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管薦書|《公共行政的理論、實踐與發展》

2022-01-08 公共管理共同體

        作者簡介

竺乾威,中國著名行政管理學家,全國MPA教育指導委員會成員,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公共行政系主任,博士生導師。主要講授公共行政理論、比較行政等課程。在《公共行政與人力資源》和美國出版的《國際公共行政》等有影響的雜誌上發表過學術論文,主編的著作有《公共行政學》、《行政學導論》、《組織行為學》等,專著有《官僚政治》等。

         內容簡介

《公共行政的理論、實踐與發展》本書,涉及行政學自誕生以來,其模式經歷了諸多變化;中國的行政學自改革開放後恢復學科建設以來,學界對學科本身的認識及其與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的關係也經歷了不少變化。因此,全面系統地梳理整個行政科學的理論、實踐和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 本書共五編:公共行政模式的變化 、中國公共行政的實踐、西方國家的公共行政改革、公共行政研究和公共行政研究的本土化。前四編梳理、分析、探究行政學理論的重大發展的演變歷程,以及理論與實踐之間的互動和影響,力圖揭示其中的規律或邏輯關係。在前四編的基礎上,第五編主要為公共行政理論的本土化、為逐步建立中國本土話語特色的公共行政學理論作出初步的努力。

        書籍目錄

1、變革中的公共管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公共管理的十大變化

        相關書籍推薦

    

《公共行政的改革創新與現代化》本書,既涉及對當代中國公共行政的改革、創新和現代化的分析,又涉及對西方國家公共行政的討論,還包括對公共行政學這一學科的理論探究。全書其六編:體制改革與創新;官僚制度與政策過程;組織的變革與發展;重塑國家一社會一市場關係;公共行政現代化的挑戰;西方國家的公共行政。

本期編輯:李琳傑

相關焦點

  • 公管薦書 | 公共行政的概念
    作者緊扣公共行政概念與歷史進步共生、共進的主題,在充分佔有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去剖析概念的演進、變異和衍生出相關基本概念的歷史過程,透過概念的嬗變去把握理論的發展軌跡,揭示了公共行政理論在每一個時代如何適應實踐的要求而改變自身,也同時使理論發展的邏輯清晰地展現出來,使公共行政學面向未來的發展有了明確的方向,特別是對公共行政學的本土化建構而言,具有啟發意義。
  • 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公共行政理論與實踐方向)在職課程研修班
    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的2007-2009年全國81個一級學科排名結果中,中國人民大學在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包括金融學、勞動經濟學等十個二級學科)、法學、政治學、新聞傳播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等7個學科排名全國第一,佔所有人文社會科學一級學科21個學科的三分之一。
  • 當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論的新發展 ——從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務丁煌
    在這1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行政學經歷了多次學科研究範式的轉換,特別是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著西方國家政府重塑運動的興起和發展,新公共管理在當代公共行政理論與實踐中越來越顯現其主導範式的地位。 所謂新公共管理,它最初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歐洲的現象,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追求行政現代化的改革實踐中,「管理主義」對韋伯官僚制理論的持續爭論。
  • 公共行政領域的偶像之書
    沃爾多和所有政治理論家們呼籲將民主公共行政加以理論化,該進程中的困境在《行政國家》出版四年後顯現出來了。 起初,沃爾多在《美國政治科學評論》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民主行政理論的發展》的文章,討論了《行政國家》中的一些主題。接著,在隨後的一期《美國政治科學評論》上,西蒙和德魯克做出了回應;同期也刊發了沃爾多的反擊。
  • 從組織陰影看公共行政批判理論
    對於領導被理性結構捆綁得難以領導的行政現象,行管同學只要上過行政學史應該都不陌生。但其實在行政管理中,怎樣讓領導領導,不像新公共管理說的這麼簡單,還牽涉到許多問題。例如,書中講到領導作為替罪羊的現象。行政管理但凡有什麼問題就獻祭了領導,單位的罪孽就得到了淨化。我在鳳凰城做調研的時候,就聽過這樣一個情況。
  • 行政法學:關注法治實踐 深化理論研究
    新一批研究成果對促進行政法學理論發展、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實現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都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行政法基礎理論新發展  2016年,行政法學界在行政法基礎理論方面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合法預期保護原則、比例原則和不確定法律概念上。
  • 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的六大範式:百年發展與困境(上)
    在《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一書中,亨利教授對這六種範式的興起與發展,以及公共行政百年發展歷程中遇到的困境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和梳理。我們將分上、中、下三篇文章對相關內容進行推送。在本文中,我們回顧了公共行政領域連續發生的定義危機,也就是怎樣從歷史的角度來「審視公共行政這個領域」。公共行政這些範式是很值得了解的,因為要理解一個領域現在發展到了什麼地步,就必須知道該領域的歷史進程。
  • 2018法學理論研究盤點|行政法學:關注法治實踐 創新理論研究
    行政法學界緊扣時代發展脈絡,服務國家需求,積極回應重大理論命題,密切跟蹤行政法治實踐中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持續關注行政法治前沿問題,拓展理論視野,創新理論研究,圍繞著行政法基礎理論、行政法法典化、清單制度、行政協議、政府信息公開與個人信息保護、共享經濟、規制理論、法治政府建設與評估、行政訴訟法實施等領域,形成了一批高質量研究成果,為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了學術智慧
  • 新書速遞 | 公共治理前沿理論及其應用研究
    理論來源於實踐,並反過來為實踐服務。作為一門應用性社會科學(Applied Social Science),公共治理理論發展與公共治理實踐演進之間存在較為密切的互動關係,因此,本書內容分為公共治理前沿理論和公共治理前沿理論應用兩大板塊,具體內容是建立在從理論概述、理論發展、理論比較到理論應用的邏輯基礎上而進行焦點式的安排。
  • 解讀「新公共行政運動」的公共行政觀
    正是由於迴避了公共價值,「組織理論」在提高公共組織的內部管理水平上雖然也取得了重要的進步,但在整體上,卻致使公共行政研究原地踏步,而且在新的實踐需求面前顯得越來越不切題了。作為新公共行政運動的理論代言人,弗雷德裡克森對當時公共行政領域狀況的回顧可能最切合新公共行政運動所有發生的語境。
  • 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論的本土化研究
    對於我國公共管理學界與實踐來說,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論的本土化是有必要的,因為我國的學術研究、學科發展、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正在進行的社會轉型為其提供了條件。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論的本土化也是可行的,是因為西方公共治理五大前沿理論的應用範圍與我國公共管理實踐相契合。
  • 張敏 || 從面向政府到面向社會:​西方公共行政學發展的一個基本分期——兼論公共行政公共性的發現
    這一學術分期雖然宏觀和簡略,卻揭示了西方公共行政理論和實踐發展的內在邏輯進程,體現了西方公共行政理論和實踐發展的整體性與連貫性,避免陷入碎片化、割裂化以及簡單的階段疊加的危險,也為公共行政之公共性的發現提供了一個知識背景。
  • 張成福:對新公共行政和弗雷德裡克森學術思想的評述
    Marini)所編的《走向新公共行政:明諾布魯克的觀點》一書中。新公共行政的主要特徵為:主張入世的公共行政。傳統的公共行政建立在技術理性的基礎之上,這種做法局限了行政的視野和活力,導致公共行政成為盲動的理論。因此,公共行政應重視規範反思的作用,並執著於基本價值的考慮。
  • 紀念|弗雷德裡克森:邁向新公共行政
    本文有三個目的:其一是要說明我對新公共行政的理解並對明諾布魯克會議(Minnowbrook Conference)——新公共行政概念形成於此次會議上——有關新公共行政的觀點進行綜述;其二是要說明此種理解與綜述如何與公共行政思想和實踐的大千世界聯繫起來;其三是要說明新公共行政對組織理論意味著什麼以及組織理論對新公共行政意味著什麼。將「新」這個標籤貼在任何東西上都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
  • 《公共行政評論》雜誌與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聯合組織的 「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央地關係「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
    會議還邀請了《公共管理與政策評論》《公共管理評論》《中國公共政策評論》三家公管知名期刊參與了此次研討會。2021年12月16日上午8:30,學術研討會正式舉行。在開幕式上,清華大學文科建設處處長、公共管理學院楊永恆教授,《公共行政評論》主編、會議召集人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朱亞鵬教授,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會議召集人朱旭峰教授先後致辭。
  • 打卡復盤21 | 公共利益、黑堡宣言、彼得原理、行政審批
    代表人物:古黑堡宣言是指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的萬斯來、顧賽爾、懷特、羅爾等學者以合力研究的公共行政理論為基礎提出的宣言,提出了「重建民主行政」的理論主張。中心觀點:公共行政是民主政府治理過程的必然部分,公共行政必須成為公共利益的捍衛者。
  • MPA關注 | 陳振明:公共管理學科發展前瞻
    胡德在《國家的藝術》一書中說:雖然近年來公共管理引起了大量的討論,在世界上有許多關於「範式轉變」的談論。但是,還沒有形成關於分析公共管理的普遍認同或接受的基本知識。 公共行政的科學研究由於不能發展出可以與自然科學及主流社會科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相媲美的積累性知識體系而屢受批評。
  • 中國特色公共管理學的建構與發展
    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的深入發展改變了公共管理的實踐模式、理論形態和知識體系,對中國特色公共管理學創新發展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 發展成就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特色公共管理學在學科構建、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和知識應用等方面均取得顯著進展,成就斐然。 學科框架基本確立。
  • 公共行政專題系列分享|專題二:公共行政與合法性
    公共行政的合法性追求:歷史文本與當代闡釋[D]. 南京大學, 2018.[2]趙瑛, 鬱建興. 公共行政合法性:概念、結構及危機[J]. 浙江社會科學, 2015(05): 60-69+157.[3]趙瑛, 鬱建興. 公共行政合法性:危機及出路[D]. 浙江大學, 2015.
  • 何穎:新公共管理理論方法論評析
    作為指導與總結這場運動的新公共管理理論不同於傳統公共行政理論,它是以經濟學理論為其理論基礎,提倡依靠自由化、市場化與競爭機制去變革公共管理的一種新的理論範式。這種新的管理理論範式改變了傳統公共行政學的理論基礎、研究主題、研究範圍、研究方法及其實踐模式,成為當代西方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領域的主流。