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理想的三餐,據說是——
早餐吃得像皇帝,午餐吃得像地主,晚餐吃得像乞丐。
按照這標準,最會吃早餐的是廣州人,因為廣州人「早餐吃得像皇帝」。
「食在廣州」,不是吹出來的,而是吃出來的。
鄭州二七路上的廣州酒家,是比較早經營粵菜和早晚茶的中原名店。跨金水河建了個「水上餐廳」,它的早茶晚茶資格最老,生意最好。
多年前,我來鄭闖江湖,就是在這家店開始學吃粵式早晚茶。知道了粵人口中的「飲茶」,其實就是吃飯。
老派中原人清晨和熟人見面打招呼,是問對方「你吃了冇」。老派粵人見面打招呼,則是問對方「飲作茶未」。翻譯成英文,都是「古德毛寧」之意。嗜飲早茶晚茶,是「食在廣州」的一大特色,也是粵人重要的文化傳統。
最地道的早茶,當然是去廣州吃老店。早年出差廣州,在廣州酒家,還有越秀公園附近的北園酒家等幾個老店吃早茶。青春歲月慌慌張張,急著填飽肚子趕下一場,蜻蜓點水萍蹤鴻影,並未品出什麼門道。
流水匆匆,不覺中年,心靜下來,才慢慢覺出早茶的妙。
有年踅摸到廣州,好友嶺南趙員外在此地作大律師,熱情招待早茶大餐。每日清晨拎著「臺灣高山烏龍」笑嘻嘻過來,到茶餐廳坐定,先泡一壺涮涮濁腸,潤潤幹嗓。喝得肚子咕咕叫,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不慌不忙叫上18道小菜、茶點,老友吹牛磨牙,邊吃邊吧嗒,消磨浮生半日閒。
員外哥這18道小菜,抵得上天安門廣場的21響禮炮。
有天早晨我怪他奢侈,他說,在廣州都這樣吃早餐,不是因為你來了才奢侈,別自作多情哈哈。確實,早茶對粵人而言,不僅僅是一頓補充能量的早餐,更是一種廣式特色人際交往方式。
說是早茶,實際上提供了「滿漢全席」式的豪華就餐選擇,上百道蒸籠、小菜、美點、茶飲食前方丈,應有盡有,琳琅滿目。經營早茶的茶餐廳,也遠非北方人頭腦中的茶館概念,而是規模宏大、雕梁畫棟、飛閣流丹、富麗堂皇的高級餐廳,地地道道的高檔社交場所。
廣州的老字號餐飲名店,幾乎毫無例外都是超級「大茶樓」。大店名店俯下身子,花費比大菜更大的功夫去精心打造小吃,孜孜不倦追求「小而美」,這是有食無類、臻於善境的廣州美食精神。
美食做到這層境界,實已修煉出傳說中的「無差別心」。
廣州酒家的蟹黃幹蒸燒賣、荷香糯米雞、榴槤酥和皮蛋瘦肉粥,泮溪酒家的馬蹄糕、春卷和艇仔粥,蓮香樓的蓮蓉包、老婆餅和蘿蔔糕,點都樓的酥皮雞蛋撻、紅米腸和參湯四色蝦餃,陶陶居的牛羊雜湯、排骨和奶黃包,溫祈福酒家的布拉腸,流花粥城的荔灣艇仔粥,唐荔園的沙河粉,幸運樓的鮮蝦雲吞麵……都不可不去,不可不吃。
蝦餃、蛋撻、叉燒和幹蒸燒賣,是早茶的「四大必點」。
蝦餃是茶點裡的西施,生粉、澄面做成的餃子皮隱隱透明,冰清玉潔,吹彈可破,恰到好出露出蒸熟後蝦仁的鮮紅,白裡透紅,小巧可愛。不喜甜食的我,最愛是蝦餃,見一次愛一次,沒個夠。
蛋撻是洋為中用的甜點,外皮香酥,內裡滑嫩,入口即化,嫩過豆腦,甜過初戀。
叉燒源自南宋的甜餡饅頭,厚厚的發麵外皮飽吸了叉燒餡沁出的油脂濃香,包裹著豔紅軟嫩的肉餡,咬一口齒間流油,齒頰留香。
幹蒸燒賣,肥瘦豬肉配蝦仁雞蛋剁餡,以雲吞皮包裹掐花,在小籠屜裡蒸出朵朵花開,又好看是又好啖。
早茶,也確實在喝茶。喝的是功夫茶。茶壺只有拳頭大小,茶杯則只有半個雞蛋大小。茶葉入壺,滾水入壺,上好烏龍茶葉立刻青葉漲發把茶壺撐得滿滿。
開始的一兩泡水要倒掉,這是洗茶。然後就可以慢斟慢飲,談龍說虎。功夫茶茶汁濃度大,初入口的幾泡微微苦澀,但越飲越回甘甜潤,神清氣爽,仙風徐來。
因此,粵人凡死黨約會、同學聚餐、相親面試、業餘消遣、生意勾兌、婆媳談判、怨偶分手、網友見面等個人社交,都樂於茶樓不見不散。
一壺好茶,幾款美點,三三兩兩,邊吃邊談,既填飽了肚子,又聯絡了感情,甚至談成了合作,敲定了上市,確是一件輕鬆愜意的事。
小時候印象裡,世界上有兩個國:外國和我國。老師常說,「我國是人口超級大國」。後來明白,老師只說對一半,「我國」還是「人情超級大國」。
人到中年,眾苦沸騰,就像那首歌裡唱的——「總覺得好累」。累的原因,是紅塵負荷超載,這是「人情超級大國」帶來的副產品。一事不決,便需攢個「飯局」,大吃二喝尋求破解。
同在「人情超級大國」裡翻騰打滾,身處發達地區的粵人生活中面對的利益糾葛和人情往來,並不比北方人少。然而,粵人巧妙地用「飲茶」來化解「飯局」。
粵式茶餐廳的輕食主義,以茶代酒,小吃代大餐,既完成了飯局「搞定事情」的功能,又沒有飯局逢場作戲、推杯換盞、酒氣燻天的沉重負擔,這是它大受歡迎長盛不衰的原因吧。
此故,粵人將用早茶稱為「嘆早茶」。「嘆」在粵語中,有享受之意,一個「嘆」字,道出了早茶的奇妙和粵人的智慧。
粵人重商務實,不喜繁文縟節,以嘻嘻哈哈的「飲茶」代替正襟危坐的「飯局」亦可見一斑。唯獨在主人斟茶時,受茶者立刻要欠身以食指和中指輕叩桌面,以表謝意。此種飲茶風俗,在粵閩一帶乃至東南亞華人圈都頗為盛行。
這一講究,據傳來自乾隆遺風。當年乾隆下江南,某次微服出遊,行至一家茶館打尖休息。興之所來,乾隆爺拎起茶壺給隨從斟起茶來。按宮廷制度,受茶的隨從必須跪叩謝恩。眾目睽睽之下,為了不暴露身份,隨從急中生智,將食指、中指彎曲叩擊桌面,以代替跪叩。後來,消息不脛而走,逐漸演化成南方飲茶禮儀。
享受那些開心的,搞定那些難搞的,去掉那些沉重的,保留那些文明的。早茶,代表了粵人享受當下、圓融通透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