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應該注意這些方面,才能好好的闢邪~七月半和清明節的不同之...

2020-12-20 是生活小日常啊

鬼節如何闢邪?2017年中元節馬上就到了,中元節又被稱為中元節,是中國四大鬼節之一,在七月半這天我們應該注意什麼?鬼節這天需要如何闢邪?接下來,讓我們趕緊看看吧。

鬼節如何闢邪:闢邪寶典

祭祀鬼魂

據說中元節這天正是鬼門關大開的時候,眾鬼可以出遊人間。所以為求心安理得,不少人都會在中元節當天進行祭祀的活動。這裡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祭拜之前應備齊最必要的祭品,例如說紙錢、金元寶、燒肉、菜、水、飯和酒等等。因為鬼魂平日被困在地獄中,不能四處流連,直到農曆七月才可到陽間,所以我們要燒紙錢、金元寶,並且準備食物宮他們享用,這樣他們才不會騷擾我們。

穿著注意

在中元節期間我們可以從穿著方面入手,也就是說鬼月期間儘量避免穿鮮顏的衣服,尤其是紅色系列的衣服更是要避免。而且在鬼節當天晚上,我們不要穿紅色的衣服到處走動,更不能穿紅色的衣服出門。當然,可以佩戴紅色的闢邪紅繩。這裡建議大家可以選擇代表神光的黃色系列的衣物,以及別讓頭髮遮陽氣凝聚的額頭,有劉海的人士就最好用髮夾夾起。另外,我們也可以選擇考慮佩戴一些具有擋煞、闢邪作用的飾物,如白水晶、瑪瑙等等。

中元節和清明節、重陽節一樣,都是冥節,但是因為中元節正好是農曆七月十五,這個月份被民間稱為鬼月,也就是大波大波鬼魂出沒的時期,所以中元節期間的注意事項比其他鬼節更多。

如果要順利平安的度過這個鬼節,我們一定要注意下面這些禁忌:1、中元節晚上早點回家,回家路上有人叫你也不要輕易回頭。2、中元節這天晚上不宜拍照。3、回家路上不要踩到獻給鬼魂的祭品。4、晾曬在陽臺外的衣服,最好在太陽落山前收回。5、中元節晚上不要提到鬼相關話題,也不能吵吵鬧鬧。6、中元節晚上不要出門,也不要熬夜。

中元節和清明節的區別?我們都知道中元節和清明節都是中國傳統的節日,而且都是中國最主要的祭祀節日。那麼中元節和清明節有什麼異同呢?接下來,請看中元節和清明節的相關內容吧。

中元節和清明節的區別

時間和起源不同

一、中元節又叫「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最早起源於南北朝梁武帝時代,其歷史應淵源於佛教,起源於佛教中 「目連救母」的故事,中元節由佛教盂蘭盆會發展而來。

二、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按陽曆來說,清明節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祭拜對象不同

一、中元節:從古至今中元節祭拜對象,從祭田、祭祖發展到超渡「無主孤鬼」。所以有的地方也把七月稱為「鬼月」,需要祭奠, 「七月半」也就演變成「送鬼節」。佛教徒每都舉行盛大的「盂蘭盆會」。道教也在這一天舉行「中元普渡」,供奉食物及焚燒冥紙,讓無主孤魂飽吃一頓。

二、清明節: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傳統節日,活動為掃墓。清明節是後人用來懷念先祖,祭祀先人的日子,大多數孝子賢孫都會到墳地、火化廠或骨灰庵施行祭拜儀式,以寄託對列祖列宗的一片哀思、紀念和緬懷之情。

祭拜對象不同

一、中元節:從古至今中元節祭拜對象,從祭田、祭祖發展到超渡「無主孤鬼」。所以有的地方也把七月稱為「鬼月」,需要祭奠, 「七月半」也就演變成「送鬼節」。佛教徒每都舉行盛大的「盂蘭盆會」。道教也在這一天舉行「中元普渡」,供奉食物及焚燒冥紙,讓無主孤魂飽吃一頓。

二、清明節: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傳統節日,活動為掃墓。清明節是後人用來懷念先祖,祭祀先人的日子,大多數孝子賢孫都會到墳地、火化廠或骨灰庵施行祭拜儀式,以寄託對列祖列宗的一片哀思、紀念和緬懷之情。

清明節習俗

一、放風箏:放風箏是古人在清明節的傳統娛樂項目,為的是放走晦氣,消災解難。

二、蹴鞠:古人在清明提倡進行體育活動。而蹴鞠也是古代人們清明節最喜愛的一種遊戲。

三、蕩鞦韆:民俗相傳,清明節蕩鞦韆,可以驅除百病,而且蕩得越高,象徵生活過得越美好。

四、踏青:大約從唐代開始,清明節期間主要風俗是踏青,唐代大詩人王維詩句「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描述的就是當時人們在清明節前後踏青的生動寫照。

相關焦點

  • 七月半(中元節)
    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均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
  • 「七月半」:重新認識的中元節
    因而,在廣大農村,農民們有較充裕的時間和充足的理由來籌備和操辦這事,行禮如儀,既慶豐收,也是酬謝管理土地的神明和開闢田園的祖先。 其次,在道教看來,農曆七月十五為地官的誕辰,是祈求地官赦罪之日。彼時,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有主的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無主的孤魂野鬼也會因民間普遍進行的祭祀與薦時食活動而得到慰藉。
  • 七月半為什麼是鬼節 中元節最大的傳統便是祭祀
    明天是農曆的七月十五,民間俗稱七月半,又稱鬼節,說鬼節,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是清明節了,七月半是怎麼成為鬼節的呢?   中元節在民間俗稱「鬼節」,又稱「七月節」、「七月半」,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除、清、九)等三節,並稱為我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
  • 七月半 | 中元節【宜喝酒】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中元節與盂蘭盆節起初因佛教盂蘭盆會布施餓鬼為始,因宋朝儒、釋、道三教合流,與道教中元節的祭祀亡者靈魂、儒家祭祀祖先等活動結合,構成中國乃至漢字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動。
  • 中元節不能做哪些事情 中元節適合外出嗎怎樣闢邪
    有傳說是孤魂野鬼在陰間飽受悽涼寒冷之苦,所以會趁鬼門開時,找衣服穿取暖。禁忌9:避免半夜慶生。農曆七月過生日,若要慶祝生日最好避開鬼門開當天,也儘量不要在晚上慶生,你不想出現一些不認識的「人」,和你一起唱生日歌吧!
  • 農曆七月半,中元節鬼節禁忌的七問七答,默默記住了
    農曆7月14或7月15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元節,其實,「七月半」才是我們民間習慣的稱呼,源自上古時期,只是後來各大宗教為了順應民俗,紛紛創建了自己的說法,如道教把「七月半」說成是「中元節」,佛教把「七月半」說成是「盂蘭盆節」。當然,不同叫法就有不同做法,但都是針對去世的人。
  • 七月半鬼門開!汕尾人在中元節吃什麼?這個絕贊好美味
    七月半,鬼門開。農曆七月十五,也就是今天的時候,正是中元佳節,也多被人稱為鬼節,盂蘭盆節,七月半。而談起這個節日,就不得不說起它的兩處由來。"古者歲四祭。四祭者,因四時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蒸。"
  • 中元節俗稱七月半,這些民間習俗和飲食習慣你還記得嗎?
    明天就是農曆七月十五了,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俗稱「七月半」,也有些地方叫「鬼節」。人們都會在這一天來祭奠已故的親人,其實,中元節可不止燒紙錢這麼簡單,每個地方都有一些祖輩傳下來的民間習俗,比如祭奠祖先時需要注意哪些?祭奠的食物有什麼講究?
  • 七月半是什麼日子 民間中元節傳說禁忌多
    每年農曆的七月十五,就是民間所說的七月半,也就是中元節,還被稱為鬼節,是傳統的祭祀節日。   七月半是什麼意思?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中元節在農曆的七月十五日,部分也有在七月十四日過,節日這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奠祖先,與清明節上墳相似。
  • 同是「鬼節」,為什麼中元節不如清明節有名?
    一般認為,中元節,又名「盂蘭盆節」、「鬼節」。其實這種認識存在很大的誤解。鬼節、中元節與盂蘭盆節,是分屬於民間俗信、道教與佛教的說法,三者呈並列關係,而非一個節日的三個不同名稱。民間俗信的「鬼節」中,整個農曆七月都應當是「鬼節」,閻王於每年農曆七月初一打開鬼門把鬼放出來到陽間覓食,享受人們的供祭,七月最後一天,重關鬼門,群鬼又得返回陰間。
  • 民俗七月半-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我們這邊的民俗稱之為「七月半」,也有玩笑說是「鬼節」「施孤節」什麼的。在這一天裡,是家家戶戶都要做新米粉粑,去本村的土地廟請老菩薩的。
  • 說說中國四大祭祖節,清明節、中元節、重陽節和除夕
    在我國的傳統節日中,有四個與祭祖有關,它們是清明節,中元節,重陽節和除夕。那麼我們中國人為什麼要祭祖先?為什麼把祭祀作為重要的事情?祭祀祖宗是好事,就是盡孝道,讓我們的心養成一個厚道的心、養成一個孝順的心、養成感恩的心,所以我們中國人祭祀祖宗是教育,不是迷信。
  • 七月十五中元節,中元節是怎麼由來的?中元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中元節也是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青虛大帝聖誕日(誕辰),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
  • 七月半為什麼叫「中元節」,起源於何物?淺談傳統節日中元節文化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元節,俗稱七月半,或稱鬼節(有的地方是在七月十四日)。2020年9月2日這天便是七月半,中元節。在中元節,家家戶戶都會進行祭祀祖先的活動,有些人家還會舉行家宴。古時候,在祭祀、供奉祖先時非常講究行禮如儀,有著一整套約定成俗的流程。
  • 明日中元節,農村老人說「七月半禁忌多」,有哪些禁忌?有道理嗎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明天就到了農曆的七月十五,也就是「中元節」。中元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又被人們叫做「七月半」、「祭祖節」等等,是我國四大祭祖傳統節日之一,其他三個祭祖節日分別是除夕、清明和重陽。作為我國四大祭祖節日之一的中元節,各地都有不同的祭祀活動,比如中元普渡,相傳七月半是陰陽交替的節點,所以在一進入農曆7月,鬼門將會打開,群鬼會到陽間覓食,享受人們的供祭,等到七月最後一天,鬼門將會重新關閉,群鬼又會回到陰間,所以在七月初一到七月三十這個期間,人們會用糖餅、水果等祭品來祭祀群鬼,祈禱一家人全年平安順利。
  • 【民俗文化】農曆七月的「鬼節」——中元節即將到來,這些風俗禁忌...
    此刻,我們進入農曆七月——也是我國傳統民俗中「鬼月」已接近半月,農曆七月七月中,最引人注意被稱為的「七月半」/「鬼節」的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即七月半),本是祭祀祖先超度亡魂,地官赦罪之節日。
  • 七月十五中元節,農村老人:「七月半」禁忌多,有道理嗎?
    在民俗,每一年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節,是一年一度的四大拜祖傳統民族節日之一,其他三個傳統節日各自為除夕夜、清明節、重陽節。中元節,又被稱作「鬼節」、「七月半」、「七月十五」、「孟蘭盆會」等。流傳中元節這一天陰曹地府會開啟大門口,便於先人到世間找尋親人。健在的後代會提早到先人墳前燒紙叩頭;一來是為給先人指引方向,二來是為祈禱庇護子孫後代,以添福免災;三來是為防止先人急需用錢而找美女屍體不便。就算是忙得不相往來,很多人都不容易忘掉中元節前拜祖一事,確實走不開必須在向著先人墳上的方位燒些冥幣。
  • 今天是中元節,民間的「鬼節」,這些風俗禁忌,一定要注意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在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每年的這個時候長輩都會提醒一下家人,要注意哪些事情了,中元節在每個地方的習俗都不樣的,談談我的家鄉中元節的習俗吧。2、在農村都是同一個姓氏的家族住的比較集中,家族有專門的祠堂或者老屋,每年農曆七月初六各家各戶派一位代表抽籤或者抓鬮,訂好農曆初七到農曆十五,這些天在祠堂或者老屋祭拜祖先的茶水飯食的那戶人家。
  • 中元節文化闢謠:沒有「初一鬼門開 三十鬼門關」的說法,只有七月十五
    又到了農曆七月,因為七月十五為三官大帝·赦罪地官的誕辰,據說地獄會放出亡人魂魄,加之宗教因素的文化,變成了一年中最大的鬼節——中元節,俗稱七月半,所以七月也被人們稱為「鬼月」。當然這些可以說是迷信以及民俗信仰,但作為傳承下來的一種祭祀文化,也是有其可取之處,比如慎終追遠的對先人的奠祭。
  • 七月半,鬼門開,陰氣重,這些民俗與禁忌不懂是要吃虧的
    還別說,中元節真的蠻邪乎的。一到傍晚就陰風四起、惹人發毛。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這個"鬼節",看看它都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中元節,為什麼被稱為"鬼節"?  中元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除了鬼節外,還能被叫做亡人節、七月半、施孤等等。它跟清明節、重陽節還有除夕一起被稱為"四大祭祖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