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周刊】留在網絡上的數字資產,所有權到底歸誰?

2020-12-19 騰訊網

作者 | 盤和林 編輯| 丁山

出品 | 中國益公司 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

|| 小益說

人死後,網絡帳號的所有權到底歸誰?一直以來,數字資產的所有權問題成為國際性難題,法律學者說,中國的法律法規走到了世界前列,「網絡虛擬財產」寫入了《民法典》。近期,深圳發布全國首個提出個人享受數據權的政府文件,或進一步推動數字產業發展。

只要是自然人合法取得的財產,都屬於可以被繼承的遺產。那麼我們日常使用的支付寶、遊戲幣、知識付費帳號、豆瓣號、微博號、購物券等數字財產均被包含其中。(盤和林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益公司特約評論員)

7月15日,深圳市司法局發布政府文件《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徵求意見稿)》並公開徵求意見。

徵求意見稿中提到,數據要素市場主體對其合法收集和自身生成的數據享有數據權,而公共數據的數據權歸國家所有,由深圳市政府代為行使。此外,深圳市還將建立城市大數據中心,實現全市公共數據統一存儲、匯聚、共享、開放、安全監管等。

據悉,這是全國首個提出數據權概念的政府文件。

「數據資產權」,是建立數據秩序的前奏

自從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網際網路技術帶領人類進入「數字時代」以後,數字要素的價值便有了新的表現形式,逐步形成數據資產。

近年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廣泛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到自己在虛擬空間中的數字信息,甚至產生廣泛的爭議與討論。從概念上來看,儘管數字資產已被廣泛提及,但不管是學界還是政府層面,都未能給予數字資產明確的定義,此次深圳市首次提出「數據資產權」,可以說既是對公眾擔憂的一種回應,也是未來將要建立數據秩序的前奏。

其實,數據資產之所以被政府、企業和公眾如此關注,主要還是它可以給人們帶來難以估量的經濟價值。數字空間幾乎沒有邊界,可以無限拓展,數據也可以無限複製,這種資產就像大自然的水循環一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很多其他資產形式都可以依靠數據來呈現。

資產一旦以數位化的形式存在,便具備了數字的流動性,這就使得經濟活動中關鍵的交易環節不再局限於現實世界的時空,可以在網際網路上自由傳遞和流通,從而大大提高了價值的流轉速度並降低了交易成本。

例如,在電商網站購物時,人們的銀行帳戶自動扣款,並不需要線下通過紙質人民幣交易。同時,數字資產還做到了與現實空間資產的一一對應,實時同步,資產一旦發生價值變動,無論是發生在現實世界還是數字世界,價值在另一個世界的表現形式一定會同步變動,在節省時間成本的同時,也讓經濟活動中的交易更加頻繁。

數字資產確權,事關數據產業的良性發展

中國網際網路網絡信息中心2020年4月發布的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數量龐大,達9.04億人,較2018年年底增長7508萬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4.5%。

再考慮政府公眾數據、與網際網路形成間接聯繫的老年與幼兒群體,可能每個人都會在自覺與不自覺中形成自己的數據資產。這其中包括網上金融資產、線上付費虛擬產品等易於明確所有權與使用權的實體財富,也包括聊天信息、個人照片、瀏覽與購物記錄等難以歸屬的數字資產。如後者這些財產不僅涉及人們自身,還涉及其與網絡平臺的財產關係,被稱為具有人身性質的數字財產。

這類資產的所有權到底歸誰,如何確立數據資產的所有權問題和產權制度,便成為數據產業能否良性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

從法律概念上思考,數據資產的本質應該包括兩種權益,分別是「人格權」和「財產權」。從這個角度來看,每一項與個體關聯的數據都可以明確到具體的個人身上,這種具有支配與排他效力的權利,任何其他人都不得妨礙其行使,也不得代為行使,這就從根本上明晰了涉及個人隱私數據的所屬問題。

網際網路時代,以個人信息為代表的人格權給主體帶來了豐富的經濟利益,如果主體的人格受到侵害,也會給主體造成一定的財產損失,「財產權」的概念便與數據資產聯繫起來,相對應的權利如何繼承也擺在人們面前。

在這方面,中國可以說走在了世界的前端,2017年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已把「網絡虛擬財產」寫入了民法總則,成為了我國公民的一項民事權利。在今年兩會上,民法典草案的通過更是進一步把「數字遺產」納入繼承範圍內。

最終,《民法典》繼承編將《繼承法》中遺產範圍「公民的收入、房屋、林木、文物、著作權」等一一列舉的方式刪除,概括性定義為「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即只要是自然人合法取得的財產,都屬於可以被繼承的遺產。那麼我們日常使用的支付寶、遊戲幣、知識付費帳號、豆瓣號、微博號、購物券等數字財產均被包含其中。

當下要解決個人數據權利頻遭侵犯的問題

不過在實際執行中,可能還存在許多尚未解決的問題。

如在法定繼承上,哪些數字資產可以繼承,涉及倫理的隱私信息具體該繼承給誰等問題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在這方面,有些企業已經嗅到商機,想把「數據遺產」作為新的創業機會,這在法律制度還不盡完善的今天可能還為時尚早。

首先需要做的應是解決當下個人數據權利頻遭侵犯,以及企業之間利用數據不公平競爭、限制競爭等問題。

一方面,要全面完善個人數據安全保護制度,強化市場監管,利用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融合手段,在數據的採集、傳輸、存儲、處理、交換和銷毀等數據全生命周期上,切實做好安全保障。

另一方面,數據資產產權制度亟需建立,這其中涉及隱私權、遺產繼承制度、財產權、人格權保護、民俗文化等多方面內容。要形成一個利益相關方得以彼此制衡的機制,避免惡意競爭,同時也要配合搭建行業自律和執法體系、權益申訴通道、違法違規舉報機制,提前規劃各類可能發生的應對和處理方案,解決數字經濟時代人們的數據產權矛盾。

隨著人們在虛擬世界中留下的痕跡越來越多,未來數據要素的價值將會急劇爆發,甚至可能成為新的「第四產業」,及時為數據資產正本清源,才能真正實現數據產業的健康良性發展。

益周盤點

多地排查漢堡王門店,南昌3家涉事門店被立案調查

7月17日,針對央視315晚會曝光南昌市「漢堡王」使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加工製作食品以及修改食品原料有效期等違法行為,南昌市市場監管局對三家涉事門店進行立案調查。根據《證券日報》報導,目前,北京、上海、浙江等多地市監局連夜展開調查。其中,杭州部分門店調取監控錄像未發現違規操作行為,但個別「漢堡王」存在濾水濾芯記錄時間錯誤等問題。下一步,杭州市市場監管局餐飲處已通知「漢堡王」杭州總部負責人於7月17日接受行政約談。

趣頭條被曝涉嫌發布虛假廣告,股價暴跌23.04%

7月16日晚間,央視315晚會曝光了趣頭條平臺上存在諸多涉嫌違法的廣告,涉及虛假宣傳療效甚至吸引用戶參與網絡賭博等。隨後,趣頭條發布聲明,聲明表示:對於315晚會報導的廣告問題,趣頭條高度重視,並充分意識到在平臺廣告生態管理方面仍有諸多不足,對於給用戶帶來的困擾和影響,趣頭條表示誠摯的道歉。針對央視指出的問題,趣頭條的運營方上海基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已迅速成立廣告生態治理專項工作組,正在對平臺涉及的廣告進行全平臺徹查,一旦發現相關問題,堅決嚴厲清查和封禁。此外,被315點名之後,趣頭條目前已在各大安卓應用商店下架。美國當地時間周四收盤,趣頭條股價大跌23.04%,報收2.84美元。

Twitter創始人承諾調查名人帳戶遭黑客入侵事件

近日,Twitter CEO兼聯合創始人傑克·多爾西宣布,該公司正在診斷黑客問題,「將在對發生的事情有更完整的了解後分享調查結果」。他將這一事件稱為「在Twitter上度過的艱難一天」。多爾西評論美國名人帳戶遭黑客入侵事件時表示:「我們都感到這件事發生的可怕。」黑客在這些帳戶上發布用加密貨幣比特幣賺錢的消息。最新消息稱,兩名熟知內情的消息人士透露,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正在牽頭對Twitter黑客事件發起一項聯邦調查。

高德上線「家人地圖」惹爭議,官方回應:用戶確認授權後才能使用

日前,高德地圖上線的「家人地圖」引起隱私爭議。高德方面回應稱,上線的家人地圖功能,可以讓家人隨時看到彼此的位置,實時獲取家人所在地點,還可以給家人設置「親友位置提醒」,可以以某個地理位置150米到2公裡為半徑,設置位置提醒,當家人到達或離開安全半徑時會收到消息提醒。此前,有網友認為,這個功能對於有老年痴呆的家庭很受用,也有用戶表示,「不管什麼角色身份,都需要一個空間感,不需要隨時被關注。」

國家發改委等十三部門發文,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自主就業

國家發改委等十三部門發布的《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指出,大力發展融合化在線教育,積極發展網際網路醫療,鼓勵發展便捷化線上辦公,不斷提升數位化治理水平。積極培育新個體,支持自主就業。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分時就業。鼓勵共享出行、餐飲外賣、團購、在線購藥、共享住宿、文化旅遊等領域產品智能化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發展生活消費新方式,培育線上高端品牌。

「中國益公司」項目是由騰訊新聞發起的企業社會責任促進項目,致力於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專業化、體系化發展,促進企業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均衡發展,進而推動商業文明的整體升級。

「中國益公司」由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出品。

往期推薦

中國益公司 | 航空公司「花式自救」,能否為行業帶來新轉機?

陳春花:企業的基本假設,有著終極的力量

大家好,我是責任力大使——陳數

相關焦點

  • 留在網絡上的數字資產,所有權到底歸誰?
    作者 | 盤和林 編輯| 丁山出品 | 中國益公司•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 小益說人死後,網絡帳號的所有權到底歸誰?一直以來,數字資產的所有權問題成為國際性難題,法律學者說,中國的法律法規走到了世界前列,「網絡虛擬財產」寫入了《民法典》。
  • 楊凱生:大數據到底是屬於誰的?所有權應該歸誰?
    楊凱生表示,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說,生產力最終要影響和決定生產關係,而生產關係主要指的是生產資料歸誰所有,勞動成果如何分配,這是傳統政治經濟學的主要觀點。當然也包括由於生產資料歸誰所有、勞動成果歸誰分配這個過程中形成的人們的相互關係稱之為生產關係。
  • 漁船私自買賣、掛靠過不了戶,所有權到底歸誰?
    本質上,是一個地區的漁業捕撈能力。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明確要求制定和實施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制度。2017年,農業農村部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國內漁船管控實施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的通知》,提出了「十三五」時期漁船「雙控」制度的改革思路和政策措施。
  • 小區地下車位所有權究竟歸誰
    小敏很是疑惑,車位到底買不買?不是說小區車位歸全體業主共同共有,開發商不得出售或出租嗎?    案例二:    張凱是鄭州某小區業主,雖然買了地下停車位,但是心裡很惱火。    「花了十多萬元,就買了個使用權,卻沒有所有權。」張凱拿著與開發商籤的協議說,「這不,一沓錢換了一份協議。」
  • 陪葬品所有權該歸誰?
    墓主後代鄭氏兄弟認為,被盜墓為其曾祖父墓葬,陪葬品應該歸其家人所有,遂要求公安局和文物局返還扣押的陪葬品。在協商未果後,鄭氏兄弟將公安局和文物局告上法院。近日,平頂山中院作出了32件文物歸國家所有的裁決。
  • 數字遺產怎麼辦?
    2009年,國內發生了一起數字遺產繼承的司法案件,就是判明逝者在網路遊戲中留下的價值5萬元的遊戲裝備的所有權。其實早在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保存數字遺產憲章》中就明確提出,數字遺產是人類特有的知識及表達方式,個人在網絡上的信息包括文本、資料庫、照片、軟體、網頁等,都是數字遺產。
  • 國有資產所有權的重新界定及其理論依據
    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訂的《公司法》將原公司法第四條第三款「公司中的國有資產所有權屬於國家」刪去,體現了立法的進步。筆者認為,原公司法第四條第三款「公司中的國有資產所有權屬於國家」的規定,不但與第一款規定的所有股東出資後僅享有股權的精神相衝突,而且與第二款規定的公司享有對所有股東出資形成的公司財產的全部法人財產權原則也相矛盾。
  • 數字資產上的生態 -- Klaytn的創新與發展
    Klaytn的目標Klaytn的目標是使世界上所有的資產都可在Klaytn上交易並發揮作用。Klaytn並非單一的一款產品或一項資產,它將成為數字資產的平臺參與者。也就是說Klaytn將提供在全球範圍內發行和交易各種數字資產的最佳環境。Klaytn不僅只提供區塊鏈服務,對所有發行數字資產的服務都表示歡迎。
  • 【今日看「典」(55)】合法建造房屋所有權歸誰?
    【今日看「典」(55)】合法建造房屋所有權歸誰?【今日「一典」】事實行為 物權農民在宅基地上建造的住房未進行不動產登記的所有權歸誰?農民能否自由處分自己在宅基地上建造的住房?今天一起看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的這一點。
  • 「借名買車」情況下,車輛所有權應歸誰?
    「借名買車」情況下,車輛所有權應歸誰?  本案中,根據雙方當事人陳述及法院查明的事實,涉案車輛雖登記在史某1名下,但實際由史某2出資購買,並佔有使用,故史某1以涉案車輛登記在其名下為由要求確認涉案車輛歸其所有的訴訟請求,缺乏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
  • 一典一點看 | 合法建造房屋所有權歸誰?
    一典一點看 | 合法建造房屋所有權歸誰?農民在宅基地上建造的住房未進行不動產登記的所有權歸誰?農民能否自由處分自己在宅基地上建造的住房?今天一起看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的這「一點」。本條規定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就是指房屋建成之時、衣服製成之時、書櫃完成之時或者衣服被拋棄之時、書櫃被燒毀之時,這些物的所有權或為設立或為消滅。這些因事實行為而導致的物權的設立或者消滅,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而不需要遵循一般的物權公示方法(不動產為登記,動產為交付)即生效力。
  • 辦理託運手續後 貨物所有權歸誰
    乙公司辦理完託運手續後,貨物的所有權歸誰?對因山洪暴發報廢的100臺微波爐,應當由誰承擔風險損失?對於乙公司多裝的50臺B型微波爐,應當如何處理?丙公司能否拒付貨款和要求退貨?張三可向誰提出損害賠償請求?  河南天新律師事務所董濱解答:1.乙公司在辦理完託運手續後即請求甲公司付款,甲公司不應當付款。因為合同約定貨到付款,而實際上貨未到,甲公司享有後履行抗辯權。
  • 李禮輝:數字信任可以解決我是誰、你是誰、所有權屬於誰的問題
    中國銀行原行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李禮輝在「2020鳳凰網財經峰會」上表示,有越來越多科技平臺、金融機構推出基於大數據技術的信用服務,解決長尾客戶的金融需求,發展普惠金融。李禮輝認為,區塊鏈可以建立技術背書的信任機制,通過數學方法解決信任問題,以算法程序來表達規則,信任共同的算法程序就可以建立互信。
  • 數字所有權要求支配權與使用權分離
    馬修·英格蘭姆(Mathew Ingram)撰文稱,音樂和視頻的數位化為人類帶來了很多便利,現在亞馬遜的「借閱圖書館」功能又將這一趨勢帶入了圖書行業,但這一轉變並不一定總是好的。首先物理介質將漸漸消亡;其次它改變了用戶與購買內容的關係,我們買到的將不是內容的所有權,而是短期使用權。在越來越數位化的時代,我們將還有很多事需要適應。
  • 本案的房屋所有權究竟歸誰所有
    2010年12月,原告知悉後向被告主張房屋所有權,要求被告搬出錦繡華庭錦虹苑3、4號房,被告拒之,原告遂向泗洪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判令玫瑰華苑3、4號房屋的所有權歸原告所有。  [評析]  對本案處理有兩種意見。  一種意見是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 借名買車,汽車所有權歸誰?
    機動車作為特殊動產,其所有權的設立和轉移,自交付時發生法律效力。機動車登記也不是設權登記,機動車所有權轉移的一般規則與機動車登記制度的特點必然會在特定的情形下產生「車戶分離」現象。本案中,京牌寶來小轎車由邱某出資購買並實際佔有使用,車輛仍應歸邱某所有,車輛證照屬於車輛的附屬證件,所有權同樣應歸邱某所有,因此,賈某無權主張返還車輛及相關證照。    賈某還能否要回自己的車牌號?
  • 農村城鎮化,那麼土地所有權歸誰?該由誰來種?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生產力的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的普及,決定了農村以後將會走城鎮化的道路,種植土地將會集中到少數一部分人,真正意義上的農民也會越來越少。那麼這個問題就很關鍵,土地屬於誰?當然,這只是一部分現象,不可能毫無節制的去蓋樓,絕大多數土地還是應該用於種植莊稼,用於農業生產,比如將土地承包給別人,雖然說很多農民不再種地了,但是土地的所有權還是歸他們所有,農民可以得到一部分的租金,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理想的狀態,千萬不要以為把土地一次性給了別人,可以拿到好多錢,而放棄土地的所有權,我認為這是一種鼠目寸光的做法,因為當土地的所有權集中到少數人手中時
  • 數字資產錢包有哪些種類?
    談起區塊鏈數字資產,就離不開數字錢包,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錢包在區塊鏈生態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早期只有轉帳、存儲、收款等基礎功能,如今通過數字錢包不但可以進行資產管理,而且還可以進行數字資產理財、數字資產交易、為公鏈 DApp導流等。
  • 父母出資購房,產權到底歸誰?
    近年來,由房產歸屬引發的爭議屢見不鮮,尤其是由父母出資購買的房子,糾紛更是不斷,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下,父母出資購房,產權到底歸誰?1、父母出全資,產權未登記①一方父母出資發生在其子女結婚前,根據條例規定,該出資資金應認定為對其子女一方的贈與,受贈一方子女可以獲得該債權轉化物(不動產的所有權
  • 房屋土地實質所有權到底歸屬在誰手上
    如果不是這樣,國有土地誰都可免費使用,那麼中國14億人誰不會搶佔一塊土地?如果中國由於國有土地免費使用,那麼中國一定是一個「叢林社會」了。許多人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一定會採取暴力的方式進行。這個時候中國肯定是「國將不國」了。更用不說,在土地私有產權制度下,不通過市場交易及付費,沒有人是能夠獲得所需要的土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