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最喜歡聽童話故事,因為童話故事最能點燃兒童思想和言語火花。童話人物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童話語言在兒童意識中是活生生的。當兒童聽故事時,在兒童的眼裡,日月、山河、樹木都有生命力。兒童對周圍世界的認識總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他們把各種自己幻想的形象聯繫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如果家長經常給兒童講故事,營造童話般的氛圍,這這對兒童想像力的培養與發展有極大的好處。
兒童從天性來講,是富有探求精神的探索者。父母給兒童講故事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培養他們的想像力、記憶力、思維力、表演能力和創作能力,使他們的智力得到培養和發展。
在學齡前時期培養兒童記憶力和想像力很重要。心理學通常認為人的大腦有4大功能:記憶、想像、理解和推理。沒有記憶和想像就談不上思維和發明創造,因此記憶力和想像力的培養和發展是我們開發大腦潛能的第一目標。
兒童時期以形象思維為主,當家長給兒童講《金魚和螢火蟲》的故事時,他們就會在自己的想像中描繪藍色的海洋、紅色的珊瑚、綠色的海帶,還有燈龍魚點起五彩燈、海葵花兒朵朵開、龍蝦跳起大刀舞、螃蟹跳著橫走操、海龜笑的脖子歪、龍王坐著龍車……兒童正是這樣一邊聽故事、一邊自由地在自己的大腦中進行精巧別致的想像和構思。他們想像中的這些景象越鮮明,對故事的情節理解就越深刻。
一、如何給兒童講故事呢?
1、首先家長以形象、生動、有感情的語言給兒童講故事,引起兒童的學習興趣和願望,接著再進一步幫助他們熟悉人物。講故事給兒童聽,同兒童一起念兒歌,是兒童最快樂的時光,也是最能給他們帶來親情和安全感的時刻。
2、培養和發展兒童想像力的最好方法是在講故事時,為他們準備一些圖片、玩具和實物。可以邊講邊讓他們看圖片,聽模擬的聲音,觸摸有關的事物,這樣童話故事就會在他們的大腦中形成一幅幅鮮明的圖像,他們就會浮想聯翩,使想像的觸角伸得更深、更遠。
3、讓兒童邊聽故事邊看書,或邊聽音樂,了解快樂和悲傷的心情。要知道,了解人的情感比獲得知識更重要,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經驗。因為兒童的腦細胞十分嬌嫩,對感知的對象十分敏銳,只有當感知和思考對象是可以看得見、聽得著或摸得著的形象時,才能正常工作。
如上文所說,鍛鍊孩子的理解力、提煉力、記憶力、表達力和創造力;二是鍛鍊自己和兒童的溝通能力,從講童話的過程中,去了解他的思維、他的心理,進而採取更為有效的交流溝通形式;三是利用童話這個平臺,給兒童一個知識傳播的媒介,比如說,講關於動物的童話故事的時候,可以講一些生物知識普及給兒童,在講螞蟻的故事時候,可以將一些團隊意識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兒童。按照這種思路,不但是講童話故事,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東西都可以轉化為對孩子施加影響的方式和方法。這個時候,帶兒童去玩,在路邊看到的一棵樹、或者是他在看動畫片、聽故事、或者是在生活中他碰到的一些事情,對他來說,帶他玩,不光是讓他享受童年的樂趣,而且也是他們逐步了解社會、拓寬知識面的一個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