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東麓這家兵工廠,舊址建築保存完好,巨幅老標語有穿越感

2020-12-13 檔案地理

坐落於湖北省十堰市下轄丹江口市浪河鎮深山中的原解放軍第3611工廠,是丹江口市原建築風格和原生產經營形態保持最完整的軍工企業,樓頂的巨幅標語給人一種穿越感。

十堰市位於中國版圖雄雞心臟部位秦巴山區漢水谷地,湖北西北部,漢江中上遊,與鄂、豫、陝、渝四省市交界,「武當山」「丹江水」「汽車城」是三張世界級名片。

丹江口市浪河鎮,地處武當山東麓、煙波浩渺丹江口水庫西南,位於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內,襄渝鐵路、316國道、漢十高速公路橫貫全境。

3611廠始建於上世紀60年代末,1970年建成投產,又名「國營長城油料機械廠」,是全國生產油料器材的大型專業廠。

3611廠與解放軍第3602廠、3607工廠幾乎同時落地浪河鎮。3611廠建在群山環抱的一塊盆地中,環境優美,氣候宜人。

1989年,3611廠搬遷襄樊,分為襄樊總廠和丹江分廠兩個廠區,後來,總廠更名為「新興重工有限公司湖北三六一一機械有限公司」,產品是以軍品、外貿產品、國內汽車零部件為主。

相關資料顯示:3611廠老廠是丹江口市唯一一家沒有隧道的企業,該廠的專用公路最長,該廠擁有最堅固的天然屏障,該廠對環境和居民的汙染最小。

如今的3611廠舊址,職工俱樂部、食堂、保衛處、部分宿舍等建築閒置廢棄,昔日熱鬧場景只能封存於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中。

雖然布滿滄桑,但風骨依存,尤其是一座老建築樓頂的「毛澤東思想萬歲」巨幅標語,讓人感慨良多。(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慰安所日軍舊址,慰安婦椅子保存完好,恥辱柱顯而易見
    實拍日軍慰安所舊址:檢查婦女椅子保存完好,圖4恥辱柱很顯眼!  實拍日軍慰安所舊址:檢查婦女椅子保存完好,圖4恥辱柱很顯眼!  實拍日軍慰安所舊址:檢查婦女椅子保存完好,圖4恥辱柱很顯眼!  在舊址裡面還有當時所用的床鋪,當然這是日本女鬼子勞軍用所的房間,才有這樣的配套。
  • 宜都山中這家絕密研究所,為核潛艇服務,搬走後建築閒置滿目荒涼
    全網追蹤】   「三線」時期,湖北省宜都市聶家河鎮雲集了717研究所、國營向陽光學儀器廠(代號238廠)等軍工企業和兵工廠。如今,隨著717研究所等軍企搬出大山,原址荒涼,昔日遠近聞名的軍工小鎮繁華難現。
  • 永不褪色的紅色兵工廠
    在新羅江山山塘、湖洋,永定虎崗、西溪、金砂,長汀四都等地都留有兵工廠的舊址和遺址,這些兵工廠也為之後的閩西暴動、遊擊戰爭等奠定了很好的武器裝備基礎。如今,閩西的這些紅色兵工廠現狀如何呢?近日,記者前往閩西的部分紅色兵工廠實地探訪。
  • 中國礦業大學在合川辦學12年,留下一處國內保存得最完好的石砌...
    從1970年6月開始,北京礦業學院(礦大前身)教職工從各安置點向四川三匯壩(今重慶合川三匯鎮)集中,學校整體從北京搬遷至三匯壩,在此辦學長達12年,使得這裡擁有目前國內保存得最完好的石砌幹打壘建築群。如今,這些建築仍保存完好,其歷史風貌也呈現得較為完整,57棟石砌幹打壘建築默默訴說著曾經發生的故事。
  • 重慶深山這座兵工廠,300多棟老建築曾自生自滅,一煙囪高高聳立
    位於重慶市南川區丁家嘴鄉天星溝的原國營天興儀表廠,是一個生產常規武器及配件的兵工廠,這裡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天興廠整體搬走後,300多棟老建築長期廢棄,一座高大的煙囪成了標誌性建築。天興廠就建在位置隱秘,又有金佛山作為天然屏障的現金佛山西坡。該廠佔地500多畝,能容納8000名職工長期生活。天興廠原名「國營東方紅機械廠」,軍工代號「5004廠」,始建於1966年10月,由陝西省的東方廠(代號844廠)援建,主要生產軍械配件。
  • 湖北這家軍工企業,曾盛極一時,環境優美,今人去樓空,滿目荒涼
    位於湖北丹江口市浪河鎮代灣村的崇山峻岭中的原解放軍第3607工廠舊址,被列為十堰市不可移動文物。留有特殊年代印痕的這些老建築,成為電影的取景地。丹江口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上遊,素有「中國水都」之稱,是武當道教文化的發源地,境內的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地,被譽為「亞洲天池」。浪河鎮,位於丹江口市南部,地處武當山東麓、煙波浩渺丹江口水庫西南,位於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內,環境優美,風光怡人。
  • 重慶合川三匯鎮:中國礦業大學老校區舊址
    礦業大學在合川三匯鎮從遷入到整體離開一共12年(1970-1982),目前老校址留存有教學樓、宿舍樓等多棟石砌幹打壘建築,部分仍作為居民住宅使用。礦大的遷入,為三匯這座川東嶺谷小鎮帶來了熱鬧喧囂,更留跡著時代印痕!
  • 這些老建築鮮為人知,它們卻代表重慶的歷史!
    祖輩居住的老樓、舊時的糧倉、廢棄的工廠……你無意間路過的這些老建築都見證了重慶的歷史如果失去這些優秀歷史建築我們的城市將失去靈魂為抗戰時期第五十兵工廠舊址,是重慶抗戰時期軍工業發展的重要歷史見證。保存情況:建築主體保存較好,部分構件破損保護級別:一級歷史建築
  • 山東建築大學博物館 穿越時空訴說建築的歷史和美
    6月13日,「文化遺產保護」全國媒體齊魯行活動採訪團一行探訪了山東建築大學博物館群,聆聽建築講述歷史的故事。6月13日,「文化遺產保護」全國媒體齊魯行活動採訪團一行探訪了山東建築大學博物館群,聆聽建築講述歷史的故事。   傳承歷史文化,保護建築遺產。近年來,山東建築大學用實際行動構建了省內獨具特色『博物館』式的文化景觀,教育學生尊重歷史、傳承文化。
  • 明清建築保存最完好的村寨—紅石古寨
    有這麼一個村莊,人口六百左右,村莊之外有一道寨牆,建於明朝末年,後經改造,成為防洪、抵禦的重要屏障,而這一屏障存在了上百年,它就是臨灃寨,又被稱為「中原第一紅石古寨」。臨灃寨坐落於平頂山郟縣堂街鎮,因為緊挨著灃溪,便有了「臨灃寨」這一名字,3間明代建築,400多間清代建築與20多座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堪稱是一個清代民居建築展覽館,六百多人口中朱姓人口佔到百分之九十多,是這個村莊的名門望戶。
  • 汕頭市區,刷爆朋友圈的網紅老建築,你知道有哪些嗎?
    汕頭老市區有一處新網紅刷爆了朋友圈,是的,就是九月底修繕完畢的老媽宮戲臺。而老媽宮戲臺只是小公園文化街區的其中一個組成部分,除了老媽宮戲臺,還包括僑批文物館、老郵電局、桂園、潮海關舊址華員低級幫辦宿舍等,這些老建築同樣受到許多遊客的喜愛。
  • 解讀北京輔仁大學舊址:非常古老的建築,目前屬於北京師範大學
    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的輔仁大學舊址是一座將近百年歷史的建築,它也是北京市的文保單位,這個地方目前屬於北京師範大學。作為近百年的宏偉建築,這裡的利用並非很理想。輔仁大學舊址的結構從地圖中來看,輔仁大學舊址主體結構,是一座老樓,它雖然位於北京市傳統風貌區裡面,但顯然這不是老北京傳統的風貌,而是一種西方傳入的建築風格。
  • 帶你探訪廣州最有滋有味的老建築,體驗一次時空穿越的樂趣
    如今在廣州保留著完整騎樓建築精髓的地方,首推恩寧路;它有著濃厚的西關特色,人們稱其為「 廣州最美老街」。 步入其間,形形色色的老字號映入眼帘,仿佛穿越了時光長線,重回百年前的羊城。西關大屋、八和會館、詹天佑故居,李小龍祖居等多處古建築都聚集在此,每一個有故事的街巷院落承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
  • 山東巡撫丁寶楨的濟南印跡
    清康熙五年(1666年),原山東巡撫衙門遇火災,山東巡撫周有德利用拆除原青州衡王府的磚石木料,在德王府舊址修建了新的巡撫衙門。自此之後,這裡就成了「齊魯總制」。而作為山東巡撫的丁寶楨,就是在這裡發布政令的。  如今,珍珠泉大院內還保存有清代山東巡撫大堂,這裡曾是丁寶楨的辦公場所。巡撫大堂面闊5間,中間一間的兩柱之間為8扇落地門,而其餘的兩柱之間則為6扇。
  • 點軍紅光中學舊址
    近日去參觀了點軍紅光中學舊址,現在是人去樓空,野草叢生,一片荒涼,朗朗的讀書聲已成過去。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實行全民辦學,紅光廠作為國營企業當然有自辦的學校,這種廠礦自辦學校都有一個統一稱呼,叫××子弟學校,一般只招收本單位子弟入學,教職工為本單位職工,受教育系統和企業雙重領導,教職工在本單位領工資。
  • 膠濟鐵路沿線探訪——濰坊段:百年老站 笛聲依舊
    在附近居民何德榮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了離站房不遠的一處水塔,該水塔保存完好,建築風格別致,水塔上留下的彈孔見證了那段戰火紛飛的歷史。據何先生介紹,1984年6月岞山站停用,後來改作貨場,現在已徹底棄用。坊子站:車站位於濰坊市坊子區一馬路,始建於1902年,距離始發站青島站169.83公裡。坊子站保存完好,目前還在使用。德國人在修建膠濟鐵路時,在濰坊段突然向南拐了個彎,坊子站因此誕生。
  • 濟南城裡和鐵路有關的老建築還有多少
    這條全長不足400公裡的鐵路,卻承載著山東乃至中華民族的榮辱與抗爭。幾度易手、飽經滄桑的膠濟鐵路,始終與齊魯大地的命運緊緊相依。拋開當時的政治環境不說,客觀上,這條鐵路改變了山東的經濟、交通和民眾的生活方式,也給濟南留下了諸多西式建築。今天介紹的是濟南城裡那些與鐵路有關的老建築,有的變了模樣,有的今天還在發揮著原來的作用,看看你知道幾處?
  • 這些老建築,值得你去濟南的一張票
    提起濟南,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泉城—七十二名泉了,再有就是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這三大景區了。其實,除了這些,濟南還是國內第一個自開商埠的城市,這些老建築也值得你一去。該建築為一字形平面,主入口位於中間偏東部分並稍向南突出,通往候車大廳。門洞二層為石柱廊,有六根高大粗壯的愛奧尼石柱。院內有一輛上遊0616型號的蒸汽火車,此火車是由唐山機車車輛工廠於1970年製造而成。二、小廣寒電影院
  • 成都公布第十四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平樂花楸村歷史建築、川鍋廠...
    例如,此次公布的歷史建築中,包括了平樂鎮花楸村李家大宅、李家院子、徐家大院、楊家大院等位於傳統村落的民居建築;覆蓋了鄭小康公館、廖玉廷公館等歷史文化名鎮的公館建築;涵蓋了黃龍溪鎮區域內一系列歷史風貌保存完整的歷史建築。此外,還首次收錄了「人民公社化」時期的原新民公社居住點、「三線建設」時期的四川鍋爐廠舊址等這類極具時代記憶的建築。
  • 中國保存較完整,省級文物,山西太原督軍府舊址
    督軍府舊址坐北朝南,由門樓、前院、淵誼堂、會議廳及梅山等組成。門樓是在原清代巡撫大門的基礎上改建的。大堂稱淵誼堂,為清代巡撫衙門原有的建築,民國年間改為二層樓,1986年經維修改為接見廳。梅山會議廳建於民國八年(1919年),俗稱小自省堂,為仿卷棚四阿頂,四角加蓋亭式角樓。梅山高20米,山上存清乾隆時碑3通。山上建有西式四層鐘樓一座,稱進山樓。督軍府東側,原為巡撫衙門的內花園,後由閻錫山改為其私人花園,稱東花園。在東花園的東北部,存明代布政司衙門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