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療的證據基礎

2021-02-19 PYP諮詢師黃頁

There is a growing body of research into the effectiveness of 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

翻譯:陳功(CAPA初級組、高級組畢業)

審校:張焱(CAPA初級組、高級組畢業)

Researchers have demonstrated good evidence for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psycho-dynamic therapies for various psychological disorders,including depression, anxiety,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and eating disorders. The studies referred to here have evaluated either the general effectiveness of long- and short-term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 or the impact of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 on specific illnesses. These studies are among anever-increasing number being published and cited in eminent psychological,psychiatric and medical journals.

研究人員已經展示了心理動力學治療多種心理症狀的有力證據,包括抑鬱,焦慮,創傷後應激障礙和進食障礙。這些相關的研究要麼評估了長程或者短程心理動力學治療的普遍效果,要麼評估了對於某些疾病的的影響。這些不斷增加的研究正在被不斷的發表和引用於非常優秀的心理學、精神病學和醫學的雜誌。

Exami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long-term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 (here meaning at least a year or 50 sessions) in complex mental disorders, a paper from 2011 found that long-term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 (LTPP) appears to be more effective than less intensive forms of psychotherapy in treating complex mental disorders. [1] Another paper[2] reviewing LTPP on a larger scale compared 23studies, involving a total of 1053 patients. It concluded that LTPP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e of effectiveness in targeting problems and general personality functioning than shorter forms of psychotherapy.

2011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對長程動力學心理治療(指至少一年或者50次諮詢)在複雜的精神疾病上的療效進行了檢驗。研究結果表明:就複雜的精神疾病而言,長程心理動力學治療比那些缺乏深入的心理治療方式表現得更為有效。另一篇評價了心理動力學治療的論文大規模地比較了23篇論文,它們涉及了1053名病人。得出的結果是,長程動力學心理治療在聚焦問題和一般性的人格執行功能方面比短程心理治療有更好的效果。

A widely cited paper from 2010 summarized the evidence for the general effectiveness of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3] It concluded that psycho-dynamic therapy has as positive an impact on patients as other therapies, such as 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y (CBT), that have been more readily promoted in modern health care What is more, patients who had psycho-dynamic therapy not only saw an improvement in their psychological difficulties during treatment, but this improvement continued after treatment had ended.

一篇被廣泛引用的2010年的論文總結了心理動力學治療普遍 有效性的證據 。論文的結論是心理動力學治療對於病人的治療作用是和其他治療一樣積極的,例如認知行為治療,它 在現代醫療中更容易被推廣 ,那些接受心理動力學治療的病人不僅在他們自身的治療過程中看到了他們在心理問題上的改善,而且這種改善是會在治療結束會持續作用的。

In a 2008paper focusing on depression, researchers produced an overview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psychoanalytic and psycho-dynamic therapies.[4] The paper examined available evidence, and concluded that the benefits for patients of short-term psycho-dynamic therapies are equivalent to those produced by antidepressants and CBT.

2008年的一篇論文則著重探討了抑鬱的治療問題,研究人員提出了精神分析和心理動力學治療的有效性的概論。這篇文章檢驗了那些能夠使用的證據,並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對於病人來說短程心理動力學治療的益處和CBT是相當的。

Research has also been conducted into the impact of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 in specific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A 2007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 in panic disorder.[5] The researchers compared the effect on patients of panic-focused psycho-dynamic therapy versus relaxation training. There were 49 adults in the study, and they were all diagnosed with panic disorder. Many were also suffering from agoraphobia and/or depression.The participants who received psycho-dynamic treatment showed a significantly greater reduction of panic symptoms than those receiving relaxation training,as well as greater improvement in psycho-social functioning (the term 『psycho-social』 refers to an individual’s psychological state in relation to social factors).

研究同樣涉及了心理動力學治療在特定的心理障礙疾病的作用。一篇2007年的論文調查了在驚恐障礙方面心理動力學的作用。這些研究人員比較了驚恐聚焦心理動心學治療和放鬆訓練。研究中有49名成年人,他們都被診斷為驚恐障礙。他們中的很多人同時患有廣場恐懼症(和/或)抑鬱症。那些參與心理動力學治療的參與者在驚恐症狀方面比那些接受放鬆訓練有更顯著的效果,同樣的在社會心理功能上也有很好的改善(術語「psycho-social「是指一個人和社會因素有關的社會心理狀態)

In 2011researchers conducted a review of trials into the effect of short-term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ersonality disorder.[6] Looking at the results of eight studies, the researchers concluded that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 may be considered an effective treatment option for a range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producing significant and medium- to long-term improvements for a larg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2001年,研究人員對短程心理動力學治療人格障礙的療效進行了實驗和評價。觀察這八項研究的結果,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心理動力學治療可以被認為是能夠廣泛治療人格障礙的一種有效的治療,能夠對大部分病人產生中長期的改善效果。

Research has also been done into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which has often been regarded as too expensive to be funded in the public sector.[7] In fact, a study of more than 100 patients who had received at least six months』 worth of NHS psychiatric treatment without improvement, found that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 resulted in both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the patients』 symptoms and value for money. Not only did the patients』 mental health improve with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 but they also spent fewer days as in-patients, had fewer GP consultations,required less contact with practice nurses, needed less medication and sought less informal care from relatives. Consequently the extra cost incurred through using psycho-dynamic treatment was recouped within only six months.

同時也有學者對心理動力學治療的成本-效果(性價比)進行了研究。心理動力學治療經常因為「價格高昂」而不能獲得公共部門(健康保健部門)的資助。事實上,一項研究發現,100多名接受過至少6個月的國家保健系統的精神病治療而沒有任何改善的患者,在接受了心理動力學治療之後,不僅症狀大為改善,治療投入的經濟效益也有顯著提升。心理動力學治療不僅提升了病人的精神健康水平,同時也縮短了他們的住院時間,減少了全科醫生的諮詢次數,減輕了職業護士的工作量,對藥物治療的需求和親屬看護的需要也降低了。結果,因為採用心理動力學治療而產生的額外開銷,在六個月之內就得到了補償。

(Based on a research summary by Jessica Yakeley and Peter Hobson)

相關焦點

  • 何時結束心理諮詢,我的看法很不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對潛意識的深入探索和理解,我覺得在所有心理學理論中,無出其右。精神分析是理解人非常好的工具。可對於促進人改變的心理諮詢治療,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療有不少不足。今天只談結束心理諮詢這部分。心理結構和心理功能卻能夠相互影響:心理結構提升,能夠促進心理功能改善;心理功能改善,也能促進心理結構提升。因而,對於心理諮詢治療來說,改變心理結構不是改變的唯一路徑。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療,側重促進諮詢者心理結構的修復和成長,建立「相對健全」的心理結構。「相對健全」是一種主觀判斷,由誰判定心理結構是否達到了「相對健全」的程度?心理諮詢工作者嗎?
  • 芝加哥精神分析學院基礎項目信息及其分享
    根據兔兔群群主周令書(未來成都的精神分析候選人)提供的消息,現在在芝加哥就讀的capa畢業大佬有:姜啟壯(和光臨床研究院院長),溫翠芹(上海心尋心理創始人),王秀冰(曾在美國APsaA做報告),等諸位大佬。除了capa畢業生申請的分析性項目,芝加哥精神分析學院也開設了其他項目,這些項目畢業申請同一所精神分析學院的分析項目會更有加分,而且時間更短。
  • 柳葉刀《現代心理健康實踐中的精神分析》
    循證心理動力學心理治療對精神分析學科的一項持續批評是它的概念和治療缺乏經驗證據。歷史上,有很多針對對精神分析或精神動力方法論的挑戰,這些研究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和過程不多。雖然可以在經驗上找到一些精神分析就複雜精神障礙效驗【35-38】的證據,但是大多數研究沒有得到控制,這限制了對結果的解釋。心理動力學心理治療已經有了更為有力的研究。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療和精神動力性心理治療這兩個術語常常互換使用,但是通常認為心理動力治療是對精神分析治療原則進行了一定程度調整後的一個較寬泛的治療概念。
  • 針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五種心理治療整合模式
    有時心理治療被作為精神分裂症的核心治療方式,而有時它卻幾乎被棄用。同時也一直存在哪一種心理治療對精神分裂症最適合的爭論。近來隨著康復運動的發展,在新發展的心理健康的整體模型下,精神分裂症的不同心理治療方法整合統一,並已形成五種整合的模式。
  • 心理治療師應有紮實的理論基礎
    按理說,明年的心理治療師考試還有待時日,可學員們為何如此積極投入心理治療師的理論學習與實踐技能訓練呢?筆者在與學員們的線上與線下交流得知,有以下幾個原因。1.心理治療師的社會責任在加大從前心理治療師只是服務於醫療機構的精神心理障礙患者,而今還要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中發揮關鍵作用。
  • 分析性論文(Analysis Essay)寫作攻略!你看或不看~我都在這裡~
    分析性論文的類型如何創建分析性論文?尋找支持證據創建分析論文的大綱什麼是分析性論文?分析作者使用的材料清單:相關性、可信度等人物分析論文(Character Analysis Essay)要求你解釋和分析角色從開始到結束的轉換;需要分析的是人物性格特性、心理狀態
  • 精神心理 | 焦慮抑鬱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及治療進展
    此外,治療精神疾患的藥物因其不良反應可能導致CVD的發生風險增加或是因為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而出現心血管不良事件。研究表明,與普通人群相比,患有嚴重精神疾患如抑鬱症的患者,具有更高的病死率。近年的一項薈萃分析表明,與對照人群相比,精神障礙患者的相對病死率為2.22%,全世界約有800萬例死亡與精神心理障礙有關。
  • 中國極度缺乏合格的心理治療師
    在翻譯幫助下,羅賓斯和孫連進行了公開的心理訪談。   「這不是一次模擬的訪談,而是一次真實的對話。」與羅賓斯有多年交往的北京大學醫學心理學系主任胡佩誠教授說。   孫連勇敢地站了出來,將自己作為精神分析治療培訓的一個鮮活案例。   坐在臺上的他顯得有些手足無措,欲言又止,一度用警惕的目光掃視著臺下。但即使如此,他內心的怨恨仍然難以掩飾。
  • 精神分裂症7個令人震驚的事實:未必都要終身服藥,心理治療有效
    不過我很驚訝在中文世界中從沒聽說過類似的研究,或者看到類似的科普,告訴我們精神分裂症也可以是個服藥和心理諮詢控制的疾病。原文講述了大眾及精神健康從業者對精神分裂症的7個誤解(myth)及對應的真實情況(reality)是什麼樣的。
  • 存在心理 | 什麼是存在治療(上)
    南京直面心理諮詢研究所的翻譯小組合作把這個定義翻譯出來,讓很多的心理學同行與對心理學有興趣的人了解存在主義心理治療。我們感謝世界存在大會科學委員會授權我們翻譯此定義。這是當今世界一大批存在治療師的共同成果。
  • 什麼是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指的是一系列可以幫助解決心理健康問題、情緒挑戰和一些精神疾病的治療方法。它的目的是讓患者了解他們的感受,以及是什麼讓他們感到積極、焦慮或沮喪。這可以使他們以更適應的方式應付困難的情況。通常,治療過程持續不到1年;渴望改變並願意付出努力的個體通常報告積極的結果。心理治療可以幫助解決一系列問題,從抑鬱、自卑到成癮和家庭糾紛。任何一個被自己的問題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人都可以從心理治療中獲益。
  • 最溫情的精神分析流派——溫尼科特創始人直播課首發
    從探討足夠好的母性環境、物理環境、家庭環境、健康社會環境,再以好的環境作為模型延展,進而在心理工作中參照自然環境下的設置,以非分析性、保健性方法發展出富有溫度的照顧性療法(care-cure),也是當今精神分析及健康保健領域一大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
  • 引進兒童心理「沙盤遊戲」治療項目
    德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康復中心引進兒童心理「沙盤遊戲」治療項目,治療引導兒童心理,進行幹預治療。在全市兒童心理治療方面走在了前列。  求治者可以通過在沙盤上自由遊戲的方式,向醫生展示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從而讓心理頑疾得到診治。
  • 重慶某醫院用沙盒遊戲治療精神疾病
    而近日,這種遊戲走進了醫院中,成為治療精神疾病的一種方法。  經過近半年籌備建設,日前墊江縣人民醫院「沙盒遊戲治療室」正式投入使用。求治者可以通過在沙盒上自由遊戲的方式,向醫生展示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從而讓心理頑疾得到診治。
  • 精神分析治療的現實意義|李鳴教授攜7位精神分析一線實踐者直播來襲
    對於精神分析學習者來說,除了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反覆的實踐,一本專門指導實際操作的圖書也格外重要,《精神分析的技術與實踐》正是這樣一本好書。精神分析學家、阿根廷精神分析協會主席霍拉西奧•艾切戈揚(R.總的來說,這本書對計劃從事或正在從事心理諮詢和治療的人以及心理諮詢專業的師生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 精神分裂症心理治療往往「無效」,患者為什麼也不能放棄心理建設
    心理治療對精神分裂症無效,這個現象確實存在。不僅因為精神分裂症這個問題特殊,屬於世界性難題,而且影響心理治療效果的變量很多,成功需要各個要素協同作用,而失敗只要一個環節出現問題足矣。本文是關於心理治療意義、價值、取捨、替代方法的終極篇,也是對讀者關於精神分裂症心理治療取與舍的集中回復。
  • 治療心理疾病的天然療法
    無論是巨大的山脈還是當地的鄉村公園,這些自然區域都是我們緊張生活的完美強化劑,它們的治療效果正越來越多地被用於治療心理健康。舉個例子,在英國斯諾登尼亞國家公園的山麓,專家們舉辦了治療會議來幫助那些遭受抑鬱、焦慮和壓力的人們。戶外藝術相關的活動為患者舉行,但單獨的環境被認為改善了患者的情緒。藝術心理治療師帕梅拉·斯坦利告訴BBC,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生態療法。
  • 心理治療有助於減少體內的慢性炎症,認知行為治療最佳
    他們檢查了56項隨機臨床試驗的結果,這些試驗涉及超過4000人,在這些試驗中,接受心理治療幹預的參與者也接受了免疫評估。研究人員分析了所接受的心理治療的持續時間和類型,包括小組治療還是非小組治療,以及治療是如何影響各種炎症標誌物和身體其他免疫系統過程的。
  • 書單| 團體治療/存在主義治療/格式塔/沙遊
    本書主要講述了分析性團體治療實踐中會遇到的多種議題和任務。兩位作者以在團體治療的教學和督導中善於列舉臨床案例而著稱,讀者會在書中閱讀到大量臨床案例。我特別欣賞他們在講述「評估」「為團體治療準備患者」以及「新團體的早期階段」這些重要內容的技術問題時生動的對話。
  • 杭州心貓心理第二屆人際心理治療(IPT)培訓順利開幕
    圖:講座開幕式合影  10月26日,由心貓心理承辦的人際心理治療(IPT)培訓項目在杭州第七人民醫院二號樓會議中心順利開展,本次活動現場出席近100人。「IPT」項目作為一種有實證研究支持的可用於抑鬱症等多種精神心理問題的有效治療方法,吸引了全國各地的精神心理衛生工作者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