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剛開學後不久,班級進行了第一次調位,有家長就開始給我打電話,說自己孩子的眼近視,坐後面看不清,希望能調到前面去。在我解釋了釣位的原則和想法後,該家長只好作罷,答應去給孩子配眼鏡。
相信這一幕,很多班主任都遇到過。很多家長把孩子的位置看的非常重要,為了給孩子挑個好位置,會想盡各種辦法去給孩子調給好位置。那麼,座位真的那麼重要嗎?真的有所謂的「學霸區」嗎? 作為老師,我對座位和成績的關係,有以下幾點認識:
一、只要不是長期坐在某一個位置,一般不會對孩子成績產生太大的影響。座位和成績之間確實有一定的關係,這個應該不用否定。尤其對於一些自覺性差或者有其他個人問題的學生,座次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比如一個個頭小的學生,長期坐在教室後面的角落裡,自然對他的成長不利。
而教室中間的位置,一般是2——6排,被稱為「黃金坐區」,也可以理解為「學霸」區。雖然教室沒有進行過此類研究,但是科學家卻進行過此類的研究,比如史丹福大學做過一個著名的「座位」研究。
510名學生,被要求從同一間教室的110個座位中,選擇最心儀的位置。選擇前,學生們被告知,座位之間沒有任何差異,都可以清晰地看到黑板、清楚地聽到講課內容。結果,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前排靠中間的位置,集中在2-6排,以3-5排最多。結果和剛剛提到的「黃金座位」基本吻合。
而這個位置的學生,不僅在看黑板和聽老師講課方面更具有優勢,而且還能有更多和老師交流的機會,不管是提問還是眼神的交流,所以被稱為「黃金坐區」,也是有其原因的。
但是,現在多數的老師,為了公平和學生健康等方面的考慮,基本上都會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定期調位或者平移,這就讓座位的重要性開始下降。但是,對於一些長期不進行調位的老師,就需要注意座位的影響了。
二、學生年齡越大,位置的重要性就會變得越小。
小學生是習慣養成時期,老師的作用更重要,所以,一個好的位置,對孩子產生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好位置的學生聽課往往更加認真,回答問題也更加積極。在小學生中,個頭矮的學生,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總體上似乎學習會更好一些,這和座位是有一定關係的。而到了高年級,比如高中階段,學生的自覺性加強了,知識在考試中佔的比重下降,能力的比重上升,座位對成績的影響也就變小了,而且有些「學霸」,還非常喜歡找個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進行學習。
三、真正的學霸,不是由位置決定的。
所謂「學霸」,指那種學習積極認真、喜歡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如果讓學生自己選座次,他們比較喜歡中間靠前的位置,這和我們大人開會時喜歡選擇的位置也差不多。可以說是學霸選擇了位置,位置能影響成績,而不會決定成績。所以,老師要根據一定的規則,定時對座位進行調整,而家長也不能太看重座次的作用而去幹預老師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