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內蒙古某「非全」碩士兩次應聘教師被拒引起了很多人的討論。實際上,隨著2017年入學的首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陸續畢業,「非全」碩士求職不順暢的現象普遍存在,很多公務員、事業單位以及企業的招聘,都要求「全日制」學歷,「非全」碩士就業權益難以得到保障。
正因為此,早在2020年2月份,教育部等部門就專門發文,要求無論是公務員招錄還是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對於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都應該提供平等的機會。而近幾個月,河南商丘等多個地區,都明確表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都應該「一視同仁」。
然而,對於此很多網友卻並不認可,認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付出的機會成本不同,實現平等就業的話,對於全日制的同學來說,反而是不公平的,一邊倒的不支持「非全日制」學歷一視同仁。
對於網友的這些言論,我個人表示很無奈。
很多人認為全日制的付出比非全日制的付出要更多,其實「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樣,都是通過考研考上的研究生,只是學習方式不同,「非全日制」同學所付出的努力並不比「全日制」的同學要少,甚至可能要更多。
因為考上「非全日制」的同學,大多數也是應屆本科畢業生,也沒有工作,考上「非全」碩士既要找工作,也沒有住處,學費還貴,和全日制相比,只是學習方式、考核方式不同,錄取方式、畢業證、學位證都一樣,為什麼不可以一視同仁呢?
而很多網友之所以反對,是因為大多數人並不了解「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體現在:
一方面不少人將「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於在職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在錄取方式、畢業標準等方面都是一樣的,學曆本來就應該一視同仁,但很多人依舊會將「非全日制研究生」誤認為是「在職研究生」,其實這兩者差別大了,一個是學歷教育,無論是報考條件、教學方式還是畢業標準都不一樣。
另一方面「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認知度、認可度都不高。在很多地方的公務員、事業單位以及企業招聘過程中,不少人都沒有聽說過「非全日制研究生」,即使聽說過,也並不了解,認可度低是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職的現狀,很多人將「非全」研究生理解成「非全日制」本科、專業一樣是「寬進寬出」的教育,其實並不是。
首先,考上「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難度一樣,都是統考,統一划線,統一錄取,「全日制」憑什麼看不起「非全日制」?
其次, 「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畢業難度一樣,畢業證書的含金量一樣,憑什麼不能一視同仁?
最後,不少人認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學習成本更低,其實並不一定,學費貴、房租貴、獎學金少,還要工作或是找工作,「非全」碩士面臨的一些問題比全日制同學要難得多。
正因為此,對於「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視同仁合理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