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自然數求和竟然等於-1/12?!真相竟然是....

2021-02-15 賊叉

總有人來問我,自然數求和等於多少?

叉叔今天來跟你們做個了斷吧!

                           

不知道從何時起,微博上颳起了一股歪風:

所有自然求和等於-1/12!

我第一次看見有人來問我的時候,我的心情是這樣的:

在嗤之以鼻並無視了n個人問我這個問題後,我突然意識到:nnd,不會是和我頭像有關吧?

在意識到這個問題後,查閱了一下,果然,你們都中招了!

然而還有源源不斷的人來問我,為什麼等於-1/12,作為一個軍事博主,我覺得有必要寫點什麼,然覺筆重千鈞,對曰:若得閒必解之。

夫致仕還鄉,居江湖之遠。幾欲出世然世所不棄。算學之妙,妙在自洽二字。彼時為圓則此刻不為方也。換句話說,你初中的時候說所有正數的和一定是正數,那麼大學的時候這個結論仍然是對的。

所以說:自然數的和等於負數必然是個錯誤的結論!

那麼為什麼是-1/12呢?

這個就要從我的前世——黎曼說起。

黎曼是個不可多得的數學天才。在我看來,他的天分之高,都快趕上他老闆高斯了。只不過黎曼過於短壽,幾乎只有高斯一半多一點的歲數。如果他能活過70,那麼後面很多的數學家就可以換工作了。

黎曼的工作幾乎都是開創性的,而且他應該是數學史上計算能力最強的數學家。黎曼的天賦之高,連高斯都是嘆服的。事實上,黎曼留下的數學稿裡面蘊藏了幾乎無限的寶藏,每次仔細閱讀都會有不同的收穫。

愛因斯坦這麼牛叉的人物,在創立相對論的時候使用的最重要的數學工具就是黎曼幾何——聽這名字就知道這幾何是黎曼搞出來的。

在黎曼所有偉大成就中,最偉大的一項自然是黎曼猜想。

看見上面那個鬼畫符一樣的東西沒?黎曼猜想就是說:上面這個函數所有的零點都在Re(s)=1/2的直線上。

這個要是能證明出來,應該可以名列歷史上最強數學家前三了。。。

所以,上微博的就別做夢了,嗯,包括我,畢竟上一世正統黎曼自己也沒搞定。。。作為當世黎曼的我也就不想了。雖然嘴裡嚷嚷著要做黎曼猜想,但是我的內心是:

言歸正傳,我們注意到,上面這個函數當s=-1的時候,就變成了我們開頭提到的自然數求和了,但是這個-1/12是怎麼來的呢?誒,這幫人啊,炫完了就管殺不管埋,這個屁股賊老師來擦了。

我們把無窮多的項的求和結果分成兩種情況:一種叫收斂,一種叫發散。所謂收斂就是指和越來越趨向一個固定的數,反之就是發散。

比如1+1/2+1/4+……+1/2^n+……這種就是收斂,趨向於2;

而所有自然數的和顯然是發散的,這是小學常識,後面的知識不能和前面的起衝突。。。

好好好,我現在就告訴你-1/12哪裡來的,不要著急,這些都是必須的基本概念。。。這都聽不懂還想明白-1/12?

我們注意到,如果是無限多的函數求和,那麼和數項就不一樣了。隨著s的取值的不同,這些函數和可能發散,可能收斂,而發散的情況是我們所不要的。

就像黎曼函數裡,當s小於等於1的時候,這個和就發散了?怎麼辦?

我們有特別的技巧!

這裡特別的技巧叫解析延拓(不要在意這些細節),延拓完了以後,函數變成:

不要在意這些細節,again!

這個函數當s>1的時候,就是前面的表達式;而當s<=1的時候,它是收斂的,我們叫這個函數為zeta函數。

接下來是見證奇蹟的時刻:

當s=1時,1式的結果是發散的,是所有自然數求和;而2式的結果是收斂的,等於-1/12,是1式解析延拓以後的值,也就是說:

丫偷換了概念。

西瓜是水果,香蕉是水果,所以西瓜就是香蕉,嗯,他們就是玩了這個把戲。 

解密結束。置頂一段時間。

復問之,杖斃不赦。

相關焦點

  • 所有的自然數相加等於多少?結果超乎你的想像
    數學加法在很多人眼中是一種相對簡單的基本運算,但是如果有人問你「將所有的自然數加起來等於多少」,也就是說下面的計算式結果為多少?自然數之和稍加思考,可能絕大多數小夥伴們都會認為是無窮大,但這並不正確。正確結果不僅不是無窮大,更誇張的是,它竟然是一個負數!
  • 你真的相信全體自然數的和等於-1/12嗎? | 科技袁人
    好吧,我們就借這個機會,向大家講清楚這個所謂「全體自然數的和等於-1/12」是怎麼回事。還有許多跟它類似的說法,例如所謂「無窮多個1加起來等於-1/2」,「全體自然數的平方和等於0」,都是同樣的道理,我們順便可以一網打盡。首先,來告訴大家基本的答案:你的常識是正確的,這些說法都是錯誤的,數學並沒有推翻常識。
  • 自然數之和等於-1/12有何含義?隱藏在卡西米爾效應中的無窮大
    媽咪說:知識就是力量今天來回答很多同學的一個疑問,就是全體自然數之和為什麼等於-1/12
  • 自然數冪方求和公式
    如果公式記憶錯誤,後果不堪設想……像上面這麼複雜的公式,你懂得~~~如何寫出正確的求和公式?下面給出一種相對簡單的方法觀察上述公式,可以發現一個特徵:自然數k次冪求和公式是n的k+1次有理多項式,即不僅僅證明了「自然數列k次冪方和是n的k+1次有理多項式」,同時還給出自然數列任意次冪和的通解公式!但是這個公式本身的實用性不太好,因為得知道前(k-1)個自然數冪和公式,才可以求得新的k次冪和公式,反而不如待定係數法計算效率高。
  • 自然數之和1+2+3+……+n等於負1/12?蘊含著什麼秘密
    而在處理黎曼猜想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副產品,就是這個式子,1+2+3+……+n=-1/12,即全體自然數的和等於負的十二分之一。這個式子從出現到今天,一直都引起著人們廣泛的興趣和關注,因為人們都覺得這不尋常的式子後面,也許隱藏著數學裡的大秘密。
  • 連續自然數之和等於-1/12的前世今生
    自然數之和形式如下圖,且假設等於C然後4C就得到如下圖樣式,經過簡單的計算C-4C=-3C,最終得到且相減後的交錯形式是:1-2+3-4+……,你會發現等於-1/4,那麼這個-1/4是怎麼來的?上一篇文章我們已經解釋的很清楚了,存在如下的等式形式變換成單位正方形的幾何形式,同種顏色的面積正好是1-2+3-4+……等比是-1,根據級數的收斂性我們知道那麼等於-1時,卻存在如下的,是否出乎你的意料
  • 玩數學:自然數p次冪求和,原來如此簡單
    問題如何給出前n個自然數的p次冪的求和公式,也即如何求的通項求和公式,也即如何用變量為n的多項式來表達?我們已經知道的p=0、1、3、4、5、6、7的求和公式如下:這裡要求的是任意次冪p時的求和公式。,就可以逐步推導出高次冪的求和公式。
  • 求和終結篇:歐拉-麥克勞林求和公式的拓展應用
    前一篇文章,我們了解了歐拉-麥克勞林公式的原理,它是歐拉和麥克勞林各自獨立發現的,這個公式提供了用積分求和分方法。能非常準確的計算離散形式下級數和的形式。將上式改寫成標準的公式,一次導數,二次導數,三次導數標準形式如下其中式子中的常數項為伯努利數如果將定積分的下限改為1,下圖左邊的式子就變成了右邊的樣式,且0次導數中的減號要變成加號,右邊式子的推導留給有興趣的朋友,但必須精通數學分析微積分所有知識,
  • 等差數列求和公式 求和的七種方法
    (一)等差數列求和公式1.公式法6.數學歸納法一般地,證明一個與正整數n有關的命題,有如下步驟:(1)證明當n取第一個值時命題成立;(2)假設當n=k(k≥n的第一個值,k為自然數)時命題成立,證明當n=k+1時命題也成立。
  • 等差數列求和公式 求和的七種方法
    (一)等差數列求和公式1.公式法2.錯位相減法6.數學歸納法一般地,證明一個與正整數n有關的命題,有如下步驟:(1)證明當n取第一個值時命題成立;(2)假設當n=k(k≥n的第一個值,k為自然數)時命題成立,證明當n=k+1時命題也成立。
  • 任意取一個自然數等於1的概率是多少?是零嗎?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無窮小」與「0」的關係,無窮小等於0嗎? 按照極限的關係,無窮小並不等於零,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無窮小不是某一個數,而是極限為0的變量,說白了,無窮小不是一個數,而是一個變量,而0是可以作為無窮小量的唯一的常量。 還有一點:無窮多個無窮小量之和還是無窮小嗎?
  • 等差數列求和公式:求和的七種方法!建議收藏
    有一類數列,既不是等差數列,也不是等比數列,若將這類數列適當拆開,可分為幾個等差、等比或常見的數列,然後分別求和,再將其合併即可.6.數學歸納法一般地,證明一個與正整數n有關的命題,有如下步驟:(1)證明當n取第一個值時命題成立;(2)假設當n=k(k≥n的第一個值,k為自然數)時命題成立,證明當n=k+1時命題也成立。
  • 小學1-6年級數學基礎概念:利率與十進位、自然數與循環小數
    小學1-6年級數學基礎概念:利率與十進位、自然數與循環小數   什麼叫利率?   利率又稱利息率,表示一定時期內利息量與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計算則稱為年利率。10個較低的單位等於1個相鄰的較高單位。常說「滿十進一」,這種以「十」為基數的進位制,叫做十進位。   什麼叫自然數?   用以計量事物的件數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數。即用數碼0,1,2,3,4,……所表示的數。表示物體個數的數叫自然數,自然數由0開始(包括0), 一個接一個,組成一個無窮的集體。
  • 高考數學:等差數列求和公式 求和的七種方法(附電子版)
    (一)等差數列求和公式1.公式法2.錯位相減法6.數學歸納法一般地,證明一個與正整數n有關的命題,有如下步驟:(1)證明當n取第一個值時命題成立;(2)假設當n=k(k≥n的第一個值,k為自然數)時命題成立,證明當n=k+1時命題也成立。
  • 在全體自然數中,含有數字 8 的數佔多大的比例?
    那麼,在兩位以內的所有數中,含有數字 8 的數是不是也只佔 10% 呢?不是的。從 0 數到 99,一共有 100 個數,但含有 8 的數字有 8, 18, 28, …, 78, 80, 81, 82, …, 88, 89, 98,一共有 19 個。也就是說,兩位以內的所有數中,含有數字 8 的數佔了 19%。如果進一步擴大我們考慮的自然數範圍,你會發現這個比值會越來越大。
  • 中學最燒腦的問題之顛覆三觀——0.999……竟然等於1?!
    寫在前面別以為你穿個貴點的馬甲我就不認識你是1了!疑惑不解的0.999...在中學我相信大家一定聽說過這個傳說吧,我記得當時是一個同學給我講的,奈何我當時年少輕狂,一口否認肯定不等於,還大言不慚地說什麼無限靠近永不相交。現在想想是我年少無知。那麼這個和1靠的非常近的無限循環小數到底等不等於1呢?
  • 數學中的障眼法:自然數之和中的奧秘
    所有自然數之和等於-1/12, 許多夥伴都看到過這個有趣的結論,它是數學界比較有名的障眼法,歐拉 黎曼等數學大師都研究過這樣的悖論。今天就來談談它的深刻奧秘。我們來看1和-1交錯級數:因為結果不是0就是1,最終的結論:這是一個有趣的的結論,如果不好理解我們繼續往下看,就知道它的確等於1/2我們來看另一個交錯級數:
  • 從1、3、5、7、9中選三個數字相加能等於18嗎?如何準確判斷
    在小學五年級,我們就學習了自然數的分類,可分為奇數和偶數。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單數和雙數。我們需要判斷一個整數是奇數還是偶數,首先我們得了解我們這種自然數的規律。在小學,我們所學的都是自然數採用的是十進位。
  • 數列求和 包羅萬象
    錢塘江大橋「數列求和」是高中數學《必修5》第一章《數列》的五大主題之一(數列基礎,差比基礎,差比特徵,遞推數列,數列求和),也是每年高考(與競賽考試)的必考內容之一。數列求和,常見方法為:差比分組法,並項求和法,錯位相減法,裂項相消法,倒序相加法,排列組合法,猜測歸納法,等等。其中,差比分組法,錯位相減法,裂項相消法,是數列求和的核心方法,其餘方法是數列求和的輔助方法。
  • 自然數1(1)matlab
    計算機語言運用--數值計算1-自然數的計算機處理1(1)matlab計算機:電子線路組成的計算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