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松陽」農民文化節「祈福四季·祭二十四節氣」民間藝術展演

2020-12-17 瀟湘晨報

全縣各鄉鎮、街道共15支代表隊參加比賽,近800人線下觀看了此次比賽,線上觀看直播人次近2萬。15支隊伍帶來的鄉村春晚節目輪番上演,精彩的節目,將我縣新時代農民良好的精神風貌一一展現在舞臺上。經過激烈的角逐,評出金獎5名,銀獎6名,優秀獎4名。「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是流傳至今的二十四節氣表順口溜,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也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11月18日下午,松陽縣創建「大花園」行動暨第十三屆「田園松陽」農民文化節「祈福四季·祭二十四節氣」民間藝術展演在大東壩鎮茶排村六村廣場舉行。

【來源:松陽縣文化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登封第六屆二十四節氣冬至文化節精彩紛呈
    12月21日,登封市告成鎮觀星臺景區二十四節氣廣場上,30名學生集體唱誦24節氣歌,伴隨著抑揚頓挫、清脆悅耳的歌聲,中國·登封第六屆二十四節氣冬至文化節拉開了序幕。登封第六屆二十四節氣冬至文化節現場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楚小龍致辭「天地之中」登封,歷史傳承悠久,名勝古蹟密布,每一處都承載著歷史文化。
  • 第六屆中國登封二十四節氣冬至文化節圓滿收官
    第六屆中國登封二十四節氣冬至文化節啟動儀式冬至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節氣。冬至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傳承發展中的二十四節氣
    時值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本報推出特別報導,講述二十四節氣在新時代的傳承與活化故事,以饗讀者。2019年舉行的二十四節氣夏至主題文化活動中,開展了廣場文化活動、非遺展示、祭拜周公、二十四節氣歌誦讀、測日影、二十四節氣文化大講堂等一系列活動,讓遊客進一步了解了二十四節氣的由來、感受到天文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加對二十四節氣文化的認同感。
  • 測日影、千人餃子宴……登封二十四節氣冬至文化節精彩不斷
    在這裡舉行的「中國•登封第六屆二十四節氣冬至文化節」活動現場精彩不斷,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參與。    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這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節氣。
  • 時|二十四節氣之·秋分
    01八月初六,秋分節氣秋分(autumnal equinox),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
  • 一年四季,四季有節氣,傳統節氣一直在被後人沿用,你可知為何?
    一年可分四季春夏秋冬,而四季有節氣。從立春至大寒,一年裡共有二十四個節氣,當某一天,人們不再為物質生活而煩惱發愁時,或許他們也會放下心中那沉重的包袱,開始享受往後餘生的生活,會享受田園之樂可不僅僅只有陶淵明、王維和孟浩然,當然了,充當不同的角色所扮演的戲劇也是截然不同。
  • 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雨水
    二十四節氣的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一起學習紀錄片中出現的實用英語表達、感受全國各地多樣的民俗文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是新華社CNC推出的大型紀錄片,歷時兩年,英國主持人江森海跨越中國二十四個省市,北至漠河,南至三亞,尋找二十四節氣對當代中國的影響,為全球觀眾講述中國二十四節氣的故事。1500小時拍攝素材,24集精美中國傳統動畫,國際首席愛樂樂團原創音樂的紀錄片良心之作。
  • 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立夏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的英文是 「The Beginning of Summer」, 咱們二十四節氣中,夏天的節氣有5個,除了「立夏」,還有 「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 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春分
    二十四節氣的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一起學習紀錄片中出現的實用英語表達、感受全國各地多樣的民俗文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立春
  • 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驚蟄
    二十四節氣的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一起學習紀錄片中出現的實用英語表達、感受全國各地多樣的民俗文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立春
  • 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立春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細心的你可能已經發現了,這是節氣歌,四句對應四季。我國歷來是農業大國,二十四節氣是我國獨有的農業物候歷,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反映了溫度的變化:小暑 大暑 處暑 大寒 小寒表達降水(雪):雨水 穀雨 大雪 小雪形容天氣由暖轉冷的過程,從露到霜:白露 寒露 霜降反映農作物的成長情況:小滿 芒種 驚蟄 清明二十四節氣是勞動人民經驗的積累
  • 「時令生活」中國二十四節氣文化體驗活動開啟蒙古國之旅
    將中華傳統文化與民族智慧的一大瑰寶——「二十四節氣」文化,結合中國當下活色生香的民俗生活圖景,通過全景展演與互動體驗相融合的形式,把一年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中蘊含的尊重自然、遵循物候、依時而行、天人合一的東方智慧與時令生活方式,以最貼近百姓衣食住行的方式與蒙古國民眾交流分享,讓兩國人民的生活深度接觸。
  • 昆明福保村迎來第三屆農民文化節
    昆明福保村迎來第三屆農民文化節 來源:新華網 2009年11月19日13:29   新華網昆明11月19日專電(記者陳鵬)19日至21日,知名小康村――昆明福保村舉辦第三屆福保農民文化節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民俗專家細說廈門版「節氣歌」
    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1屆常會通過審議,批准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一時間,這個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這二十四個節氣在廈門本地有著怎樣的傳承和故事?記者近日進行了採訪了解。
  • 冬至節氣大鼓敲響,中國琅琊臺四時(冬至)祈福節啟幕
    半島記者 李曉哲為弘揚琅琊臺「四時與二十四節氣」文化,打造「歲始琅琊·四時祈福」的節慶品牌,繼「中國·琅琊臺四時(秋分)祈福節」活動後,青島琅琊颱風景名勝區於12月22日-23日舉辦「中國·琅琊臺四時(冬至)祈福節」活動,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市民和遊客的參與。
  • 二十四節氣入非遺 二十四節氣是什麼意思含義解釋
    記者今日從文化部獲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於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當地時間11月30日上午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創造「二十四節氣」給自己定KPI
    對農民伯伯來說,春分是開始播種的日子。會背二十四節氣歌,也知道有哪二十四個節氣,但是問起二十四節氣從哪來,怎麼來?於是一年被分為了24個節氣,平均每個月有兩個節氣,包含四季變化、氣溫特點、雨水狀況、物候等。
  • 順天應時:二十四節氣的文化精神
    順天應時:二十四節氣的文化精神 2019年09月20日 08:3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勃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與二十四節氣同行——小雪
    這首耳熟能詳的「二十四節氣歌」,記載了一年從立春到大寒中的二十四個節氣。在古代,因為沒有天氣預報,「二十四節氣」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僅深深植入我們的生活,而且隨著歲月的延伸,它還被人們賦予豐富的文化內涵、民俗文化和節日文化。成為中國人特有的時間知識體系的一部分。
  • 合輯|《四季中國》:用英文講述中國二十四節氣的故事
    《四季中國》Seasons of China是新華社CNC推出的大型紀錄片,歷時兩年,英國主持人江森海跨越中國二十四個省市,北至漠河,南至三亞,尋找二十四節氣對當代中國的影響,為全球觀眾講述中國二十四節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