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都城
「唐人高處,不過如此。」
宋代以來,眾多詞論家皆認為柳永的詞卑俗至極,詞語塵下,難登大雅之堂。
然而,東坡先生卻誇讚柳永的一些詞句,像是「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寫得並不比唐人差,頗有唐韻。
柳詞像是一個矛盾體,充斥著「俗」和「雅」兩個極端。
儘管世人對柳詞褒貶不一,但無法否認的是柳永的的確確是滿腹才華、極具才情的。
然而就是因為恃才傲物,才使當權者去了他的浮名、斷了他的前途。
流於市井的才子,靠著「淺斟低唱」,成為了那個時代最為耀眼的明星。
世家之子,年少聰穎
柳永出生時,父親為他取名「三變」,「三變」取自《論語》中「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可以說,父親對這個小兒子寄予了厚望。後來由於柳永身體孱弱,父親又為他改名為「永」,希望這個小兒子可以身體康健。
柳永
柳氏一族是不折不扣的書香門第。柳永的叔父兄侄都是進士,母親也知書達理,頗通詩書。文墨書香之間,柳永接觸了文學,並展現了優於常人的才華。
「登山臨水望春暉,屈指算來數月離。閩江水漲鯉魚肥。盼爺歸,菽水承歡媛庭忤。」
這首《憶王孫》是7歲的柳永寫給遠行的父親,辭藻之間,流露出稚子對父親的深切懷念。
小小的柳永,能作出如此佳句,可謂是十分聰穎。憑藉著極高的才華,「小神童」柳永漸漸在家鄉走紅。每逢佳節婚娶,甚至會有一些鄉親來求柳永的一副對聯。
人們都說天才的成功不只有天賦,還有汗水。柳家門前有一條河,河邊有一塊大青石,每日清晨,路過的行人總能看見小小的柳永手握一桿筆,蹲在大青石上,抬起手腕,在水上練字。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能在紙上寫出行雲流水般的字了。聽聞,柳永在趕考之前連家鄉聞名的武夷山都沒有去過,將大半時間都投入了學習當中。
世人皆說柳永放浪形骸,卻忘記了他曾經也是那個「定然魁甲登高第」的志存高遠的青年。
沉溺歡場與名噪杭州
鹹平五年,柳永帶著父母的叮囑前往京師科考。路經杭州,波光瀲灩的湖水、繁華的都市街景與婉約可人的美人瞬間吸引了柳永的目光。
滿目繁華是柳永不曾見過的,於是他滯留在了杭州。
眾所周知,北宋時期的「娛樂業」極為發達,青樓酒肆、勾欄瓦舍鱗次櫛比,並且北宋也沒有「宵禁」,夜生活十分豐富。
此外,宋代士大夫狎妓之風極為盛行,連皇帝也不能倖免。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柳永一步步走向了「放浪形骸」,逐漸沉迷於燈紅酒綠的歡場。
樂不思蜀的柳永漸漸忘記了自己遠行的初心,甚至錯過了科舉考試。歌舞昇平之中,柳永就在杭州蹉跎了兩年的時光。待的時間越長,他就越喜歡杭州,所以他做了一個決定:他要留在杭州。
宋代杭州景象
閉門三天,柳永潛心創作了一首傳世名篇《望海潮》。他想用這首詞作為一塊求職的敲門磚。沒出他所想,《望海潮》果真通過歌女傳唱到了知府大人的耳中。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秋天桂花飄香十裡,盛夏嬌嫩荷花連天,畫舫廊橋,來往行人如織,柳永筆下的杭州引人心嚮往之。
知府聽完之後,果真傳了柳永前來。他誇讚柳永的才華,勉勵這個青年要加倍努力,卻半分沒提柳永求職一事。
就這樣,柳永留在杭州當官的夢想,就泡湯了。
但柳永卻憑藉著《望海潮》而名聲大噪。後來金主完顏亮聽了此詞之後,對「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的繁華之景十分嚮往,於是提兵百萬,揮師南下。
滯留時間一長,柳父柳母的家書一封封的飛向了柳永。面對父母的一再催促,他才想起科考一事。
科考高進,金榜題名,對他來說,還不是如同探囊取物一般?為了表達自己的志在必得,一首《長壽樂·平調》橫空出世,一句「定然魁甲登高第」瞬間將他的自信傳入世人耳中。
出師不利,憤懣不已
到達京師汴京後的1年裡,柳永複習之餘,也不忘歡歌笑語。在此期間他創作了很多作品。
「向曉色、都人未散。盈萬井、山呼鰲浪。」描繪的是元宵賞燈的盛景;「風暖繁弦脆,萬家競奏新。」展現的是清明踏春的愉悅歡騰······
柳永靠著一篇又一篇的佳作,瞬間在汴京走紅。
他筆下的歌舞昇平的承平氣象被世人爭相傳頌。宋仁宗在早期也十分喜歡柳永筆下的山水,然而在他即位之後,逐漸覺得柳永多淫詞豔曲,認為他有傷儒雅,漸漸地就不再喜歡柳永了。
在萬千追捧中的柳永,終於自信滿滿地踏進了考場,同樣自信滿滿的走出考場。或許,他真的可以靠著滿腹才華進士及第、官運亨通從而一展宏圖。
然而,天意難違,世事難料。那一年,柳永並未得償所願。
原因無他,只是政策阻撓。「讀非聖之書,及屬辭浮靡者,皆嚴譴之。」
一氣之下,柳永寫下了《鶴沖天》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君王不識賢才又何妨?我淺斟低唱依舊很快樂!
柳永永遠不會預料到,當時轉身就忘的一時氣話,竟然革了他的功名,斷了他的仕途,也是這句話,竟真成為其一生寫照。
屢次落榜,奉旨填詞
由於柳永在坊間的極高人氣,以及這首詞道出了落榜學子的真實心聲,《鶴沖天》迅速流行開來,甚至「一飛沖天」,傳到了皇帝耳中。
然而,柳永本人卻沒有多想,認為堅持就是勝利,自己一定可以金榜題名。
第二次科舉發榜之後,柳永還是落榜了,原因就是《鶴沖天》。
宋仁宗說;「既要『淺斟低唱』,又何須浮名,且將他在榜中划去。」
身處名門的他又怎能甘心呢,一家滿門全是進士。於是又有了第三次、第四次,然而柳永還是沒有中進士。
那個自信滿滿的考生柳永再也沒有仕途了,他失望了。然而,這又怎能打倒他呢?他再次回到市井坊間,真正成為世人眼中放蕩不羈卻又才華橫溢「奉旨填詞柳三變」了。
才子詞人,位卑名高
柳永長期遊於市井,對都市生活有著眾多的體驗,使得他的詞多通俗易懂,更加符合平民大眾的需求。
眾口傳唱,一時造就了「凡井水處,皆歌柳詞」的盛像,柳永真正做到了位卑而名高。
此外,由於柳永的詞中描繪了太多市井男女的愛恨情仇,並且多站在女子角度思考問題,為女子訴說苦悶憂愁,而被當時士大夫所不齒,認為他俗之又俗,但卻也因此受到了廣大女性的追捧。
儘管柳永在一些方面是俗的,但你不得不承認他也是雅的。「懷才不遇」是雅的,「用典」「意境描繪」也是雅的。
正是因為柳永的「俗」和「雅」,才推動詞的發展,使詞可以和詩放在同等位置上。
也許,正是因為「奉旨填詞」,才使得柳永能夠「專心」填詞而名流千古,在詞史上留下了極高的地位。
皇祐五年冬,大雪紛飛,柳永與世長辭。
柳永生前窮困潦倒,時常需要青樓女子救濟;身後事也草草而已,沒有高官顯貴前來弔唁,只有一群妓子身著縞素。
柳永的一生,榮耀開場,慘澹結尾,極其悲矣。
儘管沒有指點江山,但也靠著「淺斟低唱」唱出了一番新的天地。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