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也有分離焦慮?四步驟教你應對
其實,阿美是惹上了「分離焦慮症」。一般來說,「分離焦慮」常被我們用來談論嬰幼兒,因為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其實,成人也會有這種感覺,只是很少會有人注意。 心理學家表示,分離焦慮起源於童年期個體在分離、個體化過程中由於某種停滯所造成的一種創傷性情感體驗。
-
「離開你,我活不下去」:成人的分離焦慮,源於混沌共生心理
分離焦慮,最早指嬰幼兒與親人分離引起的焦慮不安,現在,很多成人也存在這種分離焦慮。今天的文章,我就從成人的角度來說說分離焦慮。很多成人的關係裡,之所以出現分離焦慮,就是因為這個沒有分化成功的混沌共生。比如,那些無法接受失戀現實的人,會覺得"離開你,我活不下去",因為天天粘在一起的兩個人,一旦有一方生出分離的願望,就意味著,這個共生的幻想將遭到破壞,於是不想分離的另一方,會感受到被拋棄,進而感覺自己離死亡不遠了一樣。
-
當兒童心理醫生的孩子經歷分離焦慮
,各種關於孩子「粘人」、媽媽上班時哭鬧、上幼兒園哭鬧等問題幾乎每天都會遇到。也有媽媽在收到我的回覆後感嘆一句:「徐醫生,你這麼懂兒童心理,你家孩子肯定不會有分離焦慮吧?即使有你也能很淡定應對吧?做你的孩子真是幸福!」 其實,分離焦慮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只不過會因孩子本身的氣質特徵、親子依戀類型、家庭養育模式等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激烈程度和持續時間而已。
-
如何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
許多孩子都會遇到分離焦慮問題,令這個問題讓很多家長非常不知所措,一時間不知道怎麼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問題。最經常遇到這個問題的情況時是孩子要上幼兒園的時候,大部分孩子在進入幼兒園的時候都會哭嚎著,拉著這父母的衣角,這也是分離焦慮的一種表現。那我們應該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
-
孩子去上學,父母悄悄抹眼淚,大人也有分離焦慮
鄧超看著漸行漸遠的校車,心理五味雜陳。原來,不僅僅是孩子會有分離焦慮症,家長在這個時候其實也很容易患上分離焦慮。等到孩子長大了,有了獨立的能力,但是爸爸媽媽依舊想要控制孩子的一舉一動,以尋求心理上的安慰。在這種心理下,爸爸媽媽其實對分離的焦慮會更加強烈。02 父母過度的分離焦慮對孩子有哪些影響?首先,父母的焦慮會讓孩子更加焦慮。
-
那些家長不懂孩子心理狀態的「分離焦慮」到底是怎麼的?
,離開的時候會哭鬧不止等等,這些現象就是分離焦慮的症狀。,在一個主要照顧者的情緒經常不穩定,以及出現和消失毫無規律和沒有預先告知等等,其他還可能存在的就是照顧者對孩子的教養和溝通方式的不當經常威脅、恐嚇等等,總之照顧一個小孩子一點都不比你完成一項科學工程那麼簡單,他們的內心敏感又脆弱,他們的心理成長極其微妙,成人若是稍微的不自製或者是不恰當,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一些不易發掘的隱形的變化
-
心理專家教你應對分離焦慮
心理專家教你應對分離焦慮 2019-08-26 09:33:12來源:新京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首先需要家長改變對孩子入園問題的態度,並注意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如果經過上述處理仍然恐懼上幼兒園,需要尋找有無其他特殊原因,必要時接受相應的心理行為治療。
-
孩子的死亡焦慮來自分離焦慮
關鍵詞:死亡焦慮 分離焦慮當孩子內心開始對死亡感到焦慮,會對媽媽說:「你會死嗎?」「你死掉會不會忘了我?」,這類對死亡焦慮的話經常會掛在嘴邊反覆的問,行為舉止可能更黏人了。這個現象說明孩子開始長大了,因為孩子很小很小的時候,大概在五歲之前,他是沒有對死亡的概念的,他內心最擔憂的是跟媽媽分開,這個叫做「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嬰兒跟母親之間會產生的焦慮體驗。媽媽一離開,孩子就會哭鬧,或是不安。
-
如何緩解新入園寶寶的「分離焦慮」?
新生入園前,不光要做好環境準備、教師心理準備,更要做好家長的工作。今天學前教育和大家分享一下新生入園幼兒的「分離焦慮」和「陌生焦慮」,以及影響幼兒情緒不穩定的原因分析及解決策略。名詞解釋「分離焦慮」使孩子產生一種離開家長的不安全感;「陌生焦慮」使孩子因為接觸到新環境和新老師、新同學而感到緊張。
-
兒童的心理剖析,不願離開爸爸媽媽,有可能是分離焦慮
我們在心理諮詢機構上班的人,每天都能看到十幾個來問診或複診的人,大多數說成年人,由此我抱著好奇的心態查閱了我們的檔案,統計出了一些數據。還發現抑鬱症是佔比最多的,失眠其次,也有較少精神類疾病。而且失眠的中年女性來這的頭一句就是開些藥。而一開始我引起為興趣查檔案的原因是:為啥很少看見家長帶著小朋友來諮詢呢?
-
心理專家教你應對分離焦慮 - 新京報 - 好...
北京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崔永華指出,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首先需要家長改變對孩子入園問題的態度,並注意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
-
解決分離焦慮,家長得先「心理斷乳」
孩子不願意離開爸爸媽媽獨自去上學,這就是"分離焦慮"的表現。分離焦慮即幼兒於與某個人產生親密的情感結系後,又要與之分離時,產生的傷心、痛苦,以表示拒絕分離。作為父母的我們除了緩解孩子的焦慮的情緒,也要學會緩解自己的情緒。如果不能正確科學的處理好自己的分離焦慮情緒的話,不但會傷害自己本身的健康,還會影響到孩子,讓孩子難以適應新的環境。孩子不願一個人上學,其實是"心理未斷乳"什麼是"心理斷乳"?
-
解決寶寶入園分離焦慮的繪本推薦
入園分離焦慮的繪本推薦2015年是我女兒上小學的年份,她自己倒是找出一本《上學啦》拉著我共讀--我心裡想,這丫頭還會自我療傷啊---前兩天還老念叨著不上學,要在家裡接著玩呢。兒子好像沒有過多地被這個困擾,雖然他很不喜歡跟我們短暫地分離,雖然到現在他都很黏媽媽---一點兒不影響他後來可以參加足球集訓與我們分離兩個禮拜,相信孩子總是在成長。不過我們還是用了一些方法來減輕孩子入園焦慮。
-
如何應對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在心理學中的定義是這樣的,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分離焦慮常常出現在上幼兒園時期。不僅是孩子會出現分離焦慮,媽媽也會出現分離焦慮。如何應對分離焦慮呢?我們先從孩子和媽媽的依賴和依戀關係上來講起。因為依戀關係具有雙向性,因此,分離常常體現在媽媽和寶寶兩者的關係上,而不是單方面。
-
兒童的分離焦慮及其帶來的危害
分離性焦慮是在學齡前兒童身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情緒障礙,分離焦慮症的發生率為3.5%~5.1%,女孩分離焦慮多於男孩。兒童分離焦慮症的危害對每個兒童卻截然不同,比如,有些兒童哭鬧幾天就可以接受他人的照顧,但一部分兒童卻要持續很久,病程可持續數年!兒童分離焦慮主要表現在兒童與親人分離時深感不安,產生明顯的焦慮情緒。
-
教師、家長如何緩解和消除幼兒的分離焦慮
幼兒的分離焦慮的發展趨勢如右圖所示,呈兩邊低中間高分布。之所以第二周的比例會高於第一周,是因為:1.因為兩三歲嬰幼兒的心理活動開始活躍,他們有擴大活動範圍、接觸新鮮事物和增加活動內容的強烈願望。因此,當幼兒初入託的那幾天,周圍新的環境、好玩的遊戲和玩具以及熱鬧的場面能滿足他們活動的需要,會暫時被吸引。
-
你有成年人的分離焦慮嗎?
這些現象,在心理學中都統稱為一個詞,叫分離焦慮。發展心理學中認為,分離焦慮,通常是指嬰幼兒因為與養育者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者不愉快的情緒反應,這種情緒本身代表著拒絕分離,拒絕當下的獨處。
-
如何克服嬰幼兒分離焦慮?
因此,分離時的焦慮,就並不會只是『單方面』的產生。一般人所說的『分離焦慮』,和臨床上的定義並不一樣。若要確診為分離焦慮症患者,需要個體對於主要依附者的分離,產生與個體當前發展階段不符的不適應反應,如:過度痛苦、想像遭遇不測或死亡,使個體出現無法出門、不願獨處、反覆做離別相關噩夢或身體症狀(頭痛、腹痛、噁心、嘔吐)等情況,且此情況於兒童或青少年身上持續1個月以上、成人持續6個月以上,才能被確診為分離焦慮症。
-
孩子有分離焦慮症,家長的分離焦慮也別小瞧
一.什麼是分離焦慮症 分離焦慮是與依戀對象分離時出現與年齡不適當的、過度的、損害行為能力的焦慮,多發生在6歲以前,其特徵是當與親人分離或離開他熟悉的環境時,表現出過度的焦慮。
-
孩子的「分離焦慮」到底是如何產生的?
關於孩子的分離焦慮症,其實很多父母對這個詞並不陌生,知道孩子如果不願意與照顧她的大人分離,離開的時候會哭鬧不止等等,這些現象就是分離焦慮的症狀但是大家可曾了解過,孩子為什麼會有這些表現呢?有這些表現是不是就是不正常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