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朝陽區新源裡西11號樓,一樓的自建玻璃房被拆除,門窗已被施工人員用木板封上,一名小男孩在院子門口玩耍。本報記者 薛珺 攝
本報訊 (記者魏銘言 饒沛)昨天,本市老舊小區改造試點朝陽區新源裡西11號樓啟動前期施工,這也是全市首個開工改造的老舊小區。東城非文保區的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也已啟動。
昨天,北京市東城區常務副區長徐熙做客「市民對話一把手」時介紹,在非文保區,上世紀80年代以前的老舊樓房要進行抗震加固;90年代以前建成的房屋將進行節能改造。
老舊居民樓施工期間,市民可在外租房,政府補貼房租。
改造後房屋抗震標準達到8度
徐熙表示,文保區以內的老舊小區,將儘量採取騰退的辦法,恢復四合院原貌。文保區以外,將從最舊、最危險、最不保暖的簡易樓入手,或拆除疏解人口,或逐級進行抗震加固保溫和環境整治。
其他的簡易樓和老舊小區,將分情況改造。比如,上世紀90年代以前建的將進行節能改造,而80年代以前的則會在節能的基礎上再進行抗震加固。徐熙說,改造後,能夠達到8度抗震標準,達到節能的標準。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朝陽區新源裡西11號樓,工人們正忙著將一層兩戶人家的陽臺用木板全部封死。
現場有一位大媽告訴記者,她是附近老樓的居民,特意來看看,「希望我們樓也趕緊改造,冬天我們家裡才12℃,在家都得穿棉襖!聽說改造後,不但家裡能暖和,面積也會擴大。」
附近的居民說,這些老樓的抗震能力都很差,「大貨車路過,房子都會震,萬一地震了不得了,改造完心裡就踏實多了」。
老舊小區改造進度有望上網查
有市民詢問,施工期間房屋如何周轉,徐熙表示,市民可在外面租房,政府補貼房租。
徐熙介紹,房屋改造可以增加面積,比如,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把一些樓房的樓層向外延伸一些。不過,如果改造增加面積,需要居民補拿一些基本費用,然後再更改房產證,把增加的面積寫到房產證裡。
針對老舊小區居民最關心的,自己的住房是拆還是改?什麼時候動工?徐熙表示,將與相關部門溝通,儘量實現老舊小區改造的進度,居民可以上網查詢。
■ 改造計劃
東城恢復鐘鼓樓廣場
東城區相關部門初步統計,東城區現有老舊小區601個,住宅樓1083棟,其中簡易樓199棟。
在文保區,東城區將啟動鐘鼓樓、天壇周邊文保區人口疏解。
徐熙介紹,今年要恢復鐘鼓樓廣場。天壇東門1至8號樓將全面啟動拆除工作和人口疏解,並逐步往南延伸,天壇周邊簡易樓住戶,也將儘快疏解,最終完成天壇周邊65棟簡易樓拆除工程。
至於望壇地區,徐熙介紹,這一地區去年本來已經啟動改造計劃,但國務院出臺了新的房屋徵收條例,區政府相關部門圍繞這個新條例又進行了梳理。今年,望壇地區的改造將重新啟動。
■ 改造現場
施工人員開始封門
昨天,朝陽區新源裡西11號樓已啟動前期施工,記者進入一戶即將封閉的屋內看到,家具都已搬空,一臺空調的壁掛機放在牆角。也許是擔心施工中的磕碰,一盆半人高的植物被主人放到了廁所裡。廚房裡的熱水器顯示著「14℃」,前門已經鎖住。工作人員說,門封死後,電將被斷掉。
記者從屋內出來後,施工人員開始丈量門的大小,隨後給大木板上畫線,切割,把切好的木板頂在門上,用釘槍將木板釘住。頓時,刺耳的施工噪音響徹整樓,「這個噪音是沒法避免的,好在搬離的居民會越來越多。」一名施工人員說。
11號樓的一層,有住戶把陽臺向外搭出了一截,有的甚至蓋了一間屋子。「這些違建都要拆除,否則沒法進行改造。」現場一位施工人員表示。
左家莊街道的一位工作人員說,11號樓的住戶多數都已經籤署了改造協議:「這是好事,居民都挺支持的。」她表示,已經有好幾戶搬完了,都是自投親朋,現在來封門的是統一的施工人員。
■ 釋疑
1、整治中,每家都能增加面積嗎?增加的面積是否一樣?
結合房屋實際增加面積
市住建委副主任、北京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新聞發言人張農科:增加面積要結合房屋實際。有的房屋緊鄰馬路、人行道或消防通道,沒有空間,客觀上不允許增加面積,就不能採用工業化加固方式,也不能增加面積;有的房屋距建築紅線較遠,且建築間距較大,就可以採用工業化加固方式,也可以增加一定的面積。只要是有條件增加面積的,都會儘可能的增加。
而對同一棟樓房來說,實施抗震加固時首先要保證結構抗震安全,合理進行平面布局。因此,實施過程中增加的面積可能會有所差異。
2、此次綜合整治老舊樓房是否增設電梯?
增設一部電梯需60萬元
張農科:老舊住宅垂直交通問題確實需要解決,尤其是老年人沒有電梯不方便。目前老舊住宅增設電梯這個問題,沒有任何政策上和技術上的障礙,難就難在增設電梯的工程費用由誰出,電梯的運行維護費用誰來負擔?
經我們調查,增設一部電梯的費用約為60萬元,每年的運行維護費用約1.6萬元。以6層樓,1梯3戶來測算,1層、2層住戶一般不參加費用分攤,那就需要由12戶來分擔這個費用。每戶需出資約5萬元,每年需承擔運行維護費用約1300元。如果產權單位和市民能承擔這個費用,我們還是建議增設電梯。
因為增設電梯屬於改善舒適的要求,如果讓政府用全體納稅人的錢來安裝不合適。我們也計算了一下,如果全市老舊住宅都裝電梯,光建設成本就達到80多億。
3、老舊小區改造對居民生活是否有影響?
大多數居民不用搬家
張農科:影響一定有,比如施工噪音,同時還難免要進行短期的入戶施工,對居民生活帶來一定的幹擾和影響,需要居民配合。短時間的不方便,換來的是長久的安全和舒適。
這次之所以採用工業化加固的方式,就是減少對居民的影響,讓絕大多數居民不用搬家。如果老舊小區這幾十萬戶居民都要搬出來,就必須要周轉的房屋,北京市場活躍的房源是100萬套,那麼房租肯定就要提上去了。
4、少數一層業主搭設違建,如果改造時他們拒不拆除違建怎麼辦?
如住房困難可納入保障
張農科:改造施工要從樓根開始,所以一層的違建必須要拆除。不能因為少數業主私利,影響全體業主的公共安全。房屋建築的主體和承重結構是屬於全體業主共有的,保障整棟樓的安全是每個業主的責任。尤其是私自將一層房屋改成門臉房的業主,就更應自覺服從大局。
考慮到一些一層業主確實是因為房屋面積小,家庭人口多等困難,對於這些居民,可以納入住房保障裡,各區縣根據實際情況,安排保障性住房。
我們相信,絕大多數一層住戶包括搭建了違建的住戶,都會支持綜合整治,自行拆除違建,保障整棟樓的安全。
市城管執法局已制定對這一類違章建築強制拆除的文件,以指導各區縣開展違建強制拆除工作。不過我認為這個文件在綜合改造實踐中基本不會用到。我們相信,因為自己搭了違建拒不拆除而影響整棟樓安全的住戶是極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