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辭典》等16部圖書首發 辭典形式填補史學空白

2020-12-27 中國新聞網

《南京大屠殺辭典》等16部圖書首發 辭典形式填補史學空白

2015-12-11 12:11:5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12月11日,《南京大屠殺辭典》(2-5卷)等16部圖書在南京首發。 朱曉穎 攝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岑洪桂等獲贈11日首發的南京大屠殺題材圖書。 朱曉穎 攝

  中新網南京12月11日電 (記者 朱曉穎)《南京大屠殺辭典》(2-5卷)等16部圖書11日在南京首發。

  「《南京大屠殺辭典》每個詞條開頭,都有定性語言,不用或少用『最』、『唯一』等絕對性詞語,詞條中涉及部隊番號的,統一遵循漢字等撰寫原則。」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副會長、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會長朱成山介紹說。

  這部具備查詢功能的辭典工具書,共收錄2萬餘詞條、360萬字,由中國、日本、美國、俄羅斯、丹麥、德國等10個國家的60多位專家歷時5年編纂而成,是國內外第一部關於南京大屠殺歷史的辭書,填補了南京大屠殺史學研究空白。

  記者翻閱《南京大屠殺辭典》時發現,對南京大屠殺前、中、後發生的事件,辭典以詞條的形式收錄。如日軍飛機轟炸南京、南京保衛戰,辭典收錄了真名實姓、具體到戶的南京家庭被日軍飛機炸毀的損失數字,南京保衛戰中國守軍將領名字、殉難軍官名字甚至其陣亡前誓言等。

  當天在寧首發的16部圖書包括:《南京大屠殺辭典》(2-5卷)、《南京大屠殺史》(英文版、日本版)、《二戰中的國際大屠殺與民眾受難》、《國家公祭——解讀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資料集(2)》、《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中國戰區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暨審判日本戰犯史實大型主題展覽專輯》、《性奴隸夢魘——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集》、《二戰大受降——中國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史料集》、「祈願和平」繪本系列等。

  據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張憲文介紹,《南京大屠殺史》英文、日本版章節包括:南京保衛戰,日軍大屠殺暴行、性暴行、搶掠縱火破壞暴行,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對難民的救援行動,國際社會對暴行的反應以及戰後對日軍罪行調查和審判等。書籍的英文、日文版,將在歐美國家和日本發行。

  一批史料書籍在今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之前密集面世。本月,110餘萬字《南京大屠殺史研究》增訂版在南京首發,《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讀本(修訂本)》3冊、英文及日文版《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讀本(簡明版)》在網際網路上線。

  張憲文表示,如今,4000餘萬字、78卷的《南京大屠殺史料集》,成為世界上關於南京大屠殺最翔實的史料集。關於南京大屠殺文字原始史料已多達5000萬字。(完)

相關焦點

  • 南京大屠殺史辭典編纂啟動將邀日本學者參加
    中新社南京12月13日電 (朱曉穎)13日上午,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大屠殺史辭典》圖書編纂工程正式啟動。「南京大屠殺史將有第一本工具書,也就是《南京大屠殺史》辭典,辭典出版後向全世界發行。」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經盛鴻告訴記者。
  • 首部潮汕人物辭典工具書首發 填補潮學研究空白
    首部潮汕人物辭典工具書首發  「四年磨一劍」填補潮學研究空白  陳荊淮所說的,正是匯集眾多潮學研究者智慧、歷時4年打造的《潮汕人物辭典(古代卷)》。近日,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為該書舉行了首發儀式,並向潮汕三市的部分文化、教育部門以及有關單位贈書,受到社會的關注和好評。  據了解,《潮汕人物辭典(古代卷)》填補了潮汕地區「長期以來缺乏一部比較完整、比較系統全面的潮汕歷代人物誌書」的歷史空白。
  • 我國第一部《漢蒙法律名詞術語辭典》首發
    中廣網呼和浩特12月18日消息(記者鄭穎 內蒙古臺記者劉璐)我國第一部蒙漢對照的法律名詞術語詞典《漢蒙法律名詞術語辭典》18日在呼和浩特首發。辭典的出版填補了我國漢蒙對照法律名詞術語辭典類書籍的空白,開創了內蒙古權威機構漢蒙對照的專業名詞術語大型辭典的範例。    該詞典由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聯合編纂,共搜集和編譯了漢語法律名詞、詞彙及相關專業名詞術語15萬條共計200萬字。既有古代法律名詞,又有心名詞術語,是目前選詞範圍廣、詞彙量多、社會需求量大的一部辭典。
  • 中國第一部新式佛學辭典一一《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 《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首發
    本報訊 (記者王 敬)12月4日,《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首發式在京舉行。全書共有3卷5冊,其中中藥成方製劑卷分上、下2冊,中藥飲片卷1冊,化學藥卷分上、下2冊。全書收載品種共11903種,製劑劑型共14538種,其中中藥成方製劑卷品種6500種,製劑劑型8490種;中藥飲片卷品種1003種;化學藥卷品種4400種,製劑劑型6048種。
  • 《漢藏雙語訴訟法辭典》正式發行
    新華社西寧12月18日電(記者央秀達珍、張大川)《漢藏雙語訴訟法辭典》18日在青海省西寧市正式面世,該辭典的發行填補了藏語訴訟法知識類圖書的空白。人民法院出版社副總編輯林志農介紹,《漢藏雙語訴訟法辭典》是一本漢藏雙語法律專業書籍,此書包含刑事、民事、行政訴訟法領域的4000多個法律詞條,釋義權威、體系完備、翻譯準確。
  • 我國首部《漢藏雙語訴訟法辭典》出版發行
    本報訊(記者 王雪 通訊員 郝光華)12月18日,我國首部《漢藏雙語訴訟法辭典》出版暨捐贈儀式在西寧舉行,最高人民法院出版社聯合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分別向西藏自治區、甘肅省、四川省、雲南省四省區法院及我省六州藏區法院捐贈《漢藏雙語訴訟法辭典》。
  • 國內最大漢法辭典《利氏漢法辭典》單卷本在京首發
    國內最大漢法辭典《利氏漢法辭典》單卷本在京首發 2014-08-29 23:58:26《利氏漢法辭典》編纂近半個世紀曆經波折,最終成書七卷本收錄漢字13500個,詞組330000個,涵蓋天文、化學、文學等200多個學科,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漢法辭典。  29日,由商務印書館與法國利氏辭典推展協會通力合作出版的《利氏漢法辭典》單卷本在京首發面世。該書以七卷本《利氏漢法辭典》為藍本,收詞11萬條,約700多萬字,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漢法詞典。
  • 我國首部由青海省承擔編纂、全國通用的漢藏雙語訴訟法辭典發行啦
    12月18日,我國首部《漢藏雙語訴訟法辭典》正式出版發行。這部由青海省承擔編纂、全國通用的漢藏雙語訴訟法辭典,代表藏語訴訟法辭典類圖書國家水平,填補了全國藏區訴訟法知識類圖書的空白。該辭典包含刑事、民事、行政訴訟法領域的4000多個法律詞條,釋義權威、體系完備、翻譯準確,既能夠滿足漢藏雙語法律工作者學習工作使用的需要,又能夠幫助全國藏區廣大幹部群眾了解訴訟程序,維護訴訟權利,規範訴訟行為。
  • 規範雙語法律用語 滿足人民司法需求 《漢藏雙語訴訟法辭典》發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西寧12月18日訊 (記者 石晶)12月18日,《漢藏雙語訴訟法辭典》出版暨捐贈儀式在西寧舉行。  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陳明國講到,《漢藏雙語訴訟法辭典》出版發行,不僅填補了我國訴訟法在藏語領域的空白,而且經國家民委翻譯局正式審定,具有消除歧義、統一詞條的高度規範性和權威性。
  • 《中國文學鑑賞辭典系列》(珍藏本)全國首發
    4月21日,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文學鑑賞辭典系列》(珍藏本)在山西太原舉辦全國首發式,在首推精裝大字配圖本《唐詩鑑賞辭典》、《宋詞鑑賞辭典》、《元曲鑑賞辭典》、《古文鑑賞辭典》四種精品力作的同時,還為讀者帶來了「中國文學與經典鑑賞大系
  • 學佛必備工具書《佛學大辭典》:中國第一部新式佛學辭典
    胡小林學習經教,每一個字他查字典,就是查辭典,丁福保的《佛學大辭典》他都翻爛了。我聽說,送了他一套。你就曉得書他翻多少遍。中國第一部新式佛學辭典《佛學大辭典》是丁福保先生於1912年開始編纂,歷時8年完成的中國第一部新式佛學辭典。
  • 非遺大辭典編撰開題
    光明日報北京7月29日電(記者蘇麗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辭典》編撰開題專家論證會,日前在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行。來自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委員會、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民族大學等單位的30餘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並對編撰方案、細則、辭書編纂注意事項和詞條進行了深入探討和詳密論證。
  • 首本考古學辭典亮相書展 上海辭書社好書聚集[圖]
    中國考古學大辭典  東方網記者奚亮8月7日報導:今年,上海辭書出版社為上海書展準備了一批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大型辭書,同時也為書展上的普通讀者準備了一系列的常用辭典,前者諸如《中國考古學大辭典》、《中國哲學大辭典(修訂本)》、《中國青銅器大辭典》等;後者有《常用諺語辭典》、《常用名句辭典》、《常用俗語辭典》等。
  • 河內良弘與他的《滿語辭典》
    2016年,日本學術界最高榮譽日本學士院獎的其中一部獲獎著作,是河內良弘的《滿語辭典》。
  • 首部大型綜合旅遊工具書《中國旅遊大辭典》出版
    5月15日,在第二個中國旅遊日即將到來之際,《中國旅遊大辭典》首發式在上海舉行。這是我國第一部大型旅遊工具書,具有創新性、權威性、實踐導向和國際化視野的特點,填補了國內外同類型辭書的空白。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上海市副市長趙雯出席首發式。
  • 《中國民族語言文字大辭典》出版
    作者:歐陽覺亞、孫宏開、黃行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7.1    【內容介紹】《中國民族語言文字大辭典粗略統計,已經選收並介紹了約700部專著。這些都是學者們多年來在某一領域潛心研究的成果。它們或者填補了某一領域的空白,或者對某問題有了新的發現、提出了新的看法和搜集到新的資料。這些都是寶貴的精神財產。我們從全國各類刊物中挑選出的3000多篇論文,它們涉及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文學、文化方面宏觀或微觀的問題,其範圍甚為廣泛,多是作者們的力作,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 沈國威 | 嚴復與辭典
    16世紀末來華的耶穌會士們,為了有效地推進在中國的傳教,把學好漢語作為第一項任務。用漢語出版宗教性書籍、撰寫翻譯其他介紹西方概況的書籍也需要其儘快地掌握漢語。所以他們一踏上中國的土地就開始籌劃編纂漢外辭典,並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如金尼閣的《西儒耳目資》就是一種音韻工具書。
  • 數學大辭典:讓理想變成現實
    那麼,可以說,今天——數學大辭典:讓理想變成現實 「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元任總主編、兩百多位專家共同編撰的《數學大辭典》於日前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這部辭典內容全面、概念清晰、考證確鑿、詞條典型、檢索便利,集科學性、實用性、創新性於一體,是第一部由中國人自主編制的具有權威性的大型數學辭典。
  • 讓俄羅斯了解中國美食,崔岱遠《吃貨辭典》在俄出版
    北京時間12月27日16:30,由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代理輸出版權的著名文化學者崔岱遠的中國美食散文《吃貨辭典》俄文版線上首發。首發式由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東方系第一副主任、著名漢學家羅流沙副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