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浪翻動;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一聲尖利的汽笛長鳴」,1968年12月18日下午四點零八分,一列由北京開往山西汾陽的列車滿載著北京知青們準時啟動。就在這趟列車顛簸的車廂裡,20歲的郭路生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這首詩連同不久前寫就的《相信未來》,很快就成了整整一代人的情感和精神依託……
不合時宜的《相信未來》
與那些交織著青春、理想、掙扎、幻滅、希望的詩歌相比,眼前的食指老了:頭髮白了,腰彎了,步子慢了。時間顯現出它殘酷的一面,它能讓一個人爆發出巨大的能量,同樣,它也能讓生命的火苗漸漸變得微弱。詩人老了,但是那些詩歌依然年輕,而這足以讓詩人感到寬慰。
1968年,「文革」第三年,整個中國一片嘈雜。無論對於渴望過上好日子的民眾,還是對中國文學來說,前景都異常黯淡;但是在「東風勁吹紅旗飄」的絕對語境中,橫空出世的《相信未來》和《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讓人們在困境中得到了些許安慰,看到了些許希望。
1968年12月20日20歲的食指(中)在北京火車站準備赴山西插隊
「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當灰燼的餘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很難想像,在那個語言貧乏、情感缺失的時代,還有人能寫出這樣美麗而感人的句子。
「當時我把這首詩帶給賀敬之看。賀敬之的評語是:在30年代它是一首好詩。」食指說言下之意,它是不合時宜的;再往深裡說,你不該寫這樣的詩。
不僅不合時宜,而且可以說冒犯了那個時代。《相信未來》的廣泛流傳,驚動了當時的「文化旗手」江青。「江青認為相信未來就是否定現在。」在江青看來,食指是一個灰色詩人,她下令對食指進行調查。「幸好我的《魚兒三部曲》流傳不廣,否則肯定會被打成反革命。」談起往事,食指仍然心有餘悸。
《魚兒三部曲》是食指1967年的作品,這部描述青年人失落、彷徨的長詩,意味深長地提出了質疑和反思。
「我的爐臺」與「歷史的爐臺」
那個年代,思想被禁錮,但是食指的詩歌還是以手抄和口口相傳的方式傳遍大江南北,《相信未來》讓處在迷惘和掙扎中的青年看到了希望。但是在食指看來,它並不是一首樂觀之詩,它傳達的是一種無奈。「有關這首詩的產生和傳播,也存在誤解。」食指希望能夠通過報導對此加以釐清。
食指的好友李恆久曾撰文回憶說,他是《相信未來》的第一個聽眾,「1968年初春的一個早上,我和郭路生在北海見面,我有幸作為第一個聽眾聽他背誦了《相信未來》。」實際上第一個聽眾另有其人——《林海雪原》作者曲波的兒子曲磊磊。而《相信未來》也是一首命題詩歌。
食指手稿
「文革」前,北京有好幾個文學沙龍。年輕人聚在一起,閱讀「禁書」、探討藝術、創作作品。新中國國徽的設計者張仃的兒子張郎郎曾經發起過名為「太陽縱隊」的文學組織,結果被發現,張郎郎被通緝。「太陽縱隊」一些成員和食指是朋友。「當時他們聚在一起,就一個蘿蔔,但彼此也會用裝了酒的大瓷缸碰一下,說上一句:相信未來。」食指說大家很鬱悶,張郎郎逃跑前,在李東白的一個本子上,寫了歪歪斜斜的四個字:相信未來。
食指說他非常受刺激,就想以此為題寫首詩。「一直沒動筆,直到有一天看到一張照片。」那是曲磊磊翻拍的一張外國照片,照片上是一串紫葡萄和一個虛化的女子頭像。「我看到後,感覺一下子被激活了,覺得可以寫了。」食指一口氣寫出《相信未來》,並且背誦給曲磊磊聽。「當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這個句子,就是由照片引發出來的。
「《相信未來》與樂觀主義無關,那時,無奈是一種更真實的感受。」食指表示,那個時候大家都很絕望。
老年食指
食指的詩流傳大江南北。這對食指來說是幸事,但也帶來一些麻煩。「因為中途傳抄太頻繁,很多句子已不是我原來的了。」食指拿《相信未來》舉例,「當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一句中的「露水」應該是「淚水」;而「我依然固執地用凝霜的枯藤」裡的「凝霜」應該是「凝露」。食指希望能恢復「原貌」。而讀者的一些「錯誤」也有「正確」的時候。最典型的要數《相信未來》的第一句——「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一些流傳的版本把「我的爐臺」演變成了「歷史的爐臺」。「讀者寫得比我好,更加大氣。」食指認為。
食指與他收養的狗和雞
與北島見面,朦朧詩找到源頭
很長一段時間,以北島為代表的朦朧詩,被看做是中國新詩潮的源頭,但是在今天,食指的詩被認為影響並推動了新詩潮的產生和發展。
食指這樣描述他和北島的第一次見面:1978年的一天,北島、芒克約我見面,我有事耽擱了,就自己去找他們。他們決定在《今天》第二期上發我的詩。那也是我第一次用「食指」這個筆名。
「他不怎麼說話,他外號叫老木頭嘛。」食指說北島掛著善解人意的笑容。
有人舉例說北島受食指的影響是很明顯的。北島著名的「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證,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銘」的句式明顯受食指《命運》一詩中「好的聲望是永遠找不開的鈔票,壞的名聲是永遠掙不脫的枷鎖」的影響。對此,食指不願評論,「各寫各的,很難說誰受誰影響。」
文章來源:龍虎網)
朗誦/濮存昕
朗誦:朱軍、楊晨
相信未來
作者:食指
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
當灰燼的餘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
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當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
當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
我依然固執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悽涼的大地上寫下:相信未來
我要用手指那湧向天邊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託住太陽的大海
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桿
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
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
是我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
她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
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們對於我們腐爛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悵、失敗的苦痛
是寄予感動的熱淚、深切的同情
還是給以輕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諷
我堅信人們對於我們的脊骨
那無數次的探索、迷途、失敗和成功
一定會給予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著他們的評定
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
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
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
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再別康橋——中外詩歌散文擷英音樂朗誦會》將西方文學經典與中國現代文學精華薈粹一堂,使觀眾在一場朗誦會中充分領略中外名篇的藝術魅力。與這些中外名篇交相輝映的是經過精心編排的配樂,音樂製作力求詩樂相伴,彼此唱和,可謂相得益彰。
3月9日-10日,著名朗誦家康莊,將朗誦這首《相信未來》,以及莎士比亞作品《哈姆雷特》名段《生存還是毀滅》。
演出信息
再別康橋
中外詩歌散文擷英音樂朗誦會
2018-03-9/10 星期五/六 19:00
哈爾濱大劇院 歌劇廳
¥ 580 380 280 180 120 80
曲目單
驅動文明·傳播感動
ID:Propel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