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走路通常不需要刻意去教,家長要有「水到渠成」的心態,並且堅持兩個原則;不過分參與 ;給予充分肯定。
寶寶剛開始學走路,一般是從踮腳開始的,生理上此時寶寶的小腿肌肉比較緊繃,身體的協調能力不足,重心還不夠穩,身體會向前傾,缺乏觸地感,從而產生了踮腳走路方式。在心理上寶寶好奇又缺乏安全感,特別是家長領著寶寶的手牽引的時候,寶寶會下意識踮起腳拉家長的手。隨著生長發育和心智成熟,踮腳走路的現象會慢慢消失。一般來說,寶寶會在1歲至1歲5個月學會走路,都是正常的,如果寶寶在18月齡還不會走,家長就應該帶寶寶去醫院檢查,排除是否是疾病因素引起的。
寶寶學走路的時候,家長不要牽著寶寶走。牽著走路時,寶寶受到向上的力量支撐,腳尖是最先著地的。牽著著寶寶走,不僅會導致寶寶踮腳走路,而且如果不注意力道會導致寶寶胳膊的損傷。爸媽累得腰酸背痛,寶寶也得不到好的鍛鍊。還有一些孩子,並不是在練習走路時出現踮腳,而是雙腿雙腳緊繃、腳尖像跳芭蕾舞一樣,或者孩子已經熟練走路後,仍然腳尖著地。這有可能是肌張力增高的表現,需要到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