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教育:一切教育的本質都是先迎合,後引導

2020-09-11 熱愛寫作的蟲蟲

兩位老師在節目中的對話發人深省,內容令作為家長和老師都有不少收穫,我也深刻領會到教育問題的本質。

另外李教授還提到6歲前帶娃,父母對娃太好或者太壞都不是件好事,這裡提到一個現象,就是小孩在對他很好的照顧者面對會更加「叛逆 」,也就是說會欺負對他好的人。

我作為新手媽媽就有領悟到這個問題。我作為兒子的親密照顧者,對他無微不至,常常被家人責怪對他太好,以致慣壞了,稍有不滿足時就耍潑,對我自然是又錘又打,我知道他心裡也難受,因為這時他的需求沒有得到回應。

但他爸爸作為一個威嚴的形象,他反倒對他有敬畏之心。只要他爸爸在家,他絕對是順從的娃,即便是調皮也是在可控範圍。

顯然,小孩也是看人的,對自己好的,容易滿足他需求的親人反而會欺負他,而稍加嚴厲對待他,反倒聽話許多。

李教授說對小孩好或者壞都不是件好事,對他的心理健康和成長發育都不利,只有恩威並施,把握好教育小孩的尺度,小孩反而會以好的一面回饋父母的教育。

今天我想延伸到另一個問題,一切教育的本質不是完全否定,而是先迎合後引導。

比如,我兒子在洗澡時會突然跑出來將水澆到客廳的地板上,在第一次這樣做時,我很大反應去制止他,並告訴他這樣做NoNo,地板會打溼,走過會摔跤。

但,效果真的不好,他反而覺得有趣,越加這樣做,反覆幾次我就上火了,最後還是不自願的收手,以強制抱走手尾。

有天我無意中看到人間世這本書,其中有一小章節講到教育問題。也就是上面講到的先迎合後引導的方式。

當他再一次做重複的事情時,我問他為什麼要將水澆到地板上,他以牙牙學語般的口齒跟我說:媽咪,衝涼涼。國語的意思是,地板也要洗澡。

原來,我兒子的內心世界是這麼有趣的,他在自己洗澡同時,也想到給地板洗澡。

先迎合我蹲下來,對他說:仔,你真棒,媽咪贊你,我都沒想到用這種方式給地板洗澡,我今天學習到了,謝謝你。

後引導,接著我繼續說,但是仔啊,這樣幫地板洗澡它會受涼,會打滑噢,一會你也會不小心摔倒,那就不好了。不如這樣,一會你洗完澡,媽咪同你一起用地拖幫它洗澡,好不好?他好像聽進去了,連聲:嗯嗯。

後來,我慢慢明白,教育小孩不能老是拿大人的道理去教育,第一,小孩並不能完全理解大人的道理,這樣講會效果不好。

第二,小孩也有自己的思想,我們應充分尊重他們,教育不是改變他們的思想,而是引導他們。

書上有句話特別好:兒童教育的開始並不是去教育,而是首先讓成年人成為兒童。

很簡單,教育孩子,還是得先從孩子的思維出發,並做到先迎合,後引導。比如我兒子要給地板洗澡,好的,沒問題,我還贊他棒,接著引導他應該怎麼給地板「洗澡」,並順帶告訴他剛剛的方式需要改進,那麼下次他真的就沒有做了,教育效果不錯。

相關焦點

  • 教育的本質是「以人為先」,成績並不能代表一切
    你知道教育的本質嗎?您認為教育是什麼?我相信每個父母都有不同的答案。最近,我讀了由全國知名校長陳錢林寫的一本好書——《教育的本質》。陳錢林是一名資深家庭教育專家,原浙江省政府第八屆督學,長三角第七屆最具影響力校長。
  • 教育的本質(三):教育的本質是真善美
    是教育發現了世界存在著的真善美。藝術的本質,是真善美。人的本質,是真善美。世界的本質,是真善美。教育的奇蹟是一切都有可能發生六、教育的作用對於人類而言,精神、思維、言語、信仰、宗教、思想、感情……是相對自由的,而肉體是相對不自由的。
  • 每個時代的教育都不同,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
    教育是什麼?教育就是要喚醒人們,而這個喚醒是體現在關係屬性,老師對學生的喚醒,父母對孩子的喚醒,通過一個人去喚醒另一個人,教育並不是非得傳遞知識才是教育,比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喚醒,喚醒他人,一旦一個人被喚醒了,就基本可以不談教育了,而是談學習了,談自我學習了。教:一種「傳遞」,將已經具有的知識和經驗,帶給學生,傳給學生一百份,學生接受五十份,記住二十份,運用五份,是一種衰減的過程。
  • 談創客教育的背景、本質、形式與支持系統
    談創客教育的背景、本質、形式與支持系統 2017年01月05日 14:42 來源:《現代教育技術》 作者:鍾柏昌 字號 內容摘要:創客教育是以造物的形式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工程教育
  • 在線·在校·在場——後疫情時代的學生教育與引導
    全文長72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9 分鐘 我今天講的主題是《在線·在校·在場——後疫情時代的學生教育與引導》。怎樣才能讓教育在場?就有了這樣一個副標題:後疫情時代的學生教育與引導。 首先解釋一下後疫情時代。
  • 《教育的本質》:多少父母,誤將成績當成了教育
    文 |晴風圖 |網絡你知道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嗎?你覺得教育是什麼呢?有些人說教育孩子,有些人說培養孩子。相信每一個家長都有不同的答案。其實說白了,教育就是以育人為目的,而育兒不僅僅是只有成績,孩子人格的培養、品行的培養、三觀的引導、人性的引導。所以我們想要教育好孩子,就要先了解什麼教育,也要明白,成績不能決定一個孩子的好壞,人格、品行、三觀、人性才決定了一個孩子的好壞。
  •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教育的本質是自我教育周國平教育即生長這樣一個理念是理論家提出來的,做了最具體闡釋的是杜威,關於教育問題的專著,就我的閱讀範圍來說,我讀過盧梭的,康德的,尼採的,杜威的和懷特海的,這些哲學家很不一樣,他們的哲學體系很不一樣。
  • 談大學教育的本質
    教育是有等級的,早期的教育應該著眼於對物理世界的理解,所謂「格物致知」。後期的教育或大學的教育,應該著眼於對事情的理解,把握人及其事情內在的道理,所謂「傳道、授業、解惑」。要想理解事情背後的道理,就必須掌握一套概念體系。
  • 《教育的本質 》前言
    2016年的夏夜,在浙江省杭州市千島湖姜家鎮龍川灣80公社,伴隨著蛙鳴陣陣,螢火蟲紛飛,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教師、家長聚集此地,與郭永進老師一起,針對「教育的本質」,展開了一場精彩絕倫的互動探討。本書完整地還原了當時七個夜晚郭永進老師與學員們「圍爐夜話」的場景。
  • 鍾南山談教育,教育的本質應當是喚醒靈魂,不是教會孩子炫富
    鍾南山談教育,教育的本質應當是喚醒靈魂,不是教會孩子炫富「文/萌主(個人原創,歡迎轉載分享)」現如今的發展趨勢,分不清是否真有錢,反正炫富的人是越來越多,大大小小的行頭,以及外在的裝備無一不顯示出奢華。
  •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是春風化雨的過程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卡爾.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在我看來,教育應該是存粹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是春風化雨的過程。然而《起跑線》中服裝店老闆拉吉一句「教育不再是教育,而是一門生意」!
  • 周國平談「在線教育能否取代實體教育?」_眾聲_澎湃新聞-The Paper
    01網際網路和自我教育網際網路給教育帶來的的改變有目共睹,總體上是積極的。我想談的是,網際網路凸顯了「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性,也因此,暴露了現行教育在培養自我教育能力方面,有很大不足。我有一個基本觀點:一切教育,本質上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學習,本質上都是自學。
  • 教育的本質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嗎?為什麼?
    教育做的大部分工作就是上面的內容,總結起來就是:教書育人。教書育人就是老師的天職。但是,除了傳道授業解惑,教育的本質特徵還有其他。第一,教育有時代性,也就是不同時代,對教育本質的定義不同。第二,教育有民族性,不同的民族,對教育本質看待不同。先來看看東西方對教育定義的來源不同:「教育」一詞來源於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強調的是教。拉丁語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詞的來源,意思是「引出」。
  • 朱喜龍:國際教育的創新本質是教育體驗創新
    央廣網北京9月7日消息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教育系統經歷了一次全面檢驗,全國教育系統通力合作、克服困難,教育教學秩序平穩有序恢復。在此背景下,教育行業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後疫情時代,如何有效整合教育資源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 教育大咖談育兒:堅持「家庭引導」與「因材施教」並重
    ,輕陪伴成長營創始人、國際鼓勵諮詢師、百萬粉絲育兒專家講師王瓏諳,在在抖音平臺「poppy老師談育兒」欄目中,圍繞「『家庭引導』與『因材施教』並重」這一主題做主旨演講,向中國家長分享前沿優質的育兒理念,幫助百萬粉絲家庭更好進行育兒工作。
  • 教育大咖談育兒:堅持「家庭引導」與「因材施教」並重
    為了在兒童早教上更好地賦能家長,給予孩子最全面優質的教學理念,幫助更多的家庭早教,日前,早教領域著名教育大咖,輕陪伴成長營創始人、國際鼓勵諮詢師、百萬粉絲育兒專家講師王瓏諳,在在抖音平臺「poppy老師談育兒」欄目中,圍繞「『家庭引導』與『因材施教』並重」這一主題做主旨演講,向中國家長分享前沿優質的育兒理念,幫助百萬粉絲家庭更好進行育兒工作。
  • 深刻認識教育的本質和我國教育的培養目標
    教育就是根源於社會發展和文明傳承的需要必然地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培養人的活動。「培養人」是教育區別於其他活動的特殊性,也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共性、普遍性。因此,把教育看作培養人的活動,是對教育的普遍性本質的正確反映。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的論述,揭示了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個性的統一性,把對教育本質的認識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 【教學風採】探尋教育的本質
    實際上,這不是教與學方式轉變的錯,而是我們沒有深入到教育的本質內核。一切運動進步的事物變化中,總有本質上不變的規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教育教學的多樣性就是教育的魅力所在,所以,教育一定要靜下來用心去窺探其本質。所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教育本就是一場心靈的旅行,要帶著學生看沿途的風景,絕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本期,就讓我們走近教育的核心,一起感受教育中永恆的魅力!
  • 李瑋鋒談紛爭:體育和教育的本質都是育人,要靜下心來把足球做好
    7月16日,國足名宿李瑋鋒也談到了這次紛爭,他表示體育和教育的本質都是育人,希望足球人能夠靜下心來把足球做好。李瑋鋒寫道:「不管是教育還是體育,其實本質都是育人,但每個行業又都有自己的屬性。足球能給人們帶來愉悅身心的作用,但也會帶來痛苦,這是一項痛並快樂著的運動。
  • 教育的本質: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在中國教育體制下批量生產的『老師』,他們的質量如何,沒有誰能保證。此外還有,只要人多的地方,就會複雜。在這個層面,顯然學校要比家庭複雜。如果失去家庭這個教育的重陣,再指望學校的解救,除了無濟於事,還有可能適得其反。在中國,很多家庭忙著賺錢,只是把孩子交給老師和學校,一切全權交託。似乎這就代表了重視教育,其實這恰恰是最不重視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