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空人」收入主流英文辭典

2020-12-17 央視網
專題:神七 我在現場

  新華網北京9月26日電(記者 王聰)當中國人即將邁出太空第一步的時候,一個以中文為詞根新造出的英文單詞「Taikonaut」(「太空人」),也在世界各地關於「神七」的報導中頻頻出現。

  新單詞是漢語拼音「太空」(「Taikong」)和希臘詞「naus」(航行者)組成。西方媒體越來越多地用這個新詞來稱呼中國航天員。

  這個誕生不久的英語單詞已被收入主流英文辭典中。在牛津簡明英語辭典第11版中就有「Taikonaut」,並解釋為「專指中國航天員」。英文朗文辭典也收錄了這一詞彙。與此對應的是「Cosmonaut」,專指蘇聯和俄羅斯的航天員。

  「『太空人』被西方接受,並收錄到主流英文辭典,反映出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日益增強的科技影響力和國家整體實力。」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教授陳琳說。

  如今,英語中已有很多來自漢語的外來詞。比如「功夫」在英語中是「kungfu」,北京的「胡同」在英語中就是「hutong」,還有很多中國菜的菜名也是直接從普通話或廣東話中借用過去的。這些「出口」的詞彙都是中國傳統文化所獨有或歷史上約定俗成的。

  「能夠代表中國最新科技成就的『太空人』被西方主流辭典收錄,說明中國不僅僅有歷史文化可以輸出,也有現代科技可以『出口』,這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陳琳說。

  「Taikonaut」最先是由馬來西亞華人科學家趙裡昱1998年在網絡科技論壇裡使用的。這一年,中國組建了中國航天員大隊。2003年,神舟五號把第一名中國航天員送入地球軌道時,英文「太空人」也和楊利偉的名字一樣,一舉成名。

  兩年後,神舟六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起飛,帶著2名中國「太空人」費俊龍和聶海勝在太空遨遊了5天。時隔3年,已經成功發射的神舟七號將實現中國人的首次太空行走。屆時,中國將成為繼俄、美之後第三個掌握太空出艙技術的國家。

  中國值得驕傲的不僅僅有古老的歷史和文化,還有日益增長的國際影響力。陳琳教授說:「『太空人』這一新詞的出現和流行,就是這一影響力的具體體現。」

責編:李丹

相關焦點

  • 中國「太空人」 被收入主流英文詞典
    當中國人即將邁出太空第一步的時候,一個以中文為詞根新造出的英文單詞「Taikonaut」(「太空人」),也在世界各地關於「神七」的報導中頻頻出現。  新單詞是漢語拼音「太空」(「Taikong」)和希臘詞「naus」(航行者)組成。西方媒體越來越多地用這個新詞來稱呼中國航天員。
  • 中國「太空人」被收入主流英文詞典
    新華網北京9月26日電(記者王聰)當中國人即將邁出太空第一步的時候,一個以中文為詞根新造出的英文單詞「Taikonaut」(「太空人」),也在世界各地關於「神七」的報導中頻頻出現。  新單詞是漢語拼音「太空」(「Taikong」)和希臘詞「naus」(航行者)組成。
  • 中國"太空人"收入英文辭典 由拼音和希臘詞組成
    中國"太空人"收入英文辭典 由拼音和希臘詞組成 2008年09月27日 11:02 來源:解放日報 發表評論   當中國人即將邁出太空第一步的時候
  • 律師說 | 亦談值得法律人入手的法律英語大詞典 ——兼評各種英文法律辭典
    中國審判」的《值得法律人入手的法律英語大詞典》(以下簡稱「《值》」)一文,覺得該文很多補充和商榷的餘地。       筆者認為,英文作為國際上通用的語言,在目前國際商業實踐中,仍是最重要的語言,從而很多法律文件自然採用英文書寫,即使非英美法系國家或地區,製作法律文書可能採用英文或存在英文版本。這些英文製作的法律文件中,如何解釋以英文為語言載體的術語意義,離不開對英美法詞彙的解釋,且目前市面上並無流行、權威其它法系的英文法律辭典,因此,學習法律英語時,離不開英美法系的法律辭典。
  • 【國語辭典+專門辭典+百科辭典】強烈推薦一款日語國語辭典APP
    今天的主角是:這款APP包含了多部辭書,不僅僅是國語辭典還有各種專業方向的辭典。測試下看看,查一查【大學】這個詞看一下。現代教育機構的解釋登場了。還有其他的辭典嗎?會有不同的解釋嗎?【歷史民俗用語】從歷史的角度說【大學】是培養公務員的機構,【世界宗教用語】的解釋還是關於中國典籍的。此外,還有地名以及車站名叫【大學】!
  • 那些被收入牛津詞典的中國詞彙
    「土豪」(Tuhao)、「大媽」(Dama)尚未收入。近日有中國媒體為「《牛津英語詞典》可能收錄『土豪』(Tuhao)等中文詞」這類新聞自得:「中國貢獻的英語單詞,正不知不覺、越來越多地融入了國際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深層次看……反映了中國正在融入全球化進程。」現在像「Guanxi」、「Chengguan」這種「中國特色」的中文音譯詞語經常出現英文讀物中。
  • 第一代英文辭典
    點擊標題處「牛津辭典」,關注我們,也歡迎大家轉載我們的文章。
  • 英文辭典現錯誤 英語老師挑錯
    英語辭典作為一種專業的工具書,是不少師生以及專業人士書桌的必備之物,如果辭典出現錯誤,對缺乏辨別力的人來說則影響較大。日前,有讀者專門就自己發現的辭典錯誤向《北京青年報》爆料,對此,商務印書館及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工作人員均認為詞典確實有誤,再版時肯定會進行處理。
  • 學英語:不再轟轟烈烈 中式英語進入英文辭典
    似乎全中國的人都在跟著陳琳讀ABCD。一不小心成了明星的陳琳,不得不戴著墨鏡出門。  陳琳從來沒想到自己會因英語而成為全國矚目的明星。新中國成立之初,俄語是最熱門的外語。改革開放後,人們發現:英語是國際交往的首選語言。當時,除了外交部和外經貿部等少數幾個部門有英文翻譯,其他部門均嚴重缺乏英語人才。然而,我國對外的經濟、科技、文化、政治交往越來越多,急需英語翻譯人才。
  • 主流高階詞典英文釋義對比
    主流高階詞典英文釋義對比(以cover charge為例)
  • 《南京大屠殺辭典》等16部圖書首發 辭典形式填補史學空白
    11日,《南京大屠殺辭典》(2-5卷)等16部圖書在南京首發。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副會長、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會長朱成山介紹說。  這部具備查詢功能的辭典工具書,共收錄2萬餘詞條、360萬字,由中國、日本、美國、俄羅斯、丹麥、德國等10個國家的60多位專家歷時5年編纂而成,是國內外第一部關於南京大屠殺歷史的辭書,填補了南京大屠殺史學研究空白。
  • 沈國威 | 嚴復與辭典
    中國自古以來有「字書」而無「辭典」,作為dictionary譯詞的「辭典」是進入20世紀以後由日語傳入漢語的。鄺其照、嚴復等早期學習英語的人是在漢外辭典缺位的情況下掌握英語的,他們的英語可謂地道,但是在把英語轉換成漢語時就會面臨譯詞的問題,尤其是在書面語層面。1895年起著手翻譯西方人文書籍的嚴復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點。
  • 《牛津英語辭典》最新一季新增詞彙
    美國政治活動家麥可·哈靈頓(Michael Harrington)在其1989年出版的《社會主義:過去與未來》(Socialism: Past & Future)一書中明確提到了一類人,即precariat(不穩定型無產者),他們的就業、收入和生活水平都缺乏安全感或不穩定性。
  • 323萬詞彙 好易通牛津辭典王CD-500+評測_好易通 牛津辭典王 CD...
    好易通牛津辭典王CD-500+內置了323萬詞彙量,包括《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漢英雙語版)、《劍橋百科全書》、英漢詞典、漢英詞典、日漢祥解、漢日詞典、日語外來語、俚語詞典、分級詞典、單詞結構、同義反義、成語詞典、英/中/日/韓/德/法/西/意/葡/俄/泰(下載) 11國語辭典、詞彙量大、161合一專業辭典、學習功能齊全。
  • 《中國新時代詩人大辭典》隆重徵稿!
    詩人數量多得無法統計,據一個市場調查機構編制的《中國當代詩壇詩人數量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2月止,中國寫詩的人數達到1.831億人(含港澳臺地區),雖然這是一個不一定準確的數據,但由此可見,我國是「世界第一詩歌大國」。
  • 中國第一部新式佛學辭典一一《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 詹文滸和《英漢四用辭典》
    一部《英漢(求解作文文法辨義)四用辭典》(以下簡稱《英漢四用辭典》)成就中國近現代雙語詞典出版史上的經典獨特之作,聚集在它周圍的編輯者們,後來其中絕大多數成了文化精英,這在近現代辭典編撰史上算是一段佳話。
  • 學佛必備工具書《佛學大辭典》:中國第一部新式佛學辭典
    胡小林學習經教,每一個字他查字典,就是查辭典,丁福保的《佛學大辭典》他都翻爛了。我聽說,送了他一套。你就曉得書他翻多少遍。中國第一部新式佛學辭典《佛學大辭典》是丁福保先生於1912年開始編纂,歷時8年完成的中國第一部新式佛學辭典。
  • 《葡萄酒術語英-西大辭典》近日發行
    摘要: 《葡萄酒術語英-西大辭典》,以英文和西班牙文對照的形式,記述了超過3000條葡萄酒行業專用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