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心理剖析,不願離開爸爸媽媽,有可能是分離焦慮

2020-09-03 心理探

我們在心理諮詢機構上班的人,每天都能看到十幾個來問診或複診的人,大多數說成年人,由此我抱著好奇的心態查閱了我們的檔案,統計出了一些數據。

來諮詢的人大多數年齡在17~34歲,女多男少,佔了總數的70%以上,中老年人相對少些可能有20%,17歲以下的更少只有10%左右。

還發現抑鬱症是佔比最多的,失眠其次,也有較少精神類疾病。而且失眠的中年女性來這的頭一句就是開些藥。

而一開始我引起為興趣查檔案的原因是:為啥很少看見家長帶著小朋友來諮詢呢?

小朋友的心理想也知道比成年人脆弱很多,而一般來說自己的孩子自己疼,不至於出現有了狀況不看病的,要說十來年前大家都不知道有心理疾病存在,所以不重視,也能做個解釋,現在嘛……

那麼小朋友有哪些容易出現的心理狀況呢?

首當其衝的是每個家庭都一定會遇到的分離性焦慮。也有人調侃它稱之為開學焦慮症

分離性焦慮第一次發生是在初次離開自幼相處的家人時。

例如,比較常見的小朋友第一次進入幼兒園,又哭又鬧,還突然性的打身邊的小朋友,脾氣變得特別大。

這個焦慮情況大多數不必看醫生,可如果你的孩子除了哭鬧發脾氣外,還出現了分離之後,長期拒絕或減少飲食,性格變得孤僻,哪怕回到親人身邊情況依然沒有改變,已經開始對身體健康和正常活動產生了影響,這個時候就有必要進行心理諮詢和身體檢查了。

心理諮詢方面要檢查心理狀態和親子關係,進行合理的疏導,家長需要聽取諮詢師的意見,改善和孩子的關係,和孩子重新建立信任的關係。這是對未來孩子的塑造良好的人格,建立起良好的家庭關聯至關重要。

積極的心理能讓孩子在未來走得更穩。


相關焦點

  • 開學就分離焦慮了?
    對於第一天上學的低年級孩子們真的太難了,孩子痛哭流涕,家長咬牙離開。剛上幼兒園或者上一年級的小朋友基本都有「分離焦慮」。那麼「分離焦慮」是什麼呢?「分離焦慮」是孩子離開親人時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最親近的人從視線中消失了,孩子會一下子不安起來:媽媽/爸爸在哪裡?
  • 孩子一離開家父母就難受?解決分離焦慮,家長得先「心理斷乳」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開學季,在各個幼兒園學校門口都會出現這種場景:孩子抓著爸爸媽媽的衣服嚎啕大哭,不願意離開爸爸媽媽"嗚嗚嗚媽媽不要走。""嗚嗚嗚我不要去幼兒園我要回家。"
  • 當兒童心理醫生的孩子經歷分離焦慮
    也有媽媽在收到我的回覆後感嘆一句:「徐醫生,你這麼懂兒童心理,你家孩子肯定不會有分離焦慮吧?即使有你也能很淡定應對吧?做你的孩子真是幸福!」 其實,分離焦慮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只不過會因孩子本身的氣質特徵、親子依戀類型、家庭養育模式等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激烈程度和持續時間而已。
  • 【心理】成人也有分離焦慮
    隨著各大院校開學來臨,越來越多的家長確是「悲喜交加」,喜的是十年寒窗終有回報,悲的是養了18年的孩子就要離開自己,到離家千裡之外的外地去上大學,甚或有漂洋過海遠赴異國他鄉去留學,許多獨生子女們的家長們出現「分離焦慮」,心裡空落落,經常偷偷流眼淚。
  • 「媽媽別走」,5招解除揪心的分離焦慮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專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的研究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看護人。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和媽媽分離達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後,就需要重新回到媽媽身邊,汲取安全感。
  • 「媽媽不要走!」寶寶的分離焦慮期要怎麼度過?
    今天,袋鼠麻麻就和大家來聊聊幾乎每個寶寶都會遇到的問題——分離焦慮。一、寶寶哪個階段最容易出現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與照看者,特別是和爸爸媽媽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分離焦慮有兩個高發期:一個從7月齡左右開始,出現分離焦慮的跡象,通常到18個月時會達到高峰;另一個則是3歲剛上幼兒園的這段時間。分離焦慮是寶寶發育成長中不可避免的一環,需要爸爸媽媽和寶寶一同面對和調整。
  • 孩子不願上幼兒園,原因不是厭學,而是「分離焦慮」
    而事實上,孩子不願去幼兒園這件事在在兒童心理學中,有個專門的名詞來形容:那就是「分離焦慮」。什麼是「分離焦慮」學術上通常認為,「分離焦慮」的產生源於幼兒生活環境的變化,面對陌生的環境幼兒的安全感會受到極大的威脅,於是就產生了焦慮的情緒。
  • 「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4個方法,幫助幼兒緩解分離焦慮
    01什麼是兒童「分離焦慮」在《兒童心理學》中指出,分離焦慮是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階段分離焦慮是指孩子因不願意和自己的家人分開,而產生的焦慮情緒。每一個即將入園的孩子,第一次離開家庭進入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接觸陌生的人,必然會經歷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通常表現為哭鬧,抗拒,依賴老師,也有很多孩子在幼兒園一天都很乖,回家後發脾氣,什麼都要媽媽幫忙,不幫忙就大哭大鬧。
  • 分離焦慮:家長處理好分離時刻,讓孩子在分離中學會成長
    一、什麼是分離焦慮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分離焦慮是指孩子在與父母或者其他與自己很親密的人分開時,表現出來的一種不安情緒,這是孩子心理成熟的一個表現,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通常會表現為哭鬧沮喪、緊張焦躁。這種表現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會慢慢削弱,最後消失不見。
  • 兒童分離焦慮症
    一、概念歸類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二、內涵兒童分離焦慮症是兒童期最常見的焦慮,是與依戀對象離別的情緒,稱為兒童分離焦慮障礙。多發生在6歲以前,當與所依戀的人離別時產生過度焦慮,主要表現在過分的憂慮主要依戀者可能會遭到傷害,或害怕他們一去不回;擔心會與主要依戀者分離;因害怕分離而不願或拒絕上幼兒園、學校(不是由於幼兒園或學校的原因);沒有主要依戀者在,患兒往往不願或拒不就寢;持久而不恰當地害怕獨處,沒有依戀者的陪伴就害怕呆在家裡;反覆出現與離別有關的噩夢;當預料即將與依戀者分離時,馬上會出現過度的、反覆發作的苦惱,可以表現為哭叫
  • 「媽媽別走!」|兒童分離焦慮症,怎麼辦?
    孩子和成人一樣,分離焦慮是兒童時期最普遍的心理障礙之一。幫助孩子平穩度過分離焦慮的特殊時期,關係著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關係著孩子的未來。【What——什麼是兒童分離焦慮症?】-----摘自某兒童醫院醫生「分離焦慮」既是一種心理反應,也是一種自我保護能力。儘管「分離焦慮」讓家長很是苦惱,但孩子能夠在你面前「作」是因為在你面前感到足夠被愛被接納被信任,他才願意把他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而在其他人面前,他反而不敢隨意展現情緒。
  • 「媽媽別走!」| 兒童分離焦慮症,怎麼辦?
    試想一下,當我們與某個人產生了親密的情感關係,要與之分離時多少都會產生傷心、痛苦、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或者當我們即將開始一段新的體驗,我們確定這個體驗會帶來一些改變,但我們不能預見它具體會帶來什麼,這些是不是都會產生焦慮?孩子和成人一樣,分離焦慮是兒童時期最普遍的心理障礙之一。
  • 孩子反覆分離焦慮怎麼辦?
    果然,第二天早上怎麼叫都不願意起,哭著喊著就是不願去。這樣的情緒都已經持續了幾個月了。,新鮮感不再的厭倦性分離焦慮,以及受他人影響的傳染性分離焦慮等。所以當孩子反覆出現分離焦慮時,爸爸媽媽們無須擔心和焦慮,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因人而異出現的正常現象。
  • 孩子有分離焦慮症,家長的分離焦慮也別小瞧
    什麼是分離焦慮症 分離焦慮是與依戀對象分離時出現與年齡不適當的、過度的、損害行為能力的焦慮,多發生在6歲以前,其特徵是當與親人分離或離開他熟悉的環境時,表現出過度的焦慮。 而有數據表明,成人分離焦慮症其實比兒童分離焦慮症更普遍,而更多的女性比男性遭受著成人分離焦慮症的困擾,未婚、失業、接受教育時間短的人得焦慮症的風險更大。 朋友孩子兩歲半,這學期開始了上過渡班。開學前一晚,她奶奶因為擔心孩子而整晚睡不著覺。
  • 一離開媽媽就哭,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緩解方法媽媽們值得收藏
    02.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的原因1.安全感缺失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分離焦慮,是因為孩子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他們開始清楚的意識到自我的存在,但由於此時的孩子還停留在「母嬰共生」階段,他們認為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媽媽離開自己就再也見不到媽媽了,安全感的缺失導致孩子撕心裂肺的哭鬧
  • 一離開孩子的視線就哭怎麼辦?說說「分離焦慮」那些事兒
    分離焦慮是整個兒童時期較常見的情緒障礙,每個孩子都可能會有,只是輕重程度不同罷了。有些孩子面對陌生人或陌生環境,絲毫沒有陌生害怕的情形,而且還能和別人玩得很開心。等到寶寶長到5、6個月大的時候,會認定一個特定的對象,與他產生密切的依附關係,這個對象通常是與寶寶最親密的媽媽。他的眼睛會一再地搜索媽媽,看到時,就會高興得手舞足蹈,但只要媽媽一離開,寶寶就會出現害怕和哭泣的行為。分離焦慮症的表現,主要是與寶寶的認知能力有關。一般成人具有物體恆存的概念,但是寶寶卻還沒有發展出來,在他的認知裡,物體離開久了就等於是完全消失,他必須感覺到物體或是人的存在,才能安心。
  • 心理專家教你應對分離焦慮
    心理專家教你應對分離焦慮 2019-08-26 09:33:12來源:新京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首先需要家長改變對孩子入園問題的態度,並注意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如果經過上述處理仍然恐懼上幼兒園,需要尋找有無其他特殊原因,必要時接受相應的心理行為治療。
  • 「離開你,我活不下去」:成人的分離焦慮,源於混沌共生心理
    ,源於混沌共生匈牙利精神分析學家瑪格麗特•馬勒認為,6個月前的孩子和媽媽(有些是父母)共生,是正常的共生,因為剛剛出生的孩子需要撫育者無微不至的照顧,那個階段的他們,尤其是孩子會覺得"我就是媽媽,媽媽就是我,我和媽媽的身體和心理是一體的",這樣的共生是必須的,但此後的共生都是病態的,又稱混沌共生。
  • 孩子入園第一天痛哭流涕,如何克服父母和孩子的分離焦慮?
    對於一個從沒有離開媽媽八小時的孩子來說,突然間要一整天見不到媽媽,他們需要時間去適應。對於一個媽媽來說,孩子第一次離開自己,獨自面對幼兒園生活,媽媽也不放心,需要適應。孩子的分離焦慮大部分孩子在剛上幼兒園時,都會出現焦慮的表現,我們把它稱為兒童分離性焦慮。
  • 孩子離開媽媽就哭?不同階段有不同分離焦慮原因,家長需要知道
    大部分的家長就認為孩子習慣上學以後,肯定不會再這麼鬧騰了,但是並不是這樣的一個原因,孩子在6歲之前都會出現分離焦慮,而且每個年齡段出現的分離焦慮的原因都是不同的;那麼接下來跟著不同的年齡階段分析分離焦慮,家長需要多多了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