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成功, 就是有時間陪伴家人 IMEnglish

2021-03-01 IMEnglish

在這個中秋佳節,IMEnglish祝願大家節日快樂,願您與家人長相伴。

陪伴,為何成為現代父母的難題

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親子教育。

而在急之國,作為孩子的父母,你有多久沒有好好陪過你的孩子了?

我們所處的時代,父母們面臨著最複雜、最不知所措的難題:

他們是飄一代。和父母,和愛人,和孩子,時常演繹著雙城甚至三城故事。

他們是信息恐慌一代。孩子和大人一樣,每天接收著來自現實生活和網際網路無時無刻不在更新的信息,世界因此快速而多變。

他們是在路上的一代。他們不是在去另一個城市的路上,就是在去另一個國家的路上,不是在去另一個大洲的路上,就是在去另一個星球的路上。在路上,有無限可能,生活也因此而無限選擇。

他們是「421」一代。四個老人、一對夫婦、一個孩子的家庭結構,讓教育方式充滿了代際衝突。二胎的開放,也許能緩解,但不能解決。

他們是巨嬰一代。身為獨生子女的一代,他們在被寵愛、被呵護、被關注的環境裡長不大,成為巨嬰,在經濟和精神上雙重依賴父母。這樣的巨嬰為人父母時,又該如何面對孩子?

他們是滑鼠一代、低頭族一代。人人都有網絡和手機依賴症,生活蛻化為網絡社交生態,周圍遍布點讚黨。

世界越來越大,家庭越來越小。網絡社交越來越活躍,陪伴家人越來越稀缺。信息越來越多,時間越來越少。牽著孩子的手,和孩子一起大笑,那是多久以前的事情了?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長,並不只是讓孩子成長,而是飄一代父母們自身的成長。學會告別巨嬰、啃老,和孩子一起應對生活給予的陰晴冷暖,風霜雨雪。

和孩子一起,和親人一起,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行路越來越開闊,心胸越來越廣闊。

「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有調查顯示,50%的爸爸每周陪孩子平均不足5小時!每天跟孩子有效的溝通時間不超過6分鐘!心理學研究表明:學齡前、童年期、青春期,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溝通與陪伴,父親母親都不能缺位。否則,不利於其人格的形成與完善。

2014年,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中國幸福家庭系列活動組委會主辦的「好爸爸教室全國公益行」項目針對「家庭中父親角色的重要性」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九成孩子希望父親抽出更多時間陪伴自己。44%的父親認為自己工作太忙,導致親子活動減少;23%的父親苦於孩子總纏著自己;26%的父親則感覺親子活動太單調。父親們的陪伴方式還經常錯誤,例如將iPad等電子產品長期塞給孩子玩、無底線滿足孩子物質願望以及在陪伴中不停將孩子與其他孩子進行對比等。

「我很忙」

每當孩子說:「陪我玩一會好嗎?」家長總是回答:「我哪有功夫陪你玩。」由於工作壓力大或者生活觀念不同,越來越多的「80後」父母將撫養、陪伴孩子的責任移交給爺爺奶奶等第三方。

「我不懂」

常有家長說:「我不懂怎麼教孩子。」於是,把孩子送到社會辦學機構學這學那,以為「投錢」就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我有陪」

只是「陪」在孩子身邊,並沒有用心去關注和參與孩子的活動。

事實上,親子陪伴的價值超過任何教育培訓。對待孩子,僅有物質關懷是不夠的。真誠的陪伴、悉心的關懷更加重要。親子陪伴的關鍵詞包括互動、尊重、對話和理解。

陪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絕大多數父母的最大難題是沒有時間。《窮爸爸、富爸爸》一書裡有句話:「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爸爸去哪兒》等親子類節目讓人們普遍關注到爸爸們「陪伴時間不足」,並未真正重視「陪伴質量不高」。有時間陪,還要注意「隱性失陪」和「心靈陪伴」。

隱性失陪是指家長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子女,但因為缺乏有效的溝通,從而造成精神上的失陪。具體表現是親情淡漠、缺乏信任、難以溝通。長期隱形失陪的兒童,容易出現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礙等現象。

最好的陪伴是心靈陪伴,父子之間要建立以感情緊密聯結為基礎的良好關係。通過真正的、內心真實的感受來交流與溝通,傳遞愛、信任和安全感,促進了解、關愛和信任。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與孩子建立的親密關係比「正確」的技巧更為重要!心靈陪伴傳遞給孩子的愛和信任將會影響孩子一生。

「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 無論爸爸們有著什麼樣的理由,都不能成為忽略孩子的藉口。天氣晴朗的時候,請爸爸帶上孩子,開車去野外郊遊;雨過天晴之後,請爸爸帶上孩子尋找遠處的彩虹;孩子有心事的時候,請爸爸充當孩子的「知心哥哥」;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請爸爸為孩子重新樹立起丟失的自信。即使您因為工作原因,無法日夜陪伴在孩子身邊,也請用另外的方式來陪伴孩子成長。比如,每天給孩子打一個問候的電話,發一條關心的簡訊,甚至在網上留言,交換隻屬於你倆的秘密。孩子的成長轉瞬即逝,爸爸們千萬不要輕易忽略掉陪伴的時光。當然,能陪在孩子身邊,請儘量陪陪孩子,不論是對孩子還是爸爸,這都是「最快樂的時光」。

80後親子陪伴情況調查


2015年3月2日至3月8日,《新周刊》聯合廣汽豐田逸致進行了80後親子陪伴調查,本次網絡調查至少吸引了73.6萬人關注,其中收到了2072份有效答卷。

作為獨生子女一代,九成80後只有一個小孩

受訪者中,六成多為女性,三成為男性,這似乎從一個側面反映對親子話題更感興趣的是女性。其中,來自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分別佔三成左右,來自中小城市的佔兩成多;與之對應的,是家庭月收入的差異化,接近半數(42.91%)的受訪者表示每月家庭月收入不到10000元,10000元至14999元的佔近三成,而達到30000元以上的只佔受訪者的6.90%。

如今三十而立的80後,不少還是「窮忙族」。《新周刊》曾做過調查:十個80後,四個房奴,三個車奴,還有三個啃老族。有人說:「80後是尷尬的一代,生活苦不堪言,錢都讓50後、60後掙去了,女人都給70後泡去了。」面臨著各種經濟壓力的80後,如今又加上了養兒帶來的巨大花銷。

調查發現,91.46%的人只有一個小孩,有兩個小孩的只佔7.92%。20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嚴格推行計劃生育政策,直到2013年才開始放開二胎。因此,作為計劃生育政策下的獨生子女一代,絕大部分80後也只有一個小孩。

過半數的80後認為對孩子最好的愛是陪伴

調查中,小孩在3歲以下的佔78.23%,3—6歲的佔4.2%,7—12歲的佔13.08%,12歲以上的佔4.49%。這說明絕大部分80後的小孩正處於幼兒期或生長發育的學齡時期。3歲後,小孩無論在生理還是心理上都進入了一個更成熟的階段,父母在育兒上也將面臨更複雜問題。

在回答「你認為對孩子最好的愛是什麼?」時,55.47%的人選擇了「陪伴,與TA一同快樂成長」,14.68%的人選擇「培養TA一項超越許多人的技能」,其餘的則分別選擇「讓TA享受富足的生活」、「讓TA上最好的學校」及「送TA出國留學」。可以看出,超過半數的80後父母在育兒時更注重與孩子在一起的互動和交流,認同與孩子在一起的「珍貴時光」(quality time)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儘管也有不到兩成的受訪者仍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希望孩子學得越多越好。

接下來的問題「你認同『父母的陪伴就是最好的親子教育』這一觀點嗎?」也體現了上述的分析,61.00%的人完全認同,32.05%的人基本認同,6.85%的人部分認同,完全不認同的只有微弱的0.10%。

近七成的80後因工作忙沒時間陪孩子

雖然許多80後認同陪伴孩子的理念,但根據調查,全職陪伴的只佔9.17%,75.92% 的人選擇工作日下班後時間及周末陪伴孩子。平時看

管孩子的,更多是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佔受訪比例的55.55%,母親看管的有37.31%,父親看管的只有5.55%,剩下的1.59% 則選擇請育兒嫂或鐘點工阿姨照看孩子。

80後父母似乎也意識到了在孩子生活中的缺席。在回答「當孩子說:能陪我玩一會好嗎?你通常會?」這一問題時,有87.79%的受訪者稱會積極回應孩子,並問「好呀,你想玩什麼?」,8.16%的人會說「我很忙,正在趕報表,過會再說」,只有0.24%的人會置之不理,「低頭玩手機或iPad」。

為什麼不能經常陪伴孩子?對於這個問題,近七成的受訪者表示「想,但每天工作忙死了,實在沒有時間陪」,近兩成的人認為「孩子有自己的事情,TA自己會玩兒,大人不用摻和太多」,一成多的人認為「有媽媽陪就好了,男主外,女主內,男人只管在外打拼就好了」,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認為「孩子就是麻煩,懶得和TA浪費時間」。

工作忙,忙養家,是大部分80後缺席孩子生活的主要原因。

80後父母:更注重對孩子的精神培養和情感交流

有時間陪伴孩子時,80後會選擇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周末出遊、講睡前故事、樓下活動等。其中,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就佔了受訪者的23.76%。

調查顯示,在參與孩子生活時,80後父母更注重對孩子的精神培養和情感交流。29.07%的人會做帶孩子玩、課外學習、培養孩子生活習慣等精神性事務,28.60%的人會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25.93的人會做做飯、洗衣、講故事、哄睡覺等零碎性事務,剩下16. 40%的人只管對家庭和孩子學校的一些溝通性事務。

在培養孩子閱讀愛好上,最受80後父母歡迎的親子圖書種類分別是故事類、益智類、科學類、識字類、健康類和藝體類。其中,會買故事類圖書的80後父母就佔了三成。

當小孩犯錯時,父母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樣的?41.32%的人表示「媽媽紅臉,爸爸白臉」, 38. 08%的人表示「爸爸紅臉,媽媽白臉」,還有10. 76%的人表示「父母紅臉,爺爺奶奶白臉」。在教育孩子上,80後父母仍然有意無意地扮演了兩種不同的角色——一紅一白、一嚴一寬、一硬一軟。

當然,對犯錯的孩子,80後父母更多是以講道理的方式處理,這佔了受訪者的75.82%,看心情對待的有20.85%,只有不到2%的人會選擇打罵和體罰。顯然,「重教輕罰」已經成為80後父母的共識。

本文轉載於《新周刊》



IMEnglish

IMEnglish- 國際思維,自信溝通!


IMEnglish,頂尖英語溝通教育專家,專注讓中國學生(6-15歲)成為具備國際化思維的自信溝通者。

公眾微信 | IMEnglish

工作微信 | 18500961847

北京市海澱區大鐘寺太陽園



相關焦點

  • 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孩子
    人人都有網絡和手機依賴症,生活蛻化為網絡社交生態,周圍遍布點讚黨。世界越來越大,家庭越來越小。網絡社交越來越活躍,陪伴家人越來越稀缺。信息越來越多,時間越來越少。牽著孩子的手,和孩子一起大笑,那是多久以前的事情了?
  • 所謂的安全感就是無微不至的「關懷」和「陪伴」
    此刻正在被他愛著的我,才真正明白,所謂安全感就是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其實真正的安全中重要的就是」陪伴「,不管是女人還是男人需要都是,對方可以多花一點時間來彼此陪伴,有太多感情走向破碎的原因即使彼此沒有時間陪伴對方。
  • 荷蘭父母如何引導孩子的金錢觀 IMEnglish
    結果他對我也對著他女兒大聲表明態度:「她這次最壞的結果的只是過不了一次考試,可是她如果沒有承擔這個後果並且消化它,她以後就會過不了很多人生的關口。看起來只是一本42歐元的書,可是背後是比42歐元的書嚴重得多的責任感和規劃性問題。她今天這樣,覺得家人有能力為她承擔這『42歐元』,如果我們幫她,她今後可能因為缺乏責任感自律性,要承擔『4.2億歐元』的問題時,誰來管她?」
  • 這些星座即使工作再忙,也會抽出時間去陪伴家人!
    生活就是由我們身邊的各個成員各個部分所組成的一個大家庭,每天在一起就是生活,當我們還小的時候,總是想要出去多看看多走走,但是在生活當中,很多時候在面對我們一天天的長大,慢慢的走出學校,走入社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當中的時候,其實我們就會發現,我們陪在家人身邊的時間,也日益減少了,過去想要離開家人
  • 所謂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堅持。
    何謂成功?成功指達到或實現某種價值尺度的重要事情或重大事件,從而獲得預期結果。成功包括精神與物質兩方面。滴水能穿石,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水滴的精神也能給我們前行的勇氣。一人一孤島,沒有水電,沒有人陪伴,只有自己形影不離。後來,他的妻子王仕花加入守島隊伍,成為苦守孤島的夫妻。當時,他倆並不高的工資;把孩子、父母留在家裡。
  • 所謂的成功
    智商,沒錯,確實是智商,有人對智商進行分類,所謂知識智商,情商也就是情緒商,逆商,也就是挫折逆境商,愛商,讀起這些所謂的商,又有什麼邏輯智力,語言智力,聽力智力,視覺智力,社交智力,內省智力,運動智力,我看的是花花綠綠,要是亂編的話,我也能胡編一個世情商出來。從中可以看出有些所謂的「教育家」太出格了,編造了多餘的東西,塞進了私心亂彈,來證明自己高人一面的德性。
  • 一個男人的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
    >印象裡,家裡總是媽媽洗衣做飯打掃衛生做家務,爸爸好像總是很忙,他們總是說壓力很大,賺錢養家,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可是,下班的時候,爸爸們捧著手機看小說,看電視,把時間花費在娛樂消遣上,也不肯擠出一點時間陪自己的孩子。
  • 家人的陪伴對孩子究竟有多重要?家長不要忽視對孩子的陪伴
    家人的陪伴對孩子究竟有多重要?家長不要忽視對孩子的陪伴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長中重要的財富,對孩子興趣的建立,能力的開發,性格的培養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陪伴,需要親子雙方的靠近,需要互動,需要情感的交流,需要父母帶領孩子去感受這個世界,需要孩子在父母的引導下去認知這個世界,需要父母去挖掘孩子的潛能,需要父母來培養孩子的性格和能力。家人的陪伴對孩子究竟有多重要?
  • 真正成功的人都不會缺席陪伴家人:因為,家才是成年人最大的事業
    一、休息睡覺「好好工作,好好休息,然後好好睡覺,那就是很好的人生。」對於日常工作繁忙的我們來說,有一個屬於自己休息和睡覺的時間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保持運動和健康,保持有意識的生活,過一個真正意義上有品質的生活。三、陪伴家人如果要說現代職場人最缺的是什麼?那就是時間,陪伴家人的時間!
  • 你對寶寶所謂的陪伴,是「真」的嗎?
    「著急復出,不如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陪伴」這個話題,又高頻出現在大家眼前。早教課上的孩子們也對新來的小寶寶充滿了興趣,他們時不時跑過去觀察一下小寶寶在幹嘛,和小寶寶互動一下;而小寶寶呢,從小就跟著大哥哥姐姐們一起免費蹭課,有很多機會與家人以外的人接觸,社交生活豐富,見世面,薰陶浸潤,早教的精髓不就是這樣的嗎?
  • 紀錄片《年味》:所謂年味,就是一家人團圓的味道
    它分為歸途,遷徙,別離,遠方,他鄉,團圓六個主題,講了六個不同的故事,從每個故事裡,共同表達出一個主題,那就是,所謂的年味,就是團圓的味道。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第6個故事,名字叫做團圓。講了一個計程車司機給自己從外地歸來的兒子,準備年夜飯的故事。
  • 火遍全網的李子柒:所謂愛你,就是,一日三餐
    前段時間,李子柒微博停更55天上了熱搜。很多粉絲都好奇,這段時間李子柒到底去哪兒了?對此,她的助理早前曾給出回復。原來是李子柒的奶奶老毛病犯了,為了照顧奶奶,李子柒停掉了所有的工作。看過視頻的都知道,李子柒本身話不多,最常說的話就是:」婆婆,吃飯嘍!「為了照顧奶奶,李子柒毅然放棄了大城市的生活,回歸鄉野。祖孫二人一起種種菜,養養雞,嘮嘮家常。簡簡單單的一日三餐,是祖孫二人共享天倫的樸實寫照。
  • 親子陪伴不在時間的長短,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勝過一切玩具
    陪伴的質量高不高主要看父母和孩子在相處的過程中是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只要父母和孩子相處的狀態是輕鬆的、開心的,這樣的陪伴就是高質量的陪伴。 其實,不是說我們必須陪在孩子身邊才叫高質量的陪伴,有一種高質量的陪伴是父母在「工作」孩子在玩耍。
  • 為什麼花時間陪伴家人比你想像中更重要
    如果一個家庭是一顆大樹,那麼夫妻就是這棵樹的根。但是,與家人共度時光會減輕壓力。有一個支持系統來討論一個人的壓力和問題,可以大大減少壓力。研究表明,高質量的社會支持減少了創傷後應激障礙,並降低了醫學發病率和死亡率。
  • 陪伴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每天都是白天和夜晚的交織,對於各個角色,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做著自己的事,每天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少之又少。都說,孩子小時候是作為父母最幸福的時刻,要抽時間好好陪伴,當孩子大了,就會離開我們,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庭,不再與我們每時每刻在一起。
  • 連陪孩子的時間都沒有,你成功個啥啊?(強烈推薦)
    修爸爸沒錢給孩子讀最好的學校,依然可以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那就是陪伴。身為父母,不陪伴孩子就是瀆職。-01-每次看到成功人士巡迴演講或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畢生經歷都獻給了我的工作,我都沒有時間陪伴我的家人和小孩。」好感人吶……請問,我能抽你兩耳光嗎?中國真是個奇怪的民族,我們重視家族、重視血緣、重視宗親,但很多時候,又在潛意識裡崇尚為了出人頭地而六親不認。
  • 《情感故事》產前抑鬱症並不可怕,只要有家人愛人的陪伴就好
    每天更新原創情感美文,這裡是博今二濤,在成長的道路上有喜有悲,還請笑著面對!,不是讓兩個人經常陷入尷尬的局面,就是讓女孩子覺得很木訥;所以,今年已經三十歲的小王還沒有一個合適的交往對象,讓父母十分發愁,於是,小王開始尋找合適的女生並試著慢慢交往。
  • 「傳愛達人」陪伴成長 育幼院童有了「家人」
    東南網1月4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為了讓沒有家人、親人關懷的育幼院童感受到家庭的溫暖,4年來,逾57位「傳愛達人」陪伴育幼院童成長,有些院童已上大學或入伍,「傳愛達人」仍然和這些青年保持聯繫,和青年們當朋友。
  • 高質量的陪伴,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我的一位朋友,很小就在爺爺奶奶家長大,與父母的親子關係,似乎總是不溫不火,不鹹不淡,就是不那麼親密,感覺就是對家庭觀念很淡漠,也沒有特別的愛好,其實就是沒有真情。 大女兒1歲半,媳婦就每晚陪伴閱讀各類中外繪本,即便帶孩子回湖北老家小住,沉甸甸的旅行包裡,少不了一大摞繪本圖書,堅持睡前閱讀,幾乎就是我們家的家風習慣。媳婦是主力,我是替補,如今,大女兒5年級了,可以獨立閱讀了。如今,3歲9個月的小女兒,也是從1歲半開始每晚睡前閱讀,換成了我是主力,媳婦替補。
  • 幸福,就是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其樂也融融
    我覺得不是每天給你吃穿住行都是好的那就是幸福,所有事情都叫你滿意那也不叫幸福,幸福就是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其樂融融,加深增進咱們親子感情,不管貧窮富有,我們都能笑戲哈哈的!——這是期中考試後,一位家長寫給孩子的一封信的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