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大辭典編撰開題

2020-12-12 光明網新聞中心

  光明日報北京7月29日電(記者蘇麗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辭典》編撰開題專家論證會,日前在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行。來自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委員會、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民族大學等單位的30餘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並對編撰方案、細則、辭書編纂注意事項和詞條進行了深入探討和詳密論證。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辭典》在國內尚屬首部,是填補空白之作,已納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委託課題項目和中國藝術研究院重點科研項目。該辭書將以詞條的形式,系統闡釋非遺相關概念、術語、理論和保護實踐,逐一介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名錄的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力求全面、客觀地反映中國非遺的總體面貌,使之成為一部為從業人員提供專業知識、為非遺教育傳承提供教學參考、為非遺研究和保護提供翔實資料、為廣大民眾普及非遺知識的實用工具書。

  《光明日報》( 2017年07月30日 04版)

[責任編輯:白麗克孜·帕哈丁]

相關焦點

  • 韓國將出版世界最大漢字辭典《漢韓大辭典》(圖)
    1月9日,由檀國大學東洋學研究所編撰的《漢韓大辭典》,在經過30年的艱辛努力之後,即將於今春殺青,出版15卷本大辭典。  人民網1月10日電 韓國編撰的世界最大的漢字辭典即將問世。  根據《朝鮮日報》報導,檀國大學東洋學研究所所長尹乃鉉1月8日表示,計劃將持續了30年的《漢韓大辭典》編撰工作在4月份全部結束,並在5月之前隆重上市。  《漢韓大辭典》共15冊(索引除外),除收集了在韓國、中國、日本等漢字文化圈使用的約6萬多個漢字之外,還增加了包含專名的50多萬個漢字詞彙,以200字原稿紙計算,共224萬張。
  • 數學大辭典:讓理想變成現實
    不到5年的編撰過程 回顧《數學大辭典》的編撰出版過程,李鋒十分感慨。的確如此,在不到5年的時間,編撰出一部如此厚重如此權威的專業大辭典是十分難得的。 《數學大辭典》的籌備工作是在2005年,2006年正式開始工作。
  • 《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首發
    本報訊 (記者王 敬)12月4日,《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首發式在京舉行。全書共有3卷5冊,其中中藥成方製劑卷分上、下2冊,中藥飲片卷1冊,化學藥卷分上、下2冊。全書收載品種共11903種,製劑劑型共14538種,其中中藥成方製劑卷品種6500種,製劑劑型8490種;中藥飲片卷品種1003種;化學藥卷品種4400種,製劑劑型6048種。
  • 第一版《牛津英語大辭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的誕生與發展
    關於牛津英語大辭典《牛津英語大辭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OED)是一部公認的最權威的英語辭典。囊括了見於英語世界國家文獻的所有詞語,可追溯60多萬個英文詞彙在過去15個世紀的詞義變化。作為一部歷史性英語辭典,《牛津英語大辭典》與目前僅記錄單詞當今含義的英語辭典迥然不同。《牛津英語大辭典》不僅收錄有現用英文詞釋義,而且,辭典內包含的300萬條引文,可以追溯到每個單詞的發展歷史,從古典文學,到專業期刊,再到電影腳本、烹飪書籍等,包羅萬象。
  • 先生們與《敦煌藝術大辭典》
    《敦煌藝術大辭典》 敦煌研究院編 樊錦詩 主編 趙聲良 副主編 上海辭書出版社參與編纂《敦煌藝術大辭典》的孫儒僩先生繪製的莫高窟第237窟單層木塔圖參與編纂《敦煌藝術大辭典》的劉玉權先生的手稿《敦煌藝術大辭典》壁畫類詞條百年之業敦煌,一個流光溢彩的名字。
  • 重磅推薦 | 生物學大辭典
    正是在此大背景下,科學出版社全力組織國內幾個核心學科的權威專家,展開「自然科學大辭典系列」的編撰工作。這是一套大型科技辭書,包括獨立成冊的《數學大辭典》《物理學大辭典》《化學大辭典》《地學大辭典》和《生物學大辭典》共五部專科辭典。2011年,「自然科學大辭典系列」獲得國家出版基金支持。本號之前隆重推出了《數學大辭典》。本期,小編為您重磅推出《生物學大辭典》,後續將陸續推出其他三部大辭典。
  • 《100年漢語新詞新語大辭典》印刷版網絡版在滬首發
    圖片說明:《100年漢語新詞新語大辭典》網絡版圖片說明:《100年漢語新詞新語大辭典》印刷版  東方網記者奚亮8月10日報導:作為上海辭書出版社承擔的2013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100年漢語新詞新語大辭典》印刷版與網絡版今天正式發布。
  • 《100年漢語新詞新語大辭典》在滬首發
    新華網上海8月11日電 8月10日,《100年漢語新詞新語大辭典》印刷版與網絡版在上海首發,該書共計370餘萬字,收錄了1912年至2011年這一百年來漢語新詞新語的音義和首次出現的時間等內容。   《100年漢語新詞新語大辭典》是上海辭書出版社承擔的2013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至2014年12月完成。
  • 韓國一大學稱用30年完成世界最大漢字詞典編撰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韓國檀國大學東洋學研究所始於1978年8月的漢韓大辭典編撰事業歷經30年終於完成。截至去年,完成出版了包括15卷和1卷索引集的大辭典全集中的12卷,現在終於全部完稿,只剩最後一卷沒有印刷。
  • 中日韓合編共用漢字辭典
    昨天,記者從國家漢辦和中國人民大學共同舉辦的世界漢學大會上獲悉,中日韓三國將合作編撰首部共用漢字辭典,計劃收錄三國常用的600個到800個詞彙,免費發放給圖書館和學校,並在手機App等平臺推廣。
  • 詹文滸和《英漢四用辭典》
    一部《英漢(求解作文文法辨義)四用辭典》(以下簡稱《英漢四用辭典》)成就中國近現代雙語詞典出版史上的經典獨特之作,聚集在它周圍的編輯者們,後來其中絕大多數成了文化精英,這在近現代辭典編撰史上算是一段佳話。
  • 60餘位民族醫藥工作者9年編撰《雲南民族藥大辭典》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張文凌)由雲南中醫藥大學組織編寫,60餘位長期在一線的民族醫藥工作者歷經9年完成的《雲南民族藥大辭典》,6月26日舉行了新書發布會。《雲南民族藥大辭典》一書為「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 首部大型綜合旅遊工具書《中國旅遊大辭典》出版
    5月15日,在第二個中國旅遊日即將到來之際,《中國旅遊大辭典》首發式在上海舉行。這是我國第一部大型旅遊工具書,具有創新性、權威性、實踐導向和國際化視野的特點,填補了國內外同類型辭書的空白。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上海市副市長趙雯出席首發式。
  • 首部潮汕人物辭典工具書首發 填補潮學研究空白
    受訪者供圖  兩大因素  成編撰「內驅力」  84萬餘字、800多頁、5000多位歷史人物,一目了然的索引、言簡意賅的介紹……採訪時,陳荊淮向記者展示新出版的《潮汕人物辭典(古代卷)》,淡淡書香撲鼻而來。「別看書上那短短的幾行人物介紹,這些都需要研讀大量的書籍才能寫出來。」他說。
  • 中日韓三國合作秘書處舉辦中日韓共用漢字辭典論壇
    19日,中日韓三國合作秘書處在我市舉辦中日韓共用漢字辭典論壇。來自中日韓三國的語言學家和相關人士等約20人與會。  中日韓三國合作秘書處副秘書長韓梅出席論壇並致辭。她表示,中日韓三國文化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漢字既是三國共通的語言工具,也是三國文化交流的天然紐帶。
  • 中國朝鮮族男子編80種韓中用語辭典引韓媒關注
    金聖鎮從事翻譯工作已經20年,他從2005年開始把專業用語整理成辭典,目前已達80種。  中新網10月14日電 據韓國《朝鮮日報》報導,一中國朝鮮族男子從事韓中翻譯工作已經20年,他從2005年開始把韓中用語整理成辭典,目前已達80種。
  • 這個老外花18年編出首部「廈英辭典」
    這其中,英國傳教士杜嘉德 編撰的《廈英大辭典》 是第一部大型廈門腔白話漢英詞典 這本巨著之奇 首先在於全書600多頁 沒有一個漢字
  • 他主持編撰《英漢大詞典》印數千萬冊
    2015年8月,陸谷孫領銜編撰的《中華漢英大詞典》(上)在上海書展亮相。 作為《英漢大詞典》主持編撰者,這本累計印數超過千萬冊的大書,早已將陸谷孫的名字刻在這個時代,為翻譯界學者、社會學習者所傳。在17年成書過程中,6個正副主編中有5人離開,只有陸谷孫堅持到最後。這部高質量的權威辭書,成了聯合國專用工具書。 「編詞典就像做廚子,受不了做飯做菜的熱氣,就不要輕易進詞典編纂的廚房。」
  • 我國首部《老年教育辭典》在潮州首發
    12月23日,由潮州市委老幹部局、市老幹部大學主導,全國40多名老年教育專家學者歷時三年共同編撰的《老年教育辭典》在潮州市首發。據悉,這是我國首部老年教育領域專業性辭典,也是我國老年教育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的新成果。 《老年教育辭典》涵蓋了不同國家、不同地區老年教育的發展狀況,共收錄1028個詞條,70多萬字,是一部集思想性、專業性、實踐性、創新性、包容性為一體的老年教育工具書。此次該辭典的編撰被列入潮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其出版發行是潮州市老幹部大學科研一大創新成果。
  • 高中新課標環境下電子辭典與英語教學整合研究研討活動舉辦
    2018年11月28日,由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城市教育裝備工作委員會主辦,杭州外國語學校和卡西歐(中國)貿易有限公司承辦的高中新課標環境下電子辭典與英語教學整合研究研討活動在杭州外國語學校隆重舉行。華東師範大學舒運祥教授發表舒運祥教授在發表中,為大家詳細講解了如何開展電子辭典實驗研究,介紹了項目實驗流程,並結合電子辭典功能展開了詞彙、語法、聽力、閱讀、口語訓練以及寫作翻譯等英語教學說明。上海交大附中劉驍副校長以「回歸英語的本質——新高考下的英語教學」為主題進行了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