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公函求情」,從刑事法律的視角

2021-02-19 法律讀庫

作者百裡溪,法律讀庫原創作者部落成員。原題:求情公函的刑事法律分析。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2015年10月16日,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羅湖區環境保護與水務局原副局長葉軍受賄案。葉軍承認了全部指控其辯護人反覆強調了加蓋羅湖區環保水務局公章的「關於葉軍平時工作勤勉的證明」(下簡稱「求情公函」),希望法院酌情從輕判決。公訴機關認為該證據與本案無關聯,而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反腐敗教育與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新林則認為,相關單位可以出具公文證明被告人的一貫表現,但請求法院輕判被告人,屬於幹預司法審判的不當行為,人民法院應予堅決拒絕。

從刑事訴訟的角度看,求情公函既與本案存在關聯性,也不能貿然冠以幹預司法之名。理由如下:

1、求情公函的法律性質。求情公函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被告人的過往一貫表現,這是描述性的;二是公函出具人的意願表達,這是議論性的。「關於葉軍平時工作勤勉的證明」看起來僅僅是描述性的,即便它能夠使人明確感受到某種傾向性意願。但鑑於以往的某些類似公函或明或暗地表達了某種請求,尤其是從寬處罰的請求,而意願表達通常並無對錯之分,法律對其容忍度也更大,因此,本文對政府部門求情的適格性不做進一步探討,並將描述過往與意願表達進行合併闡述。求情公函既然在刑事審判中出現,要麼是作為法律規則,要麼是作為證據。應當說,這份公函顯然不是法律規則,那麼它只能是證據,事實上,辯護律師確實是將這份公函作為葉軍從輕處罰的證據。

2、求情公函與量刑存在相關性。刑事訴訟證據只有符合證據的合法性、真實性、相關性才能用作定罪量刑的依據。合法性主要是指證據種類及取得方式符合法律的規定。證據真實性主要是指證據的載體是客觀存在的,而非偽造虛構的。關聯性主要是指證據與案件的定罪量刑存在客觀聯繫。

公訴機關在庭審中認為該份公函不具證據關聯性,這種觀點並不正確。證據的關聯性只要符合定罪的關聯性與量刑的關聯性兩者之一即可,定罪的關聯性比較容易理解,如被盜竊的汽車就是定罪的證據(它也可以是量刑的證據),這些證據通常與案件本身是直接關聯的。但對於單純的量刑證據(情節),都是與案情本身毫無關聯的,它分為兩類:一類是法定情節,是指法律規定的從重、從輕、減輕、免於處罰的情節,如自首、累犯、未成年等;一類是酌定情節,不是法律中明確規定的情節,而是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和審判實踐,在量刑時予以考慮的情節,如犯罪人的一貫表現、認罪態度等。求情公函應當屬於酌定情節,即犯罪人的一般表現。因此,求情公函的相關性應當被依法確認。

3、求情公函的合法性和真實性。求情公函既然是作為一份證據,在庭審中,不僅應當允許它出示,也應當進行質證。該份證據在相關性上不存在問題,但在合法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問題,真實性有待進一步查明。

就合法性而言,該份求情公函的獲取方式大致不會出現什麼問題,在生活中確實也存在許多以單位名義出具證明的問題,如公安機關出具無犯罪記錄證明,房管部門出具無房證明等等,這些都是與蓋章部門的法定職權相關的,在證據的分類中,屬於書證。本案主要的問題在於,作為公共部門,是否具有證明個人品性表現的資格?從訴訟的角度看,被告人的一貫表現只能通過他人的評價進行證實,也就是證人證言,或者說是書面化的證言。簡而言之,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能像自然人那樣去評價一個人的品行表現。

就真實性而言,形式上的真實性——「羅湖區環保水務局出具關於葉軍平時工作勤勉的證明」這一事實應當不會有假,但實質上的真實性——「葉軍平時工作是否確實勤勉」這一問題卻需要進一步查明。畢竟,在訴訟中,形式真實、內容虛假的情況並不鮮見。

4、求情公函的法律應對。社會輿論對於這樣的求情公函通常是批判的態度,認為這是在幹預司法,為被告人開脫罪行,並且要求對這樣的行為追究法律和行政責任。應當說,這種觀點雖然反映了一定真實情況——有些求情公函的產生過程確實很隨意、很任性,但也可能是以偏概全的,並且與刑事訴訟實踐的一貫做法不符合。關於如何對待求情公函的問題,需要注意以下四點。

一是要中立客觀地看待被告人。人具有多樣性,即便是因涉嫌犯罪而接受審判的被告人,有犯罪的行為,但也完全可能同時具備誠實、勤勉的品格和態度。當前有一種較為偏激的看法,對於職務犯罪的領導幹部的評價是「在位時德才兼備,落馬後一無是處」,這種察人識人的方法十分武斷、很不可取。我們評價一個人,應察其言觀其行,而不能是擔任某種職務或是受到某種處遇為視點進行評價。因此,在本案中,通過被告人的過往表現評價其品行並無不當之處。二是法庭應當允許充分講理。審判活動中的法庭,不僅是講法的地方——依據法律進行質證與辯論,也是講理的地方——可以根據科學公理、社會常理闡述觀點。法與理都可以影響判決的結果,法可以決定裁判的權威性,理能夠體現裁判的正義性。在刑事審判中,允許被告人、辯護人充分發表意見——即便是發表根據求情公函請求法院從輕判決的意見,這有助於法官更全面地掌握量刑的證據,並不會損害法官公正審判。三是法律問題應當在法律的框架內解決。不能因為某些求情公函有幹預司法之嫌,就推斷這份求情公函也在幹預司法,進而掄起道德大棒進行棒殺。這種做法會使庭審泛道德化,失去應有的法律理性。公函既然是證據,就應該按照證據規則處理。如法人或其他組織並不適合評價個人品行表現,那麼就應該由公函出具人以個人名義進行證明,或者出庭作證。如對內容真實性有疑問,同樣需要出具公函的人到法庭接受質詢。四是刑事訴訟要彰顯法律的嚴肅性。在本案中,面臨的問題並非是被告人的品行不能作為量刑證據,而是被告人的過去是否確實「工作勤勉」。要證實這一事實,不可僅憑一紙公函就加以確認,可以讓辯護人把知情證人叫到法庭接受質詢。這樣的做法,讓司法機關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以適當的方式展現出來,也使得當事人充分感受到司法機關對其主張的關注,同時,也使得隨意出具證明的人面臨法庭質證、質詢的考驗,而那些客觀陳述事實的證人也能夠心地坦然。在法庭上,如果證人作虛假陳述,試圖幫助被告人開脫罪責,則應當依法懲處;如果證人對被告人的過往表現是客觀陳述、符合事實的,不可稱之為幹預司法!

綜上所述,求情公函雖與量刑存在關聯性,但政府部門為個人品行作證,其作證主體資格上存在一定問題,且公函的內容真實性需查明屬實。公眾輿論之所以批判求情公函,根本的原因是在於其內容的真實性擔憂,不希望被查處的領導幹部憑藉虛假的「良好表現」獲得超越法律容許範圍的寬宥。在刑事訴訟中,司法機關應當否決求情公函的證據效力,但可以根據正當法律程序進一步查明被告人是否具有「一貫良好的表現」,這有助於彰顯刑事司法的公正性與嚴肅性。

相關焦點

  • 公函請求輕判的背後是權力碾壓法律
    原標題:公函請求輕判的背後是權力碾壓法律  深圳羅湖區環境保護與水務局原副局長葉軍於去年9月因涉嫌受賄被刑拘,檢方指控其收受賄賂64萬多元。該案於上周五在南山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庭審時葉軍承認全部指控,其辯護律師出具葉軍單位提供的「請求輕判」公函證明,希望法院從輕判決。
  • 全國刑事法律援助服務規範
    8.2.8 通知類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接收以下材料:  a)通知辯護公函、採取強制措施決定書(偵查階段);  b)通知辯護公函、公安機關起訴意見書(審查起訴階段);  c)通知辯護公函、刑事起訴書或刑事判決書、裁定書(審判階段);  d)通知代理公函、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強制醫療申請書副本(強制醫療程序)。
  • 司法部發布《全國刑事法律援助服務規範》(附規範全文)
    通知類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接收以下材料:a)通知辯護公函、採取強制措施決定書(偵查階段);b)通知辯護公函、公安機關起訴意見書(審查起訴階段);c)通知辯護公函、刑事起訴書或刑事判決書、裁定書(審判階段);d)通知代理公函、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強制醫療申請書副本(強制醫療程序)。
  • 共同解讀探討,深入擁抱法律 | 刑事實務研討會等你來參加
    共同解讀探討,深入擁抱法律 | 刑事實務研討會等你來參加 2020-11-26 17: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受援人——司法部有關負責人解讀《全國刑事法律援助服務規範》
    新華社北京3月18日電 題:護航刑事案件受援人——司法部有關負責人解讀《全國刑事法律援助服務規範》新華社記者 王茜近日,司法部發布刑事法律援助服務行業標準——《全國刑事法律援助服務規範》。規範出臺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適用範圍是什麼?
  • 法律視角解讀食品安全責任!
    我們從法律視角為您解讀:食品安全責任的相關規定有哪些?海底撈能否推鍋給供應商?消費者如何維權? 經典案例 於某鋒於2017年4月8日在O尚超市購買了某贊臣幼兒配方奶粉(900g/罐)10罐,共支付3,980元。
  • 【解讀】法律大咖 靖霖論道——刑事業務專業化之路
    打造專業刑事律師團隊,建立標準化服務流程,用技術賦能刑事法律業務!我省刑事法律業務專家學者 齊聚浙江靖霖(濟南)律師事務所各位法律大咖,靖霖論道!趙信會靖霖(濟南)律師事務所名譽主任、靖霖濟南刑事學術研究中心主任、山東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山東財經大學法律事務室主任。社會兼職:山東省法學會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山東省法學會財稅金融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山東省法官檢察官遴選委員會第一屆委員,山東省人民檢察院專家諮詢委員,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特邀調解員。
  • 刑事申訴指南
    一、人民檢察院管轄刑事申訴案件範圍根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人民檢察院複查刑事申訴案件規定》等規定,人民檢察院管轄下列刑事申訴:1.不服人民檢察院處理決定的申訴;2.不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決、裁定的申訴,另有規定的除外;3.不服公安機關不立案的申訴。
  • 刑事案件,律師能做些什麼
    飛哥之前寫過律師種類,什麼人能夠擔任律師以及律師在刑事案件中到底有沒有用的文章,今天飛哥想要介紹的是作為刑事律師,什麼時候能夠介入案件,介入案件後能夠做些什麼,哪些案件刑事律師不能介入的問題。律師在偵查階段可以做什麼工作: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代理申訴、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
  • 陳士忠律師解讀辦理貪汙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在這樣的背景下,2015年我國頒布了《刑法修正案(九)》,對貪汙賄賂犯罪進行了較大程度的修改,從原有的數額標準定罪修改為「數額+情節」定罪,是我國司法的一大進步,但是《刑法修正案(九)》自開始實施的半年裡,對貪汙賄賂犯罪一直沒有相關司法解釋進行參考,直到2016年4月「兩高」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貪汙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貪汙賄賂犯罪的情節和數額標準進行了相對詳細的規定
  • 怎樣寫好公函
    公函,是黨支部與上級黨組織及其他部門之間聯繫工作時使用的文種。公函比較鄭重,在格式上從標題、公文編號到籤署、發文日期等都同其他公文相同。 一般以下幾種情況使用公函:一是下級機關向上級機關詢問一般事宜,或上級機關答覆及催辦下級機關有關事宜。
  • 家屬被刑事拘留後,為什麼要委託專業的刑事律師?
    編輯:左岸很多家屬在自己的親人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後,都會想到要趕緊去找律師,那到底為什麼在親屬被刑事拘留後,要去委託專業的律師呢?其原因在哪裡?法律明確規定了在偵查階段,只有律師才能作為辯護人,而不能委託其他非律師身份的人,只能等偵查期間結束後,才能委託非律師身份的人作為辯護人。第二個原因,律師享有的權利與普通辯護人不同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代理申訴、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提出意見。
  • 《關於開展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工作的辦法》出臺
    第三條 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以及獲得值班律師法律幫助。被告人具有本辦法第二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情形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如果不委託辯護人,將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第四條 人民法院通知辯護的,應當將通知辯護公函以及起訴書、判決書、抗訴書、申訴立案通知書副本或者複印件送交法律援助機構。
  • 逐條解讀 | 兩高最新發布辦理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繼2004年12月8日發布《關於辦理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4年12月22日起實施)、2007年4月5日發布《關於辦理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2007年4月5日起實施)後,終於時隔十三年,發布了第三個與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相關的司法解釋。
  • 瀋陽刑事律師:瀋陽法律諮詢_刑事案件在偵查階段律師介入的程序
    遼寧卓政律師事務所  2、辯護律師持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託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  以上是瀋陽卓政律師事務所為您帶來的相關的法律介紹,希望能幫助到您。
  • 刑事司法的經濟學意蘊
    作者: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張學永  過去的幾十年間,法律經濟學研究在國外具有重要影響。近些年來,我國也有部分學者對於法律經濟學有所涉獵,但對於我國當前的法學研究而言,法律經濟學還處於初級階段,相關的優秀研究成果也是鳳毛麟角。
  • 寧夏試點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
    據來自寧夏高院的統計顯示,2015年,全區法院系統共審理各類刑事案件10278件,有辯護人的798件,辯護率僅為7.76%;2016年,全區法院系統共審理各類刑事案件7599件,有辯護人的1303件,辯護率17.15%;2017年,全區刑事案件辯護率為21.65%。為讓更多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得到專業、優質的法律援助。
  • 蘭斌強丨「公函」的重大法治意義:香港是中國的香港!
    【陳浩天去年竄到臺灣與各「獨派」沆瀣一氣圖】「港獨」分子梁頌恆也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對中央公函進行抹黑,稱「採用這種公函的方式,我們從來都沒有聽過。」一、絕不能給「港獨」留任何生存的空間香港現在實行「一國兩制」,其中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的法律依據是《香港基本法》,雖然有一些相關關鍵的法律條款因各種原因至今尚未具體立法,但總體原則精神是必須執行的,如在涉及國家安全方面,在涉及中央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關係上。
  • 解讀 | 刑事案件中的拘傳、拘留與拘役
    | 律 | 政 | 頭 | 條 |法律人關心的,才是真正的頭條!
  • 電信詐騙犯罪實證研究—以刑事法律適用為視角
    為形成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打擊合力,最高人民檢察院與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共同制定《關於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電信網絡詐騙意見》),該《意見》著眼於信息網絡環境下如何對電信網絡詐編犯罪實施全鏈條、全方位打擊,從罪門檻、刑罰處罰、關聯犯罪及幫助犯打擊、依法確定案件管轄等方面予以全方位規定,是我國第一個對辦理電信網絡詐及相關刑事案件進行全面指導的刑事司法文件,有助於依法有力打擊電信網絡詐等犯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