事情,而不是立刻投入到開幹的狀態。很多學習都是可以用相同的理論去指導,很多事情都有相同之處。在你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如果能夠使用一些學習模型、管理模型和心理知識等都是非常必要的。雖然這些知識與你具體的英語學習詞彙、語法等知識沒有直接的聯繫,但是利用好上述提到的知識很大程度可以促進你的任何學習包括英語學習。
  • 讀書 不在於讀了多少書 而在於你從書中吸收了多少知識
    1.讀書一定要活學活用,否則就是紙上談兵,對你的人生事業一點幫助也沒有。讀書雖多,但是不會將書中的知識靈活轉化運用,那就是把書給讀死了,大腦只是一個儲物箱,除了增加你的侃侃而談,給人們帶來笑料之外,根本就沒有其他用處。孔乙己知道茴香豆的茴子,有好幾種寫法,那又能怎麼樣呢?
  • 如何提升英語閱讀理解水平
    我最近收到一個朋友的郵件,他打算去英國讀書,想知道如何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回答這個問題向前,我想說明,閱讀是提高英語水平的一個好方法。你可以多花一些時間來做英語閱讀,因為閱讀對於你的英語聽力和英語寫作也非常有幫助。
  • 薦書|哪些書讓你覺得相見恨晚
    《學習之道》作者:芭芭拉.奧克利這是一本指導大家如何科學學習的書,作者通過自身實踐的總結和一系列真實案例分析,使文章不但生動有趣,還很有說服力。書中提到的「組塊記憶」、「提取訓練」以及拖延症的應對方法,從腦科學和心理學方面,告訴你如何控制注意力,對抗拖延,科學地理解和記憶知識,並讓讀者理解為什麼這麼做,以及這麼做能達到什麼樣預期的效果。這是一本適合每一個人日常學習的書。
  • 如何進行深度閱讀?深刻地理解知識
    不是說經典都需要精讀,任何一本書是否需要精讀,都要考慮到我們的理解能力和這本書能為我們提供多少價值。太晦澀或者太簡單,以及價值貧乏的書則不必精讀了。 以下是具體精讀的方法:解構閱讀文本,並寫出它的綱要來。劃分層次,並概括每一部分,重新梳理各部分間的關係。各部分間是什麼關係?總分?
  • 別讓閱讀層次限制了你的閱讀水平
    還記得永遠也拿不到滿分的語文閱讀理解嗎?同樣的閱讀其實用的是不同的閱讀方法。艾德勒在《如何閱讀一本書》裡將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基礎閱讀,最簡單理解就是不帶問題的閱讀,比如上面提到的「熟讀並背誦全文」。
  • 詞彙3500之上:打造你英語的「橫向知識結構」!
    詞彙3500之上:打造你英語的「橫向知識結構」!中國人學英語,其英語知識結構分「縱向知識結構」和「橫向知識結構」兩大塊。學習英語,我並不想僅僅滿足於知道這句英語的中文理解,即從英語到中文,而是需要懂得這句英語的英語理解,即從英語到英語,甚至更多的英語。這就是英語的「縱向知識結構」和「橫向知識結構」之間的重要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