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上學,究竟什麼是形上學
」,對方對這個詞也是一知半解,一時語塞不知該如何反駁,那這個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要想了解形上學到底是什麼意思,就要讓我們追根溯源從它誕生時說起。形上學的英文是Metaphysics,古希臘文是τ μετ τ φυσικ,拉丁文是metaphysica。
-
「形上學」到底是個什麼學?
什麼是形上學?中國普通老百姓口中的「形上學」與其命名起始定義雖然有關聯,但其實相去甚遠。「形上學」作為一個哲學詞彙,算是一個非常有意思、貼切的舶來品翻譯。哲學詞彙的翻譯相對於那些一般國內沒有的物品,如「jeep」翻成吉普的音譯,要麻煩許多。
-
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者謂之道
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者謂之道 形就是指形態,不是一個表觀,而是指實際存在的樣子或模樣
-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易經·繫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通常的理解是,大道無形,故舊形而上,器用之物為有形,是為形而下。「形而上」也作「自上而下」,常用來指從抽象到具體的、以思辨方式為主的研究思路。
-
國學認知:「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是什麼意思
形而上,形而下本篇關鍵詞:易經、論語、虛實、有無、唯心與唯物、抽象與實物、哲學與科學、道與器。原句出自《易經繫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其中形而上的是無形的道體層面,形而下的是萬物各自的表層的相,是已經到了物的表層方面了。「形而上者」指的是意識形態範疇,是一種用思維去認知世間萬物的方式,也就是本源性的「思考」。西方稱之為「哲學」,常用的問題是「我是誰?
-
形而上
西方哲學中,形上學是指對世界的各種事物的概念的來源和意義作出抽象的界定、分析、和論證,比如什麼叫本質、形式、原因、結果、共相,它是哲學中最抽象的分枝從概念到概念
-
陳贇:形而上與形而下:後形上學的解讀——王船山的道器之辨及其哲學意蘊
形而上、形而下的區分,在儒學歷史中乃是一個基本的存在論區分,早在《易傳》中,它就已經出現:「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但是,同樣是在《易傳》中,有著對於存在(道)的另一種表述:「一陰一陽之謂道。」程顥意識到,要解決什麼是《易傳》所謂的存在(道)之謎,關鍵在於區分「之謂」與「謂之」:「如`形而上者謂之道',不可移`謂'字在`之'字下,此孔子文章」。
-
學習之路:從形而下到形而上
在一個領域,成為專家的路徑,三步走:深入的系統的學習;真正在該領域實踐;對實踐進行思考總結,從形而下到形而上。學習,不是非得破萬卷書,精讀幾本好書,可能就夠了;實踐,不是非得工作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做的時候多琢磨,結合思考總結,不限具體的時長;思考總結,不是說要做學究寫論文,多和領域內的高手交流,效果也會不錯,把自己的思考寫一寫,養成總結的習慣,反饋到後續的實踐中。
-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原句出自《易經繫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
不理解「形上學」?來看看佛怎麼說
而至於為什麼後來被翻譯為《形上學》,其實是日本人幹的。日本明治時期,深受中華文化影響,有個日本哲學家讀完這部《物理學之後著》之後發現這個脫離物理科學之後研究的課題,與中國古代典籍《易經·系傳》中所說的「形而上者,謂之道」中的「道」非常相似,於是便將著作命名為《形上學》。
-
彭國華:形上學的歷史與命運
對哲學稍具常識的人都知道,形上學是與辯證法相對立的一個範疇,指的是孤立、靜止、片面地認識事物的一種哲學立場、觀點和方法。不過,形上學還有另外一種涵義,是指探求事物的共性及一般發展規律的學問,與哲學大致相當。從這種涵義上說,形上學的歷史與命運也就是哲學的歷史與命運。
-
亞里斯多德:什麼是「形上學」?
例如井上哲次郎將metaphysical漢譯為「形上學」,嚴復則譯為「玄學」。兩種譯法都無法準確說明metaphysical的意思,反而混淆了朱熹的「形上學」和王弼的「玄學」,傷害了母語。又如十八世紀的法國唯物主義者都反對笛卡爾和萊布尼茲的形上學,但國內的教科書卻把他們稱為「形上學唯物主義」者,這種「形上學唯物主義者」反對「形上學」的說法,顯得十分彆扭和矛盾,其實他們應該叫「機械唯物主義者」才是。為此,我們有必要弄清楚究竟什麼是西方人所說的「形上學」?
-
重思「形上學」:中國哲學的視角
」與中國哲學傳統中以儒家哲學為代表的「形上學」,可見兩者之間的差異在於,西方metaphysics所包括的本體論與宇宙論兩部分涇渭分明,而在中國哲學中,二者則相互貫通。「形上學」,可見兩者之間的差異在於,西方metaphysics所包括的本體論與宇宙論兩部分涇渭分明,而在中國哲學中,二者則相互貫通。
-
張志偉丨形上學的概念及其歷史演變
安德羅尼柯在整理完亞里斯多德關於自然學(phusike)的手稿之後,整理他有關第一哲學的手稿,名之為ta meta ta phusika,即「自然學之後諸卷」,後來被人們簡化為metaphusike。安德羅尼柯之所以名之為「自然學之後」,可能符合亞里斯多德的觀點:我們只有研究了有關自然的所有學問之後才能研究第一哲學。十
-
對馮友蘭形上學體系的改進和補充
馮友蘭開創的這一語言分析的形上學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但其論證尚有一些缺陷,並留下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我們對馮友蘭的形上學體系給以分析和改進,並增加一組「形而中學」的命題。改進的關鍵措施是區分語言世界和經驗世界,讓理、氣、道體和大全存在於語言世界,從而把僅僅涉及語言世界的形上學與經驗世界隔離開來,實現形上學的「語言學轉向」。
-
《形上學》:亞里斯多德與形上學
「形上學」顧名思義就是研究那些所謂「高大上」的問題。它曾經是西方哲學的核心部分,長時間內被認為是人類所有知識的根基,一個「形上學」概念就能串起一部西方哲學史,但就其概念本身而言,它始終未到一般的確定性,哲學家們對於其研究的問題與對象從未達成共識,由於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盛名在外,被認為是走進西哲入門之作。與此同時,恩格斯將形上學作為辯證法相對的思維方式,即「孤立」、「靜止」的概念,鑑於馬主義的影響之深,更導致了形上學概念的固化。
-
形上學的三次翻轉
顯然,海德格爾把柏拉圖的形上學判定為在場形上學。那麼,究竟什麼是「在場形上學」呢?海德格爾並沒有給它下定義,我們只能從他相關的論述中來把握它的含義。海德格爾從其現象學的視角出發,把人的意識中顯現出來的、現成存在著的東西或「外觀」理解為「在場」,並把以在場及在場形式作為自己研究對象的哲學理論視為在場形上學。
-
「我思故我在」與「形上學」什麼關係?這句話竟然是錯的?
「我思故我在」與「形上學」什麼關係?這句話竟然是錯的?今天我決定嘗試一下新的問題,一個哲學問題。有一位童鞋是這樣提問的:康德對「我思故我在」的反駁真的成立嗎?「我」即上帝其實哲學上的話常常不是它表面的意思,一般人會理解「我能思考當然證明我還活著,我死了就不能思考了,當然我思故我在」。不過笛卡爾想表達的並不是這個意思,這句話中的「我」是一個非常厲害的概念。現在,請您隨口說出一句話,什麼都可以。
-
邏輯思維與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
什麼是先驗性呢,那即是形而上的東西,也就是對事物本質的思考。事物的本質,一定包含人對它的認識。於是,這不可避免的會變成「是」與「真」的考量。所以,從泰勒斯之後,一直到畢達哥拉斯和柏拉圖,尤其體現在巴門尼德,哲學家們在討論中發現了一些線索,它與認識相關,與真相相關。
-
做夢夢見上學是什麼意思 不上學的人夢見上學是什麼意思
做夢夢見上學是什麼意思夢見學校,意味著品德高尚。夢見學校——意味著品德高尚。夢見學校,是祥兆;會傳捷報。夢見學校,表示是祥兆,會傳捷報。夢見學校,一方面,暗示你對青春校園生活的留戀或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