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家長不懂孩子心理狀態的「分離焦慮」到底是怎麼的?

2020-08-27 誠誠媽媽的育兒之談



關於孩子的分離焦慮症,其實很多父母對這個詞並不陌生,知道孩子如果不願意與照顧她的大人分離,離開的時候會哭鬧不止等等,這些現象就是分離焦慮的症狀。

但是大家可曾了解過,孩子為什麼會有這些表現呢?有這些表現是不是就是不正常的呢?第一個原因就是多數人都知道的安全感的不足,造成孩子安全感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從出生那一刻就已經發生了,新生兒剛離開母體的時候得到的心理暗示安全與否得到的照顧體貼科學與否,媽媽與孩子的互動親密與否,生產的過程順利與否,生病住院了與否,孩子的精神發展得到及時關注與否等等,而有的是在成長過程中發生的,比如被頻繁的更換照顧著或者是經常的破壞孩子的內心秩序和外在秩序,還有在孩子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強行離乳分房,在一個主要照顧者的情緒經常不穩定,以及出現和消失毫無規律和沒有預先告知等等,其他還可能存在的就是照顧者對孩子的教養和溝通方式的不當經常威脅、恐嚇等等,總之照顧一個小孩子一點都不比你完成一項科學工程那麼簡單,他們的內心敏感又脆弱,他們的心理成長極其微妙,成人若是稍微的不自製或者是不恰當,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一些不易發掘的隱形的變化


第二個和第三個原因關注和知道的人就微乎其微了,一個是與孩子對物體恆定性認知不足有關,另一個則是缺乏信任感的練習,什麼叫做孩子對物體恆定性認知不足呢?說的是年齡比較幼小的孩子,他們還不能夠認知到物體從一個地方消失了,其實並不是真的不存在了,它只是轉移到了另一個地方或者是另一個空間裡去了,他們受生理因素的限制,一開始只能認知到物體與其存在固定位置的關係,這種穩定的關係會讓他們有安全的感覺,有可控的感覺,所以經常更換嬰兒生活環境和照顧者的家庭,小嬰兒會表現的十分的煩躁,情緒也會極其的不穩定,照顧起來呀,比一般的寶寶難度要大,隨著他們生活經驗的增加,他們又慢慢的喜歡上了,用視覺來追蹤物體的移動,發現物體的可移動性,這個階段他們能夠開始理解和接受物體的直線軌跡從哪裡消失的,就要從哪裡找到那個物體,但依然不能夠理解物體從一個地方消失,可以在另一個地方存在的現象。所以在這個階段的嬰幼兒等媽媽離開的時候,他們會有短暫的焦慮,還不能夠認知到媽媽離開他存在的這個空間並不是真的消失了,他以為離開了就是不在了


第三個原因信任感的缺失,如果你沒有注重或者有意的訓練孩子對你的信任感。那麼分離對他來說也是一件充滿恐懼的事情。關於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是可以通過訓練達到的訓練。先從遊戲開始,從告知孩子你藏起來幾秒鐘,然後準時幾秒鐘出現,到後來幾分鐘再到有其他照顧著在家的情況下,出門離開一小段時間,你每次的準時出現會讓孩子慢慢的習慣和相信你的預告,再有就是一定要做一個對孩子說話算話的成員,要麼不輕易承諾或者是約定,但是但約定了就儘量的信守承諾,堅決執行父母的善變和不誠信,對孩子的信任感建立是十分不利的。


最後我要特別說明的,是不是孩子易出現分離焦慮就一定是不正常的課題,這跟孩子的生理條件是有一定的關係的,幫他還不能夠完全理解物體恆定這個現象的時候。內心多少對重要照顧者的離開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焦慮這很正常。就算大了和自己依賴和喜歡的人分開有悲傷難過的情緒也是屬於人的情感正常反應,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都已經過了生理條件的限制期了,仍然還是一直粘人不可分離異常焦慮,那麼才是屬於不正常的,家長需要從頭認真梳理生活的細節,找出原因排除障礙調整。教養方法重新啊,一步一步建立孩子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讓他們還有機會得到及時的補救!


相關焦點

  • 孩子分離焦慮,摔東西絕食,家長如何應對?
    經常有家長問關於孩子分離焦慮的問題,有的家長說每次回家和孩子相處,當要離開時孩子總會哭的稀裡譁啦,不想要家長離開。也有的家長說孩子上幼兒園要家長全程陪同,一旦家長離開,孩子就開始哭。像這樣類似問題還有很多,總之就是孩子離不開家長。
  • 孩子分離焦慮背後,是孩子還不懂物體恆存性
    心理學上將寶寶的這種黏人行為歸納為分離焦慮的一種。那到底什麼是分離焦慮?寶寶分離焦慮的兩次「黏人行為」到底有什麼不同?媽媽們又應該怎麼緩解寶寶的分離焦慮情緒?想解決上面的問題,寶媽首先需要了解一個心理學上的概念——客體恆存性。
  • 分離焦慮:家長處理好分離時刻,讓孩子在分離中學會成長
    一、什麼是分離焦慮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分離焦慮是指孩子在與父母或者其他與自己很親密的人分開時,表現出來的一種不安情緒,這是孩子心理成熟的一個表現,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通常會表現為哭鬧沮喪、緊張焦躁。這種表現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會慢慢削弱,最後消失不見。
  • 幼兒園分離焦慮,苦了孩子,難為了家長,到底應該怎麼辦?
    像鄧超,謝楠,還有許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第一天入園的時候,擔心孩子會出現各種小情況,孩子也捨不得父母,這種情況就是分離焦慮。那麼,什麼是分離焦慮呢?一、什麼是分離焦慮症分離焦慮症是孩子容易出現的一種情況,孩子害怕陌生人,有的時候如果將他們與媽媽或其他親人分開時,就會哭鬧。
  • 孩子一離開家父母就難受?解決分離焦慮,家長得先「心理斷乳」
    ,而另外一邊就是爸爸媽媽看著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忍著眼淚哄孩子給孩子講道理……等孩子一進去就偷偷看著孩子的背影悄悄抹眼淚。孩子不願意離開爸爸媽媽獨自去上學,這就是"分離焦慮"的表現。分離焦慮即幼兒於與某個人產生親密的情感結系後,又要與之分離時,產生的傷心、痛苦,以表示拒絕分離。
  • 家長將男孩送幼兒園一個月,孩子仍然天天哭,分離焦慮到底怎麼破
    導讀:家長將男孩送幼兒園一個月,孩子仍然天天哭,分離焦慮到底怎麼破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孩子有分離焦慮症,家長的分離焦慮也別小瞧
    每年剛開學那一段時間,幼兒園總是上演著各類哭法,很多家長看了啼笑皆非。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分離焦慮症耳熟能詳,殊不知,其實很多家長在開學季和孩子一樣會患有分離焦慮症。
  • 轉給新入園家長!如何應對孩子和家長自己的分離焦慮
    歡迎關注「幼兒園裡孩子王」,和我一同討論幼兒園裡的那些事兒!新學期開學了,幼兒園迎來新入園的孩子們!很多家長擔心孩子第一次離開自己而不適應,也怕什麼都還不太會的他們,離開了家庭的呵護,在眾多小朋友的集體中,得不到細緻的照顧。
  • 孩子不喜歡上幼兒園?家長這樣做,輕鬆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
    一、孩子的「分離焦慮」有哪些表現?說到分離焦慮,我想父母們應該都很熟悉,因為新學期馬上就要到了,孩子們有的可能正在奮筆疾書,趕在開學前把自己兩個月的作業,2天寫完;有的可能在調整自己,不希望在新的同伴面前大哭大鬧。那麼分離焦慮到底表現在哪兒呢?
  • 【MTSR分享】「分離焦慮」到底是你的,還是孩子的?
    所以,作為家長們,真的知道什麼是分離焦慮以及應對方法嗎?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乾貨,請各位家長們拿著小本本記好嘍!分離焦慮是如何產生的?分離焦慮即嬰幼兒於與某個人產生親密的情感結系後,又要與之分離時,產生的傷心、痛苦,以表示拒絕分離。是嬰幼兒焦慮的一種類型,多發於學齡前期。
  • 孩子哭鬧、煩躁,害羞又黏人,可能是因為分離焦慮!家長別忽視
    如何緩解孩子的入園焦慮?家長們要做好以下幾點。入園前漸進式練習分離入園前家長和孩子可以先練習短暫的分離,再逐步增加分離的時間。孩子不想去幼兒園的一個原因就是不熟悉的環境,家長可以提前帶孩子去幼兒園附近看看,了解周邊設施和環境;與已經上過幼兒園的小朋友聊聊天,了解幼兒園裡的日常;此外還可以多給孩子讀有關幼兒園的繪本,提高孩子對幼兒園的心理期待。
  • 《魔法親親》:留在掌心的愛,讓家長和孩子走出「分離焦慮」
    一、「分離焦慮」其實是家長和孩子都不願意接受「心理斷乳」的表現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即嬰幼兒於與某個人產生親密的情感結系後,又要與之分離時,產生的傷心、痛苦,以表示拒絕分離。是嬰幼兒焦慮症的一種類型,多發病於學齡前期。
  • 如何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
    許多孩子都會遇到分離焦慮問題,令這個問題讓很多家長非常不知所措,一時間不知道怎麼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問題。最經常遇到這個問題的情況時是孩子要上幼兒園的時候,大部分孩子在進入幼兒園的時候都會哭嚎著,拉著這父母的衣角,這也是分離焦慮的一種表現。那我們應該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
  • 孩子馬上要上幼兒園了,分離焦慮怎麼破?
    所以每次有媽媽說孩子為什麼害怕上學,不想去上學。我特別理解這個孩子的感覺。特別是在嬰幼兒階段,孩子們更容易出現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我分析自己出現那個感覺的原因是自小就在家附近上學,初中也是住家裡,高中那次才是真正的分離。
  • 孩子不願上幼兒園,原因不是厭學,而是「分離焦慮」
    而事實上,孩子不願去幼兒園這件事在在兒童心理學中,有個專門的名詞來形容:那就是「分離焦慮」。什麼是「分離焦慮」學術上通常認為,「分離焦慮」的產生源於幼兒生活環境的變化,面對陌生的環境幼兒的安全感會受到極大的威脅,於是就產生了焦慮的情緒。
  • 孩子上學哭鬧不止的主要原因—分離焦慮,做為家長應該怎麼解決?
    這讓豆豆媽非常為難,為什麼孩子上學會哭鬧不止,應該怎麼去解決呢?從出生到上幼兒園之前,父母都是圍繞在孩子身邊,做任何的事都有家人的陪伴。到了上學第一天開始,孩子走出父母的懷抱,獨自一人到一個新的環境,害怕的情緒也會放大,就會出現分離焦慮的現象。
  • 幼兒園開學季,孩子害怕上幼兒園?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分離焦慮」
    一、什麼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顧名思義,其實就是孩子們在和家長分開的時候,所出現的焦慮情緒,常常伴有哭鬧、發脾氣等行為,表示自己的抗議和不滿。有分離焦慮的孩子,最容易「厭學」。大多數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是跟著父母生活的,有的全職媽媽甚至都沒有離開過孩子多少小時,父母依賴孩子,孩子會百倍、千倍的去依賴家長,所以自己一個人在陌生的環境,身邊沒有父母的陪伴,也是孩子們有分離焦慮的原因之一。孩子心智還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等也可能會造成「分離焦慮」,總之,孩子們的哭鬧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無理」,因為他可能是焦慮了。
  • 孩子外出讀書,家長該如何克服「分離焦慮」?
    也許你也會說,孩子在身邊時,怎麼孩子一走我們反而覺得沒意思了呢?不是一直盼著孩子趕緊長大「離巢」嗎?有些家長因為和孩子的分離出現失眠、焦慮、甚至開始疑神疑鬼,總是擔心孩子在外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所以家長們會不停地給孩子打電話、發信息,甚至隔一天就想辦法到學校去看看,其實像最初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會大哭大鬧一樣,家長在特定的時期也會出現「分離焦慮」。
  • 孩子和家長陷入分離焦慮怎麼辦?
    每到開學季,孩子和家長就陷入一種焦躁不安的情緒當中——分離焦慮。不少幼兒園裡都哭成一片,一些家長剛走,孩子便開始哭鬧不止,嘴裡大喊「我要媽媽」、「我要回家」......這就是典型的分離焦慮。所謂入園分離焦慮,就是指幼兒進入幼兒園和撫養者之間分離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焦慮、不安等情緒和行為。幾乎每個孩子都會面臨一次入園分離焦慮。
  • 幼兒園開園了,孩子分離焦慮怎麼辦?
    家長們可謂是非常用心了,連第一句話說什麼,都要做出滿滿的儀式感。其實,不管是中班、大班的寶寶們在家呆了9個月後重新入園,還是小班的寶寶初次入園,都有可能會處於「分離焦慮」中,而且家長們也同樣會面臨這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