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心理諮詢機構上班的人,每天都能看到十幾個來問診或複診的人,大多數說成年人,由此我抱著好奇的心態查閱了我們的檔案,統計出了一些數據。
來諮詢的人大多數年齡在17~34歲,女多男少,佔了總數的70%以上,中老年人相對少些可能有20%,17歲以下的更少只有10%左右。
還發現抑鬱症是佔比最多的,失眠其次,也有較少精神類疾病。而且失眠的中年女性來這的頭一句就是開些藥。
而一開始我引起為興趣查檔案的原因是:為啥很少看見家長帶著小朋友來諮詢呢?
小朋友的心理想也知道比成年人脆弱很多,而一般來說自己的孩子自己疼,不至於出現有了狀況不看病的,要說十來年前大家都不知道有心理疾病存在,所以不重視,也能做個解釋,現在嘛……
那麼小朋友有哪些容易出現的心理狀況呢?
首當其衝的是每個家庭都一定會遇到的分離性焦慮。也有人調侃它稱之為開學焦慮症。
分離性焦慮第一次發生是在初次離開自幼相處的家人時。
例如,比較常見的小朋友第一次進入幼兒園,又哭又鬧,還突然性的打身邊的小朋友,脾氣變得特別大。
這個焦慮情況大多數不必看醫生,可如果你的孩子除了哭鬧發脾氣外,還出現了分離之後,長期拒絕或減少飲食,性格變得孤僻,哪怕回到親人身邊情況依然沒有改變,已經開始對身體健康和正常活動產生了影響,這個時候就有必要進行心理諮詢和身體檢查了。
心理諮詢方面要檢查心理狀態和親子關係,進行合理的疏導,家長需要聽取諮詢師的意見,改善和孩子的關係,和孩子重新建立信任的關係。這是對未來孩子的塑造良好的人格,建立起良好的家庭關聯至關重要。
積極的心理能讓孩子在未來走得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