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茶,代表了粵人享受當下、圓融通透的生活態度

2020-12-27 我們看細水長流

最理想的三餐,據說是——

早餐吃得像皇帝,午餐吃得像地主,晚餐吃得像乞丐。

按照這標準,最會吃早餐的是廣州人,因為廣州人「早餐吃得像皇帝」。

「食在廣州」,不是吹出來的,而是吃出來的。

鄭州二七路上的廣州酒家,是比較早經營粵菜和早晚茶的中原名店。跨金水河建了個「水上餐廳」,它的早茶晚茶資格最老,生意最好。

多年前,我來鄭闖江湖,就是在這家店開始學吃粵式早晚茶。知道了粵人口中的「飲茶」,其實就是吃飯

老派中原人清晨和熟人見面打招呼,是問對方「你吃了冇」。老派粵人見面打招呼,則是問對方「飲作茶未」。翻譯成英文,都是「古德毛寧」之意。嗜飲早茶晚茶,是「食在廣州」的一大特色,也是粵人重要的文化傳統。

最地道的早茶,當然是去廣州吃老店。早年出差廣州,在廣州酒家,還有越秀公園附近的北園酒家等幾個老店吃早茶。青春歲月慌慌張張,急著填飽肚子趕下一場,蜻蜓點水萍蹤鴻影,並未品出什麼門道。

流水匆匆,不覺中年,心靜下來,才慢慢覺出早茶的妙。

有年踅摸到廣州,好友嶺南趙員外在此地作大律師,熱情招待早茶大餐。每日清晨拎著「臺灣高山烏龍」笑嘻嘻過來,到茶餐廳坐定,先泡一壺涮涮濁腸,潤潤幹嗓。喝得肚子咕咕叫,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不慌不忙叫上18道小菜、茶點,老友吹牛磨牙,邊吃邊吧嗒,消磨浮生半日閒。

員外哥這18道小菜,抵得上天安門廣場的21響禮炮。

有天早晨我怪他奢侈,他說,在廣州都這樣吃早餐,不是因為你來了才奢侈,別自作多情哈哈。確實,早茶對粵人而言,不僅僅是一頓補充能量的早餐,更是一種廣式特色人際交往方式

說是早茶,實際上提供了「滿漢全席」式的豪華就餐選擇,上百道蒸籠、小菜、美點、茶飲食前方丈,應有盡有,琳琅滿目。經營早茶的茶餐廳,也遠非北方人頭腦中的茶館概念,而是規模宏大、雕梁畫棟、飛閣流丹、富麗堂皇的高級餐廳,地地道道的高檔社交場所。

廣州的老字號餐飲名店,幾乎毫無例外都是超級「大茶樓」。大店名店俯下身子,花費比大菜更大的功夫去精心打造小吃,孜孜不倦追求「小而美」,這是有食無類、臻於善境的廣州美食精神。

美食做到這層境界,實已修煉出傳說中的「無差別心」。

廣州酒家的蟹黃幹蒸燒賣、荷香糯米雞、榴槤酥和皮蛋瘦肉粥,泮溪酒家的馬蹄糕、春卷和艇仔粥,蓮香樓的蓮蓉包、老婆餅和蘿蔔糕,點都樓的酥皮雞蛋撻、紅米腸和參湯四色蝦餃,陶陶居的牛羊雜湯、排骨和奶黃包,溫祈福酒家的布拉腸,流花粥城的荔灣艇仔粥,唐荔園的沙河粉,幸運樓的鮮蝦雲吞麵……都不可不去,不可不吃。

蝦餃、蛋撻、叉燒和幹蒸燒賣,是早茶的「四大必點」。

蝦餃是茶點裡的西施,生粉、澄面做成的餃子皮隱隱透明,冰清玉潔,吹彈可破,恰到好出露出蒸熟後蝦仁的鮮紅,白裡透紅,小巧可愛。不喜甜食的我,最愛是蝦餃,見一次愛一次,沒個夠。

蛋撻是洋為中用的甜點,外皮香酥,內裡滑嫩,入口即化,嫩過豆腦,甜過初戀。

叉燒源自南宋的甜餡饅頭,厚厚的發麵外皮飽吸了叉燒餡沁出的油脂濃香,包裹著豔紅軟嫩的肉餡,咬一口齒間流油,齒頰留香。

幹蒸燒賣,肥瘦豬肉配蝦仁雞蛋剁餡,以雲吞皮包裹掐花,在小籠屜裡蒸出朵朵花開,又好看是又好啖。

早茶,也確實在喝茶。喝的是功夫茶。茶壺只有拳頭大小,茶杯則只有半個雞蛋大小。茶葉入壺,滾水入壺,上好烏龍茶葉立刻青葉漲發把茶壺撐得滿滿。

開始的一兩泡水要倒掉,這是洗茶。然後就可以慢斟慢飲,談龍說虎。功夫茶茶汁濃度大,初入口的幾泡微微苦澀,但越飲越回甘甜潤,神清氣爽,仙風徐來。

因此,粵人凡死黨約會、同學聚餐、相親面試、業餘消遣、生意勾兌、婆媳談判、怨偶分手、網友見面等個人社交,都樂於茶樓不見不散。

一壺好茶,幾款美點,三三兩兩,邊吃邊談,既填飽了肚子,又聯絡了感情,甚至談成了合作,敲定了上市,確是一件輕鬆愜意的事。

小時候印象裡,世界上有兩個國:外國和我國。老師常說,「我國是人口超級大國」。後來明白,老師只說對一半,「我國」還是「人情超級大國」。

人到中年,眾苦沸騰,就像那首歌裡唱的——「總覺得好累」。累的原因,是紅塵負荷超載,這是「人情超級大國」帶來的副產品。一事不決,便需攢個「飯局」,大吃二喝尋求破解。

同在「人情超級大國」裡翻騰打滾,身處發達地區的粵人生活中面對的利益糾葛和人情往來,並不比北方人少。然而,粵人巧妙地用「飲茶」來化解「飯局」

粵式茶餐廳的輕食主義,以茶代酒,小吃代大餐,既完成了飯局「搞定事情」的功能,又沒有飯局逢場作戲、推杯換盞、酒氣燻天的沉重負擔,這是它大受歡迎長盛不衰的原因吧。

此故,粵人將用早茶稱為「嘆早茶」。「嘆」在粵語中,有享受之意,一個「嘆」字,道出了早茶的奇妙和粵人的智慧。

粵人重商務實,不喜繁文縟節,以嘻嘻哈哈的「飲茶」代替正襟危坐的「飯局」亦可見一斑。唯獨在主人斟茶時,受茶者立刻要欠身以食指和中指輕叩桌面,以表謝意。此種飲茶風俗,在粵閩一帶乃至東南亞華人圈都頗為盛行。

這一講究,據傳來自乾隆遺風。當年乾隆下江南,某次微服出遊,行至一家茶館打尖休息。興之所來,乾隆爺拎起茶壺給隨從斟起茶來。按宮廷制度,受茶的隨從必須跪叩謝恩。眾目睽睽之下,為了不暴露身份,隨從急中生智,將食指、中指彎曲叩擊桌面,以代替跪叩。後來,消息不脛而走,逐漸演化成南方飲茶禮儀。

享受那些開心的,搞定那些難搞的,去掉那些沉重的,保留那些文明的。早茶,代表了粵人享受當下、圓融通透的生活態度。

相關焦點

  • 粵式早茶的「四大天王」,享受最正宗最愜意的早茶時光
    喝早茶對廣東廣西的「兩廣」(包括香港)來說,那可是老傳統了。早茶不僅僅是親朋相聚,談生意,朋友聊天最好的去處,也是生活在兩廣地區當地人的休閒消遣。對於小編來說,小編認為粵式早茶是廣東人特別偉大的發明。粵式早茶是兩廣地區早點小吃的統稱,粵式早茶也是粵菜的重要組成部分。既然有「茶」,自然是有茶水嘗,粵式早茶常見的三種茶包括鐵觀音、普洱、菊花茶。茶的種類雖不多,但搭配上不同的茶點就是變化萬千!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最受當地人喜愛的有「四大天王」之稱的爆款茶點!
  • 粵式早茶——「嘆」茶
    我們國家地大物博,除了氣候、飲食習慣等存在著南北差異,早餐也是存在差異,北方主要以麵食為主,南方則以大米為主,今天來分享下粵式早茶(相信很多人來南方旅遊也有品嘗過了)。通常都是聚朋會友,業餘消遣的時候都會選擇到茶樓,而茶樓則是經營粵式早茶的餐廳(通常也會供應午餐晚餐),廣州等珠三角地區人說的(早上)飲茶(或嘆茶)即等於去酒樓吃點心喝茶的意思,並不單指茶桌上泡茶喝,嘆茶的「嘆」字有享受的意思,粵式茶點之多,每一份點心都小巧精緻,色香味俱全,所以嘆茶的時間通常都是1小時以上,有時在酒樓都可以看到有些退休老人每天都會在茶樓嘆茶看報紙
  • 在馬來西亞,嘆粵式的早茶
    文字:魏水華圖片:小蟲粵式早茶是兼具儀式感和滋味的早餐形式之一,但哪裡的早茶最正宗?這是個仁者見仁的話題。但換個角度理解,如今檳城華人悠閒、散漫、輕鬆的生活態度,也造就了它與新加坡完全不同的風物。後者晉級為亞洲金融之都、世界物流中轉站之後,傳統文化或多或少地收到了衝擊;但檳城街頭,卻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華人各式各樣的建築、寺廟、宗祠、會館……當然,檳城也保留了廣東人、福建人最古早、最原生態的飲食習慣。
  • 能與粵式早茶媲美的只有錫林郭勒早茶?你服嗎?
    在中國早茶文化中,粵式早茶在我的印象裡一直有著非常高的地位,後來接觸了揚州早茶之後,發現揚州早茶也了不得。大去了兩次內蒙古之後,發現錫林郭勒早茶 竟然可以媲美粵式早茶!這南北差異的飲食文化,完全是不一樣的行徑。那麼,錫林郭勒早茶有什麼它的特殊地方呢?
  • 海南早茶的茶點與粵式早茶的茶點有什麼區別?
    廣州人的一天,是從早茶開始。一盅二件,是喝早茶的基本標配。海南,曾經是廣東的一部分。二地的生活習慣大致相同。早茶,在海南也是十分盛行的。廣東與海南,二地的早茶相比較。廣東的早茶趨向於精緻。海南的早茶,更加保持了原始的風味。
  • 叫醒我的「一盅兩件」——廣東早茶
    廣東人會吃,這確實是被大家公認的。早茶,也稱之為「嘆茶」,每一份早茶都是一種態度和享受。「得閒飲茶」,廣東人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水滾茶靚,一盅兩件裡,蘊含著的是日常的人情與通透。廣東人喝早茶並不只在早上和中午,晚上也可以喝「夜茶」,同樣的模式不過換了個名字。喝早茶不僅是上到國家大事,下到家長裡短的「吹水」,甚至很多生意都是在茶樓談成的。
  • 廣式點心,早茶和下午茶都是一種生活態度
    早聽說廣東人講究吃早茶和下午茶,沒想到是如此的精緻,這樣愜意悠閒有格調的生活質量,還真是讓人羨慕啊。下午茶講究就算了,早餐都吃的這麼有追求,在我們看來,隨便在街邊買個填肚子的餵飽自己就可以了。可是廣州人不一樣,在他們傳統的觀念裡,早茶是一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必須重視而且有追求。
  • 看完內蒙古蒙古族的早茶,粵式早茶坐不住了
    說起」早茶「,早些年,看過港臺片的都知道,是廣東和香港那邊的稱呼。粵式早茶是廣州廣州美食文化的濃墨重彩的一筆,而西關是最正宗粵式早茶中的代名詞。奶茶蒙古族在喝蒙古早茶的時候,一定要梳洗乾淨,是很莊重的事情,儀式感很強的。女人們梳洗打扮,把臉頰用粉抹紅,著戴頭飾,不這樣的話,會被人說成」病人「」沒禮貌「的。
  • 不「嘆」粵式早茶,怎麼知道叉燒包的好吃?廣州美食的招牌擔當
    【粵式(廣東)早茶是一種嶺南民間飲食風俗。】廣東人飲早茶,有的是當作家庭早餐,通常都是一家老小圍坐一桌,「飲茶嘆世界」,共享天倫之樂。有的飲完早茶即去上班,這裡早茶就是果腹填肚皮,標準的「吃早餐」,豐儉由己。
  • 粵式早茶,廣東早點精緻好吃,這幾種名氣最大!
    我們把廣東省早點小吃統稱為粵式早點,屬於粵菜,以腸粉,叉燒包,蝦餃,燒麥等為代表,是粵菜重要的組成部分,廣東人喜歡飲茶,不同於北方的社交方式,「請早茶」是廣東人通常用的社交方式,不管是什麼情景,都愛去茶樓泡一壺茶,要上兩件點心,美名:一盅兩件,所以廣東的茶館,都分早茶午茶和夜茶,早茶是最為講究的
  • 經典與美味共存,粵式早茶老字號點都德,廣州人都喜歡的茶樓
    在廣州,「嘆早茶」是一種生活態度,有享受生活之意。一個「嘆」字,既驚嘆於早茶的美味,同時又對生活抱有讚美,將豁達和悠閒之態表達得淋漓盡致。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廣州的茶攤、茶樓數量眾多,為食客提供了更多樣化的選擇。但對於食客來講,無論千變萬化,就餐的核心需求不會變,那就是:美食與就餐環境!點都德能夠被新老廣州人所青睞,和這兩點密不可分。
  • 廣州人的粵味早茶,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愜意的生活方式
    喝早茶已成為廣州人的一種生活習慣,廣東人喝早茶的風氣興起於清代,當時有一種叫「一釐館」的小茶樓,裡面有糕點供應,讓來往行人歇腳吃點心,後來規模逐漸擴大成為茶樓。廣州人說的飲茶,其實是去吃點心。從熱氣騰騰的蒸點,現焗現炸的幹點,再到粥品甜品,一桌早茶大有門道。那麼早茶都有哪些呢?蒸點①蝦餃蝦餃是早茶的必點項,全國茶餐廳粵菜館的招牌點心。在端上桌打開蒸籠時,保持著新月狀,透過皮子能夠看到裡面的蝦肉與湯汁。
  • 給陶陶居、點都德、度度德等粵式早茶品牌分流派,哪個你更愛?
    這次,我們就選了些早茶連鎖品牌,進行特色的對比,且以它們為代表,簡單劃分出幾種派別。至於哪種特色和流派更合你心意,在這裡也許就能找到答案。一、陶陶居:與時俱進的傳統派陶陶居,出自廣州的知名早茶品牌。其擁有者所在的沈氏家族,從祖輩就開始經營茶樓,深受百姓好評;即便後理來曾遭遇坎坷,經營餐飲的志向和事業卻仍在代代相傳,且越做越好,「中點西點點點生輝,店德人德德得天下」的理念也延續至今,最終造就出這個被廣大街坊、吃貨所熟知的粵式早茶品牌。
  • 粵式早茶老字號點都德,高檔次服務好,廣州人很喜歡的茶樓
    粵式早茶老字號點都德,高檔次服務好,廣州人很喜歡的茶樓早茶誕生於清朝鹹豐、同治年間,最初只是在路邊支個小攤,供應往來商人。後來隨著中外商業交流頻繁,廣州人流量密集增大,早茶進一步發展,從小攤也變成了茶樓,食譜菜單也越來越豐富。在廣州,早茶不僅是食物,更是飲食文化和生活方式,內中蘊含廣州人的精氣神。
  • 御璽中餐廳招牌雲端粵式早茶全線升級
    海口2017年11月2日電 /美通社/ -- 近日,海口希爾頓酒店御璽中餐廳備受讚譽的雲端粵式早茶再次「升級」,不僅有涵蓋了創意明星產品與頗受大眾歡迎的傳統早點,並且以全新設備與「即點即蒸」的烹製方式帶來更加新鮮美味的用餐體驗。
  • 粵式早茶的「四大天王」
    叉燒包是廣東地區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傳統西關名點之一,是粵式早茶的「四大天王(蝦餃、幹蒸燒賣、叉燒包、蛋撻)」之一。叉燒包是因麵皮內包入叉燒肉餡,故使用此名。叉燒包在很多的老港片中出現,而且,出現的頻率很高。
  • 「嘆」廣式早茶 中式brunch給你的愜意周末
    原標題:「嘆」廣式早茶 中式brunch給你的愜意周末   說到廣式早茶,外鄉人稱為「飲」茶,本地人叫「嘆」茶(嘆在粵語中有享受之意),而對粵菜敬若神明的老外則贈以Dim Sum和Yum Cha的外來詞以示仰慕。與其說是吃早茶是為了填飽肚子,不如說它是一種生活方式和Social的場景。
  • 海口希爾頓酒店御璽中餐廳粵式早茶新品上市
    中國海口2017年12月19日電 /美通社/ -- 近日,海口希爾頓酒店御璽中餐廳備受推崇的雲端粵式早茶推出冬季新品,以精妙的創意以出品,帶來愈加驚喜的美食體驗。 「探究創新與尋求突破,我們從未滿足。」
  • 廣東人早餐吃什麼?這6道早茶點心是經典,網友:吃的也太好了
    作為一天之中的第一餐,早餐的開啟,既是一天能量的重要來源,又是生活儀式感的象徵。不同地方的早餐,也具有不太相同的文化和習俗。今天,懶喵想和大家聊一聊的,是最吸引我的粵式早茶,和那些早茶裡讓我垂涎三尺的粵式美食。
  • Curry發文:活在當下,豁達的生活態度
    之前很多人都質疑庫裡的表現,認為他已經不能再回到巔峰狀態,帶領球隊取得勝利。Curry用他熱火朝天的表現回擊了之前所有質疑。比賽結束後,庫裡在他的個人社交帳戶上發了一條微博:今晚好開心!有時你什麼也不用說。做當下事,享受現在。快樂,照耀著上帝。Curry發文:生活在當下,享受現在。快樂,照耀著上帝。許多庫裡的球迷,都為庫裡這種豁達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念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