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舊小區改造 東城居民租房可獲補貼

2020-12-16 騰訊房產

昨日,朝陽區新源裡西11號樓,一樓的自建玻璃房被拆除,門窗已被施工人員用木板封上,一名小男孩在院子門口玩耍。本報記者 薛珺 攝

本報訊 (記者魏銘言 饒沛)昨天,本市老舊小區改造試點朝陽區新源裡西11號樓啟動前期施工,這也是全市首個開工改造的老舊小區。東城非文保區的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也已啟動。

昨天,北京市東城區常務副區長徐熙做客「市民對話一把手」時介紹,在非文保區,上世紀80年代以前的老舊樓房要進行抗震加固;90年代以前建成的房屋將進行節能改造。

老舊居民樓施工期間,市民可在外租房,政府補貼房租。

改造後房屋抗震標準達到8度

徐熙表示,文保區以內的老舊小區,將儘量採取騰退的辦法,恢復四合院原貌。文保區以外,將從最舊、最危險、最不保暖的簡易樓入手,或拆除疏解人口,或逐級進行抗震加固保溫和環境整治。

其他的簡易樓和老舊小區,將分情況改造。比如,上世紀90年代以前建的將進行節能改造,而80年代以前的則會在節能的基礎上再進行抗震加固。徐熙說,改造後,能夠達到8度抗震標準,達到節能的標準。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朝陽區新源裡西11號樓,工人們正忙著將一層兩戶人家的陽臺用木板全部封死。

現場有一位大媽告訴記者,她是附近老樓的居民,特意來看看,「希望我們樓也趕緊改造,冬天我們家裡才12℃,在家都得穿棉襖!聽說改造後,不但家裡能暖和,面積也會擴大。」

附近的居民說,這些老樓的抗震能力都很差,「大貨車路過,房子都會震,萬一地震了不得了,改造完心裡就踏實多了」。

老舊小區改造進度有望上網查

有市民詢問,施工期間房屋如何周轉,徐熙表示,市民可在外面租房,政府補貼房租。

徐熙介紹,房屋改造可以增加面積,比如,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把一些樓房的樓層向外延伸一些。不過,如果改造增加面積,需要居民補拿一些基本費用,然後再更改房產證,把增加的面積寫到房產證裡。

針對老舊小區居民最關心的,自己的住房是拆還是改?什麼時候動工?徐熙表示,將與相關部門溝通,儘量實現老舊小區改造的進度,居民可以上網查詢。

■ 改造計劃

東城恢復鐘鼓樓廣場

東城區相關部門初步統計,東城區現有老舊小區601個,住宅樓1083棟,其中簡易樓199棟。

在文保區,東城區將啟動鐘鼓樓、天壇周邊文保區人口疏解。

徐熙介紹,今年要恢復鐘鼓樓廣場。天壇東門1至8號樓將全面啟動拆除工作和人口疏解,並逐步往南延伸,天壇周邊簡易樓住戶,也將儘快疏解,最終完成天壇周邊65棟簡易樓拆除工程。

至於望壇地區,徐熙介紹,這一地區去年本來已經啟動改造計劃,但國務院出臺了新的房屋徵收條例,區政府相關部門圍繞這個新條例又進行了梳理。今年,望壇地區的改造將重新啟動。

■ 改造現場

施工人員開始封門

昨天,朝陽區新源裡西11號樓已啟動前期施工,記者進入一戶即將封閉的屋內看到,家具都已搬空,一臺空調的壁掛機放在牆角。也許是擔心施工中的磕碰,一盆半人高的植物被主人放到了廁所裡。廚房裡的熱水器顯示著「14℃」,前門已經鎖住。工作人員說,門封死後,電將被斷掉。

記者從屋內出來後,施工人員開始丈量門的大小,隨後給大木板上畫線,切割,把切好的木板頂在門上,用釘槍將木板釘住。頓時,刺耳的施工噪音響徹整樓,「這個噪音是沒法避免的,好在搬離的居民會越來越多。」一名施工人員說。

11號樓的一層,有住戶把陽臺向外搭出了一截,有的甚至蓋了一間屋子。「這些違建都要拆除,否則沒法進行改造。」現場一位施工人員表示。

左家莊街道的一位工作人員說,11號樓的住戶多數都已經籤署了改造協議:「這是好事,居民都挺支持的。」她表示,已經有好幾戶搬完了,都是自投親朋,現在來封門的是統一的施工人員。

■ 釋疑

1、整治中,每家都能增加面積嗎?增加的面積是否一樣?

結合房屋實際增加面積

市住建委副主任、北京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新聞發言人張農科:增加面積要結合房屋實際。有的房屋緊鄰馬路、人行道或消防通道,沒有空間,客觀上不允許增加面積,就不能採用工業化加固方式,也不能增加面積;有的房屋距建築紅線較遠,且建築間距較大,就可以採用工業化加固方式,也可以增加一定的面積。只要是有條件增加面積的,都會儘可能的增加。

而對同一棟樓房來說,實施抗震加固時首先要保證結構抗震安全,合理進行平面布局。因此,實施過程中增加的面積可能會有所差異。

2、此次綜合整治老舊樓房是否增設電梯?

增設一部電梯需60萬元

張農科:老舊住宅垂直交通問題確實需要解決,尤其是老年人沒有電梯不方便。目前老舊住宅增設電梯這個問題,沒有任何政策上和技術上的障礙,難就難在增設電梯的工程費用由誰出,電梯的運行維護費用誰來負擔?

經我們調查,增設一部電梯的費用約為60萬元,每年的運行維護費用約1.6萬元。以6層樓,1梯3戶來測算,1層、2層住戶一般不參加費用分攤,那就需要由12戶來分擔這個費用。每戶需出資約5萬元,每年需承擔運行維護費用約1300元。如果產權單位和市民能承擔這個費用,我們還是建議增設電梯。

因為增設電梯屬於改善舒適的要求,如果讓政府用全體納稅人的錢來安裝不合適。我們也計算了一下,如果全市老舊住宅都裝電梯,光建設成本就達到80多億。

3、老舊小區改造對居民生活是否有影響?

大多數居民不用搬家

張農科:影響一定有,比如施工噪音,同時還難免要進行短期的入戶施工,對居民生活帶來一定的幹擾和影響,需要居民配合。短時間的不方便,換來的是長久的安全和舒適。

這次之所以採用工業化加固的方式,就是減少對居民的影響,讓絕大多數居民不用搬家。如果老舊小區這幾十萬戶居民都要搬出來,就必須要周轉的房屋,北京市場活躍的房源是100萬套,那麼房租肯定就要提上去了。

4、少數一層業主搭設違建,如果改造時他們拒不拆除違建怎麼辦?

如住房困難可納入保障

張農科:改造施工要從樓根開始,所以一層的違建必須要拆除。不能因為少數業主私利,影響全體業主的公共安全。房屋建築的主體和承重結構是屬於全體業主共有的,保障整棟樓的安全是每個業主的責任。尤其是私自將一層房屋改成門臉房的業主,就更應自覺服從大局。

考慮到一些一層業主確實是因為房屋面積小,家庭人口多等困難,對於這些居民,可以納入住房保障裡,各區縣根據實際情況,安排保障性住房。

我們相信,絕大多數一層住戶包括搭建了違建的住戶,都會支持綜合整治,自行拆除違建,保障整棟樓的安全。

市城管執法局已制定對這一類違章建築強制拆除的文件,以指導各區縣開展違建強制拆除工作。不過我認為這個文件在綜合改造實踐中基本不會用到。我們相信,因為自己搭了違建拒不拆除而影響整棟樓安全的住戶是極少數。

相關焦點

  • 老舊小區改造加速!北京通州:「點菜」加裝電梯
    近年來,北京通州區在老舊小區綜合整治中,推出「菜單式」服務,加裝電梯作為自選類項目,業主在同意承擔相應責任和費用的前提下,可自己選擇是否實施。這一舉措的實施落地,大大加快了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步伐,讓越來越多的居民享受到了加裝電梯帶來的便利。  小電梯 大民生  「挺不錯的,我是挺高興的。」
  • 吉林省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 改善居民居住環境
    原標題:吉林省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 改善居民居住環境  記者從吉林省政府了解到,吉林省2019年、2020年兩個年度共有2776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納入全國年度改造計劃。  在長春市新華小區等加裝電梯試點小區,居民已經享受到改造帶來的實惠——上下樓可乘坐電梯,讓腿腳不便的老人更願意出門。  據了解,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費用,主要通過政府補貼和業主自籌兩種方式完成。  據吉林省財政廳廳長謝忠巖介紹,吉林省財政安排資金1000萬元專項用於城鎮老舊小區既有住宅加裝電梯項目。
  • 北京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名單來啦!快看看有沒有你們小區
    在了解規則前,咱先來看看北京16區改造老舊小區的進展吧——北京各區老舊小區改造正在進行時東城這些小區成了老舊小區綜合整治的試點試點小區胡家園東區、春秀路小區,西城區靈境小區、安德馨居小區、白雲路7號院小區,海澱區毛紡北小區項目內容東城區胡家園東區、春秀路小區
  • 老舊小區改造不妨讓居民「點菜」
    由於建成年代較早,不少城市裡的老舊小區普遍存在街老、院老、房老、設施老、生活環境差的「四老一差」問題,降低了居民生活品質。今年7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對這項民生工程提出了總體要求和具體任務,並列出了明確的時間表。
  • 透市|北京老舊小區改造提速 「勁松模式」須實現各方利益再平衡
    長期以來,儘管老舊小區改造的空間非常巨大,但因回報率較低社會資本大多不願意參與。北京以此為突破口,希望通過各方利益再平衡進而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取得實質性進展。進展緩慢 市場空間巨大早在2007年,我國就啟動了老舊小區改造,但十幾年間,改造對象大部分聚焦於棚戶區與危舊房改造,老舊小區改造進展緩慢。
  • 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居民幸福感
    資訊 本報訊(記者 秦明豫) 今年以來,楚雄市在老舊小區改造提升中,在居住環境、功能服務設施、文化氛圍營造、綠化美化亮化等方面補短板、找差距,著力提升居民幸福感。
  • 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讓老年人老有所樂、老有所養
    隨著老舊小區「老齡居民」人數的不斷增加,適老性低、老年人出行、活動困難等問題也日益顯著。經過摸底排查,全國城鎮老舊小區,有大約17萬個,如何讓老年人能夠在老舊小區中老有所樂、老有所養,正是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的目標與方向。
  • 【邵陽市】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居民幸福感
    12月7日晚,邵陽市大祥區百春園街道神灘社區黃果園片區居民唐玉梅在小遊園散步,對老舊小區改造讚不絕口。  該片區建於上世紀80年代,基礎設施老化,道路破損,屋頂滲水。今年5月,大祥區對該片區進行改造,3個月後,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解決老百姓「急難愁盼」的民生工程。去年來,大祥區申報303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全部納入國家支持的項目庫。
  • 助推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 讓城市更宜居
    小區內的綠地、樹木、廊亭及荷花池塘裡光影靈動,營造出風姿綽約的浪漫意境,晚飯後的居民們三三兩兩徜徉其間,悠享家門口的斑斕夜色。去年,如意苑被列入西湖區老舊小區綜合提升改造三年行動計劃,涉及樓房的修繕整治及公建設施改造、小區道路和停車位調整、綠化環境提升等內容,經過半年多的施工建設,已於八月完工,惠及2000多戶居民。
  • 北京首個引入社會資本改造老舊小區:「勁松模式」能否推至全國?
    2018年起,在3000萬元社會資本的加持下,位於北京市CBD附近的勁松一、二小區完成了示範區的改造,覆蓋了從設計、規劃、施工到後期物業管理的全流程。這是北京首個引入社會資本改造的老舊小區,因此也被稱為「勁松模式」。
  • 老舊小區改造不光改硬體 適老設施服務同步跟進
    老舊小區改造不光改硬體 適老設施服務同步跟進  【關鍵詞】加裝電梯、家庭居室適老化改造、適老設施、適老服務  近日,不少北京老小區的居民會發現小區中突然增加了不少「適老」設施:樓道的走廊裡裝上了醒目的黃色連續扶手、感應夜燈,甚至等來了加裝電梯、家庭居室適老化改造等好消息
  • 北京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現狀調查
    ——北京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現狀調查  新華社記者李斌、關桂峰、李嘉瑞  伴隨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在北京,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工程也開始復工——3月21日,北京市朝陽區農光裡重汽小區老樓改造工程復工,成為全北京第一個復工的老樓改造工程。
  • 加裝電梯、危房改造、租房補貼...南京這5年成果展來了!
    26億租房補貼、累計改造老舊小區1200多個實現棚戶區改造房屋面積2112萬平方米等等,在這些數據背後,與你我生活有關。 展覽現場的300多張圖片,展現過去5年來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在住房保障、危房治理、物業管理、老舊小區整治、文明城市創建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就。   記者在現場看到,展覽以「宜居南京」為主線,共打造六大主題功能區塊:住房保障展區、危房治理展區、老舊整治展區、文明創建展區、物業管理展區以及品牌建設展區,全景式展示南京在「十三五」期間為百姓安居樂業做出的巨大努力。
  • 「五位一體」共同締造 老舊小區改造一舉多得
    「紅色物業」長效管理機制模式,確保改造後的老舊小區實現物業服務全覆蓋,有效實現了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動,解決了基層社會治理難題,夯實了基層社會治理基礎。社區治理新機制要充分發動居民參與。濰坊市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堅持共同締造理念,實施「兩輪徵詢法」,改造前「問需於民」、改造中「問計於民」、改造後「問效於民」,發動居民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
  • 呼和浩特十年改造1993個老舊小區,明年計劃改造333個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消息,2020年,呼和浩特市對21個老舊小區進行綜合整治改造,涉及改造面積40萬平方米,目前已全部完工,惠及居民4930戶,1.25萬人。2021年,呼和浩特市擬申報中央補助支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計劃333個,54083戶,1309棟樓,建築面積466.37萬平方米。2011—2019年,呼和浩特市共投入50億元,對1972個、2700萬平方米老舊小區進行了綜合整治改造,惠及居民約41.69萬戶,120萬人。
  • 達川區著力改造老舊小區 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老舊小區的改造,關係到城市整體形象的提升,更關係到千家萬戶居民的切身利益。本著「為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的原則,進一步提升老舊樓居住環境,改造居民居住條件,促進新舊居住區均衡發展,達川區多措並舉紮實開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
  • 北京今年首批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名單來了,快看看有沒有你家小區
    6月19日,北京市住建委發布通知,公布了2020年第一批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名單,153個項目被納入名單中。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了解到,已納入名單中的老舊小區,將按照條件成熟一批、實施一批的原則,條件成熟就可開工。
  • 北京老舊小區超八成在城六區 改造後二手房價會漲嗎?
    來源: 新京報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3.9萬個老舊小區的改造目標。在北京,年內計劃完成50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在大規模老舊小區改造的序幕拉開後,業內預計在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動,以及更多社會資本將參與下,將會推動老舊社區改造破冰。
  • 老舊小區改造忌「簡單粗暴」 居民的感受很重
    富臨陽光小區位於長虹大道南段,建成已有二十多年,小區設施老舊。去年,被市住建部門列入老舊小區改造範疇,今年11月正式啟動改造施工。施工內容包括樓梯間牆面翻新、外牆脫落瓷磚處理以及防水處理等,總造價300餘萬元,資金來源為中央財政補助。
  • 對標「十四五」規劃 全面推動老舊小區改造與治理
    、社區公共服務不足、違章搭建現象嚴重、停車位稀缺、垃圾處理難等問題,影響居民基本生活和城市整體可持續發展,是現代化城市及社區治理的難題。對於這些老舊小區的物業管理,天津市最高給以每平米1毛5分錢的物業補貼,物業公司按照政府制定的指導價收取物業管理費。  成都市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堅持「先自治後整治」的理念,在改造前先成立「家委會」「院落自治小組」等,以此作為小區改造的前期條件,通過小區自治撬動小區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